巫朝霞;陶莉莉;陈小平;潘佩光;张晓静;林青梅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妊高症患者106例实施全面、细致的各项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给予精心、细致的护理治疗,阴道分娩23例,剖宫产83例;待产过程中胎儿异常2例,羊水污染3例,胎儿缺氧3例,分娩后围生儿存活102例,死亡4例.新生儿评分(8.4±1.1)分.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使患者在各方面都处于佳状态,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母婴存活率,提高围生儿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白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三阴型化疗耐药乳腺癌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生物学功能.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该院收治的49例三阴型化疗耐药性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采用PI3K/Akt抑制剂雷帕霉素口服液治疗,检测用药期间血药浓度.探讨治疗后患者发生肿瘤转移及疗效.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9.59%,较治疗前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血小板减少、高血脂、皮肤毒性、转氨酶增高;乳腺癌组织及转移灶癌组织PI3K/Akt表达率治疗前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能够有效阻断该信号通路在乳腺癌增殖、转移、耐药作用.
作者:潘鸿庆;金贤德;葛麟;贾举闻;张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44例患者均平稳度过麻醉阶段,患者均未出现麻醉意外事件.麻醉诱导期间相对较为平稳,气管插管时,27例患者出现心率增快现象,21例患者出现血压增高现象,手术时间短为30 min,长为120 min.术后患者心率、呼吸均逐渐恢复良好,气管导管拔管时有14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现象,8例患者心率>100次/min,术后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11.4%,术后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给予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有助于提高麻醉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分析孟鲁司特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变态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5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以常规方案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进行干预,然后将两组患儿治疗干预前与治疗干预后6周、12周的血清变态反应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干预后6周及12周的血清变态反应相关指标变化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变态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较为积极,有助于疾病状态的改善.
作者:杨皎莹;程静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休克预后情况,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心源性休克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预后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中心静脉压、血液pH值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有效率73.63%.与治疗前对比发现,患者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血液pH值明显提高,中心静脉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休克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对患者预后有益.
作者:蒋小伟;曾惠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胃粘膜病变的临床护理办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1年8月-2013年5月收治的96例急性胃粘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8例,给予参考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方式,在该基础上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系统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中出现3例并发症,参考组出现8例并发症,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参考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胃粘膜病变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少发生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谢修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特点及心血管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5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冠脉病变评分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有心血管事件组患者的日间动态血压和夜间动态血压中的SBP和PP均比无心血管事件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为年龄、24h动态SBP、夜间动态PP、冠脉病变积分.结论 临床应有效控制上述危险因素,以减少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健康男性慢性碘营养状况与亚临床甲状腺病的相关性,以便于对该类疾病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进行掌握.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期间于门诊接受健康体检的老年男性共750例,对其饮食习惯与膳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以初步计算其每日摄入体内的碘含量.对所有老年男性的每日碘摄入量与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变化进行对比,并采用超声对其甲状腺进行检查,以了解其碘营养情况与甲状腺超声改变、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的关联.结果 根据该研究显示,每日碘营养摄入正常的老年健康男性,其碘摄入量与其甲状腺结节数量、TSH、FT3以及甲状腺体积均呈现明显相关,而对比碘摄入足量与碘摄入适中的人群可得,碘摄入适中的人群其TSH较碘摄入足量的人明显降低,而FT3则明显升高(P<0.05).对比甲状腺结节的数量与甲状腺体积可得,碘摄入适中的人均明显低于碘摄入足量的人.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健康男性对于碘的摄入需求应适量降低,在正常范围内增加碘的摄入,可能会增加患亚临床甲状腺病的可能.
作者:乔宗星;张晓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穿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选择该院自发性脑出血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A组患者接受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B组患者接受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发现,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现,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穿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伟利;胡朝晖;钱卫添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ICU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 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来该院呼吸内科接受慢性肺心病治疗的80例病患,将这些病患进行随机均分,分别为40例对照组和40例实验组.其中对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对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长假期呼吸道方面的护理,对实验组护理道的加强护理方法为:控制呼吸道感染;加强呼吸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 在进行相关的护理治疗后,在死亡率方面,实验组仅为10.1%,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的1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进行ICU护理干预时,采取控制呼吸道感染;加强呼吸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慢性肺心病病患在急性加重期的死亡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李艳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翻修中股骨远端骨质缺损应用同种异体骨板的方法.方法 分析自2008-2012年中15例髋关节翻修患者应用了同种异体皮质骨板,AAOS分型:Ⅱ型8例,Ⅲ型7例.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及X线分析.结果 15例患者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3分,提高至76分,X线片示所有患者异体骨与宿主骨融合良好,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一例下沉、松动、感染.结论 同种异体皮质骨板在髋关节翻修中股骨缺损中的使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傅东明;牟传勇;周长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及早地、全面地、规范地实施护理干预以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方法 将该院2011年1月-11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实施规范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 经研究显示,卒中后吸入性肺炎发病率下降了76.5%.实验组并发吸入性肺炎发生率5.80%低于对照组的24.64%,(x2=9.4921,P<0.05);人均住院费用实验组(15235.6±943.1)元低于对照组(18653.3±926.8)元,(t=21.4703,P<0.01);平均住院时间实验组(20.5±5.6)d少于对照组(32.4±7.0)d,(t=1 1.026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规范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作者:胡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心衰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6例心衰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3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组给予的系统的整体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复发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给予心衰患者系统的整体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复发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晓娜;贾亚琳;杨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大肠埃希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大量存在的正常菌群之一,但是近年来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之一,由于广谱抗生素、第3代头孢菌素等药物的不断开发使用,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也不断发展,逐渐产生了一些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细菌,其主要原因是大肠埃希菌染色体或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该研究就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作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等方面作出了综述.
作者:杜凤霞;苑琳;陈吉;王艳鸿;李得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新形势下RICU护士换岗意识增强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的形式,由调查员对该院32名已换岗或有换岗要求的RICU护士网上发放不记名问卷调查,并限期收回.结果 RICU护士要求换岗的原因主要为工作压力大、劳动得不到认可、管理欠人性化、、人际关系紧张、对薪酬制度不满、个人发展空间局限等.结论 建议管理者采取增加人员配置、完善防护措施,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协调科室人员关系,增加学习深造的机会等对策来缓解护士压力,稳定护理队伍.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析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应用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两种方法检查,将两种方法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中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为92%、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4%、阳性预测值为96%、阴性预测值为88%,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可以对其进行准确的评价,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郝凯;陈勇;杨文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情绪控制与协调方面的积极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4月在该院消化内科进行医治的30位患者,通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这些患者逐一询问,并做好记录,将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前与护理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在接受过优质护理后,无论是焦虑自评量表还是抑郁自评量表的分数都明显减少,前后对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事实证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情绪障碍效果极佳,更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莫敏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腹泻时佐以葡萄糖酸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8例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平均退热时间、平均止泻时间、纠正脱水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止泻时间、纠正脱水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急性腹泻患儿加用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腹泻病程,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治疗宫外孕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和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过的宫外孕患者78例,进行回顾式临床分析.经过家属同意分为术前护理干预组为实验组,传统护理组为对照组.每组39例.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花费、创伤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经调查,实验组对治疗护理满意度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1%.结论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腹腔镜治疗宫外孕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经济支出,提高了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助于推动和谐医患关系,是临床值得应用和推广的一种新型护理措施.
作者:马金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行床旁超声心动图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6月该院32例早期行床旁超声心动图的AMI患者与32例于心梗入院15 d后行超声心动图的AMI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射血分数(EF)值及3个月的死亡率.结果 按照入院天数分组患者E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3个月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早期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有利于改善其预后、减少病死率.
作者:肖建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