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华;张国秀;娄丹;胡莹莹
目的 探讨分析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休克预后情况,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心源性休克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预后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中心静脉压、血液pH值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有效率73.63%.与治疗前对比发现,患者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血液pH值明显提高,中心静脉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休克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对患者预后有益.
作者:蒋小伟;曾惠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递减法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与间断给药两种方式的药效学比较,探讨其佳给药方式.方法 ASAⅠ ~Ⅱ级,拟行择期脊柱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两组,递减法持续输注组(Ⅰ组)、间断输注组(Ⅱ组).应用TOF刺激方式,监测拇指内收肌颤搐的变化.记录两组神经肌肉阻滞程度、总用药量,计算平均输注速度;记录T1恢复至25%、75%的时间以及恢复指数(RI).使用静脉麻醉诱导,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神经肌肉阻滞的监测直至TOF(T4/T1)≥75%,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后拔去气管导管.结果 Ⅰ组平均输注速度明显慢于Ⅱ组(P<0.05),T1恢复至25%、75%的时间Ⅰ组明显快于Ⅱ组(P<0.05).两组恢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间断给药相比,递减法持续输注能够减少术中顺式阿曲库铵的用量,获得更稳定的神经肌肉阻滞效果,且停药后恢复快.
作者:马丽;马越涛;邢云飞;孙俊;李善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该研究主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进行高压氧治疗的全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进行综述.详细分析病况不同或者不同治疗阶段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接受高压氧治疗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并发症,提出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措施,以辅助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梁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阴道分娩会阴裂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36例经阴道分娩发生会阴裂伤患者进行护理,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心理护理、肠道、皮肤准备以及术后饮食、排便和局部护理,并指导患者出院后行肛门括约肌和盆底肌功能锻炼.结果 36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7.2±4.6)d,随访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保证会阴裂伤修补成功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预防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产生并发症的措施,以及急诊中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以该院2009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7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5例患者采用了综合急诊护理方法,为治疗组,其余35例患者采用了一般临床护理方法,为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取得治疗效果的治疗时间、并发症出现的情况、在急救中的表现和对急救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认可度.结果 发现治疗组的患者在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出现的情况、在急救中的表现和对急救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认可度等各项情况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取系统性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防止并发症,能够促进患者及其家人对护理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褚慧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该次研究选取该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该组患者确诊后第2个月、第4个月、第6个月,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的抑郁情况,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康复情况,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该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的HAMD、SSS的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后4个月及6个月时的评分(P<0.05);治疗后2个月的ADL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4个月、6个月的评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该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有25%治愈、45%好转、20%进步,总有效率为90%;在抑郁情况方面,治愈30%、好转40%、进步15%,总有效率为85%.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会影响神经功能康复的时间和速度,临床上建议进行抗抑郁治疗,既可以缓解脑卒中后抑郁,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逐步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
作者:殷萍;魏亚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患者在药物治疗时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冠心病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在该院自2010年2月-2012年2月接受治疗的80例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实验中有74例患者未高血压合并冠心病(CHD)患者,患者进入该院之后,医护人员帮助患者进行一些常规的检查,如血压、体温、血常规等,然后,采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右上肢肚动脉卧位血压,一共测量3次,然后求取其平均值并计算出患者的PP值.结果 患者在药物治疗后OR、95%CI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多因素逐步回归进行分析显示,PP仍是预测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因,PP每增加5 mmHg后,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加,并且这种疾病发病率与患者的年龄等没有很大关系.结论 在高血压病患者中,无论是CHD患者还是心绞痛患者他们的PP值都比较高,且患者PP值与CHD患者的危险性关系较大,临床上可以将其作为预测CHD发生的指标之一.
作者:常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胃粘膜病变的临床护理办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1年8月-2013年5月收治的96例急性胃粘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8例,给予参考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方式,在该基础上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系统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中出现3例并发症,参考组出现8例并发症,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参考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胃粘膜病变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少发生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谢修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妊高症患者106例实施全面、细致的各项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给予精心、细致的护理治疗,阴道分娩23例,剖宫产83例;待产过程中胎儿异常2例,羊水污染3例,胎儿缺氧3例,分娩后围生儿存活102例,死亡4例.新生儿评分(8.4±1.1)分.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使患者在各方面都处于佳状态,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母婴存活率,提高围生儿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白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浓缩回输术后腹腔内注射抑肽酶减少腹腔内粘连的临床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40例1年内行3次以上(包含3次)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后腹腔内注射抑肽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超声下腹腔内粘连改变.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腹腔内粘连发生明显较对照组少,腹腔内粘连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腹水浓缩回输术后腹腔内注射抑肽酶减少腹腔内粘连具有较好的疗效,操作简单方便,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何灏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行床旁超声心动图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6月该院32例早期行床旁超声心动图的AMI患者与32例于心梗入院15 d后行超声心动图的AMI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射血分数(EF)值及3个月的死亡率.结果 按照入院天数分组患者E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3个月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早期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有利于改善其预后、减少病死率.
作者:肖建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脑出血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来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在入院后均行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为主的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术后住院时间、引流量以及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的引流时间与住院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时,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够保证患者术后恢复状况更加平稳,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价值.
作者:柯向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腹泻时佐以葡萄糖酸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8例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平均退热时间、平均止泻时间、纠正脱水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止泻时间、纠正脱水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急性腹泻患儿加用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腹泻病程,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CT和MRI表现特点.方法 对2009年12月-2012年12月该院接收的2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在临床上的资料与进行CT、MRI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所有患者都通过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通过手术病理证实以及CT、MRI检查判定的2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中,单侧发病的患者12例,双侧发病的患者8例,共有35个病灶,MR的表现类型主要有:T1WI和T2WI都显示高信号、T1WI显示高信号但T2WI显示等或者低信号以及T1WI、T2WI同时显示混杂信号;CT的表现类型主要有:高密度以及等低混杂密度.结论 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进行CT和MRI检查后,其结果表现存在特征性,与临床资料相互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术前定位以及定性评价形成帮助的作用.
作者:江海燕;张世科;成官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析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应用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两种方法检查,将两种方法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中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为92%、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4%、阳性预测值为96%、阴性预测值为88%,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可以对其进行准确的评价,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郝凯;陈勇;杨文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ICU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 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来该院呼吸内科接受慢性肺心病治疗的80例病患,将这些病患进行随机均分,分别为40例对照组和40例实验组.其中对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对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长假期呼吸道方面的护理,对实验组护理道的加强护理方法为:控制呼吸道感染;加强呼吸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 在进行相关的护理治疗后,在死亡率方面,实验组仅为10.1%,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的1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进行ICU护理干预时,采取控制呼吸道感染;加强呼吸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慢性肺心病病患在急性加重期的死亡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李艳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并探讨超声联合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入院诊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超声和MRI诊断图像,统计超声联合MRI诊断乳腺癌的确诊人数和检出敏感率.结果 40例乳腺癌患者共检查出病灶95个.经超声诊断检出48个病灶,检出敏感率为50.5%,经MRI诊断检出81个病灶,检出敏感率为85.3%.超声与MRI联合诊断下95个病灶全部检出.超声诊断确诊病例21例(52.5%),MRI诊断确诊病例32例(80.0%),联合诊断下40例乳腺癌患者全部确诊.联合诊断的检出敏感率和患者确诊率均高于单一超声诊断和单一MR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MRI诊断乳腺癌检出有效率高,可以作为常规诊疗手段协助临床初筛,指导早期对症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耘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引导下阑尾切除术在青少年急性阑尾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186例青少年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2.4±13.5)min、(1.2±0.8)d、(4.3±1.7)d、(5.7±1.6)d,术中出血量为(15.7±6.7)mL,均少于开腹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和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3.2%和4.3%,均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引导下阑尾切除术在青少年急性阑尾治疗中效果较佳,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新义;李朝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提高大动脉炎诊断水平,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该院2000年5月-2012年10月诊断的8例大动脉炎患者,对其发生延时诊断及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中有5例曾在院外误诊,误诊为颈椎病2例,原发性高血压1例,冠心病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有1例在外就诊半年后方明确诊断,2例为发病3个月、7个月后首次来院就诊病例.结论 临床工作欠细致是导致大动脉炎延时诊断及误诊的根本原因,只要加强对该病的认识,详细地询问病史,全面细致地进行检查,就能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早期采取积极恰当的治疗,对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路广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青少年急性中毒事件进行汇总分析,总结洛阳地区青少年中毒的特点变化和趋势.方法 选取2007-2012年收治的年龄在14~20周岁之间的急性中毒住院患者病例,每2年为一组,分为1组,2组,3组,对各组中毒病例在年龄分布、性别组成、毒物种类和中毒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青少年急性中毒人数逐年增加,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显著(P<0.05).②农药仍为主要毒物,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组在区域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毒途径仍为经消化道为主,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主观故意中毒(自杀)比例显著增高、趋势变化显著(P<0.05).结论 ①青少年中毒逐年增多,发病年轻化.②农药仍为导致中毒的主要毒物,百草枯作为主要中毒农药是造成青少年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③主观故意中毒(自杀)的青少年中毒事件大幅上升,需及时予以防范.
作者:王玉华;张国秀;娄丹;胡莹莹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