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春
以学龄期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干预为主题,对学龄期哮喘儿童近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综述,并就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干预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比如:加强心理学的理论的深入研究;深化和拓展心理学干预方法;从多角度进行整合研究等.
作者:孙贝贝;孙宏伟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对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选自2010年1月-2012年10月在该院进行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的患者200例,将其平均分为2组,各10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烟酸肌醇酯联合消心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个月的检测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明显比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够提高其治疗心绞痛的疗效,降低血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应亮 刊期: 2013年第30期
护士是医患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融洽的护患关系能够增强和患儿家属之间的亲和力,并有效避免许多护患间潜在的冲突和矛盾.护患之间产生误解或者不满的具体表现在护患交流沟通少、护士语言使用不当、语言失度或者解释工作不到位.护患进行沟通的方式是护理专业技术沟通、护患之间情感沟通,护士进行沟通时使用的语言方式是劝慰性、解释性、称赞性和鼓励性语言.护士在和家属沟通时,应耐心倾听,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病症病情时应注意和医生保持一致,防止由于医护意见差异而导致家属不信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完善护患关系,终提高护理水平.
作者:乔艳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胸外科麻醉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2012年2月接受治疗的68例进行麻醉效果的胸外科患者进行随机分配,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并异丙酚进行麻醉,乙组患者采用芬太尼并异丙酚进行麻醉,对患者麻醉前、麻醉中的心率、动脉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数值,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清醒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动脉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麻醉中心率数值明显优于乙组,甲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明显少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胸外科手术时,瑞芬太尼相较芬太尼更加安全有效,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早.
作者:周蕾;王英男;徐丹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左房增大对阵发性房颤的影响及P波离散度变化的意义.方法 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108例患者分成左房增大及心房内径正常组.用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所有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情况,同时记录窦性心律时12导心电图P波离散度(PD),并探讨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左房扩大的患者,其PD和Pmax均较心房内径正常者显著增大,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结论 左房增大是引起心房电生理紊乱、产生房颤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石红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健康宣教在康复病房中的作用.方法 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该院产后康复病房的4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无健康宣教)和观察组(健康宣教),每组各24例,对两组母乳喂养、患者心理状态,以及子宫复旧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无抑郁倾向率、子宫复旧良好率均明显升高,抑郁倾向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产后康复患者,给予有效的健康宣教,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昕;张庆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HBeAg呈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2年1-12月门诊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共175例,对于患者Pre S1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e抗原(HBeAg)以及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的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 本组患者都存在着两种模式,其中属于HBeAb(+)-HBsAb(-)-HBcAb(+)模式1的患者共132例,属于HBeAb(-)-HBsAb(-)-HBcAb(+)模式2的的患者共43例,在模式1中Pre S1Ag呈阳性患者共57例;在模式2的Pre S1Ag呈阳性的患者共16例.两种模式中Pre S1Ag的阳性率分别是43.2%和37.2%,其差异不存在显著性,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79,P>0.05).结论 Pre S1A指标能够敏感反映出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复制状况,对于乙肝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并判断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媛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96例产妇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评价麻醉效果,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3.7%,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好,临床应用安全性高,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麻醉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凯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一般护理方式进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住院治疗的时间、医疗费用等,并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住院治疗的时间、医疗费用、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评价,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中,可减轻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旦素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8例行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方案,对照组40例行雷尼替丁、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方案.治疗2周后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 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中运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可靠选择.
作者:刘剑君;李华翔;李延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小儿细菌性脑膜炎患者按照抽签的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安慰剂及地塞米松加以治疗,采用Elisa法对两组患儿脑脊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I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上述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死亡率为4.00%,对照组为1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小于观察组(P<0.01).结论 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疗效显著,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何逾祥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与神经内科的方式与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神经内科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划分为风险管理组与常规管理组(每组患者30例).给予风险管理组全面的护理风险管理,常规管理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常规管理组患者基础护理(67.43±2.87)分,消毒卫生护理(75.88±3.08)分;风险管理组患者基础护理(93.44±4.03)分,消毒卫生护理(97.11±3.55)分.风险管理组两项护理效果均明显优于常规管理组(P<0.05).常规管理组综合风险产生率53.33%,风险管理组综合风险产生率为3.33%,风险管理组综合风险产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P<0.05).结论 在生活、疾病、用药等方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全面提升神经内科护理水平,降低护理中的风险发生率.
作者:彭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硫酸镁与山莨菪碱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在该院自2012年1月-2013年9月接受治疗的5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一组为硫酸镁组,另一组为山莨菪碱组,每组有患者25例,比较两组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的前期临床治疗效果都比较理想;两组不同的方法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与山莨菪碱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均有显著疗效,且两组患者预见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冯玉莲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采用依那普利与注射用生脉联合治疗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心源性休克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生脉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伊拉普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 h后的心率、尿量、血氧饱和度等,观察血清肌钙Ⅰ、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评价48 h后患者的死亡率.结果 在治疗12 h后,比较两组治疗前的情况,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理、血氧饱和度等,治疗组的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的死亡率为6%,对照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伊拉普利联合注射用生脉治疗心源性休克,能够在临床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方伟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二次胆道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该院自2011年9月-2012年5月收治的38例进行二次胆道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的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康复较好,急性胆道手术患者进行二次手术的概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进行结石清除手术时要保证彻底清除,避免术后复发.
作者:齐峰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医院的急诊护理管理过程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 把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设成四个层次的行政管理框架,分别制订和落实分层级的培训计划,以合理地安排人力资源,并辅以不同层级的奖励激励机制,再对比实施前后的患者、医师满意程度和具体的护理质量.结果 在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医生和患者对于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护士对于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大大提升,表明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获得医师和护士的充分肯定,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还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李亚范 刊期: 2013年第30期
在整个医学临床中,妇产科护理学可以说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学科,医院只有不断使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优质服务的护理能力增强,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并使医院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是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素质不高、风险意识不强和设备操作不熟练以及沟通缺乏导致医患关系紧张.防范和化解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对策是要加强医院妇产科病房管理,不断完善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护理工作标准,通过提高妇科护理人员的各项综合素质,严格护理记录书写质量规范,并认真落实奖罚制度.同时要加强设备和药品的管理工作.分析和准确的判断护理安全过程中各种危险因素是产科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从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75例,对其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治疗,对于治疗方法以及效果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有70例患者一次性碎石成功,成功率达到97.22%,68例患者在1周内将结石排空,排尽率达到94.44%,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达到2.78%.结论 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显著效果,该种治疗方法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对患者损伤小等优点,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努尔;张志江 刊期: 2013年第30期
妇产医院有着本身的特点,应当努力减少护理纠纷的产生.妇产医院常见护患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法制意识淡漠,个别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不足、欠缺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者是业务技术不熟练,缺乏对患者的关心,服务意识差,并且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缺乏沟通.妇产医院对于常见护患纠纷的防范措施是护理人员要重视潜在的危险因素、做到有章必循、强化制度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医院应该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工作,强化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同时要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并加强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从而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
作者:刘杰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研究并观察综合疗法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该院2年期间收治了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以患者门诊的就诊顺序为主要依据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运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方式,对比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费用以及哮喘发作次数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其临床治疗费用和哮喘发作次数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极为有效,其不仅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缓解其经济压力,且有助于保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南倩倩 刊期: 2013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