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莲
目的 对糖尿病肾病(DN)治疗中血府逐瘀汤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展开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血府逐瘀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UAER、UP、CR、BUN等指标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DN临床治疗中,血府逐瘀汤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高宏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肝囊肿穿刺抽液术加硬化剂治疗的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该院25例肝囊肿患者采用肝囊肿穿刺抽液术加硬化剂治疗,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并总结护理方法.结果 25例患者第1次行经皮肝穿刺抽液术加硬化剂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B超复查,囊肿闭合,其中6例患者为多发性肝囊肿,2个月后更换病灶行第2次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B超引导下肝囊肿穿刺抽液术加硬化剂治疗患者,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卫晓莲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对颅脑损伤导致智力缺损的相关性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9月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受委托进行的203例颅脑损伤所致智力缺损的鉴定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颅脑损伤部位与智力缺损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3例中,评定为颅脑损伤所致智力缺损者78例,占38.4%,其中轻度12例,以额叶为主,左侧受损比例高于右侧;中重度智力受损66例,以额颞叶受损为主,左侧比例高于右侧.结论 颅脑损伤后的智力缺损与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林家健;黎洁飞;梁莹 刊期: 2013年第30期
妇产医院有着本身的特点,应当努力减少护理纠纷的产生.妇产医院常见护患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法制意识淡漠,个别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不足、欠缺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者是业务技术不熟练,缺乏对患者的关心,服务意识差,并且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缺乏沟通.妇产医院对于常见护患纠纷的防范措施是护理人员要重视潜在的危险因素、做到有章必循、强化制度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医院应该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工作,强化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同时要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并加强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从而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
作者:刘杰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应用阴道三维超声对先天性子宫畸形实施检查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整合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5月该院共收治的28例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腹腔镜结合宫腔镜检查得以确诊.在常规的阴道二维超声检查中,发现子宫内膜形态异常者,再实施阴道三维超声诊断,比较这两种检验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 应用阴道三维超声实施诊断的总准确率为100%,应用阴道二维超声实施诊断的总准确率为67.9%,其中有10例患者出现漏诊和误诊现象.结论 先天性子宫畸形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诊断效果,且操作简单、无创伤、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蒋江帆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妊高症患者的效果和母婴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该科收治的358例妊高症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179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17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程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组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血压控制、护理满意度、母婴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妊高症并发症的发生,控制病情的进展,使母体与胎儿的生命安全和质量得到了极大程度的保障.
作者:沈忠桃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mAlb/Cr)、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观察组包含福建省立医院内分泌科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2 型糖尿病住院病人,其尿白蛋白排泄率在30~300 mg/d;对照组为该院健康体检者,收集二者血清及尿液标本,检测U-mAlb/Cr、Cys-C和尿α1-MG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U-mAlb/Cr、Cys-C和尿α1-MG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增高(P<0.05),而在UAER低水平增高时(UAER在30~100 mg/d),m-Alb/Cr(77.2%)和尿α1-MG(36.3%)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增高(P<0.05),Cys-C (9.09%)阳性率无显著性增高,将三者间阳性率作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推断,对UAER低水平增高的敏感性U-mAlb/Cr>尿α1-MG> Cys-C.结论 U-mAlb/Cr、Cys-C、尿α1-MG联合检测有助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
作者:李瑶;陈发林;戴婉如;蔡鹏威 刊期: 2013年第30期
麻醉药品如果失之管理并且使用不当,就会流失到医院之外,严重危害到他人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治安安全.要加强妇产医院麻醉药品的管理,首先应当提高麻醉药品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麻醉药品的管理制度建设,确保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方面,应当加强麻醉药品在采购贮存和保管环节的管理,实行双人共同采购形式,并进行科学的保管与贮存.同时要完善麻醉药品的领用管理,加强麻醉药品的科学调配管理,还要清华对于麻醉药品的空安瓿和废贴的有效回收以及过期残损药品的管理,从而确保医院麻醉药品的使用安全.
作者:胡晓青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医院的急诊护理管理过程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 把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设成四个层次的行政管理框架,分别制订和落实分层级的培训计划,以合理地安排人力资源,并辅以不同层级的奖励激励机制,再对比实施前后的患者、医师满意程度和具体的护理质量.结果 在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医生和患者对于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护士对于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大大提升,表明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获得医师和护士的充分肯定,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还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李亚范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 该研究对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采用单用西药治疗的40例先兆流产患者Ⅰ组对照组与在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40例先兆流产患者Ⅱ组治疗组的治疗疗效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 经治疗后,Ⅰ组、Ⅱ组两组治疗方法都有着一定的功效,两组相比较来看,Ⅰ组对照临床有效率为67.5%,Ⅱ组临床有效率为92.5%;Ⅱ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法治疗早期先兆性流产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法,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钱翠霞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HBeAg呈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2年1-12月门诊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共175例,对于患者Pre S1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e抗原(HBeAg)以及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的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 本组患者都存在着两种模式,其中属于HBeAb(+)-HBsAb(-)-HBcAb(+)模式1的患者共132例,属于HBeAb(-)-HBsAb(-)-HBcAb(+)模式2的的患者共43例,在模式1中Pre S1Ag呈阳性患者共57例;在模式2的Pre S1Ag呈阳性的患者共16例.两种模式中Pre S1Ag的阳性率分别是43.2%和37.2%,其差异不存在显著性,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79,P>0.05).结论 Pre S1A指标能够敏感反映出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复制状况,对于乙肝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并判断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媛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研究分析肿瘤大小对T3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03年6月-2006年1月该院收治的108例T3期胃癌患者,按照患者肿瘤的大小分为两组,患者肿瘤直径>8 cm的为大直径组,患者肿瘤直径<8 cm的为小直径组,其中大直径组患者共计有26例,小直径组患者共计有8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胃癌D2根治术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大直径组患者在经过D2根治术治疗5年后的存活率为34.6%,小直径组患者在经过D2根治术治疗5年后的存活率为54.9%,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对比,小直径组明显优于大直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的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T3期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付亚杰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几种肠内营养制剂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能全力、百普力和百普素3种营养制剂分别对3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评价患者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营养状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疗效评价方面,百普素和百普力治疗组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和营养不良反应率均低于能全力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方面,不良反应的症状以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并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百普力和百普素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能全力治疗组,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则高于能全力治疗组.结论 能全力、百普素、百普力3种营养制剂均能够满足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需求,且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
作者:赵鸽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前医学界对高血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高血压的治疗也逐渐向联合用药发展,该文主要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展开简要论述.
作者:肖志成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通腑逐瘀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通腑逐瘀法),每组30例,通过偶氮显色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和比较两组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血浆内毒素和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浆内毒素和TNF-α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腑逐瘀法显著降低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TNF-α水平,有效控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作者:苏华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肠造口患者的心理问题,研究对其进行相应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86例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进行普通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术后干预组SDS和SAS得分均低于常规组,SCL各项内容得分均低于常规组.结论 对肠造口患者心理问题的充分了解和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抑郁、焦躁等负面情绪,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韦芸琳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少腹逐瘀胶囊配合米索前列醇在宫腔残留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180例流产后宫内残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米索前列醇口服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给予少腹逐淤胶囊+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9%,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流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流产患者少腹逐淤胶囊+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宫腔内残留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临床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患者满意度也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郝淑娟;王伟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研究分析联合检测血清AFP与AFU、CEA、TBA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2011年1月-2013年6月142例来自临床血清标本,其中原发性肝癌组(PHC)50例,肝硬化组30例,肝炎组30例及对照组32例,AFP、AFU为主体,配合TBA、CEA进行检测,分析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 PHC患者AFP、AFU、TBA、CEA水平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和AFU联合对于PHC的诊断阳性率为94.0%,4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6.0%,联合诊断阳性率与AFU和AFP、CEA、TBA单项阳性率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AFP、AFU、CEA、TBA联合检测显示良好的诊断效率,在PHC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首明;夏慧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建立符合该市实际情况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百分权重法等多种方法,确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结果 确立了30个指标及其权重.结论 社区公共卫生绩效评价的核心思想在该体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该体系结构较合理,内容较全面,值得推广.
作者:谢艳英;原淑慧;亓志鹏;程国英;王喜钟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从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75例,对其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治疗,对于治疗方法以及效果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有70例患者一次性碎石成功,成功率达到97.22%,68例患者在1周内将结石排空,排尽率达到94.44%,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达到2.78%.结论 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显著效果,该种治疗方法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对患者损伤小等优点,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努尔;张志江 刊期: 2013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