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脑损伤对与智力缺损影响的分析

林家健;黎洁飞;梁莹

关键词:颅脑损伤, 智力缺损, 相关性
摘要:目的 对颅脑损伤导致智力缺损的相关性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9月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受委托进行的203例颅脑损伤所致智力缺损的鉴定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颅脑损伤部位与智力缺损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3例中,评定为颅脑损伤所致智力缺损者78例,占38.4%,其中轻度12例,以额叶为主,左侧受损比例高于右侧;中重度智力受损66例,以额颞叶受损为主,左侧比例高于右侧.结论 颅脑损伤后的智力缺损与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硫酸镁与山莨菪碱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硫酸镁与山莨菪碱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在该院自2012年1月-2013年9月接受治疗的5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一组为硫酸镁组,另一组为山莨菪碱组,每组有患者25例,比较两组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的前期临床治疗效果都比较理想;两组不同的方法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与山莨菪碱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均有显著疗效,且两组患者预见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冯玉莲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几种肠内营养制剂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营养支持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几种肠内营养制剂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能全力、百普力和百普素3种营养制剂分别对3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评价患者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营养状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疗效评价方面,百普素和百普力治疗组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和营养不良反应率均低于能全力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方面,不良反应的症状以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并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百普力和百普素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能全力治疗组,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则高于能全力治疗组.结论 能全力、百普素、百普力3种营养制剂均能够满足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需求,且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

    作者:赵鸽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螺旋CT诊断

    目的 总结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CT诊断要点.方法 对7例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患儿行螺旋CT容积采集成像及MPR重组,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7例共18侧,双侧后鼻孔闭锁4例(8侧),单侧后鼻孔闭锁3例,均为右侧;其中混合性闭锁8侧,膜性闭锁2侧,骨性闭锁1侧.结论 CT能够清晰显示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组织﹑后鼻孔的狭窄程度及毗邻器官的受累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丽;满凤媛;王振常;燕飞;李静;张洪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血糖的变化与预后

    目的 探讨血糖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8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进展阶段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COPD组和对照组的血糖水平.对COPD合并高血糖的患者进行强化血糖治疗,总结预后.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高于COPD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强化血糖治疗后,患者的PH值、氧气分压(PO2)显著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CO2)显著降低(P<0.05).结论 COPD加重期患者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不利于预后,强化血糖治疗可提高疗效.

    作者:刘军;黄江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妇幼保健院医学检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各式各样的智能检验仪器逐渐在医学检验工作中得到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质量和诊断水平,就现阶段而言,如何利用先进的设备,以小的成本来开发安全、有效的医疗检查系统已经成为医院检验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该综述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分析了妇幼保健院医学检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供参考.

    作者:陈小婷;郑尾珍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血站采血献血反应中晕厥的原因及预防

    目的 探讨血站采血过程中献血者发生晕厥反应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探求预防对策.方法 对该市血站2012年6 568例无偿献血者献血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68例献血者中发生献血晕厥反应68例,分析晕厥原因是由体位性低血压、精神紧张、空腹献血等诸多因素引起的.通过及时救治,所有晕厥者意识逐渐恢复,均在半小时内晕厥症状得到缓解,且未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工作,消除献血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提高采血人员的操作水平,严格执行体检标准和详细的献血前健康征询,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可有效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作者:范学天;金吉安;于翠敏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研究血糖监测对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窒息新生儿的血糖监控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间该院收治112例窒息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6例未窒息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监测1 h内、6 h、12 h、18 h和24 h新生儿的血糖值,根据血糖情况对患儿进行输液治疗;并根据血糖情况给予治疗,同时观察新生儿的临床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患儿的血糖不断降低,对照组的血糖不断上升.重度窒息患儿在1 h、6 h和12 h的血糖明显高于轻度窒息者和未窒息新生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1 h,观察组血糖异常者的例数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观察新生儿血糖早期动态监测,发现其血糖浓度与新生儿的窒息程度有关;所以,血糖动态监测对新生儿窒息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朝晖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护理干预对PPH术后尿潴留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后尿潴留常见原因,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减少PPH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 通过对PPH术后患者尿潴留原因分析,根据入院时间编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住院时间、满意度,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综合护理实验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PPH术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宗红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8例行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方案,对照组40例行雷尼替丁、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方案.治疗2周后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 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中运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可靠选择.

    作者:刘剑君;李华翔;李延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刍议护理管理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的作用

    为完善院前急救的护理管理工作,发挥护理管理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的作用,该研究结合多年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特点,就如何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工作,总结出完善急救护理管理体系,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提高护理护士素质,可以有效的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并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阿依吐拉.哈德尔;迪丽斯燕.阿不都克里木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目前医学界对高血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高血压的治疗也逐渐向联合用药发展,该文主要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展开简要论述.

    作者:肖志成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强化心理护理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手术治疗的85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心理护理,术前1周及术后2周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以及对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的心理健康症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维度评分及总分,术后2周时均高于术前1周时(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健康症状指标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并且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的评分(P<0.05).结论 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围手术期强化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李淑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口腔内自发性出血患者急诊治疗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分析口腔内自发性出血的原因以及急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140例口腔内自发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史询问、临床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分析出血原因,并予以对症治疗.结果 该组111例(79.28%)为局部因素引起出血,其中,69例牙龈炎导致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因素所导致的出血(P<0.05),18例(12.86%)牙周炎、20例(14.29%)拔牙、4例(2.86%)不良修复体、1例(0.71%)牙龈肿瘤导致出血;29例(15.57%)患者伴发全身性疾病导致口腔内自发性出血,其中,血小板减少3例(2.14%),2例(1.43%)白血病,17例(12.14%)高血压,7例(5.00%)肝硬化;一次性彻底止血136例(97.14%).结论 口腔内自发性出血主要是由于牙龈炎症所引起的,同时还应注意全身因素诱发出血,及时予以局部填塞压迫并应用全身性止血药物可有效止血.

    作者:吴东红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额颞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并脑疝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额颞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并脑疝的患者的治疗过程及手术后的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前来就诊的患有额颞叶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并脑疝患者共92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额骨保留组和额骨去除组,并于后期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总结,再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患者进行回访.结果 治疗后额骨保留组与额骨去除组两组之间的所有患者治疗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手术方法中的额骨去除与否对手术的终效果并无实在意义.结论 额颞叶脑挫裂伤致脑内血肿并脑疝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如果无特殊需要,尽量不进行去除额骨处理.

    作者:聂勤哲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应用固定正畸技术治疗儿童牙和牙槽骨损伤68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固定正畸技术治疗儿童牙和牙槽骨损伤的效果.方法 以该院2010年3月-2011年4月间收治的68例应用固定正畸技术治疗儿童牙和牙槽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同诊断41例应用手术复位和牙弓夹板固定治疗儿童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固定器使用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 研究组显效42例,显效率61.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94.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平均固定器使用时间为(22.7±4.5)d,平均治疗费用(14 218.6±417.3)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正畸固定技术可以解决传统方法治疗儿童外伤性牙槽骨及牙损伤中的不足,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作者:努尔比亚·阿不都西库;阿不都吉力力·买买提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理化检测中危害因素及防护分析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理化检测在越来越普遍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然而,在检验过程中对化学试剂等一些检验设施的经常性接触,给检验人员造成不可避免地伤害.因此,研究理化检验中的危害因素以及防护措施意义重大.该文主要是对当前我国理化检验领域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造成危害的因素,并提出与之相关的防护策略.

    作者:朱晓磊;姜丽萍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左房增大及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房颤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左房增大对阵发性房颤的影响及P波离散度变化的意义.方法 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108例患者分成左房增大及心房内径正常组.用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所有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情况,同时记录窦性心律时12导心电图P波离散度(PD),并探讨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左房扩大的患者,其PD和Pmax均较心房内径正常者显著增大,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结论 左房增大是引起心房电生理紊乱、产生房颤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石红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红炉生肌散在肛瘘术后创面换药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观察使用红炉生肌散在肛瘘术后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探讨煨脓生肌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该院行肛瘘手术住院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发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治疗组15例.治疗组给予红炉散纱条外敷换药,对照组给予凡士林纱条外敷换药.结果 治疗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36.0±17.0)d,对照组为(57.9±7.4)d,经t检验,P<0.01.结论 红炉生肌散具有明显促使肉芽和新生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的疗效,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煨脓生肌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金蕾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神经调控治疗特发性癫痫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神经调控治疗特发性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特发性癫痫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特发性癫痫患者166例,获得患者同意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3例患者采取神经调控(脑深部刺激术)的方法联合口服西药进行治疗,对照组83例患者只采取口服西药对其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其治疗时间为3~12个月,治疗完成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后,治疗组83例特发性癫痫患者中,治愈率为60.24%,有效率为30.12%,无效率为9.64%,总有效率高达90.36%;对照组83例患者中治愈率39.76%,有效率31.32%,无效率28.92%,总有效率为71.08%;比较两组的治愈率、有效率与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神经调控法治疗特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方法简单、安全、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故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白春艳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新医改形势下对医院药师的要求与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医疗改革的逐渐深入,医院工作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证人民的生命健康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药师在医院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新医改的形势下,药师的工作也出现相应的转变.该文围绕在新医改的形势下对药师工作的新认识以及药师工作的内容、发展等技能进行研究.

    作者:黄艳芬;孟贤 刊期: 2013年第30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