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张凯

关键词:分娩镇痛,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96例产妇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评价麻醉效果,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3.7%,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好,临床应用安全性高,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麻醉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AO分型结合TLICS评分在青壮年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AO分型结合TLICS评分在青壮年胸腰椎骨折手术指证及手术入路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9~2012年青壮年胸腰椎骨折107例,采用AO分型和TLICS评分系统进行分型及评分,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手术入路,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根据AO分型及TLICS评分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手术入路,107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81例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AO分型结合TLICS评分对青壮年胸腰椎骨折手术指证及手术入路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袁晓峰;段洪;闵捷;周兆文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与神经内科的方式与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神经内科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划分为风险管理组与常规管理组(每组患者30例).给予风险管理组全面的护理风险管理,常规管理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常规管理组患者基础护理(67.43±2.87)分,消毒卫生护理(75.88±3.08)分;风险管理组患者基础护理(93.44±4.03)分,消毒卫生护理(97.11±3.55)分.风险管理组两项护理效果均明显优于常规管理组(P<0.05).常规管理组综合风险产生率53.33%,风险管理组综合风险产生率为3.33%,风险管理组综合风险产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P<0.05).结论 在生活、疾病、用药等方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全面提升神经内科护理水平,降低护理中的风险发生率.

    作者:彭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一般护理方式进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住院治疗的时间、医疗费用等,并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住院治疗的时间、医疗费用、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评价,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中,可减轻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旦素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研究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以慢性、多发性、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抽动为特征,伴有强迫、多动等行为和情绪障碍的神经性精神疾病,文章中从该病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和治疗现状等方面综述,介绍了近年来该病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提醒家长和学校多方面配合引导患儿,从而有效的控制此病,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戚拥军;赵晓忠;国春玲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31例胰腺癌患者和46例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胰腺癌组患者和胰腺炎组患者入院时和24 h后血清淀粉酶检测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结果显示胰腺癌组患者的胰腺增大主要表现为局限性,胰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增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胰腺癌组患者和胰腺炎组患者的胰腺密度和胰管扩张情况的CT检查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胰腺癌组患者扩张胰管贯通区病变率低于胰腺炎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胰腺癌组患者和胰腺炎组患者CT检查中胰腺强化特点比较得出,胰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非肿块型不均匀性强化,胰腺癌患者主要表现为肿块或结节状持续性弱强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可作为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晋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刍议护理管理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的作用

    为完善院前急救的护理管理工作,发挥护理管理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的作用,该研究结合多年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特点,就如何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工作,总结出完善急救护理管理体系,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提高护理护士素质,可以有效的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并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阿依吐拉.哈德尔;迪丽斯燕.阿不都克里木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刍议项目管理在临床输血监测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为了加强输血管理,使血液得到科学合理应用,须建设临床输血监测系统规范各类用血.该文以广州地区临床输血监测系统项目建设为例,讨论了通过加强沟通、多目标平衡、整体变更控制、风险控制、过程监控等项目管理手段对项目实施整体管理,协调各项工作,从而有效完成项目预期的目标.

    作者:杨乐东;贝春花;李锦城;杨穗群;李洁;林昌周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颅脑损伤对与智力缺损影响的分析

    目的 对颅脑损伤导致智力缺损的相关性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9月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受委托进行的203例颅脑损伤所致智力缺损的鉴定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颅脑损伤部位与智力缺损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3例中,评定为颅脑损伤所致智力缺损者78例,占38.4%,其中轻度12例,以额叶为主,左侧受损比例高于右侧;中重度智力受损66例,以额颞叶受损为主,左侧比例高于右侧.结论 颅脑损伤后的智力缺损与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林家健;黎洁飞;梁莹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肥胖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肥胖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8月间148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肥胖组和非肥胖组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肥胖组在建立通道时间及二次手术几率方面高于非肥胖组,但在结石清除率、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虽然肥胖会增加手术时间及二次手术几率,但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在肥胖患者中仍安全有效.

    作者:林圩;尹心宝;梁勇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血站采血献血反应中晕厥的原因及预防

    目的 探讨血站采血过程中献血者发生晕厥反应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探求预防对策.方法 对该市血站2012年6 568例无偿献血者献血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68例献血者中发生献血晕厥反应68例,分析晕厥原因是由体位性低血压、精神紧张、空腹献血等诸多因素引起的.通过及时救治,所有晕厥者意识逐渐恢复,均在半小时内晕厥症状得到缓解,且未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工作,消除献血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提高采血人员的操作水平,严格执行体检标准和详细的献血前健康征询,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可有效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作者:范学天;金吉安;于翠敏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护理干预对降低脑出血患者并低纳血症发生率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评价护理干预对降低脑出血患者并低纳血症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该院收治的56例脑出血并低钠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护理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出血并低钠血症患者相应的临床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酒晓盈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医保助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

    该文以北京某新晋的医保二级医院为例,阐述了随着医保制度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改革的部分经验和问题.论述了可以通过医保政策的导向性和监督性,助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促进其提供更加公平和及时的基本医疗服务.建议通过统筹管理、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建立补偿机制和支付方式改革等方式,探索基层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作者:俞士水;王名晶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96例产妇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评价麻醉效果,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3.7%,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好,临床应用安全性高,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麻醉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凯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3-7月收治的9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的舒适护理)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两组护理均主要涉及环境、生理、心理方面,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脑出血、脑梗塞、癫痫三种病种患者的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三种病种患者的住院天数,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可以提高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患者住院天数,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艳春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胸外科麻醉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胸外科麻醉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2012年2月接受治疗的68例进行麻醉效果的胸外科患者进行随机分配,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并异丙酚进行麻醉,乙组患者采用芬太尼并异丙酚进行麻醉,对患者麻醉前、麻醉中的心率、动脉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数值,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清醒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动脉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麻醉中心率数值明显优于乙组,甲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明显少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胸外科手术时,瑞芬太尼相较芬太尼更加安全有效,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早.

    作者:周蕾;王英男;徐丹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额颞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并脑疝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额颞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并脑疝的患者的治疗过程及手术后的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前来就诊的患有额颞叶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并脑疝患者共92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额骨保留组和额骨去除组,并于后期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总结,再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患者进行回访.结果 治疗后额骨保留组与额骨去除组两组之间的所有患者治疗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手术方法中的额骨去除与否对手术的终效果并无实在意义.结论 额颞叶脑挫裂伤致脑内血肿并脑疝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如果无特殊需要,尽量不进行去除额骨处理.

    作者:聂勤哲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

    目的 探讨应用阴道三维超声对先天性子宫畸形实施检查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整合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5月该院共收治的28例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腹腔镜结合宫腔镜检查得以确诊.在常规的阴道二维超声检查中,发现子宫内膜形态异常者,再实施阴道三维超声诊断,比较这两种检验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 应用阴道三维超声实施诊断的总准确率为100%,应用阴道二维超声实施诊断的总准确率为67.9%,其中有10例患者出现漏诊和误诊现象.结论 先天性子宫畸形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诊断效果,且操作简单、无创伤、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蒋江帆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合作管理的效果探讨

    目的 研究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联合管理模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该院自2011年5月起采用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联合管理模式,完善相关设备配置、培训工作人员、制定标准操作流程.在施行联合管理模式一年后,较联合管理前的手术器械清洗及包装质量、无菌抽查结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施行联合管理模式后手术器械清洗及包装质量、手无菌抽查结果等与施行前相比有了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联合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手术器械清洗及包装、消毒灭菌的质量,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

    作者:李淑真;韦敏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探析39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甲亢病人的孕期病情变化并评价其对妊娠的影响.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39例妊娠合并甲亢病人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全部妊娠合并甲亢病人中共有11例在孕期没有异常状况,28例病人产生不同程度的甲亢症状,因为治疗比较及时,病人的症状都获得了有效的控制,没有1例出现甲亢危象,但是新生儿中有2例病人出现死亡,治疗后并发症少并且都不严重.共有5例早产,其他的34例足月产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3.295±230.7)g,经Apgar评分值为(9.41±0.28)分,均属正常.结论 在妊娠各期都可能会发生甲亢,并发的甲亢可能会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并会对胎儿和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孕期应当加强监护,并及时给予治疗以改善预后.

    作者:闫莉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改良Moberg推进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皮肤缺损的临床探讨

    目的 对应用改良Moberg推进皮瓣修复方式对指端指腹皮肤缺损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78例指端指腹皮肤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常规修复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改良Moberg推进皮瓣修复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指端指腹皮肤缺损病情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修复治疗操作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手指功能及外观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改良Moberg推进皮瓣修复方式对指端指腹皮肤缺损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赵小伟;陈峰 刊期: 2013年第30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