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岩;苏振国;张长丹
导尿是所有临床护士所进行的基本护理操作,它不同于医生手术是在可视状态下进行.以往导尿管固定法是采用蝶形胶布外固定,它损伤不到尿道,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导尿管也由外固定改为内固定,即导尿管前端5cm处有一气囊装置,当导尿管需要保留时,将气囊充足无菌液即可.
作者:褚慧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预防保健和控制中作用和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30例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健康教育组在再次发病少于常规护理组,发病间隔时间上明显长于常规护理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掌握自我保健和防治知识,改变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习惯,增强心脏功能,延缓疾病发展及并发症发生.我们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满足患者、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为延长患者生命、改善预后做出贡献.
作者:张乃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期的影响和效果.方法 对在我院自然分娩的高龄产妇107例进行分析,分为常规护理组53例和心理干预组54例.结果 产妇疼痛程度方面,心理干预组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并发症方面,心理干预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心理干预组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高龄产妇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可明显改善不良情绪,降低疼痛,降低产后并发症和抑郁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邢淑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的CT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转移瘤的CT表现及特征.结果 本组多发性脑转移瘤31例,单发17例,发病年龄集中在40~60岁,原发病灶多来自于肺癌,CT特征为:脑转移瘤幕上多见,大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多为略低密度结节,伴有出血、坏死、囊变,一般无钙化,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灶周水肿显著,占位效应明显,肿瘤大小与水肿程度不成比例.讨论 CT扫描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志辉;粟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同伴教育在降低颈椎病的复发率的作用.方法 取228例按出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2例,观察同伴教育组,观察患者宣教内容掌握程度、改善工作方式方法、自觉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颈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改善工作方式方法及自觉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程度明显提高、颈椎复率明显降低,2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伴教育能降低社区颈椎病复发率,是科学的、实用的、有效的健康宣教方式.
作者:洪梅华;黄青锋;叶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及凝血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通过针对性强且全面的护理措施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美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普胸外科老年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对自2008年8月至2011年9月我院经治的127例普胸外科老年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有35例出现循环系统并发症,占27.56%;有30例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占23.62%;19例出现消化系统并发症,占14.96%;经系统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在远期随访中,1年生存率为89.76%、3年生存率为77.17%、5年生存率为42.52%.均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 有效、准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对老年普胸肿瘤患者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可以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值得在临床中重视并应用.
作者:杨幼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采用的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无损伤性,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作为糖尿病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别海文;王柏田;陈磊;王朋;杨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总结了6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有系统化康复锻炼、机械性预防、心理护理、生活饮食护理并严密观察病情.认为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低脂高纤维饮食、严格禁烟;术中避免粗暴操作、减少血管内皮损伤;术后注意补充血容量、应用合适的抗凝药物、鼓励患者尽早功能锻炼、并配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等机械性预防是防范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
作者:邓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和探讨雷贝拉唑对治疗十二指肠炎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十二指肠炎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入选病例.按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主要采用雷贝拉唑治疗,使用黄连素辅助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60例患者,共有55例病状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组34人,其中痊愈25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1例,有效率97.1%,对照组21人痊愈13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4例有效率84%,其中治疗前后各项数据和相关体征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治疗发现雷贝拉唑能附着在胃壁细胞表面来抑制胃酸的分泌并附着在细胞壁表面形成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膜,促进胃排空,减少胆汁反流,止恶心和呕吐,改善体内微循环,对治疗十二指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陈述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手足口病重症的认识水平,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方法 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给予抗炎、抗病毒、脱水及对症治疗.结果 本组38例患儿中,1~4岁30例,农村多于城镇,重症患儿易并发肺炎、心肌炎、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呼吸衰竭、微循环障碍等.结论 人选病例中,37例治愈,1例死亡(病毒检测为EV71型感染患儿).手足口病多发生于4岁以下患儿,及早发现,积极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作者:武志杰;魏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总结36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需进一步放射治疗的护理.放疗前做好气套管、排痰及心理干预;放疗后做好放疗区皮肤、套管、饮食等健康教育.才能顺利结束放疗.
作者:孙艳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在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药物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随着我国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已有很多新药在临床中得以使用.但与此同时,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一些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也随之出现.因此,为了避免不合理用药对患者带来的损害,本文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由此而提出了几个解决策略.
作者:马玉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清开灵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72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给与清开灵静滴,对照组(34例)给与病毒唑静滴,观察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清开灵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效果优于病毒唑,且可显著缩短疗程及缓解症状.
作者:傅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本文通过临床遇到的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粪类圆线虫感染患者的诊治经过,分析粪类圆线虫病的的病原学检测要点,分析其形态特点,生活史及诊治要点,为检验工作者及临床快速准确诊断粪类圆线虫病提供帮助.
作者:赵全能;王永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3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0例,观察组给予社区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随访,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干预1年,2组患者干预前后对高血压的认知率、服药率及控制率方面对比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变化,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保健意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润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脑中风患者康复期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择120例脑中风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其中护理干预组71例,对照组49例,对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只实施常规护理不采取护理干预.收集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组71例患者中,治愈25例,疗效显著36例,有效6例,无效4例,对照组41例患者中,治愈12例,疗效显著22例,有效11例,无效4例.结论 脑中风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对脑中风患者的康复效果和远期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
作者:周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日光性皮肤炎又称紫外线过敏、日光疹,是一种常见的光感性皮肤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春夏两季,一般来说女性多于男性,干性皮肤多于油性皮肤,其特点为:皮炎多发生在皮肤的暴露部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风团、红斑、豆疹、色素沉着,甚至水疱,严重者可出现发烧、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作者:任淑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护理文书是患者治疗过程中直接的观察和记录,也是支持医院、医生、护士评价事实的关键证据和重要法律依据.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日趋完善和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护理文书在医疗纠纷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分析护理文书中潜在的法律责任,加强对护理文书的认识,提高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内容和环节质控,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和责任心,加强医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有效防范护患纠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郜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纳豆的佳制备方法及高效纳豆激酶片的制备过程.方法 通过分离和筛选,选择出枯草芽孢杆菌纳豆亚种为菌种,并确定其活性的检测方法,然后将佳条件下发酵的纳豆经调味、制粉压片后制成纳豆激酶片.结果 将大豆煮熟,接入纳豆菌后发酵,发酵后的纳豆经冷冻、升华干燥后粉碎,然后用葡萄糖、食盐、卡拉胶等调味,压制成片.结论 经以上处理后的纳豆激酶片,既大地保留了其活性,又掩盖了其原有的臭味,口味易于接受,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宋炜;宋春泉;谭秀彦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