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β-七叶皂甙钠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郭庆

关键词:β-七叶皂甙钠, 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表竭, 急性期
摘要:目的 探讨β-七叶皂甙钠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1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20mg,静脉点滴,每天1次加入等渗葡萄糖液250mL.结果 在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右室舒张末内径减小(P<0.05),右室射血分数增加(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呼吸情况、心功能改善明星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能够更好的改善心表患者的心脏功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满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心房颤动16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的病因及治疗现状.方法 甘167例房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房颤病因以冠心病居首位,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次之,非瓣膜性房颤129例(77.2%),房颤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高(75例,占44.9%).发生血栓栓塞在抗凝与非抗凝治疗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临床医师要关注房颤的病因,重视房颤的抗凝治疗.

    作者:李萍;张维龙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十分重要,配伍不合理影响着患者的健康与疾病康复过程,因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十几种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的搭配,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配伍措施,从而确保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避免滥用药物,现就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作一阐述.

    作者:韩文昌;张利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MRI、MRS对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磁共振威像(MRI)联合磁共振波谱(MRS),从形态学和组织代谢方面时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病变进行诊断与鉴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随访证实的25例前列腺病变患者,其中前列腺癌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7例,对其MRI和MRS表现进行了分析.MRI平扫观察前列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信号特点,MRS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构椽酸盐(Cit)和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e)的波峰及化学位移,并测定(Cho+Cre)/Cit值.结果 8例前列腺癌在T2wI图像上表现为外周带的信号减低,其中3倒为单侧局灶性,5例为双侧弥漫性,其中3例有精囊受侵,2例膀胱受侵和骨转移;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T2WI上均显示前列腺移行带和中央带的增大,其中7例表现为局灶性结节状高、低信号,10例表现为弥漫性体积增大,呈均匀低、等信号.MRS显示前列腺癌的Cit峰明显下降,Cho峰升高,(Cho+Cre)/Cit的均值为2.81±1.03,而良性前列腺增生表现为Cit峰高耸,(Cho+Cre)/Cit的均值为0.59±0.16.结论 常规MRI联合MRS有利于对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鉴别,可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剑英;彭琨;冯艳林;沈伟;韩巧云;许鹏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参苓白术散合左金丸、乌贝散加减治疗糜烂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对糜烂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胃镜确诊的38例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内镜下应用参苓白术散合左金丸、乌贝散加减配合质子泵抑制剂(雷贝啦唑)和黏膜保护剂(替普瑞酮)治疗,对照组应用质子泵押制剂(雷贝拉唑)和黏膜保护剂(替普瑞酮),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和胃内疣状隆起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合左金丸、乌贝散加减结合抗酸及黏膜保护剂治疗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优于常规疗法.

    作者:黄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人工合成大麻素HU210对啮齿类动物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

    人工合成大麻素HU210影响啮齿类动物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表现,使动物的遥逸潜伏期增长.目前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适当剂量的HU210对实验动物的活动能力和应激水平并没有显著影响,而是通过受体介导机制,作用于大麻一型受体,影响海马医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以及海马区的突触可塑性,进而影响了动物的空同学习记忆能力.这些研究结果 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学习记忆的发生机理及其强化机制.

    作者:张星星;钱召强;侯媛媛;张遐;任维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创建卫生应急示范市,提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我市借助市政府创建江苏省卫生应急示范市的机遇,把创建工作作为政府的目标任务、惠民实事工程,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构建卫生应急预案的体系,建立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开辰卫生应急知识培训与演练,加强疾病的动态监测,建立健全疾病预警机制,从整体上提高了卫生应急处理能力.

    作者:钱均琪;孙国祥;李婧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超声引导诊治细菌性肝脓肿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诊治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4月2010年4月肝脓肿患者28例,以上患者均经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等确诊.本组患者行超声引导穿刺抽吸肝脓肿.结果 本组28例患者中抽吸脓液次数为1~4次,抽出脓液量为25~320 mL;12例患者术后团置引流管引流;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为20例,培养出的细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菌等;术后患者体温明显下降,术后超声随访3个月,2例患者脓腔消失,2例患者病灶部位出现团状较强回声,没有发现液性占位.本组28例患者均治愈.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下行肝脓肿穿刺引流治疗细茼学肝脓肿临床效果限制,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提高了临床表现不其型患者诊断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郑洪川;宋朝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2种进针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比较

    目的 探讨2种进针法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寻找一针见血穿刺成功率较高的方法.方法 将120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0例,采用输液管反折进针法穿刺,对照组600例,采用常规方法 进行静脉穿刺.结果 观察组的首次成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输液管反折进针法能明王提高静脉输液穿刺的成功率.

    作者:李桂鸣;林泽慧;李春文;张细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双侧锁定钢板治疗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评价双饲馈定钢板治疗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7月至2009年5月采用双侧锁定钢板治疗Sc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16例,Schatzker V胫骨平台骨折12例,VI型胫骨平台骨折4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3~57岁,平均(46.27±11.83)岁.术中采用前外侧及内侧双切口,用双钢板固定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以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以优良率表示.结果 随访16例患者,随访时间8个月~2年.平均(13.6±5.7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采用HSS评分,优良率为93.7%.结论 双侧锁定钢板治疗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允许胯关节早期活动,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楚晓丰;姚束烨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低分子肝素钙和高氧液配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和高氧液配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和高氧液配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对照组仅用用鼻导管法间断吸氧依达拉奉静脉滴注,2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血栓通改善循环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和高氧液配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无疗效较好.

    作者:朱红雯;刘志明;陈明波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在治疗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在治疗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75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 75例病例中73例获得骨性愈合,2例骨折延迟愈合,无骨不连病例.结论 外固定架配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既发挥了外固定损伤小、感染率低、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饭炼的优点,又可避免针疲劳断裂,骨折再移位、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操作方便,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糖尿病病人心理及健康教育

    针对糖尿病病人的心情变化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病人在长期的疾病困扰,平时的饮食控制及身体多器官组织功能受影响的情况下易使病人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变化,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在临床护理中,通过心理学知识针对不同时期患者的心理反应,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取得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使其配合治疗,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作者:章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2007年至2009年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物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使用及变化.方法 统计2007年至2009年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物的数据,运用用药频数(DDDs)、消耗量等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物使用量呈平稳增长,强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增长,盐酸哌替啶使用量减少.结论 我院镇痛药物使用逐渐规范化,主要体现在癌性疼痛的治疗方面,符合WHO三阶梯镇痛治疗指南的原则和发展方向,完善和提高粤东地区镇痛药物治疗水平.

    作者:江晓聪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痛患者中的应用

    癌症疼痛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正确评估疼囊的程度,恰当使用止痛药物,疼痛是可以缓解的.

    作者:叶红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9例,随机分为联合组25例,常规组24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常规组总有效率54.16%,联合组总有效率80.0%,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常规化疗方案VAD联合沙利度胺具有临床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较为轻微,有效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特点.

    作者:康太荣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关于耳鼻喉科术后的护理

    耳鼻喉科是一个特殊性和专生性非常强的科室,此科室的术后护理是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术后护理,让患者了解每一步操作,告知其目的 性,让患者及家属减少恐惧心理,增加恢复自信.良好的护理能使病人的身心尽快地恢复健康,有利于术后的康复.

    作者:周单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产后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干预

    目的 对产后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干预方法 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将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来我院住院分娩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母婴分离的230例产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产妇均接受常规的护理,而干预组产妇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还接受了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结果 干预组产妇无论是在护理满意度,还是在产后泌乳情况、产后乳房硬度情况等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产妇.结论 在产后母耍分离期同开展计对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的护理干预活动,不仅能够促进产妇的产后恢复,也可以使护理工作更具人性化,提高产后护理的质量.

    作者:白伶伶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支气管扩张107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治疗组107例采用西医治疗与对照组107例采用中医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 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63例(58.87%),总有效率90.65%;对照组:显效44例(41.12%),总有效率70.0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王著性(P<0.05).结论 选择西医治疗方案治疗支气管扩张,具有方法 简便、疗效快、治愈率高等特点,并能缩短疗程及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任波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雷米芬太尼行分娩镇痛45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雷米芬太尼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挥自愿要求无痛分娩患者45例,持续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8 ml·kg-1,连接电子泵,给予雷米芬太尼50 ug.kg-1,观察给药剂量、受术者苏醒时间、自行离床时间、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SS及各项母儿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副作用.结果 分娩镇痛45例产妇,按压次数平均18~177(73.50±45.39)次,平均用药剂量为0.03~0.22(0.11±0.05)ug·kg-1·min;镇痛评分≤3者,占35.71%,3<评分≤7,占53.57%,评分>7,占10.71%;产妇满意度结果 显示镇痛效果优14.29%,良为64.29%,一般为14.29%,差为7.14%.结论 雷米芬太尼行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满意,临床应用较为简便、安全、经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向雪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96例有机磷中毒的治疗体会

    目的 提高基层医院对有机磷中毒病人的救治能力.方法 通过对96例有机磷中毒病人的药物治疗,洗胃导泻利尿血液透淅及气管插管辅助呼吸等敷治方法 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 在96例有机磷中毒倒病人有83例抢救成功,累积死亡的13例,6倒病人在入院时已经呼吸停止,但经过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成功,21例发生呼吸衰竭病人经过紧急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成功,抢救成功率86.45%.结论 有机磷中毒病人复能剂的使用宜早不宜迟,阿托品的使用不要拘泥于书本,实际应用中根据中毒的轻重可大量的使用,即便是阿托品中毒,也不要害怕,因为阿托品的丰襄期很短,至于长托宁价格贵,其效果于阿托品相比较,优点不大,呼吸衰竭病人紧急气管插管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董俊峰;赛里汗 刊期: 2011年第22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