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辉;刘云蛟;张帆;王景靓;王守云
目的 探讨宫外孕破裂的诊治.方法 总结40例宫外孕破裂患者的抢救体会.结果 本组病人无一例死亡,术后无一例心、肺、肾功能衰竭.7d左右都痊愈出院.结论 医护人员在宫外孕破裂诊治过程中,必须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做到动作敏捷,反应迅速,以免造成患者不必要的损失.
作者:杨晓娟;侯峻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类代谢性疾病群,它可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血糖代谢紊乱而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欧美各国四大致盲病中占前列的眼底病.
作者:王方;曾霞;彭清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内p53基因的表达及探讨肺血管重建(PVR)的分子机制.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每组10只.采用常压间断低氧8h/d,连续21d的方法来建立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模型.用右心导管法检测肺动脉平均压(Mpap).测量右心室肥厚指数[R·(L+S)-1].测量肺血管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MA%),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m%)及管腔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VA%)等肺血管形态学指标.用免疫纽化方法来检测p53基因在HPH大鼠肺组织表达.结果 21d后,低氧组Mpap、R·(L+S)-1、MT%,MA%及p53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1或P<0.05),而V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1).结论 HPH大鼠肺内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强,而可能相对抑制野生型p53基因蛋白的表达,导致细胞增殖被促进、细胞凋亡被抑制,从而导致PVR进展,引起肺动脉压力升高,以致发生HPH.
作者:韩纪昌;魏玉菊;王伯章;张祎捷;李四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与单纯芬太尼妇科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全麻下行妇科手术的病人,在手术完毕后行病人静脉自控镇痛.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芬太尼组(B组)和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c组).参数设定:负荷量5mL,持续输注2mL/h,PCA2mL,锁定时间10min.观察24h内的镇痛评分(vAs),PCA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参与术后镇痛的3组病人都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但C组的镇痛效果好,VAS评分均小于A组和B组(P<0.05).PCA的按压次数少于另外2组(P<0.05),镇痛后满意度也好于另外2组,且镇痛后的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乔淼;吴秀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用HP_I_l型彩色多瞢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脑梗死患者80例及对照组50例,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发生部位,程度.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86.25%)及IMT与对照组(4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斑块发生部位以BIF多(51.0%),其次是ICA30.1%);斑块与脑梗死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的积极干预,对预防脑梗死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武慧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甲减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点,以提高其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对确诊的56例甲减患者临床及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女性多见89.3%(50/56).临床主要表现为怕冷64.3%(36/56),水肿37.5%(21/56),心悸及胸闷32.1%(18/56),心脏增大12.5%(7/56).心电图异常91.1%(51/56),其中ST-T改变76.8%(43/56),奏性心动过缓44.6%(25/56)、低电压28.6%(16/56)、Q-T间期延长16.1%(9/56).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心电图改变多恢复正常.结论 甲减临床表现多样,心电图改变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应结合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做出鉴别诊断.
作者:万延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栓塞(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脾栓塞范围与疗效关系.方法 16例脾功能亢进患者分为2组:第1组5例,脾栓塞范围40%~59%;第2组11例,脾栓塞范围60%~80%,并随访1年.结果 血小板计数2组近期缓解(CR+PR)有效率分别为81.3%,93.8%;远期缓解有效率分别为62 5%,87.5%;1年复发率分别为23.1%,67%.白细胞计数2组远期缓解有效率分别为71.4%,82.2%1午复发率分别为28.6%,17.8%.虹细胞计数2组远期缓解有效率分别为70%,83.3%,1年复发平分别为22.2%,11.8%.结论 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疗效好,脾亢复发率低.
作者:刘斌元;郭红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舒适护理模式要求以病人的舒适为考虑重点,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灵性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我院急诊科于2008年1月开始将这一模式运用到病人治疗中,至今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茂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 产前B超检查,确诊羊水过少的病例,对出生后326例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羊水过少可致胎儿窘迫发病率明显增高.结论 在羊水过少确诊后,应通过联合监护积极进行宫治疗或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是提高围生儿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晓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抗幽门螺杆茵(Hp)及对症治疗为主,在伴有重度异型增生有癌变危险或可疑为癌变时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中医药对cAG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与报道明显增多,发现瘀血证与CAG的发生关系密切,活血化瘀中药对CAG伴肠上皮化生(IM)及不典型增生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现将近年来活血化瘀法治疗CAG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李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1例地方医院误诊为肝硬化的视网膜黑色素瘤肝转移患者的诊疗经过,分析其出现漏洞原因,从而提高对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肝脏穿刺术.结果 很快确诊了1例误诊为肝硬化的患者.结论 进一步认识到对弥漫性肝病的确诊,肝脏穿刺术的重要性,尤其是影像学难以对诊断有帮助时,更应该想到肝脏穿刺术.
作者:夏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9例产科DIC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9例均有明显的诱因,治愈率为93.10%.结论 产科DIC病情进展迅速,直接危及生命,应早期诊断、把握时机、正确治疗.
作者:李英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0倒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魏酸钠治疗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糖尿病及心绞痛基础上,阿魏酸钠组加用阿魏酸钠.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随访治疗后2周的心脏事件和尿微量蛋白变化.结果 阿魏酸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且阿魏酸钠组尿微量蛋白显著改善.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赵春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本文以胸外手术为例,探讨在外科术后护理中的护理分类及方法,提出术前舒适护理,术中细致护理,术后止痛护理,有利于病人康复.
作者:周玉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过敏性紫癜(HSP)为儿童常见病,好发于学龄儿童,好发于寒冷季节,男性略多于女性,该病与寒冷季节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较高有关.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主要累及皮肤、关节,消化系统和肾脏.
作者:任春芳;吕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八正散加味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八正散加味治疗尿路感染62例前后疗效自身对照.结果 总有效率97%,无效3%.结论 八正散加味治疗尿路感染方面有显著疗效.
作者:刘彦君;王桂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本文通过比较的方法对培氟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作者:苗金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本文探讨心脑欣治疗心绞痛能否产生耐药性问题.方法 分A、B2组,每组20例,治疗8周,A组服用心脑欣1.0gbid,B组服用消心痛10mg tid,每周观察疗效变化.结果 在2周内2组疗效无差异(P>0.05),4~6周时,A组疗效保持平稳,B组则逐渐下降,2组相比,P<0.05.8周A组疗效为95%,B组办为65%.A组明显优于B组,P<0.01,心电图A纽为80%,B纽只为50%,2组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表明心脑欣长期服用,疗效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
作者:李秉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运用.方法 回顾我科4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监护的运用及护理情况.结果 颅内压监护能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结论 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持续的颅内压监护,能早期发现继发出血脑水肿等,指导和调整治疗措施,有效的护理是持续颅内压监护的保证.
作者:胡慧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修补的新术式.方法 将在我院行精索后精索前筋膜,睾提肌、精索后筋膜修补加联合腱与腹股沟韧带修补术的195例患者的疗效与采用传统巴西尼法疝修补术的273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42±10)min,B组(44±9)min(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叉.两组患者随访0.5~5年,其中A组复发15例;B组随无复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精索后精索前筋膜.睾提肌、精索后筋膜修补术是腹股沟疝修补的理想术式.
作者:杨忠云;苑广杰;李长龙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