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标渗滤法检测儿童尿液幽门螺杆菌抗体的临床应用

李桂英;李甲芬;郑振文

关键词:尿液, 幽门螺杆菌, 金标渗滤法, 儿童
摘要:目的 评估尿液幽门螺杆菌(IIP)抗体检测对HP感染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金标渗滤法检测200例胃肠疾病患者尿液HP抗体,并以血清学为标准进行X2检验对比.结果 200例患者尿IIP抗体阳性82例,血抗体阳性90例,二者进行X2检验,P>0.05,差别无显著性,说明两种检测方法临床意义相同.血,尿抗体结果相符188例,不符12例,其中4例尿抗体阳性而血抗体阴性,8例尿抗体阴性而血抗体阳性.以血清学为标准,尿液抗体检测的敏感性90.7%,特异性96.5%. 阳性预测值95.1%.阴性预测值92.3%.结论 尿液IIP抗体检测是一种方便敏感实用的诊断IIP感染的方法.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培养医药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目标之一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科学领域中十分活跃的前沿学科.如何针对当前医学生的特点,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使医药大学生走向社会后具有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教学改革中主要从几个方面着手:培养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综合型,实用型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李白霓;李红枝;王昕;毛建文;张咏莉;陈红梅;黄青松;丘淑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高分辨率CT诊断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可以用高分辨率CT较为准确诊断的,所以特发性肺问质纤维化(IPF)的诊断要将微观镜下与宏观高分率CT相结合.

    作者:曹玉凡;王兴斌;李文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醒脑开窍综合疗法治疗中风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中风病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 对160例中风病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推拿及药物内服外治的早期综合疗法,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该疗法可以有效改善周围神经血管的刺激和压迫,改善神经修复,促进血液循环,解除患侧肢体的局部肌肉痉挛和关节功能的障碍,明显促进肢体功能及言语的恢复.结论 醒脑开窍综合疗法治疗中风病疗效确切.

    作者:李召燕;程非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缺陷及健康教育对策

    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疾病,患者一经确诊,往往需要终生治疗.然而患者的自我护理存在着一些缺陷.这里分析了几点针对2型搪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对策.

    作者:刘翠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颅脑损伤病人并发症的护理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具有突变、易变、多变的特点,并发症多、救治困难,死亡率高.精心、合理、有效的护理并发症,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绕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管饲并发症及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剧增,尤其是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使病人处于负氮平衡,为解决病人营养问题,临床上常采用肠内营养--插鼻胃管鼻饲.

    作者:李绕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三苯氧胺与乳增宁片联合治疗乳腺增生症

    本文讨论了三幕氧胺与乳腺宁片联合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四种方案,并对四种方案加以比较,从而得出结论,联合治疗效果较好,令人满意.

    作者:陈莲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61例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61例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分析,终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者:崔秀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GGT检测结果失真分析

    目的 探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GGT结果失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方法 日本东芝TBA-40E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检测GGT,结果有一些GGT测定结果太低甚至为负值,反应曲线异常,经过稀释后测定,其结果与稀释前相差甚远.结论 遇到过低的结果要寻找原因.经常查看反应曲线,避免报告结果与临床不符.

    作者:陈小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

    我院自2002年至2006年平均每年手术4000余例,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控制在0.15以下,降低了手术病人的费用,提高了社会效益.

    作者:谷莲;杜梅丽;杨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可取出性金属支架治疗难治性食管吻合口狭窄

    目的 评价可取出性金属覆膜支架治疗难治性食管吻合口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经内镜扩张治疗失败的难治性食管吻合口狭窄8倒,在内镜直视下置入可取出性金属覆膜支架,定期观察症状变化.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置八支架,症状得到明显改善,4~8周后均经内镜成功取出,随访6~12月发现症状改善持续达6个月者2例,达3个月者4例,不足3个月者2例并再次置入支架.结论 可取出性金属覆膜支架治疗难治性食管吻合口狭窄可有效延长症状改善时间,可以作为单纯扩张效果不佳者的补充治疗方法.

    作者:杨传春;朱家沂;伏亦伟;林茂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在光明工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优点,及在基层开展复明行动的应用.方法 分析320例(340眼)白内障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一周视力≥0.6者296例(占89.4%).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有广泛的实用性,适宜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李忠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恶性肿瘤病人PICC置管的健康教育

    PICC置管是目前安全的中心输液工具之一,但由于多数患者在导管入时都具有紧张.恐惧心理,因此在PICC置管过程中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作者:毛小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氯胺酮复合力月西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疝气修补术

    目的 观察氯胺酮复合力月西静脉麻醉在小儿疝气修补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 40例挥期手术患儿,年龄4~5岁,ASA I~II级.体重(11~17)kg,术前常规肌注阿托品0.02mg/kg,非那根1mg/kg,杜冷丁1mg/kg,入睡后进手术室肌注氯胺酮(4~5)mg/kg,常规面罩吸氧.多功能监护仅监测心率、氧饱和度、呼吸,随后经莫非氏滴管滴入力月西(0.1~0.2)mg/kg,等待手术消毒铺巾完毕静注氯胺酮(1~2)mg/kg开始手术,并观察麻醉效果及循环变化.结果 氯胺酮做为小儿静脉全麻药在我们农村基层医院运用广泛,氮胺酮与力月西伍用可增加麻醉镇痛镇静作用,呼吸循环影响小,能充分发挥镇静松弛遗忘作用,避免单独使用氯胺酮产生的副作用.结论 氯胺酮与力月西二者复合静脉全麻可提高麻醉效果和延长麻醉作用时间,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小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浅谈冠心病的中医疗法及体会

    本文从中医角度介绍了冠心病的病理及特点,总结了中医治疗冠心病的具体方法,并就中医治疗冠心病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作者:陈拯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在护理管理中应用OEC管理模式

    目的 将全方位管理模式(OEC)应用于护理管理中,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以开展天使之星评选活动的六个科室为对象,建立护理管理目标,健全护理质量考核标准.通过病人评价,医生与护士,护士与护士之间评价及质量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分值的不同评出天使之星.给于奖励.结果 通过天使之星评选活动开展和未开展两组的满意度调查及护理质量两方面内容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X2检验,P<0.005、P<0.01.结论 以天使之星评选的形式引入OEC管理模式于护理管理中,可以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理念,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观察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LA)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9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冠心病患者分别于29倒CAG检查未见异常者对照,全部研究对象用尿酸酶比色法检测UA及冠心病易患因素,并统计其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血清UA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UA水平并非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uA血症可能与冠心病发病相关.

    作者:闫振明;马兰;朱福音;关文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酷似大面积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例

    病毒性心肌炎主要是病毒直接作用或因免疫反应引起心肌细胞的变性,溶解或坏死,病变心肌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肿胀,经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有可能加重心肌内出血,而心包空间的限制,必然出现心肌内压力增加,从而加速心力表竭的发生,值得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作者:张创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167例微卒中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目的 对167例微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头颅CT,MRI)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回顾分析167例微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①微卒中发病年龄高峰为60~79岁,其发生率约占卒中病例的15.8%(167/1052),以腔隙性脑梗塞为多见61.1%(102/167),其次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6.5%(61/167),脑内出血2.4%(4/167).②临床表现较隐匿,主要有头痛,头晕,一过性肢体乏力,一过性肢体麻木,晕厥.③伴发的高危因素中,以高血压为多见.且较高比倒的患者存在Ym.-~增高和c反应蛋白指数增高.④经CT.MRI检查发现143例(85.6%)可见病灶.部位以基底节区多见,病灶直径多以小于10mm为主.结论 微卒中的临床症状相对较轻,起病形式隐袭.炎症反应可能是微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微卒中病灶多位于基底节区.

    作者:唐亚梅;李艺;张殷殷;肖颂华;王艺东;杨炼红;彭英;邢诒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356例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调查念珠菌性阴道炎(VVC)感染致病菌种及相应抗真菌物对其的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VVC的防治提供临床与实验依据.方法 对365倒不同年龄阴道炎患者,通过沙氏培养基.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菌群检测和药敏实验.结果 365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白念珠菌有3 08例,占84.4%,其它光滑念珠菌、克氏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共计57株,占15.6%.其中白念珠菌对氛康唑的敏感率高(93.0%),其次为伊曲康畦(90.9%)和两性霉素B(90.4%).结论 白念珠菌是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主要病原菌,不同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作者:朱淑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