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培河
1心理护理鼻出血的病人大都精神紧张、烦躁不安,医护人员应沉着冷静,熟练地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制止出血.同时告诉病人已采取措施的预期效果,以稳定病人情绪.关心病人的冷暖,倾听患者的不适主诉,并给以积极解决.
作者:潘冬 刊期: 2003年第24期
患者,男,25岁,因鼻部外伤后鼻部血肿1个月,反复鼻出血1周于2002年4月4日入院.
作者:李长青;许承弼;葛敏 刊期: 2003年第24期
作者:健卫工作室 刊期: 2003年第24期
1一般处理原则(1)鼻出血尤其是大出血属急诊,患者常情绪紧张和恐惧,首先应予以安慰使之镇静.详细了解病史问清哪一侧鼻腔出血或首先出血,并作相应的全面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进一步治疗原发病,以达真正止血.
作者:王玎;殷显光;郑吉南 刊期: 2003年第24期
1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3例,年龄12~64岁,平均38岁.其中肾综合征出血热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例,急性胰腺炎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为急性腹膜炎(肠扭转?)1例、急性胰腺炎1例;淋菌性盆腔腹膜炎误诊为阑尾穿孔并弥漫性腹膜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局限性腹膜炎1例;过敏性紫癜误诊为肠套叠1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例.
作者:赵光忠;王怀娥 刊期: 2003年第24期
1 全身性一般治疗病人应取半卧位卧床休息,防治便秘,祛痰止咳.加强营养,尽量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食物,食物的温度不宜过高.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避免辛辣食物.
作者:张猛 刊期: 2003年第24期
1 鼻出血的诊断鼻出血是属于急症,要求在短时间内尽可能正确估计出血量、确定出血部位、及判定出血的原因,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暂时找不到明确病因的活动性鼻出血者,应在有效止血之后再寻找病因,切不可延误止血治疗.对鼻出血的诊断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作者:王绪锐 刊期: 2003年第24期
作者:健卫工作室 刊期: 2003年第24期
在广大农村,大部分晚期癌症病人滞留在家中,而麻醉药品的使用和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为保证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合理用药,笔者近2年来通过对管区内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郭会平;吴传平 刊期: 2003年第24期
众所周知,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研究结果证实,虽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发生在成年人,但其病理改变却可在儿童,青少年就开始发生.因此,如何寻找病因,早期干预,是21世纪医务工作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者:于露丹;孙平;张丽珠;徐学君 刊期: 2003年第24期
笔者近年来用葛根素片对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丽华 刊期: 2003年第24期
速效救心丸是由川芎、冰片等制成的滴丸型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备药物.近年来,随着药理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它对痛经、胆绞痛、哮喘等也有一定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祁宏 刊期: 2003年第24期
治疗严重鼻出血的止血方法很多,但鼻腔填塞仍是目前常用的方法.该法是通过压迫出血血管,使其闭塞,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适用于较剧烈的鼻出血,经烧灼、明胶海绵贴敷、微波等方法治疗无效者,或出血猛烈无法判断出血部位者.
作者:付晓东 刊期: 2003年第24期
鼻出血的原因可分为局部原因和全身原因,现简述如下.1局部原因(1)鼻部损伤①机械性创伤:引起鼻出血的一个常见的主要原因,如车祸、跌伤、拳击伤等,有时伤及骨性结构,也可造成出血.用手指挖鼻也是引起鼻出血常见的原因之一.②手术损伤:原发性出血一般多为术中损伤血管未及时发现,或术中因应用肾上腺素暂时无出血现象,但药物作用消退后即发生血管扩张性出血.
作者:孙志庭 刊期: 2003年第24期
冬病夏治案患者,男,56岁.患慢性支气管炎20余年,近年体质益差.春夏尤可,入秋则忧.容易受凉,咳嗽,痰多,气紧.中西药杂投,缠绵难愈.入冬更易并发肺部感染,必须住院输液.此次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伴感染,住院已20余日,叠用多种抗生素并配服中药,感染已经控制,但仍咳嗽痰滞,气紧,纳差,大便不实,舌质淡,苔薄白腻,脉弱.辨证为脾肺气虚,肺失宣肃,予六君子汤合金沸草散加减6帖,诸症减轻.继予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10帖,带药出院.
作者:余国俊 刊期: 2003年第24期
1临床资料本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12~76岁,平均38.3岁.腹部闭合性撞伤或钝挫伤14例,高空坠落伤5例,刀刺伤2例.首次急诊3例,再次急诊7例,住院期间突然病情恶化11例.急诊行脾切除18例,脾修补2例.均痊愈出院.
作者:戚仕均 刊期: 2003年第24期
1简易止血法(1)指压鼻翼止血法以拇指及食指捏紧两侧鼻翼,稍向后用力,头稍前倾,压迫约5~10分钟,同时张口呼吸,不要吞咽.勿将血液吞入胃内,以免引起恶心、呕吐.适用于家庭或紧急止血.
作者:孙进军;姜兴朝 刊期: 2003年第24期
1临床资料共收治门诊患者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8~26岁,平均22岁,病程3~10个月2例,1~6年6例.8例均以颜面疣为重.
作者:张雪莲;石平 刊期: 2003年第24期
1烧灼止血法 (1)适应证:鼻腔前部点状出血,包括小血管破裂出血、毛细血管瘤出血.鼻腔后部及顶部的点状出血,如能在鼻内窥镜下找到出血点,也可进行电凝止血.出血部位不明确、范围广泛的弥漫性出血,不可应用此方法.
作者:王彭 刊期: 2003年第24期
20世纪60年代,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临床药学.药房窗口职能有了转变,药师们逐渐走出药房,步入临床,开始了对医疗药物的监测、调查,研究如何合理使用药物,让病人花少的钱,获得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伟;高瑞玲 刊期: 200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