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PCR-RFLP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关系

姜欣;舒俊俊;舒如明;龚丹;宴三华;李莉

关键词:子痫前期, GC基因, 基因多态性, 发病机制
摘要:目的 探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cleaved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sequence-tagged sites,PCR-RFLP)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关系,为子痫前期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100例(病例组)、健康孕妇50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检测,并进行血液生化指标分析,调查基本资料,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者所有测序都获得成功,对照组测序成功498例.两组患者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有计划妊娠、有计划控制饮食与补充营养、增补叶酸、补充过维生素D、营养不良等因素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APPT低于对照组,Hcy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等位基因TT、增补叶酸、孕期有计划的运动成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TI型与Hcy、APPT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子癫前期有关且存在独立作用,可能与其可提高Hcy有关.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全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全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0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50例和观察组(全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治疗)5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7d疼痛评分、术后7d美容效果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0.2±8.9)min]、术后引流时间[(1.5±0.3)d]、住院时间[(5.2±0.5)d]均短于对照组[(94.7±10.4)min,(2.7±0.8)d,(8.0±1.5)d],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41.5±9.6)ml]、术后引流量[(71.9±10.6)ml]均少于对照组[(73.7±10.2)ml,(104.5±10.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d疼痛评分[(2.5±0.3)分]低于对照组[(3.8±0.6)分],术后7d美容效果评分[(8.4±1.5)分]高于对照组[(4.4±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皮下气肿/声音嘶哑、引流口红肿、口周或手足麻木、饮水呛咳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治疗甲状腺患者,手术创伤小,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霖源;麦建全;叶绍光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临产产妇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临产产妇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效果,分析手臂静脉留置针穿刺在临产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要实施静脉留置针穿刺给药的370例临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185例)和参照组(185例).观察组临产产妇给予经前臂静脉留置针穿刺,参照组临产产妇选用经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部活动状态、输液通畅情况、心理状态及舒适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部活动状态良好率、输液通畅率及经阴道分娩率分别为98.38%、96.76%、98.92及88.65%,均高于参照组的86.49%、82.16%、88.65%及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舒适度评分远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手臂静脉留置针穿刺相较于经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在临产产妇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和产妇的舒适度,减少了产妇的焦虑感,缓解了医患矛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舒雯超;赵玉婷;童智洪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有创-无创机械序贯通气改善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机械序贯通气改善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功能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125例,按照通气方法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有创-无创机械序贯通气,对照组仅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撤机前PaO2、PaCO2、HR和RR变化,观察组患者拔管时和BiPAP 4 hPaO2、PaCO2、HR、RR变化,及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撤机成功率和入住ICU住院时间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撤机前的PaO2、PaCO2、HR和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和BiPAP 4 hPaO2、PaCO2、HR、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机械通气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入住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创-无创机械序贯通气改善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明显,可明显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机械通气总时间,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作者:钟映玉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持续输注艾司洛尔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雷米芬太尼麻醉诱导后患者痛觉过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分析持续输注艾司洛尔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雷米芬太尼麻醉诱导后患者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于本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8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持续输注至拔除气管导管即刻,研究组患者给予等量艾司洛尔持续输注.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体征变化、雷米芬太尼的用量和气管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气管插管时(T1)、拔除气管导管时(T3)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T1、T3时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术后2、6、12、24 h各个时间点的VS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气管拔管时间和雷米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4.55%)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给予艾司洛尔可安全有效地减轻雷米芬太尼麻醉后诱发的痛觉过敏,减少术中雷米芬太尼的用量,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

    作者:彭娟;周艳;王宁平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5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PCOS组,85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PCOS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850 mg治疗,2次/d,共治疗24周,共53例患者完成治疗.比较PCOS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女性的血清胰岛素水平、LH、FSH、T、E2、PRL、PROG、DHEA-S、SHBG水平,比较PCOS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各指标的变化,监测治疗后月经周期规律及妊娠率情况.结果 PCOS组患者的体重、BMI、FIns、2 h Ins、HOMA-IR、LH、LH/FSH、T高于对照组,SHB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患者治疗后的BMI、LH、LH/FSH、T、FIns、2 h Ins及HOMA-IR水平低于治疗前,SHBG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FSH、DHEA-S、E2、PRL、PRO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患者治疗前月经周期规律者11例(20.75%),治疗12周后为37例(69.81%),治疗24周后为40例(75.47%),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率为46.67%.结论 PCOS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月经及生育状况均显著异于健康女性,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调整月经周期紊乱,并明显提高妊娠受孕率,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较好的选择.

    作者:刘玉婷;刘东方;杨刚毅;李凌鸥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重症患者第一滴和第二滴指尖血血糖值的差异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血糖监测中使用第一滴和第二滴指尖血的差异,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9~1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入住ICU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患者的中指或无名指,用温水清洁并干燥待测手指,将该侧手臂自然下垂片刻,再用75%乙醇消毒待干后监测第一滴及第二滴指尖血的血糖值,各收集数据52组,比较重症患者第一滴和第二滴指尖滴血两组患者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症患者第一滴和第二滴指尖滴血的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使用第一滴指尖血进行血糖监测结果与使用第二滴指尖血同样准确,因此建议使用第一滴指尖血,且其有利于简化血糖监测流程、缩短护理操作时间、减少医源性污染、节约医疗耗材、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程琳芝;丁丽娜;吴晓英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儿童青紫型与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胸腺病理及免疫功能的对比观察

    目的 探讨儿童青紫型与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胸腺病理及免疫功能,为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青紫型先心病患儿(A组)与40例非青紫型先心病患儿(B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儿的CD3、CD4、CD8、CD19、NK细胞及杀伤T细胞水平,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切除胸腺常规病理组织形态变化.结果 B组患儿的淋巴细胞计数、CD3、CD4、CD8、CD19、NK细胞及杀伤T细胞计数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2岁患儿的淋巴细胞计数、CD3、CD4、CD8、CD19、NK细胞及杀伤T细胞计数均低于同组0~1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病理检查可见胸腺结构存在,皮髓境界清楚,皮质淋巴细胞丰富,髓质胸腺小体结构存在,间质无著变,B组1~2岁患儿可见少量星空现象和胸腺轻度萎缩,A组0~1岁患儿可见星空现象和胸腺轻度萎缩,A组1~2岁患儿可见较多星空现象和胸腺明显萎缩.结论 青紫型先心病患儿较非青紫型先心病胸腺萎缩明显而免疫功能降低,且先心病患儿胸腺萎缩和免疫功能低下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作者:郭晨;艾凌云;胡淑霞;杨文萍;柯江维;明腾;邹勇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复合乳酸菌胶囊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临床使用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我院门诊部收治的105例腹泻型IBS患者,根据临床治疗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51例(盐酸小檗碱+蒙脱石散),研究组54例(复合乳酸菌胶囊+盐酸小檗碱+蒙脱石散),对两组患者腹泻、腹胀、腹痛症状改善所用时间进行比较,评估两组IBS治疗效果,记录治疗期间用药所致不良事件,随访6个月统计疾病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为96.3%、5.5%,对照组为84.3%、15.7%,组间比较研究组治疗效果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研究组发生率为11.1%与对照组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泻、腹胀、腹痛症状改善所用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泻型IBS患者治疗时使用复合乳酸菌胶囊,疗效好、疾病再复发率低,症状改善用时短.

    作者:何桂明;莫必华;黄政;黄学勤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布地奈德超声雾化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超声雾化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患儿予以布地奈德超声雾化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患儿单用阿奇霉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3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喘息消失、退热、肺部哕音消失以及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超声雾化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能够使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临床疗效较佳,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继研;李木兰;张桂花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固守中医特色,拓出“三甲逆袭”之路——记重庆垫江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明怀教授

    “坚定发展理念,勇于改革创新,这是重庆垫江中医院建院30年来,从零开始探索并成功创建三甲中医院的秘方.”这是重庆垫江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明怀教授掷地有声的一段话,也是他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基层小医院,在10年之内建设成为全国县级第二家、西南地区县级首家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秘诀”.

    作者:凌寒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的合理频次分析

    目的 研究将口腔护理合理频次应用在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8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参照组,每组44例.将采取一次口腔护理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两次及以上频次口腔护理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经不同口腔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情况予以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对症护理干预之后的口腔清洁度良好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发生率、溃疡发生率等指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咽部标本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参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霉菌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应用两次及以上口腔合理频次护理疗效比较显著,提升口腔护理次数可以降低发生溃疡、口臭概率,提升口腔清洁度,值得广泛应用研究.

    作者:乐丽华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骨外科创伤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传统橡皮管自然引流配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术后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配合相应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疗效,创面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治疗中愈合24例、显效22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95.59%,高于对照组的80.88%;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换药次数和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评分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外科创伤患者中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进行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创面愈合,减少切口换药次数,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润香;蒋治莉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在顽同性鼻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5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02例顽同性鼻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56例)和B组(46例).A组采用出血点电凝加纱布填塞,B组采用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止血成功率、复发率、术后通气功能及嗅觉功能以及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的止血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止血成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复发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3%,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的鼻腔嗅觉功能评分、鼻通气总阻力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效果肯定,止血彻底,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泽斌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护理技巧探讨

    目的 对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全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68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为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12例,对照组为术后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56例,统计两组患者相关数据,分析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全肺叶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与年龄、吸烟史、肺功能受损史、心脏病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低氧血症、术后血液动力学改变、术后纵膈摆动、术后剧烈疼痛、术后便秘有相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全肺叶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65岁、肺功能受损史、心脏病史、术后低氧血症、术后血液动力学改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较多,包括年龄、心肺功能、手术类型、术中出血量等,对此,需要加强对患者心电监护,及时止痛、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卜金枝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袋鼠式护理对足月新生儿注射卡介苗疼痛干预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对足月新生儿注射卡介苗过程中给予袋鼠式护理干预后,观察对新生儿疼痛程度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足月新生儿,通过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开展卡介苗注射工作期间配合采用常规模式施护;观察组在开展卡介苗注射工作期间配合采用袋鼠式护理模式施护;临床通过NIPS(新生儿疼痛评价量表)就两组卡介苗注射新生儿表现出的疼痛情况加以评估,并且针对两组新生儿的啼哭情况加以分析,此外就两组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水平以及心率水平施以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足月新生儿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足月新生儿的哭闹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足月新生儿在准备卡介苗进行注射期间,配合应用袋鼠式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疼痛程度的缓解以及生理平衡的保持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提高新生儿家属卡介苗注射工作满意度.

    作者:肖玉娟;张世炳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在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肌疲劳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 对比分析两种营养支持方案在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肌疲劳患者的不同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肌疲劳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患者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指标(清蛋白、前蛋白、血红蛋白、上臂围(TSF)、上臂肌围(A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MCAM))、免疫功能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清蛋白、前蛋白、血红蛋白、TSF、AC、MCA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FEV1%、FEV1lFVC、MIP、PaCO2、PaO2、辅助呼吸肌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肌疲劳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部分免疫功能,以提高患者的呼吸肌能力,提高肺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张诗昊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构建基于胜任力的高校护生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大纲的研究

    目的 以胜任力教育为培养模式,以灾难事件凸现的救援需求为基础,探索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护生灾难救护能力的培训大纲,对各类常见灾难救援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方法 应用德尔菲(Delphi)咨询法于2016年1~3月以23名灾难护理专家为研究对象进行两轮专家函询,以制订科学、规范的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大纲.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90.0%,专家权威系数平均分值>0.7,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经x2检验有显著性(P<0.05).终高校护生的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大纲包含11个培训项目、49个培训内容以及相应的目标和96学时.结论 本研究函询专家的权威性和专家意见的协调性均较高,其编制的高校护生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大纲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操作性.

    作者:戴月;蔡兰英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微课结合PPT多媒体教学法在心胸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微课结合PPT多媒体教学法在心胸外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2012级大专护理1班的86名护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传统PPT多媒体教学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微课辅助教学,比较两组的考试成绩,并分析观察组护生对微课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观察组护生认为微课辅助教学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重点及难点知识掌握均占97.67%,认为该方法更适合课后自主学习占95.35%,认为其可加深对操作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的均占93.02%,认为其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有效补充占90.70%,可激发学习兴趣占88.37%.结论 在心胸外科护理教学中实施微课结合PPT多媒体教学法可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叶汪沁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培美曲塞加奈达铂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培美曲塞加奈达铂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月我院接诊的64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应用培美曲塞加奈达铂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进行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25%(P<0.05).两组血红蛋白下降,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下降、乏力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培美曲塞加奈达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方法具有高效、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作者:王敏;赵建华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透析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透析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长期透析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实行协同护理模式,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协同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以及协同护理前后透析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协同护理后自我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协同护理后透析治疗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行协同护理模式,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透析治疗依从性,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深入推广.

    作者:易荣桂 刊期: 2017年第32期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保健协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 当代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