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赵建华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表达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晚期NSCLC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奇偶数分组模式进行分组,每组25例,其中实验组对ER-CC1、BRCA1、RRM1水平进行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对化疗方案进行选择,常规组直接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化疗总有效率为72.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化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但两组治疗后的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12例血液系统反应,7例消化道反应,3例其他;常规组发生13例血液系统反应,7例消化道反应,3例其他,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ERCC1、BRCA1、RRM1水平进行检测,并依据检测水平指导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便于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丁剑午;唐罗勇;艾素芬;张峰皓;黄龙;胡蓉环;熊强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8例糖尿病肾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研究组(n=4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尿素氮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衰竭的效果显著,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陶钧 刊期: 2017年第32期
“浙八味”指的是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笕麦冬、温郁金这八种浙江省道地药材.其不仅在疾病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在保健行业中也越来越被重视.本研究结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文件以及相关文献,针对“浙八味”传统中药的相关药理学研究进展和目前已上市的“浙八味”相关保健食品进行总结,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进行展望.
作者:孙剑锋;王淑玲;李华;刘绪文;周晓晓;扈金东;盛晓丹;谢恬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法和常规输卵管通液法治疗不孕不育的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不孕不育症经输卵管造影提示输卵管近端堵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输卵管通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法治疗.术后均随访观察1年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后下床时间、疗效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为5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妊娠时间为(4.1±0.9)个月,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3±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法较常规通液法治疗输卵管近端堵塞效果更加显著,且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戴景曦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机械序贯通气改善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功能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125例,按照通气方法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有创-无创机械序贯通气,对照组仅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撤机前PaO2、PaCO2、HR和RR变化,观察组患者拔管时和BiPAP 4 hPaO2、PaCO2、HR、RR变化,及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撤机成功率和入住ICU住院时间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撤机前的PaO2、PaCO2、HR和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和BiPAP 4 hPaO2、PaCO2、HR、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机械通气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入住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创-无创机械序贯通气改善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明显,可明显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机械通气总时间,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作者:钟映玉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治疗;治疗组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对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血浆组胺浓度、白细胞介素-10、风团数量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评分、血浆组胺浓度、白细胞介素-10、风团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评分、血浆组胺浓度、白细胞介素-10、风团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风团消失时间和瘙痒消失时间[(12.51±1.01)d、(13.24±2.2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6.01±2.73)、(17.19±3.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疗程,加速症状消退,减轻炎症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林玲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分析持续输注艾司洛尔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雷米芬太尼麻醉诱导后患者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于本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8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持续输注至拔除气管导管即刻,研究组患者给予等量艾司洛尔持续输注.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体征变化、雷米芬太尼的用量和气管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气管插管时(T1)、拔除气管导管时(T3)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T1、T3时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术后2、6、12、24 h各个时间点的VS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气管拔管时间和雷米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4.55%)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给予艾司洛尔可安全有效地减轻雷米芬太尼麻醉后诱发的痛觉过敏,减少术中雷米芬太尼的用量,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
作者:彭娟;周艳;王宁平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抗结核药对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进行肺结核治疗的8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抗结核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病灶总吸收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洞闭合率(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69.77%),不良反应发生率(6.82%)明显低于对照组(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痰菌阴转率、病灶总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作者:陈芳;黄德昌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神经调节因子1(neuregulin-1,NRG1)转染是否可以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cells,BMSCs)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方法 提取与培养3只SD大鼠的BMSCs,采用NRG1质粒转染BMSCs并提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转染组上清液中VEGF的含量,将非转染BMSCs的样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VEGF的表达.结果 BMSCs多数细胞处于伸展状态,呈梭形;经ELISA方法检测,转染组上清液VEGF的含量随时间增加呈增长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免疫组化检测,转染组细胞VEGF阳性率为91.07%,对照组细胞阳性率为7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G1转染可以促进BMSCs表达VEGF.
作者:王凯;闫磊;刘志新;梁军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肝门部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对预防肿瘤复发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进行肝切除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肝切除术,研究组30例,采用Glisson蒂横断式切除方式.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预防肝肿瘤复发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复发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7d的ALT、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研究组的复发率(10.0%)低于对照组(3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肝肿瘤复发,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李元;温增庆;姚俊;顾林铭;周宁杰;杨奀敏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变化,分析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明确诊断且未经治疗的1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成IMT正常组(n=51)、IMT增厚组(n=69)、斑块形成组(n=60).所有患者均检测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颈动脉彩超、24 h动态血压等指标,比较三组患者的AASI变化,探讨AAS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患者的SBP、DBP、TG、LDL-C、FPG、HbA1c、FINS、HOMA-IR、UA、Cystatin C明显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形成组患者的SBP、DBP、TG、LDL-C、FPG、HbA1c、FINS、HOMA-IR、UA、Cystatin C均明显高于IMT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患者的AASI、IMT、RI水平均明显高于IMT正常组,SV、DV水平明显低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形成组患者的AASI、IMT、RI明显高于IMT增厚组,SV、DV明显低于IMT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提示,IMT与TG、LDL-C、SBP、DBP、PP、FPG、UA、Cystatin C、AASI、RI、年龄均呈明显正相关(r--0.482,0571,0.667,0.509,0.603,0.711,0.386,0.504,0.727,0.623,0.472;P<0.05),与SV、DV呈明显负相关(r=--0.567,-0.611;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颈动脉IMT水平与PP、AASI、FPG、UA、LDL-C独立相关(β=1.229,1.442,0.887,1.501,1.884;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AASI水平随着IMT的升高逐渐升高,其水平与颈动脉IMT水平独立相关,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
作者:刘桑燕;杨阳;涂振兴;李烨;王艳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高龄骨科患者应用不同麻醉方法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58例高龄患者,按照不同的麻醉方法分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n=30)与全身麻醉(GA)组(n=28).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后6、12、24、72 h的认知能力,观察麻醉前后的血压(BP)、心率(HR)的变化,并比较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 CSEA组麻醉后6、12 h的MMSE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麻醉后6、12、24 h的MMSE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麻醉后24 h的MMSE评分与G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麻醉后的POCD发生率均低于GA组,两组麻醉后6、12h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短期认知功能明显小于全身麻醉,副作用相对较小.
作者:熊凯;吴志瑛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将口腔护理合理频次应用在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8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参照组,每组44例.将采取一次口腔护理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两次及以上频次口腔护理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经不同口腔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情况予以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对症护理干预之后的口腔清洁度良好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发生率、溃疡发生率等指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咽部标本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参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霉菌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应用两次及以上口腔合理频次护理疗效比较显著,提升口腔护理次数可以降低发生溃疡、口臭概率,提升口腔清洁度,值得广泛应用研究.
作者:乐丽华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0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1例,单一西医治疗)和观察组(5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结果 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后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刘林海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气囊腹压带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产科行自然分娩的1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60例.A组产妇全程应用增腹压助产仪,B组产妇有两个宫缩周期不使用助产仪增腹压,C组产妇全程不使用增腹压助产仪,比较三组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出血量、第二三产程时间及胎头拨露时间.结果 三组产妇产后2h的心率、呼吸、收缩压、舒张压、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的第三产程出血量、胎盘娩出时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少于B组,B组少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胎头拨露时间明显短于B组,B组短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功能气囊腹压带用于自然分娩中,能够显著加快第二、三产程进程,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产时,降低产后出血概率,且对母婴生命体征无明显不良影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慧;周平;廖碧翎;曾俊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异氟醚与七氟醚复合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外科手术患儿,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异氟醚全身麻醉)及研究组(异氟醚+七氟醚复合麻醉),每组6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 研究组的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Aldrete评分≥9分时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期间及苏醒后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咳嗽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室时和气管插管后的血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氟醚与七氟醚复合应用于患儿全身麻醉中能够显著缩短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有助于术后康复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小飞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调查幽门螺杆菌(Hp)在健康人群体检中的感染状况,分析Hp感染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对策.方法 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体检的2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碳14呼气卡实验方式对体检者进行Hp感染情况调查,同时采用自制问卷对体检者日常情况加以调查,观察指标包括健康体检者发生Hp感染情况、Hp感染相关因素、不同年龄段体检者Hp感染情况.结果 235例健康体检者中发生Hp检测呈阳性者共计115例,占比48.94%;年龄≥50岁群体Hp感染率为56.67%,明显高于年龄<50岁群体的35.29% (P<0.05);酗酒人群Hp感染率为65.93%,明显高于少量饮酒或不饮酒人群的26%(P<0.05);吸烟人群Hp感染率(60.39%)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的Hp感染率(27.16%)(P<0.05);有冠心病及糖尿病病史人群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无冠心病及糖尿病人群的Hp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人群Hp感染率(49.19%)与无血压人群的Hp感染率(50.81%)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吸烟(OR =9.943,P=0.045)和年龄≥50岁(OR=6.132,P=0.039)为健康人群发生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健康人群Hp感染与不良生活习性、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年龄因素关联密切,其中吸烟和年龄≥50岁是健康人群发生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程瑛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cleaved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sequence-tagged sites,PCR-RFLP)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关系,为子痫前期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100例(病例组)、健康孕妇50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检测,并进行血液生化指标分析,调查基本资料,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者所有测序都获得成功,对照组测序成功498例.两组患者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有计划妊娠、有计划控制饮食与补充营养、增补叶酸、补充过维生素D、营养不良等因素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APPT低于对照组,Hcy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等位基因TT、增补叶酸、孕期有计划的运动成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TI型与Hcy、APPT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子癫前期有关且存在独立作用,可能与其可提高Hcy有关.
作者:姜欣;舒俊俊;舒如明;龚丹;宴三华;李莉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联合滋阴健脾祛瘀汤对晚期胃癌患者疗效、生活质量及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44例,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2例.两组均予以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中药滋阴健脾祛瘀汤.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免疫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简易量表(QOL-BREF量表)中生理因素和社会关系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4+、CD3+免疫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癌晚期的治疗中应用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联合滋阴健脾祛瘀汤,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彩亮;王洪云;吴燕玲;夏小龙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IT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回升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25/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血小板上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激素治疗ITP的效果确切,能够快速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旭丹 刊期: 2017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