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麻醉方法对高龄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熊凯;吴志瑛

关键词:高龄骨科, 腰硬联合麻醉, 全身麻醉, 认知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骨科患者应用不同麻醉方法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58例高龄患者,按照不同的麻醉方法分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n=30)与全身麻醉(GA)组(n=28).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后6、12、24、72 h的认知能力,观察麻醉前后的血压(BP)、心率(HR)的变化,并比较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 CSEA组麻醉后6、12 h的MMSE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麻醉后6、12、24 h的MMSE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麻醉后24 h的MMSE评分与G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麻醉后的POCD发生率均低于GA组,两组麻醉后6、12h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短期认知功能明显小于全身麻醉,副作用相对较小.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培美曲塞加奈达铂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培美曲塞加奈达铂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月我院接诊的64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应用培美曲塞加奈达铂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进行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25%(P<0.05).两组血红蛋白下降,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下降、乏力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培美曲塞加奈达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方法具有高效、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作者:王敏;赵建华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加药联合阿格列汀/格列美脲治疗二甲双胍单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加药联合阿格列汀或格列美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60咧,随机分为A、B组两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阿格列汀,B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比较观察24周后患者体重指数(BMI)、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PG)、低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的FBG、2 h PG、HbA1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OMA-IR较治疗前也显著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TC、TG、LDL-C及BM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HDL-C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低血糖发生,B组低血糖发生2例.结论 对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药联合阿格列汀与格列美脲治疗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体重及胰岛素抵抗,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作者:钟树妹;张四青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探讨PCR-RFLP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关系

    目的 探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cleaved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sequence-tagged sites,PCR-RFLP)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关系,为子痫前期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100例(病例组)、健康孕妇50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检测,并进行血液生化指标分析,调查基本资料,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者所有测序都获得成功,对照组测序成功498例.两组患者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有计划妊娠、有计划控制饮食与补充营养、增补叶酸、补充过维生素D、营养不良等因素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APPT低于对照组,Hcy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等位基因TT、增补叶酸、孕期有计划的运动成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TI型与Hcy、APPT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子癫前期有关且存在独立作用,可能与其可提高Hcy有关.

    作者:姜欣;舒俊俊;舒如明;龚丹;宴三华;李莉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纳布啡在小儿日间手术疼痛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纳布啡在小儿日间手术疼痛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3~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日间手术室全身麻醉下行单侧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13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69例)和纳布啡组(67例).舒芬太尼组给予舒芬太尼3 ug/kg,纳布啡组给予纳布啡0.3 mg/kg,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并置入喉罩,手术结束后带喉罩转运至PACU,待患儿拔除喉罩在患儿家长陪同下进行3h的术后观察.采用FLACC小儿疼痛评分法和Ramsay镇静评分法,分别于拔除喉罩即刻(T0)、拔除喉罩后1 h(T1)、拔除喉罩后2 h(T2)及拔除喉罩后3 h(T3)4个时间点对两组患儿的镇痛及镇静情况进行记录,同时记录苏醒期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纳布啡组患儿T0时的疼痛评分高于舒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布啡组患儿T0、T1和T2时点的镇静评分低于于舒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舒芬太尼组相比,纳布啡组患儿苏醒期的低氧血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布啡可产生较舒芬太尼更长的镇痛时程,同时亦可有效减少患儿苏醒期躁动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适用于小儿日间手术术后的疼痛护理.

    作者:刘佩珍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IT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回升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25/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血小板上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激素治疗ITP的效果确切,能够快速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旭丹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BiPAP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的效果

    目的 探讨BiPAP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AECOPD)疗效及对E-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7年2月因AECOPD在我院就诊的82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药物联合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7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EV JFVC、血氧分压均升高,二氧化碳分压、D-二聚体及E-选择素水平则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30/40),观察组为95.24%(4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AECOPD的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及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熊勇;刘国生;赖鹏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临产产妇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临产产妇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效果,分析手臂静脉留置针穿刺在临产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要实施静脉留置针穿刺给药的370例临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185例)和参照组(185例).观察组临产产妇给予经前臂静脉留置针穿刺,参照组临产产妇选用经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部活动状态、输液通畅情况、心理状态及舒适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部活动状态良好率、输液通畅率及经阴道分娩率分别为98.38%、96.76%、98.92及88.65%,均高于参照组的86.49%、82.16%、88.65%及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舒适度评分远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手臂静脉留置针穿刺相较于经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在临产产妇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和产妇的舒适度,减少了产妇的焦虑感,缓解了医患矛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舒雯超;赵玉婷;童智洪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全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全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0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50例和观察组(全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治疗)5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7d疼痛评分、术后7d美容效果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0.2±8.9)min]、术后引流时间[(1.5±0.3)d]、住院时间[(5.2±0.5)d]均短于对照组[(94.7±10.4)min,(2.7±0.8)d,(8.0±1.5)d],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41.5±9.6)ml]、术后引流量[(71.9±10.6)ml]均少于对照组[(73.7±10.2)ml,(104.5±10.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d疼痛评分[(2.5±0.3)分]低于对照组[(3.8±0.6)分],术后7d美容效果评分[(8.4±1.5)分]高于对照组[(4.4±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皮下气肿/声音嘶哑、引流口红肿、口周或手足麻木、饮水呛咳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治疗甲状腺患者,手术创伤小,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霖源;麦建全;叶绍光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衰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8例糖尿病肾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研究组(n=4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尿素氮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衰竭的效果显著,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陶钧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有创-无创机械序贯通气改善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机械序贯通气改善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功能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125例,按照通气方法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有创-无创机械序贯通气,对照组仅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撤机前PaO2、PaCO2、HR和RR变化,观察组患者拔管时和BiPAP 4 hPaO2、PaCO2、HR、RR变化,及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撤机成功率和入住ICU住院时间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撤机前的PaO2、PaCO2、HR和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和BiPAP 4 hPaO2、PaCO2、HR、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机械通气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入住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创-无创机械序贯通气改善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明显,可明显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机械通气总时间,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作者:钟映玉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骨外科创伤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传统橡皮管自然引流配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术后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配合相应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疗效,创面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治疗中愈合24例、显效22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95.59%,高于对照组的80.88%;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换药次数和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评分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外科创伤患者中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进行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创面愈合,减少切口换药次数,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润香;蒋治莉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5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PCOS组,85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PCOS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850 mg治疗,2次/d,共治疗24周,共53例患者完成治疗.比较PCOS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女性的血清胰岛素水平、LH、FSH、T、E2、PRL、PROG、DHEA-S、SHBG水平,比较PCOS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各指标的变化,监测治疗后月经周期规律及妊娠率情况.结果 PCOS组患者的体重、BMI、FIns、2 h Ins、HOMA-IR、LH、LH/FSH、T高于对照组,SHB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患者治疗后的BMI、LH、LH/FSH、T、FIns、2 h Ins及HOMA-IR水平低于治疗前,SHBG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FSH、DHEA-S、E2、PRL、PRO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患者治疗前月经周期规律者11例(20.75%),治疗12周后为37例(69.81%),治疗24周后为40例(75.47%),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率为46.67%.结论 PCOS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月经及生育状况均显著异于健康女性,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调整月经周期紊乱,并明显提高妊娠受孕率,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较好的选择.

    作者:刘玉婷;刘东方;杨刚毅;李凌鸥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人性化护理、家庭功能的关系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人性化护理、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6~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采用量表评估其家庭功能,比较不同家庭功能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并对本组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措施,观察比较其护理前后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中家庭功能较好72例,家庭功能较差48例,家庭功能较好患者的餐前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家庭功能较差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人性化护理后患者的餐前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好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功能与其血糖控制情况具有密切关联,给予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确切提高其血糖控制效果,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作者:罗文娟;袁华香;吴莉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持续输注艾司洛尔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雷米芬太尼麻醉诱导后患者痛觉过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分析持续输注艾司洛尔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雷米芬太尼麻醉诱导后患者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于本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8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持续输注至拔除气管导管即刻,研究组患者给予等量艾司洛尔持续输注.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体征变化、雷米芬太尼的用量和气管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气管插管时(T1)、拔除气管导管时(T3)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T1、T3时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术后2、6、12、24 h各个时间点的VS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气管拔管时间和雷米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4.55%)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给予艾司洛尔可安全有效地减轻雷米芬太尼麻醉后诱发的痛觉过敏,减少术中雷米芬太尼的用量,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

    作者:彭娟;周艳;王宁平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构建基于胜任力的高校护生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大纲的研究

    目的 以胜任力教育为培养模式,以灾难事件凸现的救援需求为基础,探索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护生灾难救护能力的培训大纲,对各类常见灾难救援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方法 应用德尔菲(Delphi)咨询法于2016年1~3月以23名灾难护理专家为研究对象进行两轮专家函询,以制订科学、规范的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大纲.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90.0%,专家权威系数平均分值>0.7,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经x2检验有显著性(P<0.05).终高校护生的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大纲包含11个培训项目、49个培训内容以及相应的目标和96学时.结论 本研究函询专家的权威性和专家意见的协调性均较高,其编制的高校护生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大纲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操作性.

    作者:戴月;蔡兰英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S-腺苷蛋氨酸对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栓塞后急性肝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

    目的 分析S-腺苷蛋氨酸对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栓塞(TACE)后急性肝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保肝治疗,包括TACE治疗、肝泰乐片+维生素C+肌苷注射液等药物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S-腺苷蛋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观察组肝功能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癌TACE后予以S-腺苷蛋氨酸静滴治疗,可有效的缓解急性肝功能损害,促进患者的肝功能恢复.

    作者:曾筱怡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ERCC1、BRCA1、RRM1表达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中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表达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晚期NSCLC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奇偶数分组模式进行分组,每组25例,其中实验组对ER-CC1、BRCA1、RRM1水平进行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对化疗方案进行选择,常规组直接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化疗总有效率为72.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化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但两组治疗后的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12例血液系统反应,7例消化道反应,3例其他;常规组发生13例血液系统反应,7例消化道反应,3例其他,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ERCC1、BRCA1、RRM1水平进行检测,并依据检测水平指导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便于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丁剑午;唐罗勇;艾素芬;张峰皓;黄龙;胡蓉环;熊强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抗结核药对肺结核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抗结核药对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进行肺结核治疗的8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抗结核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病灶总吸收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洞闭合率(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69.77%),不良反应发生率(6.82%)明显低于对照组(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痰菌阴转率、病灶总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作者:陈芳;黄德昌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异氟醚及七氟醚复合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异氟醚与七氟醚复合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外科手术患儿,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异氟醚全身麻醉)及研究组(异氟醚+七氟醚复合麻醉),每组6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 研究组的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Aldrete评分≥9分时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期间及苏醒后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咳嗽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室时和气管插管后的血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氟醚与七氟醚复合应用于患儿全身麻醉中能够显著缩短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有助于术后康复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小飞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腺样体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腺样体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2日~2016年5月22日我院收治的60例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腺样体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总有效率、复发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腺体切除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腺体切除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腺样体肥大儿童和扁桃体儿童均可实施腺样体射频消融术治疗,从而保证疗效,提高治疗安全性.

    作者:孙晓艳;刘士辉;鞠新翠;钱卓明 刊期: 2017年第32期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保健协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 当代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