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AAS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刘桑燕;杨阳;涂振兴;李烨;王艳

关键词:2型糖尿病, 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相关性
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变化,分析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明确诊断且未经治疗的1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成IMT正常组(n=51)、IMT增厚组(n=69)、斑块形成组(n=60).所有患者均检测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颈动脉彩超、24 h动态血压等指标,比较三组患者的AASI变化,探讨AAS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患者的SBP、DBP、TG、LDL-C、FPG、HbA1c、FINS、HOMA-IR、UA、Cystatin C明显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形成组患者的SBP、DBP、TG、LDL-C、FPG、HbA1c、FINS、HOMA-IR、UA、Cystatin C均明显高于IMT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患者的AASI、IMT、RI水平均明显高于IMT正常组,SV、DV水平明显低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形成组患者的AASI、IMT、RI明显高于IMT增厚组,SV、DV明显低于IMT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提示,IMT与TG、LDL-C、SBP、DBP、PP、FPG、UA、Cystatin C、AASI、RI、年龄均呈明显正相关(r--0.482,0571,0.667,0.509,0.603,0.711,0.386,0.504,0.727,0.623,0.472;P<0.05),与SV、DV呈明显负相关(r=--0.567,-0.611;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颈动脉IMT水平与PP、AASI、FPG、UA、LDL-C独立相关(β=1.229,1.442,0.887,1.501,1.884;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AASI水平随着IMT的升高逐渐升高,其水平与颈动脉IMT水平独立相关,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0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1例,单一西医治疗)和观察组(5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结果 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后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刘林海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芪胶升白胶囊对肺癌放疗患者白细胞减少的效果和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为肺癌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行芪胶升白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用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择取于2014年7月~2017年3月我院接收的102例肺癌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放射治疗.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51)与对照组(n=5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营养支持、对症治疗、胸腔及腹腔引流,研究组患者则在接受放射治疗的第1天开始口服芪胶升白胶囊,同时实施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需每周检测1次血常规,对比两组患者的骨髓抑制发生率,放疗前后的白细胞数值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骨髓抑制发生率(17.64%)显著低于对照组(68.63%),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癌放射治疗患者行芪胶升白胶囊对白细胞减少症状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可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作者:陈波;吴文杰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ERCC1、BRCA1、RRM1表达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中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表达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晚期NSCLC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奇偶数分组模式进行分组,每组25例,其中实验组对ER-CC1、BRCA1、RRM1水平进行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对化疗方案进行选择,常规组直接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化疗总有效率为72.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化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但两组治疗后的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12例血液系统反应,7例消化道反应,3例其他;常规组发生13例血液系统反应,7例消化道反应,3例其他,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ERCC1、BRCA1、RRM1水平进行检测,并依据检测水平指导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便于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丁剑午;唐罗勇;艾素芬;张峰皓;黄龙;胡蓉环;熊强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固守中医特色,拓出“三甲逆袭”之路——记重庆垫江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明怀教授

    “坚定发展理念,勇于改革创新,这是重庆垫江中医院建院30年来,从零开始探索并成功创建三甲中医院的秘方.”这是重庆垫江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明怀教授掷地有声的一段话,也是他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基层小医院,在10年之内建设成为全国县级第二家、西南地区县级首家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秘诀”.

    作者:凌寒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复合乳酸菌胶囊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临床使用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我院门诊部收治的105例腹泻型IBS患者,根据临床治疗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51例(盐酸小檗碱+蒙脱石散),研究组54例(复合乳酸菌胶囊+盐酸小檗碱+蒙脱石散),对两组患者腹泻、腹胀、腹痛症状改善所用时间进行比较,评估两组IBS治疗效果,记录治疗期间用药所致不良事件,随访6个月统计疾病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为96.3%、5.5%,对照组为84.3%、15.7%,组间比较研究组治疗效果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研究组发生率为11.1%与对照组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泻、腹胀、腹痛症状改善所用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泻型IBS患者治疗时使用复合乳酸菌胶囊,疗效好、疾病再复发率低,症状改善用时短.

    作者:何桂明;莫必华;黄政;黄学勤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高龄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龄骨科患者应用不同麻醉方法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58例高龄患者,按照不同的麻醉方法分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n=30)与全身麻醉(GA)组(n=28).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后6、12、24、72 h的认知能力,观察麻醉前后的血压(BP)、心率(HR)的变化,并比较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 CSEA组麻醉后6、12 h的MMSE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麻醉后6、12、24 h的MMSE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麻醉后24 h的MMSE评分与G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麻醉后的POCD发生率均低于GA组,两组麻醉后6、12h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短期认知功能明显小于全身麻醉,副作用相对较小.

    作者:熊凯;吴志瑛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AAS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变化,分析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明确诊断且未经治疗的1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成IMT正常组(n=51)、IMT增厚组(n=69)、斑块形成组(n=60).所有患者均检测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颈动脉彩超、24 h动态血压等指标,比较三组患者的AASI变化,探讨AAS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患者的SBP、DBP、TG、LDL-C、FPG、HbA1c、FINS、HOMA-IR、UA、Cystatin C明显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形成组患者的SBP、DBP、TG、LDL-C、FPG、HbA1c、FINS、HOMA-IR、UA、Cystatin C均明显高于IMT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患者的AASI、IMT、RI水平均明显高于IMT正常组,SV、DV水平明显低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形成组患者的AASI、IMT、RI明显高于IMT增厚组,SV、DV明显低于IMT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提示,IMT与TG、LDL-C、SBP、DBP、PP、FPG、UA、Cystatin C、AASI、RI、年龄均呈明显正相关(r--0.482,0571,0.667,0.509,0.603,0.711,0.386,0.504,0.727,0.623,0.472;P<0.05),与SV、DV呈明显负相关(r=--0.567,-0.611;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颈动脉IMT水平与PP、AASI、FPG、UA、LDL-C独立相关(β=1.229,1.442,0.887,1.501,1.884;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AASI水平随着IMT的升高逐渐升高,其水平与颈动脉IMT水平独立相关,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

    作者:刘桑燕;杨阳;涂振兴;李烨;王艳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持续输注艾司洛尔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雷米芬太尼麻醉诱导后患者痛觉过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分析持续输注艾司洛尔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雷米芬太尼麻醉诱导后患者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于本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8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持续输注至拔除气管导管即刻,研究组患者给予等量艾司洛尔持续输注.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体征变化、雷米芬太尼的用量和气管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气管插管时(T1)、拔除气管导管时(T3)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T1、T3时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术后2、6、12、24 h各个时间点的VS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气管拔管时间和雷米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4.55%)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给予艾司洛尔可安全有效地减轻雷米芬太尼麻醉后诱发的痛觉过敏,减少术中雷米芬太尼的用量,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

    作者:彭娟;周艳;王宁平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DIY热牙胶充填系统和冷牙胶充填在慢性根尖周炎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DIY热牙胶充填系统与冷牙胶充填对慢性根尖周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进行DIY热牙胶充填治疗,对照组采取冷牙胶充填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充填时间、根管填充效果、术后治愈率和术后疼痛发生率.结果 两组的充填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充填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后6个月治愈率(92%)和术后疼痛发生率(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和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冷牙胶充填治疗相比,DIY热牙胶根管充填用于慢性根尖周炎治疗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苗晨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护理技巧探讨

    目的 对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全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68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为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12例,对照组为术后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56例,统计两组患者相关数据,分析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全肺叶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与年龄、吸烟史、肺功能受损史、心脏病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低氧血症、术后血液动力学改变、术后纵膈摆动、术后剧烈疼痛、术后便秘有相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全肺叶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65岁、肺功能受损史、心脏病史、术后低氧血症、术后血液动力学改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较多,包括年龄、心肺功能、手术类型、术中出血量等,对此,需要加强对患者心电监护,及时止痛、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卜金枝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构建基于胜任力的高校护生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大纲的研究

    目的 以胜任力教育为培养模式,以灾难事件凸现的救援需求为基础,探索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护生灾难救护能力的培训大纲,对各类常见灾难救援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方法 应用德尔菲(Delphi)咨询法于2016年1~3月以23名灾难护理专家为研究对象进行两轮专家函询,以制订科学、规范的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大纲.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90.0%,专家权威系数平均分值>0.7,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经x2检验有显著性(P<0.05).终高校护生的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大纲包含11个培训项目、49个培训内容以及相应的目标和96学时.结论 本研究函询专家的权威性和专家意见的协调性均较高,其编制的高校护生灾难救护能力培训大纲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操作性.

    作者:戴月;蔡兰英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的合理频次分析

    目的 研究将口腔护理合理频次应用在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8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参照组,每组44例.将采取一次口腔护理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两次及以上频次口腔护理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经不同口腔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情况予以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对症护理干预之后的口腔清洁度良好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发生率、溃疡发生率等指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咽部标本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参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霉菌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应用两次及以上口腔合理频次护理疗效比较显著,提升口腔护理次数可以降低发生溃疡、口臭概率,提升口腔清洁度,值得广泛应用研究.

    作者:乐丽华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腺样体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腺样体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2日~2016年5月22日我院收治的60例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腺样体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总有效率、复发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腺体切除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腺体切除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腺样体肥大儿童和扁桃体儿童均可实施腺样体射频消融术治疗,从而保证疗效,提高治疗安全性.

    作者:孙晓艳;刘士辉;鞠新翠;钱卓明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临产产妇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临产产妇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效果,分析手臂静脉留置针穿刺在临产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要实施静脉留置针穿刺给药的370例临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185例)和参照组(185例).观察组临产产妇给予经前臂静脉留置针穿刺,参照组临产产妇选用经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部活动状态、输液通畅情况、心理状态及舒适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部活动状态良好率、输液通畅率及经阴道分娩率分别为98.38%、96.76%、98.92及88.65%,均高于参照组的86.49%、82.16%、88.65%及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舒适度评分远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手臂静脉留置针穿刺相较于经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在临产产妇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和产妇的舒适度,减少了产妇的焦虑感,缓解了医患矛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舒雯超;赵玉婷;童智洪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耳穴埋豆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干预对肛肠疾病术后患者疼痛缓解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耳穴埋豆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干预在肛肠疾病术后患者疼痛缓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因肛肠疾病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3例.则联合耳穴埋豆及穴位贴敷护理干预,7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81,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95.35%,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肛肠疾病术后患者而言行耳穴埋豆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蒋玲芳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NRG1转染对骨髓基质干细胞表达VEGF的影响

    目的 探讨神经调节因子1(neuregulin-1,NRG1)转染是否可以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cells,BMSCs)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方法 提取与培养3只SD大鼠的BMSCs,采用NRG1质粒转染BMSCs并提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转染组上清液中VEGF的含量,将非转染BMSCs的样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VEGF的表达.结果 BMSCs多数细胞处于伸展状态,呈梭形;经ELISA方法检测,转染组上清液VEGF的含量随时间增加呈增长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免疫组化检测,转染组细胞VEGF阳性率为91.07%,对照组细胞阳性率为7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G1转染可以促进BMSCs表达VEGF.

    作者:王凯;闫磊;刘志新;梁军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宋林萱名老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宋林萱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并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 将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西药组和结合组,每组60例.西药组患者口服阿伦磷酸钠片,结合组患者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补肾活血方服用.对两组患者进行连续45 d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McGill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在疗效、McGill疼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结合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 宋林萱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

    作者:林茂贵;宋林萱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醋酸亮丙瑞林预处理联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醋酸亮丙瑞林预处理联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直接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实验组患者给予醋酸亮丙瑞林预处理后进行手术治疗.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复发率及妊娠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下床活动时间、盆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巨大子宫肌瘤患者采取醋酸亮丙瑞林联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便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利于身体的早日康复.

    作者:廖灿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透析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透析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长期透析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实行协同护理模式,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协同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以及协同护理前后透析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协同护理后自我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协同护理后透析治疗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行协同护理模式,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透析治疗依从性,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深入推广.

    作者:易荣桂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微课结合PPT多媒体教学法在心胸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微课结合PPT多媒体教学法在心胸外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2012级大专护理1班的86名护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传统PPT多媒体教学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微课辅助教学,比较两组的考试成绩,并分析观察组护生对微课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观察组护生认为微课辅助教学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重点及难点知识掌握均占97.67%,认为该方法更适合课后自主学习占95.35%,认为其可加深对操作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的均占93.02%,认为其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有效补充占90.70%,可激发学习兴趣占88.37%.结论 在心胸外科护理教学中实施微课结合PPT多媒体教学法可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叶汪沁 刊期: 2017年第32期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保健协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 当代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