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诗昊
目的 探讨微课结合PPT多媒体教学法在心胸外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2012级大专护理1班的86名护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传统PPT多媒体教学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微课辅助教学,比较两组的考试成绩,并分析观察组护生对微课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观察组护生认为微课辅助教学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重点及难点知识掌握均占97.67%,认为该方法更适合课后自主学习占95.35%,认为其可加深对操作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的均占93.02%,认为其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有效补充占90.70%,可激发学习兴趣占88.37%.结论 在心胸外科护理教学中实施微课结合PPT多媒体教学法可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叶汪沁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全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0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50例和观察组(全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治疗)5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7d疼痛评分、术后7d美容效果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0.2±8.9)min]、术后引流时间[(1.5±0.3)d]、住院时间[(5.2±0.5)d]均短于对照组[(94.7±10.4)min,(2.7±0.8)d,(8.0±1.5)d],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41.5±9.6)ml]、术后引流量[(71.9±10.6)ml]均少于对照组[(73.7±10.2)ml,(104.5±10.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d疼痛评分[(2.5±0.3)分]低于对照组[(3.8±0.6)分],术后7d美容效果评分[(8.4±1.5)分]高于对照组[(4.4±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皮下气肿/声音嘶哑、引流口红肿、口周或手足麻木、饮水呛咳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治疗甲状腺患者,手术创伤小,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霖源;麦建全;叶绍光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人性化护理、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6~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采用量表评估其家庭功能,比较不同家庭功能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并对本组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措施,观察比较其护理前后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中家庭功能较好72例,家庭功能较差48例,家庭功能较好患者的餐前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家庭功能较差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人性化护理后患者的餐前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好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功能与其血糖控制情况具有密切关联,给予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确切提高其血糖控制效果,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作者:罗文娟;袁华香;吴莉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肝门部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对预防肿瘤复发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进行肝切除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肝切除术,研究组30例,采用Glisson蒂横断式切除方式.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预防肝肿瘤复发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复发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7d的ALT、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研究组的复发率(10.0%)低于对照组(3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肝肿瘤复发,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李元;温增庆;姚俊;顾林铭;周宁杰;杨奀敏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比较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加药联合阿格列汀或格列美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60咧,随机分为A、B组两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阿格列汀,B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比较观察24周后患者体重指数(BMI)、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PG)、低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的FBG、2 h PG、HbA1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OMA-IR较治疗前也显著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TC、TG、LDL-C及BM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HDL-C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低血糖发生,B组低血糖发生2例.结论 对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药联合阿格列汀与格列美脲治疗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体重及胰岛素抵抗,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作者:钟树妹;张四青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5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PCOS组,85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PCOS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850 mg治疗,2次/d,共治疗24周,共53例患者完成治疗.比较PCOS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女性的血清胰岛素水平、LH、FSH、T、E2、PRL、PROG、DHEA-S、SHBG水平,比较PCOS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各指标的变化,监测治疗后月经周期规律及妊娠率情况.结果 PCOS组患者的体重、BMI、FIns、2 h Ins、HOMA-IR、LH、LH/FSH、T高于对照组,SHB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患者治疗后的BMI、LH、LH/FSH、T、FIns、2 h Ins及HOMA-IR水平低于治疗前,SHBG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FSH、DHEA-S、E2、PRL、PRO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患者治疗前月经周期规律者11例(20.75%),治疗12周后为37例(69.81%),治疗24周后为40例(75.47%),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率为46.67%.结论 PCOS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月经及生育状况均显著异于健康女性,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调整月经周期紊乱,并明显提高妊娠受孕率,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较好的选择.
作者:刘玉婷;刘东方;杨刚毅;李凌鸥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β海洋性贫血患儿与正常同龄儿童身高、体重及BMI指数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门诊确诊为β海洋性贫血的5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52例正常同龄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的身高、体重及BMI指数.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身高、体重及BM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海洋性贫血影响了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给予及时治疗或监测,必要时需要干预其身高和体重的增长.
作者:罗娟娟;黄美珍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对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全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68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为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12例,对照组为术后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56例,统计两组患者相关数据,分析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全肺叶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与年龄、吸烟史、肺功能受损史、心脏病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低氧血症、术后血液动力学改变、术后纵膈摆动、术后剧烈疼痛、术后便秘有相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全肺叶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65岁、肺功能受损史、心脏病史、术后低氧血症、术后血液动力学改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较多,包括年龄、心肺功能、手术类型、术中出血量等,对此,需要加强对患者心电监护,及时止痛、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卜金枝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抗结核药对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进行肺结核治疗的8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抗结核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病灶总吸收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洞闭合率(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69.77%),不良反应发生率(6.82%)明显低于对照组(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痰菌阴转率、病灶总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作者:陈芳;黄德昌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异氟醚与七氟醚复合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外科手术患儿,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异氟醚全身麻醉)及研究组(异氟醚+七氟醚复合麻醉),每组6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 研究组的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Aldrete评分≥9分时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期间及苏醒后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咳嗽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室时和气管插管后的血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氟醚与七氟醚复合应用于患儿全身麻醉中能够显著缩短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有助于术后康复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小飞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对比分析两种营养支持方案在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肌疲劳患者的不同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肌疲劳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患者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指标(清蛋白、前蛋白、血红蛋白、上臂围(TSF)、上臂肌围(A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MCAM))、免疫功能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清蛋白、前蛋白、血红蛋白、TSF、AC、MCA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FEV1%、FEV1lFVC、MIP、PaCO2、PaO2、辅助呼吸肌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肌疲劳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部分免疫功能,以提高患者的呼吸肌能力,提高肺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张诗昊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BiPAP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AECOPD)疗效及对E-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7年2月因AECOPD在我院就诊的82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药物联合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7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EV JFVC、血氧分压均升高,二氧化碳分压、D-二聚体及E-选择素水平则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30/40),观察组为95.24%(4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AECOPD的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及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熊勇;刘国生;赖鹏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IT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回升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25/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血小板上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激素治疗ITP的效果确切,能够快速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旭丹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析初产妇经导乐护理后对其分娩结局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2期间接收的初产妇94例,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导乐护理,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产程时间、产前心理状态、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阴道分娩率等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产程时间和产前心理状态情况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新生儿Apgar评分和阴道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初产妇实施导乐护理,不仅有助于阴道分娩率的提升,还能使产妇的负性情绪得到改善,使产程时间缩短.
作者:熊华兰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为肺癌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行芪胶升白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用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择取于2014年7月~2017年3月我院接收的102例肺癌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放射治疗.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51)与对照组(n=5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营养支持、对症治疗、胸腔及腹腔引流,研究组患者则在接受放射治疗的第1天开始口服芪胶升白胶囊,同时实施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需每周检测1次血常规,对比两组患者的骨髓抑制发生率,放疗前后的白细胞数值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骨髓抑制发生率(17.64%)显著低于对照组(68.63%),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癌放射治疗患者行芪胶升白胶囊对白细胞减少症状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可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作者:陈波;吴文杰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在顽同性鼻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5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02例顽同性鼻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56例)和B组(46例).A组采用出血点电凝加纱布填塞,B组采用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止血成功率、复发率、术后通气功能及嗅觉功能以及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的止血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止血成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复发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3%,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的鼻腔嗅觉功能评分、鼻通气总阻力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效果肯定,止血彻底,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泽斌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通过对佛山市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分析其与焦虑的相关性,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5月广东省佛山市4所大学总计342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数据收集,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 佛山市342名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为(62.06±5.45)分,焦虑的有47人(13.74%),不同焦虑水平大学生表达积极情绪维度(t=2.92,P=0.01)、管理挫折/愤怒情绪维度(t=2.68,P=0.01)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P=0.00);大学生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与表达积极情绪维度(r=-0.26,P=0.00)、管理沮丧/痛苦情绪维度(r=-0.14,P=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总分得分成负相关(r=-0.26,P=0.00).结论 佛山市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中等偏上,可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减少焦虑的发生.
作者:梁震韬;杨宇;高丽娟;俞翠芳;梁智沣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0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1例,单一西医治疗)和观察组(5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结果 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后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刘林海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在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采用呼吸用力指数和呼吸浅快指数对脱机能力和撤机条件进行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ICU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且撤机成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57例为研究组,再抽取同期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但撤机失败的COPD患者57例为对照组.采用呼吸机对两组患者呼吸用力指数和呼吸浅快指数两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比较两项指标水平的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呼吸用力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浅快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呼吸用力指数和呼吸浅快指数两项指标水平检测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撤机成功者的呼吸用力指数明显高于失败者,呼吸浅快指数明显低于失败者,临床可根据这一特点,对患者在治疗期间是否具备撤机条件作出更加客观而准确的判断.
作者:占根生;张满良;李丽荣;张倩玮 刊期: 2017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法和常规输卵管通液法治疗不孕不育的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不孕不育症经输卵管造影提示输卵管近端堵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输卵管通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法治疗.术后均随访观察1年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后下床时间、疗效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为5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妊娠时间为(4.1±0.9)个月,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3±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法较常规通液法治疗输卵管近端堵塞效果更加显著,且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戴景曦 刊期: 2017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