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应与哪些疾病鉴别

王玎

关键词:
摘要: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时,应与下列疾病鉴别,寻找原发病,以便治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国内首家社区卫生管理公司亮相京城

    作者:方彤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做好临床思维的起步工作--努力索取第一手临床资料

    某院内科曾收治一位以咳嗽、气喘、心慌为主述的56岁男性病人,入院当时检查:体温、血压正常;呼吸急促,口唇紫绀,无颈静脉怒张;心率92次/分,律整,在心尖区有Ⅱ级收缩期杂音;两肺有干罗音.辅助检查:白细胞1.1×109/L;心电图大致正常;X光胸透见双肺纹理增强.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生素和对症处理,症状好转出院.

    作者:李春昌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打鼾

    过去一直认为打鼾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甚至认为是睡眠好的表现.直到20世纪60年代,有人发现一些肥胖打鼾者在睡眠时频繁出现呼吸暂停,动脉血氧分压下降,才引起医学界重视.随着计算机、电生理和无创血氧测定技术等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对打鼾的研究逐渐深入,认识到许多打鼾者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作者:孙志庭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子宫自发性穿孔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35岁.入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胀痛,白带较多,色黄,臭味,腰痛,但能忍受.经门诊妇产科对症处理,症状未见缓解.入院前1天下腹部胀痛及腰痛加剧,于1999年6月30日入院.

    作者:韩静杰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术式探讨

    我院自2000年开展改良式子官下段剖宫产术,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郑洁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鼾症患者的日常保健

    减肥:肥胖是睡眠呼吸暂停的重要病因之一,大多数打鼾者都与肥胖密切相关.肥胖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的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肥胖时上呼吸道脂肪过度堆积,加上外面颈部脂肪的压迫,使上气道变狭窄.

    作者:孙进军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生化汤合桂枝茯苓汤加味治疗药物流产后蜕膜残留阴道流血58例观察

    目前,口服给药终止早期妊娠是一种简便、安全、痛苦小、效果好,同时可减少人工流产可能导致的并发症,故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有少数病例流产后蜕膜剥脱不全,致流血时间长.为了减少这一弊端,我们采用生化汤合桂枝茯苓汤加味(即自称清宫汤Ⅰ号、清官汤Ⅱ号)、治疗口服流产药后蜕膜残留阴道流血58例,经观察效果好,无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玉红;李剑青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剖宫产术后病人拔除尿管的佳时机

    我们通过对自2001年1~10月的280例剖宫产病人进行观察,从这个角度掌握了剖宫产术后拔除留置导尿管的佳时机.

    作者:辛秀芳;邵风萍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胎膜早破92例临床分析

    胎膜早破是产科的棘手问题之一,与难产及感染早产有密切关系.为探讨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晌,将我科92例胎膜早破分析如下.

    作者:丁文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无痛人流60例临床观察

    我院自2000年3月应用无痛人工流产术治疗6~10周内的宫内妊娠,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新美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抬臀侧卧纠正臀位120例分析

    臀位是常见的异常胎位,妊娠和分娩期存在较多的高危因素.近几年,医院为了保证母婴健康,采用放宽常规剖官产方法处理臀位,形成剖宫产率增高,而围产儿死亡率并未降低,且母体并发症增高.因此努力降低臀位的发生率是改进处理好臀位的关键,近1年余我们采取抬臀侧卧纠正臀位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行丽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甲状腺单发结节近1年,迅速增大1周,出现呼吸困难与声音嘶哑

    患者,女,40岁.缘于1年前在着装时偶然发现于颈中下部有一圆形肿物,无任何不适.后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说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不硬.考虑为甲状腺腺瘤,未手术而回家观察.1年来此肿物虽有增大,但不十分明显.近一周,增大迅速,局部出现胀痛、触痛,并发生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速来院求治.

    作者:李和平;郭秀丽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产妇精神状态与正常分娩的关系

    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但不少孕妇有恐惧和危险之感.这种不正常的情绪,多因道听途说有关分娩的恐怖言论所引起.而其真正的症状又在于不了解分娩的性质,以致盲从自忧.这对正常分娩带来极大的影响,必须引起重视.

    作者:李友梅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应与哪些疾病鉴别

    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时,应与下列疾病鉴别,寻找原发病,以便治疗.

    作者:王玎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有关概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具有潜在危险的常见病症,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临床特点为:睡眠时打鼾并伴有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日间瞌睡困倦.除可导致或加重呼吸衰竭外,还是引发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高血压等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尽早合理的诊治,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彭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症状(1)多数OSAS患者身体肥胖,颈部短粗.(2)夜间睡眠时有高调鼾声,影响他人休息.频繁出现呼吸暂停,多张口呼吸,不能安静入睡,常从梦中惊醒.重者呼吸暂停时间长,出现紫绀,突然憋醒后坐起.

    作者:于飞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多导睡眠监测对睡眠呼吸暂停诊治的意义

    多导睡眠监测(PSG)是计算机控制的,对与睡眠过程相关的多项生理参数进行采集、记录、分析的无创检测,是睡眠呼吸暂停临床诊断和相关研究的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作者:王绪锐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睡眠呼吸暂停的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无创通气是指在不需要建立有创人工气道的情况下,进行辅助通气,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有多种方式,其中经口鼻气道正压通气是临床上为常用、发展为迅速的一种,已经成为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的重要方法.

    作者:王彭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RBOS)是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提出,RBOS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5条血管交叉部,即: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主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组成.该部位的血液循环障碍,可引起中脑、小脑、丘脑下端、桥脑上部、枕叶、小脑、颞叶的病变.临床表现为较快发生、相对恢复较快的意识障碍,运动及感觉障碍较轻,伴有动眼神经麻痹、偏盲或皮质盲、记忆障碍、幻觉等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田晶;崔勇;常红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香油浸泡苍耳虫治疗疖肿、疔毒体会

    每年夏秋间捕取寄居在苍耳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苍耳虫,取数枚小虫放入瓶中,用香油(芝麻油)浸泡,油液没过虫体1cm为宜,至第2年夏秋季节备用.

    作者:吴传波 刊期: 2002年第19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