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

王智;周雪明;朱文雄;梁皓华;江铭

关键词: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骨折, 不愈合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9月至2010年7月本院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2d、6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治疗效果,记录骨水泥注入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随访6 ~ 12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2 d 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2.4±0.4)分、(4.4±0.5)分比(9.3±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07、4.9427,均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2 d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注入量为2.9~4.5 ml,平均3.4ml.所有患者均无骨水泥渗漏导致的临床并发症.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是安全、有效的.
中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硫普罗宁治疗化疗后肝损害临床观察

    化疗药物给肿瘤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常见的是药物性肝损伤[1].本研究对化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硫普罗宁联合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平;钟艳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普外科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我院普外科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我院普外科手术病历259例,根据2004年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2009年《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调查分析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我院普外科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95.8% (248/259),清洁手术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94.1% (176/187),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抗感染药物使用率均为100.0% (61/61、72/72);中位手术时间为2.1h,抗感染药物中位时间为5d;不合理用药率为94.4%(234/248);抗感染药物使用频率前5位的是:头孢西丁、美洛西林、五水头孢唑啉、头孢替安、左氧氟沙星.结论 我院普外科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存在一定不合理现象,如用药指征不明确、用药时间长、选择药物不适宜等.

    作者:陈峰恩;王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射频消融治疗对女性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了解女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618例房颤患者(男432例,女186例)进行至少6个月的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房颤有无发作、生活质量有无改善等.结果 随访发现,女性和男性房颤患者术后房颤未复发者所占比例[65.6% (122/186)比68.3% (295/432),P>0.05]、很少发作者所占比例[21.5%(40/186)比21.1% (91/43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述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者比例[71.5%(133/186)比71.3%(308/432),P>0.05]与有所改善者比例[15.1% (28/186)比15.7%(68/432),P>0.05]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女性房颤患者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术后与男性房颤患者一样,也可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新勇;喻荣辉;龙德勇;董建增;马长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外伤性颅内血肿的CT动态观察

    颅脑外伤后颅内血肿常进展迅速,一次CT扫描无法反映病情的动态变化.动态CT扫描不仅可观察颅内血肿的量、部位,更重要的是血肿的变化过程,有助于颅内血肿的治疗及判断预后,早期解除颅内血肿是临床治疗脑出血的首要目标[1].本研究回顾性我院行3次以上头颅CT扫描的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柳兴军;王鲁波;刘慧权;陈子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医院临床药物咨询分析

    目的 对临床药物咨询进行分析,总结药物咨询特点,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收集整理2008-2011年1358例临床药物咨询资料,对患者的年龄,用药咨询药物的类型,咨询药物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咨询的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年龄70 ~80岁有428例,占总数的31.52%;咨询的药物中心血管药物占主要部分有804例,占总数的59.20%;咨询内容以药物的不良反应居多有286例,占总数的21.06%,其次是药物的合理化选择263例,占总数的19.37%;联合用药233例,占总数的17.16%.结论 药物咨询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可以提高药学人员的业务能力,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王怡;滕家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原发性纵隔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患者男,6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憋气1个月余入院.发病时伴有乏力、发热,体温高达38.5℃,于当地医院行抗感染治疗5d后体温正常,但仍有咳嗽、憋气症状.体格检查:全身黏膜及皮肤未见黑痣及色素沉着,双侧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作者:付艳;杜楠;孙君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无菌检查方法研究

    目的 完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无菌检查方法标准.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无菌检查法验证实验的要求,采用薄膜过滤法.将10支供试品,每瓶加8ml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溶解,将其转移至约400 ml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混匀作为供试品液,供试品按薄膜过滤法,用3只滤筒过滤,400 ml/筒的0.1%蛋白胨水溶液冲洗,每筒加青霉素酶1 ml.阳性对照菌为大肠埃希菌.结果 供试品、空白对照(主要为冲洗液或者青霉素酶)均无菌生长,供试品阳性菌与阳性对照菌比较均生长良好.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行,可作为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常规无菌检查方法.

    作者:聂渝琼;高锦;张梅;刘艳娥;高建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炎性递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

    作者:范秀;潘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钱丹克癌贴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b1的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

    目的 探讨三钱丹克癌贴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b1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钱丹克癌贴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b1在大鼠血浆中的含量,利用DAS 2.1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 ①专属性研究显示,血浆中的其他物质对士的宁的测定无干扰,出峰时间分别在13、22 min左右,具有良好的专属性.②三七皂苷R1线性方程:Y=2399.3X-5241.3,r=0.9991;人参皂苷Rb1线性方程:Y=222.59X+ 794.41,r=0.9994,表明三七皂苷R1在0.69 ~ 27.0 mg/L、人参皂苷Rb1在1.0 ~65.0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③三七皂苷R1的低检测浓度为0.6 mg/L,人参皂苷Rb1的低检测浓度为1.08 mg/L.④日内、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⑤3种浓度三七皂苷R1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9.8±3.9)%、(100.2±2.5)%、(98.4±3.6)%,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1.3±3.4)%、(89.7±4.3)%、(92.5±3.7)%;3种浓度人参皂苷Rb1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5.3±1.9)%、(100.2±3.5)%、(96.7±2.6)%,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2.3±4.6)%、(90.7±2.3)%、(88.5±3.7)%.⑥测定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b1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0%之间,表明血浆样品在一定条件下稳定性良好.⑦三钱丹克癌贴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b1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b1药时曲线下面积0-t分别为(2424.483 ±561.219)mg/(h·L)和(2715.406 ±772.747) mg/(h·L),药峰浓度分别为(83.308 3±15.734) mg/L和(87.958 8±28.976) mg/L,达峰时间分别为(6.1±0.3)h和(8.2 ±0.2)h.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可作为大鼠血浆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b1的检测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作者:李寿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患者就诊顺序连续选取2011年6-10月我院门诊确诊为腰肌劳损的患者114例,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54例),研究组以复方南星止痛膏外敷,1帖/d,贴敷24h,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辣椒碱软膏均匀外涂,0.5/次,3次/d,7d为1个疗程.2组均观察2个疗程,并记录治疗前后疼痛、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 (56/60)、88.9%(48/5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5.7±1.3)、(0.7±1.5)分,对照组治疗前后VAS分别为(5.9±0.9)、(1.7±2.2)分,2组治疗后VAS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分值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南星止痛膏可明显缓解腰部疼痛,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宋谋珂;叶哲伟;陈保君;陈强;买自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防耐药变异浓度分析

    目的 比较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突变体的选择能力.方法 选择呼吸道标本,对苯唑西林、环丙沙星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4株,采用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标准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防耐药变异浓度(MPC).结果 MPC值比较,莫西沙星低(MPC90为1 mg/L),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高(MPC90均为32 mg/L).莫西沙星、卡屈沙星和加替沙星的MPC90/MIC90较低,均为2.结论 莫西沙星、卡屈沙星和加替沙星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MPC值较低,突变选择窗范围相对较窄.

    作者:荆靓艳;王慧玲;薛欣;谢广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前列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明了,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性激素、生活方式、职业因素、生物性病原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预计到2050年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将增加2.5倍[1].明确其致病机制是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的关键.本研究就近年来前列腺癌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戴亮;关晓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12例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长期持续复制,肝炎反复活动、发展的结果,5年的病死率高达70%~ 86%[1],CHB的治疗关键是抗病毒[2].阿德福韦酯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HBV DNA聚合酶,从而使DNA合成终止[3-4].我们就阿德福韦酯片治疗CHB进行临床研究,旨在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柳青青;刘亚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DN)Ⅲ期的疗效.方法 75例2型糖尿病并DNⅢ期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予以雷公藤多苷60 mg/d及氯沙坦100 mg/d,对照组给予氯沙坦100 mg/d,总疗程12周.治疗前后进行24h尿微量白蛋白(24 h Alb)、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定量测定及尿中足细胞计数.结果 治疗后2组24 h Alb、尿中足细胞计数、LN、C-Ⅳ、hs-CRP均明显下降[对照组:(117±30) mg比(173±35) mg,(1.2±0.6)个/ml比(1.7±0.8)个/ml,(127±25) μg比(144±26) μg,(248±25)μg比(274±27) μg,(4.3±1.4) mg/L比(5.0±1.7) mg/L;观察组:(104±20)mg比(169±27) mg,(1.1±0.4)个/ml比(1.8±0.7)个/ml,(125±27)μg比(145±28) μg,(253±74) μg比(282±74) μg,(3.8±1.2) mg/L比(4.9±1.7)mg/L,均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其中24 h Alb、尿足细胞计数及C-Ⅳ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雷公藤多苷可以减少DNⅢ期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足细胞的凋亡,炎症因子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仝用;冀玲琴;李艳颖;姚琼;杨西强;曹阿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疑似丙基硫氧嘧啶致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一例

    患者女,28岁,主因发热、镜下血尿2年,头晕、恶心1个月,于2007年10月30日人院.患者2005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4℃,外院查尿常规示红细胞(++)、尿蛋白(+),血常规示Hb偏低,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具体值不详),经地塞米松50 mg/d、3d,30 mg/d、2d静脉滴注治疗后体温下降,复查仍有镜下血尿.2年来多次复查尿常规均示尿潜血阳性,偶有蛋白尿.

    作者:安海燕;郭晓媛;刘美奇;谢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医疗高新技术过度使用引发医患冲突的成因及对策

    随着现代医疗高新技术的发展,医学诊疗设备日趋精密和准确,特别是以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扫描技术(CT)、磁共振成像技术、激光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手段及设备应用于临床,大大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也使患者就诊后很容易得到自己的各项生理指标,医生可以不直接接触患者,或让患者一来就先做各项检查.

    作者:陈晶晶;李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药灌肠加内服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西医多用激素、抗生素等治疗,副作用多,治疗后易反复发作,效果不满意.笔者采用中药内服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CUC患者58例,疗效满意,现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聂欣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脏缺血病变的常见类型,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从脂质条纹到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乃至不稳定斑块的生成、破裂和血栓形成有各种炎症细胞和大量炎性递质参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中具有促进作用,是一种与冠心病有关的新的炎症标志物.

    作者:洪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疾病疗效观察

    我院常见的新生儿肺疾病主要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湿肺、新生儿吸入性肺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应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湿肺、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共61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王爱琼;萨日娜;孟红;郝瑞;王晶晶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9月至2010年7月本院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2d、6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治疗效果,记录骨水泥注入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随访6 ~ 12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2 d 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2.4±0.4)分、(4.4±0.5)分比(9.3±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07、4.9427,均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2 d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注入量为2.9~4.5 ml,平均3.4ml.所有患者均无骨水泥渗漏导致的临床并发症.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智;周雪明;朱文雄;梁皓华;江铭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国医药杂志

中国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