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庆;彭天舟;董伊隆;彭文献;王晓阳;罗敏;李阳
目的 通过对宁波地区二级以上医院围术期临床用血情况分析,为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提供客观数据.方法 对2007年宁波地区35家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手术患者用血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术中及术后72h手术患者各种血液成分输注量和输血指征符合情况,分析临床用血的合理性.结果 22 316例次输血中,成分输血率为99.6%,8 525次红细胞输注属于无指标输血,即38.2%的围术期用血仅凭临床医生的经验实施.有完整输血指标检测记录的手术患者,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合理性与否的判断,红细胞输注不合理率为48.9%,围术期血浆用量占临床用量的51.2%,不合理率63.7%.自体输血量占围手术患者用血量的10.2%.结论 宁波地区尽管成分输血及自体输血开展良好,但不合理输血现象较严重,急需大力普及临床合理用血知识及制定相关限制性输血干预措施,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安全地使用血制品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梦玲;黄长顺;桂煜;邵景汉;庄立;严海雅;张霞飞;严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一种缓慢、连续性清除水和溶质,并对脏器功能起支持作用的血液净化技术,由于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对早期患者的心血管情况较稳定,且对血压、心率的变化不明显,因此适用于治疗各种危重症患者[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临床上的常见危急重症,其中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呼吸功能的损害,因此,对肺功能的保护是抢救MODS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近年来笔者对MODS患者采用了CRRT治疗,并观察了其对MODS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下尿路(LUTS)症状在老年男性中较普遍,且多数LUTS症状继发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但也可以由其他原因所致[1].国际尿控协会曾将下尿路(LUTS)症状分为3组: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和排尿后症状,每组均包括排尿踌躇症状[2].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被广泛的应用于LUTS症状的评估中,且可量化症状的严重程度[3].但近有一些关于IPSS评分精确性的争论[4-5],有学者建议使用附加的频率量表[6-7].每一项IPSS评分均有相应的检测工具,如残余尿检测、排尿频率测定、大尿流率等.虽然“踌躇”是经常描述症状之一[8],但目前尚缺乏一个经过证实的检测工具.尿动力学检查具有无创、经济、方便等优点,已经被广泛用于诊断LUTS疾病.现笔者对LUTS症状患者的排尿踌躇与尿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力;李强;王大亚;戴奕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是一种较罕见的疾病,目前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了,可能与硬脊膜外血管畸形、高血压病、血液系统疾病、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有关[1];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急性发作的严重神经根性疼痛,伴快速发展的脊髓压迫症状和体征,若不能正确及时处理,常导致永久性的脊髓功能障碍或危及生命.本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是及时清除血肿,以解除对脊髓的压迫.笔者近年来采用手术治疗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有关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吕红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尾悬吊法制作拟失重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观察洛伐他汀体内给药对尾悬吊大鼠骨量、微观结构、生物力学性能的作用潜能.方法 将24只10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G1组,8只,每日予蒸馏水灌胃)、尾悬吊组(G2组,将大鼠在悬吊笼中尾部悬吊,后肢离地,使躯干与地面成40°角,同时每日予每天蒸馏水灌胃)、尾悬吊加洛伐他汀组(G3组,在尾部悬吊基础上,每日予20mg/kg洛伐他汀灌胃);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取大鼠右侧股骨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并取胫骨近端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同时取大鼠左侧股骨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G1组的右股骨各段骨密度和骨小梁相对体积、左股骨大载荷量显著高于G2、G3组(均P<0.05),G1组的骨小梁分离度及骨吸收周长百分数、破骨细胞数、类骨质周长百分数显著低于G2、G3组(均P<0.05),且G2、G3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尾悬吊4周可导致大鼠骨量丢失;洛伐他汀体内给药不能阻止尾悬吊大鼠股骨骨量丢失.
作者:何余庆;郑杰;赵嘉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危重症,临床过程凶险,病死率较高,传统的治疗方法尚不能改善其预后.持续血液净化技术(CB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MODS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笔者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疗法治疗MODS,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雷李美;楼天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肺炎克雷伯杆菌是一种常见的机会致病菌,为ICU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感染率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大量应用,导致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不断增多,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导致其耐药的主要机制.近年来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快速增长,导致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株不断产生,形成严峻的临床新问题.近年来笔者对我院ICU内经呼吸道标本分离所得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进行药敏分析,以期对临床用药提供指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颜碧清;殷颖杰;陶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以压力指标右房压(RAP)和容量指标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指导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并观察达标过程中其对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收治的45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实验组(23例),对照组的治疗目标为使RAP值达到12mmHg,实验组的治疗目标为经右室射血分数(RVEF)校正后的RVEDVI值达到100~200ml/m2;并记录两组患者经液体治疗前、后的RAP、肺动脉嵌顿压(PAOP)、RVEF、RVEDVI等参数和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 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的变化,同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浓度,并计算治疗后6h时的乳酸清除率,后将液体复苏治疗后6h的RVEDVI差值与乳酸清除率作相关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液体复苏达标率(分别为86.9%和81.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液体复苏达标的患者中,实验组的RVEDVI、RVEDVI差值、RVEF、RAP和治疗后6h的乳酸清除率均较对照组增高(均P<0.01),而两组患者的PAOP、APACHE II和SvO2的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液体复苏治疗6h后两组患者RVEDVI差值与乳酸清除率呈相关性(P<0.01);达标患者乳酸清除率与复苏后SvO2呈相关性(P<0.05).结论 以RVEDVI指导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较传统的压力指标RAP更安全、有效,可更好改善氧代谢.
作者:周娟娣;龚仕金;戴海文;虞意华;李莉;陈进;严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由于颅内动脉瘤的开颅手术是神经外科一种高难度、高风险的术式,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致残率,因此在基层医院很少能自行开展.近年来笔者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应用显微手术技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威;潘旭炎;周跃;李晓斌;王建华;邱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对人体内糖的贮存、分解和血糖调节起着关键作用.同时,肝脏也是胰岛素的主要靶组织,肝功能水平异常时极易发生糖代谢紊乱,从而出现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被称为肝源性糖尿病[1].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当肝病合并糖尿病时,两组疾病可相互影响,国内已有研究报道,50%~80%的慢性肝病患者存在糖耐量减退,其中20%~30%终会发展为糖尿病[2].因此,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与肝源性糖尿病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诊治水平.现将笔者近年来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孔荣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腹腔内高压(IAH)是指腹腔压力(IAP)≥10mmHg,当IAH伴器官功能障碍时,即称为腹腔间隙综合征(ACS).ACS作为IAP增高的直接后果,其预后较差.近年来笔者对伴IAH的脓毒症患者采用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俞爱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危重症患者逐渐增多.由于老年患者多并存慢性疾病,在危重症时极易出现急性肾损伤(AKI),同时常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且预后极差[1-2].持续血液净化治疗(CRRT)是治疗危重症患者AKI的重要手段,并可取得较好治疗疗效[3-4].现为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发生AKI后影响CRRT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对近年来收治的行CRRT治疗的老年危重症伴AKI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期为判断CRRT在本病患者治疗方面的预后提供帮助.
作者:钟惠萍;张萍;李一文;谢文卿;蒋华;袁静;胡霄;陈江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大鼠心包膜组织干细胞中分离、纯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阳性)细胞的特性和心肌细胞的分化能力,为心包膜干细胞用于心脏细胞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Wistar大鼠心包外脂肪,I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原代干细胞,培养并适时传代;然后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分离细胞的免疫表象,并进一步用磁珠分离法分离出KDR阳性细胞,用5-氮杂胞苷诱导其向心肌细胞分化,分化后的细胞表型用免疫组化分析检测.结果 分离细胞成梭状,体外培养呈良好增长.FACS分析显示,这些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特征,分别为CD29、CD44、CD90阳性,部分呈CD106阳性,CD34 和CD45阴性.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分离的干细胞为isl-1阴性,少量的c-kit、GATA-4阳性,约3%~5% 为KDR阳性细胞.磁珠分离法分离KDR阳性细胞,在药物诱导7d后,部分细胞聚集成细胞团,可见单个细胞开始自发性博动.免疫组化染色可以观测有心肌特异蛋白和结构蛋白的表达,并观察到明显的肌小节结构.结论 心包组织干细胞具有充间质干细胞的基本特征,并具有多样性的免疫表象,其中以KDR阳性细胞较多.纯化的KDR阳性细胞具有定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提示其可以作为用于心脏细胞治疗的供体细胞来源之一.
作者:王晓明;许林海;周冰;孟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散发型克雅病 (sCJD)的临床、脑电图(EEG)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分析 12 例sCJD 患者的临床表现、EEG、影像学特点.结果 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进行性痴呆、共济失调、肌阵挛、精神行为异常、锥体束征、锥体外系征.EGG检查12例均有异常,9例出现周期性三相波.12例MRI弥散加权(DWI)像中3 例皮质显示异常高信号,8例示皮质及基底节异常高信号,1例示基底节异常高信号.结论 sCJD临床表现以快速发展的进行性痴呆和肌阵挛具特征性,EGG、DWI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检查手段.
作者:张淑青;包颖颖;宋水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创伤性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危急综合征,液体复苏治疗是本病必要的治疗手段.救治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传统方法是早期快速大量输入液体,短时间内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同时选择性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尽可能将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以维持重要脏器血流灌注,防止休克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有学者采用Vigileo监测仪检测机体容量水平,可有助于精确指导具体液体治疗的复苏.近年来笔者对我科收治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行液体复苏和Vigileo监测仪指导下行液体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两种液体复苏方法对本病的救治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楼炳恒;张伟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乳酸是无氧酵解的特异产物,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之一,其变化反映了组织氧合代谢状况.乳酸作为反映组织灌注和细胞氧代谢的良好指标,其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1].研究显示,乳酸的动态监测在评估患者病情和治疗效果、发现病情转变、评价预后方面的意义优于单次乳酸测定,疾病早期(经6h液体复苏后)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是评价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较为敏感和特异的指标 [2-3].脓毒症休克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且可逆性较大,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针对性治疗意义重大.近年来笔者对血乳酸早期清除率与手术后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乐健伟;朱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行CVVH治疗的感染性休克合并AKI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使用PICCO监测仪对实施CVVH治疗的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每例患者分别在暂停CVVH期间及治疗时进行检测,并记录所测数据,同时记录HR、有创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PaO2/FiO2)及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剂量等变化.结果 暂停CVVH期间及治疗时心脏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4.73±0.87)和(4.67±0.85)L·min-1·m-2,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780.60±110.13)和(783.55±113.28) ml/m2,血管外肺水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0.97±3.35)和(10.84±3.54)ml/kg,两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MAP及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HR、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剂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 CVVH不影响感染性休克合并AKI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和采用PICCO监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并可能对患者预后有改善作用.
作者:徐晓;倪红英;朱红阳;金妮;章仲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重症医学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医学学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是重症医学的临床实践基地,受过特殊训练的ICU医师和护士应用先进的医学诊断技术、生命支持疗法和一流的护理,集中抢救和管理各种有生命威胁的严重患者.ICU是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的发展摇篮,重症医学的发展使许多既往认为已无法救治的患者得以延续生命,有效降低了危重患者的死亡率.在抢救医院危重患者和抗击突发公共事件及灾难性事件(如汶川大地震、甲型H1N1流行、7.23动车事故)方面,ICU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现笔者将近年来浙江省ICU的发展现状作一介绍.
作者:严静;龚仕金;虞意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骨骼,以骶髂关节炎为标志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其中免疫T细胞活化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调节性T细胞是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能抑制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起作用.本研究观察A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4+CD25highT细胞、CD4+CD25highCD127low 调节性T细胞(Treg)的数量,分析与患者疾病活动的关系,探讨Treg细胞在AS患者发病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叶俏;王兆丰;吴华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是由一个或多个椎间盘自身内部结构病变(如纤维环破裂)和代谢功能异常,从而刺激其疼痛感受器引起的疼痛性疾病, 本病临床表现为难以定位的弥散性腰部钝痛,一般无固定压痛点[1].其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影像学诊断,然而一般的X线、CT和MRI检查诊断常较困难.近年来笔者对DLBP患者进行了椎间盘造影,以探讨椎间盘造影在本病诊断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贾庆;彭天舟;董伊隆;彭文献;王晓阳;罗敏;李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