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

谢淑凤;窦艳玲

关键词:供应室护士, 职业危害因素, 消毒供应中心, 集中式管理, 有害因素, 医学模式, 医学科学, 人体健康, 管理转变, 分散式, 再生, 室内, 清洗, 器械, 灭菌, 节奏, 集体, 回收, 管道, 保护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消毒供应中心,由以前的分散式管理转变为现在的集中式管理,全院再生器械管道集中,到供应室回收→清洗→灭菌→发放.供应室的工作由简到繁,节奏紧张.同时供应室内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也逐渐增加,如果不注意保护,就会危害集体,为减轻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证供应室工作的正常进行,下面谈一下体会.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M(o)bius综合征1例报告

    M(o)bius综合征由Van Graefe 1880年首先报导,1892年M(o)bius报告6例,自此命名为M(o)bius综合征[1].本病少见,现将临床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蒙仁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120例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与效果,以期合理治疗,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妇死亡率.方法:收治分娩产妇380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共120例,产后出血发生率3.16%.在治疗中,行子宫切除10例,子宫保留110例,其中子宫切除组的新生儿转ICU治疗与早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子宫保留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危急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高,应加强诊断与合理治疗,对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目的:评价踝肱指数(ABI)在糖尿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AD)诊断中的价值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检测181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ABI,ABI≤0.9为PAD组,ABI>0.9为非PAD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分析ABI与症状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对部分ABI<0.9者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明确血管病变程度.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及血生化间的差异,分析ABI与血糖、血脂、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血压的关系.结果:检出PAD 56例(30.9%),其中38例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均有不同程度动脉硬化和狭窄.PAD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Hb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均高于非PAD组.结论:ABI是诊断糖尿病PAD的一种无创可靠的方法,T2DM患者常规进行ABI检测可以及早发现PAD.ABI与FBG、2hBG、HbA1c、TG、LDL-C、收缩压相关,均是PAD的危险因素.

    作者:朱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红茴香注射液小剂量痛点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红茴香注射液小剂量痛点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方法:将47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00例给予红茴香注射液小剂量痛点注射,对照组178例给予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疼痛握力恢复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8.76%(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红茴香注射液小剂量痛点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具有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安全方便的特点.

    作者:赵新;李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急性发作性眩晕20例疗效观察

    眩晕在临床上是较常的一种症状,急性发作性眩晕在门诊工作中常遇见.近3年用加味小柴胡汤煎服治疗20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国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双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35例的体会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诊治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诊治方案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常规手术在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结果:术前经B超,CT或MRCP诊断为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35例患者十二指肠镜行ERCP/EST腹腔镜行LC双镜先后顺序联合进行治疗,全组35例成功,无逆行胆管炎、乳头狭窄等并发症,无胆管结石残留.EST+LC组和常规开腹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患者住院时间短、痛苦少、恢复快.

    作者:孙文;陶中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晕厥患者动态心电图诊断分析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监测分析.方法:对56例疑为心源性晕厥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记录适时结果.结果:56例患者中,晕厥发作时间与检测心律失常时间相一致12例(21.4%),且晕厥的发生与心室停搏>3.0秒有关.结论:动态心电可获得较可靠的诊断依据,为临床提供恰当的治疗方案.

    作者:黎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用药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用药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治疗.结果:治疗组的血肿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的术后ADL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用药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提高血肿清除率与预后效果.

    作者:叶青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肿瘤科护士焦虑抑郁分析

    目的:探讨肿瘤科护士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42名肿瘤科护士进行焦虑抑郁程度测评,并以门诊护士42名作为对照.结果:近1/2~1/3的肿瘤科护士有不同的焦虑抑郁症状.结论:应予积极干预,提高肿瘤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彭开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浅刺针法的临床运用体会

    浅刺针法是指在毫针刺法中,将针体刺入穴位内组织较浅部位的一类针刺方法.它是针刺手法的基本要素,也是临床必须遵循的证治规律.临床运用浅刺法治疗某些病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尤其适宜于一些病位较浅的头面、肌肤、络脉、经筋、皮部等病变,如面瘫、痿痹、痛证、痒证等.结合在临床上的体会,不揣浅陋,作点滴探讨.

    作者:曹小军;易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心肌梗死发病年轻化的原因分析

    心肌梗死,这个原本距离年轻人很遥远的疾病名词,随着45岁以下患者的逐年增加,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2009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35~44岁人群发病率上升幅度大,3年中增加了31.8%.本文就该疾病的年轻化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白延涛;李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取隔离,对症治疗,并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5ml/(kg·日),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日),静脉点滴;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日),静脉点滴,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作者:梁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黄芪注射液和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3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对慢性肺源性心脏摘(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黄芪等综合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气喘、心悸、呼吸困难、下肢水肿、肝脏肿大、肝颈静脉反流等心衰指标的恢复程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应用黄芪、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联合治疗1个疗程7天后,患者的咳嗽、咳痰、气喘、心哮、呼吸困难,下肢水肿、肝脾肿大、肝颈静脉返流等心衰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明显缓解,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可以改善肺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尤其是右心功能.

    作者:刘多恒;刘亚龙;常冬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骨科病人的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已成为医院责任制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实施健康教育,对病人实施了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健康教育,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红丽;杨聪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应用双试剂检测HBsAg在兵检中检测结果分析

    在征兵体检中,我县已多年应用双试剂检测HbsAg,结果令人满意,大大地提高了征兵的质量,进一步杜绝了漏检、退兵地现象.选择两家合格厂家生产的HbsAg试剂,对同一标本在同等条件下,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现将近3年内我县适龄青年采用双试剂检测结果作浅显分析.

    作者:韦世强;郭伟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长春西汀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存在配伍禁忌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两种或多种药物配伍是常见的现象,掌握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以免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2011年1~6月更换输液过程中发现,当长春西汀注射液在输液管莫菲滴管内与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药液接触时,莫非滴管及以下输液管立即变浑浊,我们立即关闭输液器调节开关,更换输液器,未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曾显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异丙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观察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以及对呼吸和血流的影响.方法:临床随机选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86例,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麻醉成功以后继续用异丙酚5.0mg/(kg·小时)静脉维持.B组为实验组,麻醉成功以后继续用异丙酚5.0mg/(kg·小时)+雷米芬太尼3.0μg/(kg·小时)维持麻醉.详细记录出各时间点的SpO2、HR、MAP、PetCO2、RR等,以及观察患者神志及疼痛程度.结果:A组患者镇静效果与B组患者镇静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各时间点的SpO2、HR、MAP、PetCO2、RR上,A组和B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在臂丛神经阻滞中达到很好的镇痛和镇静作用,而且也有利于保持血流动力学的持续稳定.

    作者:汪军;江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葛根素与纳洛酮治疗眩晕的比较

    目的:比较葛根素与纳洛酮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住院眩晕患者70例,随机分为葛根素组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49±7岁,用葛根素注射液500mg;纳洛酮组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47±8岁,用纳洛酮注射液1.2mg,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1次/日静脉滴注,7天1个疗程.结果:葛根素组总有效率95%,纳洛酮组总有效率94%,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眩晕疗效与纳洛酮相仿.

    作者:刘彩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腺苷脱氨酶、肿瘤标志物、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联合检测在胸腹水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肿瘤标志物(CA50)、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3种指标对不同性质胸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已明确诊断的103例胸腹水患者测定其胸腹水中的ADA、CA50、SAAG 3项指标含量,统计学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并构建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同时测定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结果影响.结果:ADA对结核性胸腹水、Ca50对恶性胸腹水、SAAG对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肝硬化性胸腹水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3种指标在不同胸腹水中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对胸腹水性质诊断3种检测项目中,ADA对结核性胸腹水、Ca50对恶性胸腹水、SAAG对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肝硬化性胸腹水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在临床上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郑惠琼;吴贵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加强对患儿的对症护理,包括发热、惊厥、精神异常、呕吐、昏迷等,同时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观察患儿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308例中,死亡2例,放弃5例,好转38例,治愈263例.结论:及时治疗和积极、合理的对症护理可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李继红;王柏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