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波;董春梅
弱视是一种严重损害儿童视力的眼病,它不但影响儿童的视觉发育,同时严重阻碍儿童双眼视的建立.弱视患者没有很好的双眼单视功能,难适应科技发展需要的双眼视觉功能,因此弱视的早期发现与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应该关心和思考的问题.2008年6月~2010年6月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312例(468眼),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丁文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己酮可可碱(PTX)属非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药,曾用于治疗血管性疾病.近年研究表明,PTX具有显著抗炎、抗免疫作用,可阻止内毒素引起的发热,并显著提高动物存活率[1].本文拟将PTX新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作一介绍.
作者:鲁琼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毒蕈又称毒蘑菇,有毒的蘑菇内含毒草碱、毒肽、毒草溶血素等毒性物质,可致心、肝、脑、肾、胃等多种脏器急性损害[1].近年来收治因误食野生有毒蘑菇急性中毒患者12例,经急救护理和对症治疗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莉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为了更好的发挥数字化X线摄影的优势,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损伤,2008年12月~2011年9月制定出每个部位的标准照射野,用CR进行数字化摄影5298例,10630幅图像;用DR进行数字化摄影71332例,152592幅图像;两者计76630例,163222幅图像.每个病例均合理调节照射野,严格控制射线束,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的射线束和散射线,进一步降低了患者和工作人员的辐射量,改善了数字化X线摄影的成像质量.数字化摄影中采用严格控制照射野的方法,可明显减少受检者和工作人员的照射面积,还能提高影像质量,是一种高效、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梁子贤;王哲;李宏伟;孙鹏;李建朝;韩兴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静脉应用,两组连续治疗15天,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和意识障碍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能显著缩短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恢复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闫桂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常继发于艾滋病,临床表现为头痛伴恶心、呕吐,可有发热、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严重出现脑疝甚至死亡.对2009~2011年10例艾滋病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葛凤兰;魏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为了解妊娠期健康教育对孕妇健康行为及妊娠并发症、母乳喂养等方面的影响,对2009年1~6月分娩的360例妊娠期孕妇进行全程教育.在个人护理、孕期用药及分娩前准备、母乳喂养等方面,给予系统的、因人而异、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通过教育,增强了孕妇对妊娠及分娩这一生理过程的正确认识,加大了护患之间的亲和力,提高了孕妇的遵医行为率,降低了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母乳喂养率显著上升.
作者:姚桂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发生的骨折之一,约占髋部骨折的50%[1].目前多采用DHS、PFN、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等内固定治疗.2006年4月~2009年2月采用三维单边外固定架治疗42例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全部骨性愈合,无严重并发症,髋膝功能恢复或接近正常.说明使用三维单边外固定架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报告如下.
作者:潘虹强;吕海文;秦燎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对43例胃癌根治术进行围术期全面系统护理.结果:43例患者中2例出现切口感染,3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漏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全面系统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预后.
作者:孙晓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导尿时使用利多卡因胶浆达到局部麻醉作用,减轻男性患者导尿时产生的疼痛感和异物感.方法:将50例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留置尿管的常规操作步骤实施,试验组在插管前5~10分钟给尿道推入利多卡因胶浆,插尿管时,取利多卡因胶浆适量涂于尿管,起润滑作用,其余步骤同尿管插入的常规操作.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对尿管的耐受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及尿路刺激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能够很好的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导尿,患者也没有明显的疼痛感受,减少了护理人员在给老年男性导尿时的操作次数,也减少了因反复操作而导致的尿道损伤.结论:利多卡因胶浆可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减轻患者疼痛与不适感.
作者:石思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防治、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体会,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11例糖尿病足的防治、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体会,采用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监测、控制血糖、血脂和体重、全身治疗和局部清创处理及抗生素、胰岛素、重组人表皮因子等的交替换药,以及患者心理、饮食和局部皮肤护理、健康教育.结果:11例糖尿病足患者中,痊愈10例,1例因感染坏疽严重截肢.结论:防治糖尿病足除积极控制血糖和创面感染,局部创面的处理及正确的预防、足部护理、健康教育等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糖尿病足的截肢率.
作者:朱永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结节性痒疹(PN)是一种以剧痒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当糖尿病(DM)合并PN时,由于患者常存在糖尿病微血管和神经病变,以及高血糖引起的渗透性利尿,致使皮肤细胞脱水,皮肤更为干燥,瘙痒更加剧烈,易造成顽固性的皮肤损害.
作者:张宗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Treitz)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收治的96例,经过输血、抑酸、止血等积极的综合治疗和手术治疗,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系统有效的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艳;窦胜昔;张洋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在治疗糖尿病心肌缺血中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阿魏酸钠,观察心电图ST-T及心肌酶谱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电图ST-T明显改善,心肌酶谱也有恢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心肌缺血者加用阿魏酸钠治疗可使心肌缺血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周忠明;曹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作为一名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理工作者,首先要了解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学习和掌握中医护理哲学知识、基础理论以及中医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的诊治疾病和护养患者的经验,关心体贴患者,把患者的需求当成自己的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中医护理计划,有效地运用护理程序,才能做好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因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作者:刘志粉;敬丽娟;张清霄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科学的发展,心理护理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心脏瓣膜病在我国的患者多,而病变较复杂或病情较重以及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的患者占的比重大.为了明确诊断和寻求治疗,常需就诊多家医院,费尽周折才能实现其治疗的心愿,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上的痛苦.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在入住ICU期间的心理反应尤为强烈.心理因素的生理效应可产生致病或治病两种相反的作用.
作者:王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为探讨超声检查胆囊良性疾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对918例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患者行腹腔镜前用超声行常规检查.结果表明,术前超声检查胆囊张力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大小、胆囊周围黏连,胆囊窝有无积液,胆囊管及胆囊颈部有无结石嵌顿明显增加手术难度,风险加大.超声术前检查胆囊疾病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提供了良好临床价值,同时对手术难度的预测,术后并发症的发现及动态观察等有较大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中、重度中毒[1].其中中、重度中毒如果抢救不及时,护理不当,可在短时间内致死.现将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观察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聂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高血压患者正在持续上升,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率已居首位[1],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刻不容缓.药物治疗仍是惟一有效降低患者血压的方法,应合理正确使用降压药物.现将高血压患者的用药策略及护理总结以下几点.
作者:王大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病历资料患者,男,69岁,因全身发生环状皮疹40年余,左脚趾皮疹形成溃疡3个月,于1998年12月来诊.患者40年前面部发生环状皮疹,以后头皮、四肢、躯干相继发生同样皮疹,无自觉症状,未作任何治疗.近3个月左足拇趾原皮损不明原因形成溃疡,自觉隐痛,在当地医院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但溃疡仍渐扩大.既往身体健康.体检一般情况尚好,左侧腹股沟可触及3个黄豆至花生米大淋巴结,质硬,不活动.皮肤科情况,周身可见环形、不规则形皮疹,边缘呈堤状角质性隆起,中央轻度萎缩凹下,有的皮疹边缘狭窄,色深如同黑线,皮疹直径0.5~2cm,数目共计60余个,面部、四肢远端皮疹较多.左足拇趾伸侧有约3cm×4cm椭圆形溃疡灶.溃疡边缘整齐呈污秽暗红色,表面有脓血覆盖伴恶臭,双足底、足趾及左手掌指干燥脱皮,指趾甲肥厚、变色,甲下有角质碎屑.组织病理,背部环状皮疹,皮损边缘高起处表皮增生,表面凹陷形成裂沟,沟内有角质栓,角栓中有大量角化不全细胞排列呈柱状,皮损中央表皮轻度萎缩,真皮层有炎细胞浸润.左腹股沟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示大量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及坏死组织,并见成团及散在分布的上皮细胞,异型性明显.病甲真菌镜检阳性.诊断为播散性汗孔角化症;汗孔角化症继发鳞状细胞癌级伴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手足癣、甲癣.
作者:李志金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