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彬然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周围型肺部病变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给与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穿刺的成功率为100%,诊断率92%,25例中,肺癌13例,良性病变10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准确性高,安全可靠,可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在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值得推广。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全方位的护理必不可少。
作者:王玮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实施预防性管理前后不同类型临床标本的微生物阳性检出率、阳性标本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间的差异,并总结检验偏差预防措施。方法将经我院微生物学检验的样本共12562份作为分组对象,根据样本的检测时间将以上样本分成观察组(6003份,实施管理后)和对照组(6560份,实施管理前),对比两组间不同类型样本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粪便样本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更高(P<0.05),而血培养样本及呼吸道样本的阳性检出率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我院通过预防性管理,有效地提升了我院对于粪便样本、血培养样本、呼吸道样本的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为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判断提供依据,值得实践。
作者:韦宏文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分析普外科腹腔镜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到2015年5月来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患者200例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和手术后护理,然后对患者的不适情况和护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20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结束后5天左右,伤口都恢复良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结果表明,对围手术期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细心的手术前和手术后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许海燕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硫糖铝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诊断接收的急性胃炎患者中抽取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法莫替丁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硫糖铝治疗,比较两组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1.67%,显著优于对照组79.1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糖铝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急性胃炎的疗效显著,可以降低患者病发率和健康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燕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使用核素肺灌注显像评价急性肺栓塞患者抗凝治疗前后肺血流灌注的变化情况。方法1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均行肺灌注显像,均符合抗凝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给予13例患者进行单纯的抗凝治疗。于抗凝治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复查肺灌注显像。治疗前后均采用半定量法分析图像,计算灌注缺损百分数(PPDs)。结果13例患者在抗凝治疗前肺灌注缺损百分数为19.4%±11.3%,抗凝治疗1个月的灌注缺损百分数为18.8%±10.6%,与治疗前的灌注缺损百分数比较P>0.05,短期抗凝治疗肺灌注改善不明显。抗凝治疗3个月的肺灌注缺损百分数为17.2%±11.8%,较治疗前比P<0.05;抗凝治疗6个月的肺灌注缺损百分数为12.1%±11.7%,较治疗前比P<0.05,远期抗凝治疗肺灌注改善明显。结论肺灌注显像能够作为肺栓塞抗凝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作者:王慧;李国华;付秀华;王雪梅;赵灵燕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立止血作为生物制剂发生过敏反应及其罕见,本文总结了2例烧伤病人使用立止血发生过敏反应的抢救与护理。在抢救时应使患者去枕仰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保暖,密切观察皮肤颜色、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通过这2例病人的反应认为,静脉注射立止血后应密切注意药物反应,及早发现过敏反应。提醒医务人员加强立止血不良反应的观察与监护,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樊瑞霞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分析会阴侧切产妇术后发生便秘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286例会阴侧切的产妇,她们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便秘发生,对她们发生便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此组全部病人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后大便完全恢复正常,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会阴侧切产妇术后以后发生便秘的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她们的康复效果,使她们可以更快的痊愈。
作者:吴碧霞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观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治疗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一例臀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治疗,观察和分析病变发展过程及特殊情况。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后果非常严重,避免严重并发症的方法就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其是不易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部位。
作者:王生;灰形忠;石英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62例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在本组162例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中,采用切开引流治疗,排除脓液,清除坏死组织,治愈率高达98.77%(160/162),2例形成肛瘘,行二次手术治疗后痊愈,随访未发现脓肿复发或后遗肛瘘形成。结论一旦确诊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应根据实际病情,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治疗,有利于降低术后脓肿复发率和肛瘘发生率,从而减少再次手术,减轻患者生理和心理痛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忠波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实施二级护理工作站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方法设计简易二级护理工作站,与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相结合,将医嘱执行、护理文书记录等工作前移至病房。结果使用后患者满意99%度、呼叫率15.6%、来回治疗室次数为11次,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为二级护理工作站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护士与患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真正做到患者满意,护士满意。
作者:柴慧;张雅婷;谢敬;王仕明 刊期: 2015年第28期
随着医疗事业改革的脚步不断深入,面对全新的形势,医院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也逐渐得到了完善。而作为医院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医院的职工思想工作开展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影响着医院的生产经营与发展。而就当前我国很多医院职工思想工作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新时期医院职工思想工作的内容与特点展开分析,就如何做好医院职工思想工作提出几点措施。
作者:张建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标准化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方法。方法根据我院在实际的进行经营的过程中使用以往的思路以及研究原则,将医院中在实际的实施经营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并将治疗、处理、化验以及检查等一些专业名称制定出规范化的标准。结果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在临床上能够确立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多个方面的系列的相关分类标准,同时也能够建立医院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系统的词典库。在此过程中也能够较好的分析出医疗服务的项目和各种收费之间的详细关系。结论通过使用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标准化的形式,能够实现系统之间各个数据的自动收集以及统计,同时也能够起到信息共享的效果,因此能够在医院的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以及实施卫生经济管理的计算机化使用过程中起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闫金凤;杨玉茹 刊期: 2015年第28期
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与预防保健机构之间相互合作,构建一个新型城镇卫生服务体系,在工作中坚持“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对当前的卫生服务结构进行优化,为患者就医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减轻患者看病负担,发展友好和谐的医患关系,缓解当前社会群众普遍存在的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作者:何嫦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对其分娩质量的改善价值。方法通过随机对照法将近期到我院分娩的120例初产妇等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根据常规产科标准进行护理,观察组60例选择综合护理方案干预,研究两组的临床干预结局。结果经相应方案干预后,观察组共48例选择自然分娩,自然分娩率达80.00%,相比对照组的63.33%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对而言,观察组的总产程时间明显更短,产前SAS、SDS量表评分与产后出血率明显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综合护理方案对初产妇展开干预,可有效调节产妇情绪,提高其分娩质量,适合加强推广。
作者:陈庆丽 刊期: 2015年第28期
中风后足内翻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除了现代康复医学的理疗、手法技术外,传统康复技术针灸、推拿、药浴等治疗的介入对足内翻的改善和康复具有独特的疗效。本文简要介绍我院对中风足内翻的诊疗方法。
作者:顾连杰;徐祥平;王建荣;刘爱环;程立红;李茁壮;杨敏;徐桂平;王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复方莪术油栓对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妇科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接受伊曲康唑胶囊口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复方莪术油栓辅助治疗。对比两组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无意义(P>0.05)。结论采用治疗复方莪术油栓辅助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可提高抗真菌药物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元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研究分析16排螺旋CT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已经确诊为阑尾炎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做16排螺旋CT诊断检查,分析其图像特征,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患者的CT图像特征为:16例患者的阑尾有增粗现象,8例患者的盲肠壁较正常偏厚,10例患者的阑尾有包块现象,9例患者有阑尾肠石,3例患者的阑尾与正常阑尾无区别;患者CT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95.56%,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螺旋CT可以用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本次研究为以后医师的准确诊断病情以及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安海军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DIC的病死率。方法对16例年龄在18~40岁,平均年龄29岁。各种原因并发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DIC并发者根据失血量及病情变化,输注红细胞悬液3~10u,新鲜冰冻血浆400~2000ml,冷沉淀4~14u,机采血小板1治疗量,经成分输血治疗后2~6h,出血明显减少,各项凝血指标明显改善,由于抢救及时,药物及血液成分使用得当,抢救成功16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25%,治愈率87.5%。结论早期发现DIC,尽早正确成分输血是成功救治产科DIC有效方法。
作者:宁尼亚;张莹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对1200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并总结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800例,根据其接受治疗的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5%和88.8%,而对照组的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则分别为50.0%和67.0%,两组数据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对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位置、肌瘤大小等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选择正确术式、术中注意避免器械性损伤和子宫、卵巢功能的保留对于提高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该经验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梁国强 刊期: 2015年第28期
目的:通过针对临床带教中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研究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带教中的难点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医院、带教老师、实习生三个方面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结果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得医院能够集中资源支持临床实习任务,解决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及无私奉献精神。结论对临床带教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及解决,利于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文慧 刊期: 2015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