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疗效分析

吴仲新;朱国平;朱萍;张文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患者, 人工晶体植入, 老年性白内障, 回顾性分析, 糖尿病性, 生活水平, 临床资料, 伴糖尿病, 术治疗, 发病率, 寿命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寿命的逐年延长,糖尿病发病率也逐年增加.近年来我们发现,伴有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或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也越来越多.现对我院收治的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伴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疗效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寿命的逐年延长,糖尿病发病率也逐年增加.近年来我们发现,伴有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或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也越来越多.现对我院收治的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伴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吴仲新;朱国平;朱萍;张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4例三踝骨折的外科治疗

    三踝骨折是一类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处理方法选择不当常会出现骨折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关节活动障碍等并发症,影响预后.本科自2003至2007年收住24例三踝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边小校;张跃进;王仲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内镜下圈套结扎食管胃间质瘤22例临床分析

    消化道间质瘤是临床常见的黏膜下肿瘤.由于黏膜下肿瘤多位于固有肌层,用高频电切除方法进行治疗风险很大,常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而采用手术治疗则患者痛苦较大.我们应用内镜下皮圈套扎的方法治疗22例胃食管间质瘤的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一次性气管套管置入后意外情况的处理及分析

    气管切开术是保持呼吸道通畅,解除呼吸道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改善肺泡的气体交换,减轻呼吸阻力,减少呼吸道解剖无效死腔,使患者脱离缺氧状态的有效方法.

    作者:兰金山;潘秋兰;李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超声引导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的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87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分别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48例,观察组)和X线引导穿刺置管引流(39例,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黄疸消退情况.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45例(93.8%).发生并发症2例(4.2%);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29例(74.3%),发生并发症8例(2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黄疸消退情况相似.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黄疸,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余武亮;殷琪琦;蒋天安;郭文凤;王永琪;马亚;胡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咽鼓管功能正负压平衡试验法检查在预测鼓室成形术后疗效中的价值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根治必须依赖于鼓室成形术,术后能否形成正常的中耳含气腔是评价鼓室成形术疗效的主要因素,任何影响咽鼓管功能的临床因素均能影响中耳腔的换气,终导致鼓室成形术疗效不理想.目前,关于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否是绝对手术禁忌证尚存在争议[1].

    作者:邹坚定;龚梁;熊华;陈建强;徐建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疗效分析

    间质性膀胱炎(IC)是一种以尿频、尿急、夜尿增多,膀胱充盈后耻骨上区或盆腔疼痛、排尿后症状减轻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该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治疗效果欠佳,已成为一种困扰患者和泌尿外科医师的常见病[1].

    作者:吴汉;吴海啸;王先道;余谦;杨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体内NF-κB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痰巨噬细胞中NF-κB p65的表达及血浆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中的变化与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32例COPD患者(均为急性加重后经治疗转为稳定期)及30例体检健康对照者,诱导痰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中NF-κB p65的表达,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sICAM-1水平,然后作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者比较,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痰巨噬细胞中NF-κB p65的表达和血浆sICAM-1水平均明显较高(P<0.05或0.01);与稳定期比较,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痰巨噬细胞中NF-κB p65的表达和血浆sICAM-1水平均显著较高(均P<0.0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痰巨噬细胞中NF-κ B p65的表达与血浆sICAM-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38,P<0.01).结论 NF-κB、sICAM-1在COPD急性加重期呈较高水平表达,两者在COPD气道炎症及阻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NF-κB可能是通过上调sICAM-1的表达而介导更频繁的白细胞黏附活动发挥作用的.

    作者:汤小芳;刘进;钦光跃;汪强;冯耀荣;胡小帆;王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宫内节育器取出失败后经宫腔镜取出分析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避孕效果良好、使用简便、经济可靠的长效避孕方法 ,但疾病或绝经后需要将其取出.临床上IUD取出失败并不少见,但处理上有很大的困难.我院采用官腔镜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外院和本院用常规取环器取出失败的54例患者采用宫腔镜检查取出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建英;谢利萍;叶为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川崎病患儿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川崎病(KD)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急性全身性中、小动脉炎,严重的危害是病程中、后期发生的中、大动脉损伤,尤其是冠状动脉损害.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许多研究认为免疫反应异常是重要的致病环节,认为可能因各类病毒、细菌及其他微生物感染等触发因素启动了暂时性的异常免疫反应,导致全身性中、小动脉炎,包括血管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损害等[1].

    作者:韦翊;舒强;徐婷;赵仕勇;王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腔镜脾切除17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12年来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临床经验,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巨脾患者行L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178例(主要是肝硬化、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血液病患者)LS的临床结果 ,比较巨脾组(62例)和非巨脾组(116例)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中转开腹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178例LS中转行开腹脾切除术4例(2.2%).出现并发症21例(11.8%);巨脾组和非巨脾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0h和2.4h,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0%和6.9%.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0±2.2 d)和(6.6±1.7 d),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和中转开腹手术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S安全、有效,适用于有脾切除指征的各种脾疾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巨脾不是LS的禁忌证.

    作者:占小莉;王金龙;王跃东;竺杨文;谢志杰;朱锦辉;赵挺;刘金明;叶再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扣带回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其微创手术治疗

    扣带回属于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扣带沟和胼胝体沟之间,与隔区(胼胝体下回和终板旁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同、岛叶前部、颞极共同组成边缘叶;在功能上边缘叶与内脏活动和情绪行为有关.

    作者:万金中;赵剑峰;励宇翔;王铮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剔除术56例临床分析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肿瘤,随着妇科腹腔镜技术的逐步开展,我院2006年以来进行了56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我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选择同期基本情况相似的56例开腹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

    作者:姜旭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睫状体形态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研究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前节形态特点.方法 选取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6例(40眼,病例组),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1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0例(24眼);同期另择正常对照者24例(对照组,40眼),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行眼部UBM及A超检查,记录各相关数据,并作组问比较.结果 UBM检查结果示,两组间除睫状体厚度Ⅱ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检查指标(前房深度、500μm处小梁虹膜开放距离、小梁睫状体距离、巩膜睫状突夹角、睫状体厚度Ⅰ、睫状体面积Ⅰ、睫状体面积Ⅱ)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或0.01).A超检查结果示,病例组患者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晶状体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睫状体形态具有前部横截面积大、睫状突位置前移、睫状体厚度薄的特点,表明睫状体前部体积增大可能是导致睫状突位置异常的原因之一.

    作者:胡勇平;张惠成;盛文燕;董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浓度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自身抗体浓度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DCM患者57例(DCM组)及体检健康者59例(对照组),分别测定抗β1-AR自身抗体浓度和LVEDV,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DCM组抗β1-AR自身抗体阳性率(47.4%,27/57)显著高于对照组(3.39%,2/59)(P<0.01).DCM组抗体阳性血清的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03.8±5.14vs15.5±3.37,P<0.01),LVEDV亦显著高于对照组(220±52vs146±21,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CM患者抗β1-AR自身抗体与LVEDV呈正相关(r=0.63,P<0.05).结论 DCM患者血清抗β1-AR自身抗体浓度与LVEDV密切相关,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在DCM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齐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尼尔雌醇在绝经后妇女困难宫内节育器取出中的应用

    女性进入绝经期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体内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内外生殖器相继发生一系列的退行性改变,造成宫颈组织变硬,弹性差,使宫内节育器(IUD)取出的难度加大,甚至失败[1].我院对绝经后妇女困难IuD取出者口服尼尔雌醇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美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交叉韧带断裂是一种严重的膝关节损伤,可导致膝关节不稳,并可继发关节内主要结构损伤,严重影响关节功能.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是在膝关节镜下进行的微创手术,近年来已成为治疗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ACL、PCL)断裂的有效、常用手段[1].

    作者:钭晓帆;徐晓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间歇性雄激素阻断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 探讨间歇性雄激素阻断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将72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根据BMI分为超重组(32例)和非超重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方法治疗又称之为去势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时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然后作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 去势后6个月两组患者FN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1);去势后12个月超重组患者FNS水平仍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但较去势后6个月显著下降(P<0.01),非超重组患者FNS水平较去势后6个月显著下降(P<0.01).两组患者去势后6个月IRI均显著升高(P<0.01);去势后12个月超重组患者IRI仍较去势前明显升高(P<0.05),但去势后6个月显著下降(P<0.01),非超重组患者IRI较去势后6个月显著下降(P<0.01).结论 间歇性雄激素阻断会促使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但进入治疗间歇期后胰岛素抵抗又可逐渐恢复正常.

    作者:陈伟;刘奕;谢辉;余志贤;张方毅;陈盛烨;王思齐;翁志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糖皮质激素对T管窦道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狗模型的T管窦道形成的影响.方法 制作狗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模型,分为对照组、糖皮质激素短期使用组、糖皮质激素中长期使用组,每组8只.测量胆总管直径、大网膜长度及有无变异、胃和横结肠的蠕动次数.制模2周后再次开腹,检测T管寞道长度和完整性;以窦道的加压注水量作为窦道所能承受的压力指标,分析不同组问的差异以及多种因素对加压注水量的影响.结果 3组之间胆总管直径、胃蠕动次数、横结肠蠕动次数、大网膜长度及窦道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糖皮质激素短期使用组的T管窦道形成完整;而糖皮质激素中长期使用组有50%窦道不完整:完整的T管窦道行加压注水,3组间加压注水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其它的所有因素中对T管窦道加压注水量影响大的是大网膜长度,两者呈正相关(P<0.01).结论 中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明显阻碍T管窦道的形成,影响窦道的完整性和坚固程度;而短期应用对T管窦道形成的影响较小.

    作者:王李华;周一农;钱军;陆炜;徐天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饱和转铁蛋白和凝血酶在脑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早期脑组织中铁的来源及其损伤机制,观察是否存在另一种铁相关血液成分如饱和转铁蛋白(holo-Tf),它和凝血酶也可能参与脑出血后早期的脑损伤.方法 在雄SD大鼠右侧大脑基底核分别注入holo-Tf、游离转铁蛋白(apo-Tf)、小剂量凝血酶、凝血酶与apo-Tf复合物以及凝血酶与holo-Tf复合物.24h后观察脑水肿情况,鉴定DNA破坏(免疫组化测定8-羟基-2-脱氧鸟苷)和铁分布(三价铁染色测定)情况.结果 holo-Tf、apo-Tf和1U凝血酶单独注射都不能导致脑水肿,而holo-Tf和凝血酶复合物能导致明显脑水肿(P<0.05)、DNA破坏和同侧基底核铁的蓄积.结论 在脑出血后早期(24h内)的确存在铁介导的脑损伤,它与血红素降解产物之一的铁离子无关.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holo-Tf和小剂量凝血酶导致脑出血后脑损伤,而凝血酶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内铁摄取来加重脑损伤.

    作者:朱丹化;叶盛;曾博;诸葛启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