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吴迎春;冯萍
目的:探讨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门诊临床路径的可行性,为该临床路径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将146例门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配为 CP 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3例;CP 治疗组实施门诊临床路径,对照组采用桡骨远端骨折诊疗常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治疗天数、总费用、满意度,采用 Gartland-Werley 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估治疗后的腕关节功能,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平均治疗天数、总费用、满意度、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比较, CP 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开展桡骨远端骨折门诊临床路径可以缩短治疗天数,减少医疗总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腕关节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敏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中贯穿护理礼仪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收集40名2014年6月护理专业实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课程安排方式将学生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组同学不但需要学习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课程,同时还需要学习护理礼仪教育课程,对照组同学学习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课程,其护理礼仪教育课程安排在二年级时候学习,观察同学们的学习情况。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礼仪是护理人员在对各科室患者行优质护理、人文护理以及个性化护理等护理服务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中贯穿护理礼仪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护理能力、人文关怀、综合素质等。
作者:张秀花;仲雪霞;赵惠玲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本次研究对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进行分析,提高骨科的护理水平。方法通过分析骨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转变护理模式,建立健全护理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以及应急预案,改进护理方法,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科学管理骨科病房,尤其要加强安全管理。结果骨科病房的各项护理工作按照一定的规范和制度科学合理的进行,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没有护理的不安全事件发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逐渐提高。结论在医院的骨科病房内对患者实行有效的护理方法,加强安全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纠纷和护理过程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骨科病房的护士应提高护理中的安全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得到更多患者的认可。
作者:斯庆图娅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心身护理对妇产科住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心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妇产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心身护理干预,对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评分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的 ADL 主客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干预后 SCL-90评分较护理之前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妇产科住院患者实施心身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身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张欢 刊期: 2015年第44期
氯氮平系苯氮类抗精神病药。对脑内5-羟色胺(5-HT2A)受体和多巴胺(DA1)受体的阻滞作用较强,对多巴胺(DA4)受体的也有阻滞作用,对多巴胺(DA2)受体的阻滞作用较弱,此外还有抗胆碱(M1),抗组胺(H1)及抗 a-肾上腺素受体作用,能直接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吸收后迅速广泛分布到各组织。服药后3.2小时(1~4小时)达血浆峰浓度,消除半衰期(t1/2b)平均9小时(3.6~14.3小时)2011年本院成功救治1例氯氮平中毒患儿,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春芳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通过对109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总结分析,评价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109例 AVM 患者均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6例于入院后行急诊手术。83例在进行了较充分的术前检查后行择期手术,其中7例于 AVM 切除术前行栓塞治疗。对本组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术后共对72例患者进行了影像学复查。复查结果显示68例未发现 AVM 残留。本组109例患者出院时良好63例,轻残27例,重残16例,死亡 3例。对出院的106例病人进行了随访,共50例病人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个月~209个月,其中 GOS5分30例(60%),GOS4分10例(20%),GOS3分7例(14%),GOS1 分 3例 (6%)。结论1.手术切除脑动静脉畸形可以有效预防其再出血,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是令人满意的。2.对 AVM 患者是否进行手术干预应根据其发生自发性出血的风险和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相对比进行综合评估。3.显微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手术经验的总结对改善 AVM 患者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池国男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泌尿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的200例患者,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观察、分析、整理和记录。结果研究所涉及的200例患者中,共有25例出现并发症,占患者总数的12.2%。其中,18例发生于前100例手术,占并发症患者总数的72%。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5%和3.5%。结论腹腔镜手术操作者的熟练度以及操作的规范性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因素,要求手术操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便为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提供更多保障。
作者:路彦伟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 X 线数字断层融合(DTS)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胸部外伤后, X 线平片不能明确诊断或虽能明确诊断但因司法鉴定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病例进行 DTS 扫描及重建处理,其中有7例同时行胸部 CT 扫描及肋骨三维重建以便对照研究,结果DTS 扫描后的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肋骨结构明确诊断肋骨骨折,163根肋骨骨折检出率为98.8%结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在肋骨骨折的司法鉴定中可以完全代替 X 线平片,是 CT 扫描及其三维重建的重要补充。
作者:王一钢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不同视角下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的显微解剖,不同角度下其内的重要结构的显示。方法7成人湿性头颅标本模拟翼点入路双侧开颅,应用手术显微镜沿颅底方向在不同手术视角(0°、30°、60°)下对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进行观察。结果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多呈三角形,随视角由0°~60°,间隙内容物发生改变,其中30°时,显露面积大,结论在30°视角下颈内动脉间隙的可应用空间大,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的形态、面积、构型是由颈内动脉分叉高低及颈内动脉是否迂曲决定的。
作者:刘铁彪;李春晖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护理安全管理在普外科留置导管护理中的作用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至2015年04月收治的140例普外科留置导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护理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结果护理组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2.86%,对照组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外科留置导管患者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方式后,可以有效提升留置导管的安全性,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丹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护理中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儿科患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将两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为95.92%,对照组81.6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确实施个性化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儿配合度,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便于后期顺利治疗,加快疾病康复,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作者:闫鸿;赵惠玲;仲雪霞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观察分析分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把我院近年接收的7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病例数均为3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施予常规吞咽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施予分级康复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后护理前后吞咽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分级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加快其康复的速度。
作者:沈涛 刊期: 2015年第44期
随着我国中医药的发展,临床上关于中药效应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的研究逐渐增多。中药质量控制需要依托于中药效应物质基础的研究,目前,其整体研究思路为:根据中药的组成特点,在充分考虑药物体内变化的因素后,利用现代化分析技术,阐明重要在体内发挥效应的物质基础,并建立准确的、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保障。
作者:刘辉;李艳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研究早期连续血液滤过治疗慢性肾衰竭并发严重脓毒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并发严重脓毒血症的患者24例,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连续血液滤过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4例患者全部生存,患者的脏器衰竭、休克、低氧血症等症状都得到了有效的纠正。结论在慢性肾衰竭并发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的治疗中进行早期连续血液滤过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纠正临床疾病症状,改善患者的治疗预后,临床治疗价值高。
作者:赛亚古丽·努尔 刊期: 2015年第44期
本文研究补肾益气祛瘀中药对反复自然流产小鼠胚胎丢失率的影响,以及对 fgl2基因表达的影响。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 CBA/J×DBA/2孕鼠作为自然流产模型,CBA/J×BALB/c 作为正常妊娠对照。依据怀孕的时间顺序,将反复自然流产模型孕鼠随机划为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然后通过使用补肾益气祛瘀中药制剂对小鼠进行灌胃。14 d后处死孕鼠,计算各组胚胎吸收率,应用 RT-PCR 方法对其外周血 fgl2凝血酶原酶 mRNA 进行半定量检测。由此而得出的结论主要有:模型组小鼠的胚胎吸收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低计量的中药可以有效降低自然流产孕鼠的胚胎吸收率,尤其是低计量组更加明显,但是相比于正常妊娠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fgl2凝血酶原酶 mRNA 的表达模型组较正常妊娠组高。中药高、低剂量组均可降低其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我们的研究表明补肾益气活血化瘀中药可能通过中药高、低剂量组均可降低 fgl2表达,改善反复自然流产小鼠的凝血功能紊乱,达到治疗反复自然流产的目的。
作者:刘萍萍 刊期: 2015年第44期
康复锻炼对于骨科术后的患者恢复原有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它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使致残率大幅度降低。康复锻炼一般要以患者的具体情况为依据,遵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因为动作粗暴导致不必要的伤害。
作者:王玉鑫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患者男性,84岁,以“摔伤致左髋部疼痛、肿胀畸形并活动受限1周”来院,入院情况:入院时患者精神差,问答欠切题,记忆力、定向力部分障碍,少语、少动,智力及记忆力差,被动体位,遗尿。方法查体患肢膝关节以下凹陷性水肿,踝周可见皮肤溃烂(外院皮牵引所致),患肢感觉功能无减退,踝关节及各足趾活动度好,足背动脉未触及,末梢血运好。入院后积极与家属沟通,行左胫骨结节骨牵引、患肢抬高等对症处理,第二天早上查房时患肢肿胀完全消退。可以与患者做简单的交流,患者与家属对我也比较信任。结论入院后第5天在硬腰联合麻醉下行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恢复好。
作者:龚秋菊 刊期: 2015年第44期
随着 X 光放射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健康状况。随着医学的发展,电离辐射广泛的应用于各大医院当中,成为了患者诊断病情的必须技术。然而在放射诊疗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乡镇的卫生院中,由于医疗卫生设施条件有限,没有配备相应的放射防护用品以及对放射防护的监督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的出现,这直接影响到病患和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因此通过对乡镇卫生院放射防护的相关现状进行具体的分析,为乡镇卫生院的放射防护作合理化的建议。
作者:吴滟;涂彧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分析研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神经眼科的临床特点。方法本组选取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内科患者神经眼科的临床症状中,为常见的症状为复视,其次为持续性的视力下降。结论临床上,持续性的视力下降和复视症是神经内科中的神经眼科患者中为常见的两种临床症状,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
作者:刘殿洁 刊期: 2015年第44期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心衰住院患儿80例,根据患者具体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积极抢救,给予患者吸氧、镇静止喘、强心利尿、营养支持、防止感染等治疗。对患儿的呼吸情况,心力衰竭变化进行严密观察。结果所有患者通过医护人员精细积极的治疗后,73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恢复健康,总有效率为91.2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与心脏解剖和小儿呼吸密切相关,对此病及时抢救以及对症治疗措施,可以缓解症状,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作者:赛买提·玉素甫;孙玉雯 刊期: 2015年第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