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于桂香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患者, 精神护理, 心理疏导
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抑郁患者治疗中应用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9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抽签方式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常规护理联合心理疏导、精神护理),每组均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实验组患者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42/47),对照组为66.0%(31/47),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白蛋白与云南白药在压疮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白蛋白与云南白药在Ⅱ期压疮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之间收治的50例Ⅱ期压疮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接受白蛋白与云南白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压疮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压疮患者临床治疗和康复护理中应用白蛋白和云南白药,有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以及康复速度的提高。

    作者:瞿蔚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延伸护理服务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康复训练中应用的目的及意义。方法通过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病例分析,评估需求、建档。制定计划、实施评价等步骤实施。结果延伸护理服务保障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功能恢复在出院后得以延伸。结论开展延伸护理服务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使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功能锻炼有了保障。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减少费用、降低了成本。

    作者:高巧霞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亲情化护理在重症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护士护理工作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医疗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要,需要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用亲情化护理服务以满足广大患者。方法所谓亲情化服务是一种以患者的个体需要、整体感觉、服务效果为宗旨,以优质、便捷、温馨、全方位、多样化为特点的服务模式[1]。即是在提供临床护理服务活动中,增加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其中心就是创新一种人性化理念,创建一个家居环境,奉献一片爱心。而由于重症监护室的特殊性,收治的患者病情急重进展快,且需限制家属陪护和探视,因此,患者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恐惧和孤独的情绪,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也影响了护理质量,结论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融入亲情化服务更彰显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对护士在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如下。

    作者:宫晓玲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慢性子宫颈炎和盆腔炎的病因和护理剖析

    目的:探究慢性子宫颈炎和盆腔炎的病因和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某院收治的96例慢性子宫颈炎和盆腔炎患者为临床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干预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9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1.6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为95.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慢性子宫颈炎和盆腔炎的主要发病原因包括人流、分娩以及其他手术导致宫颈破裂,细菌入侵造成感染。通过干预性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增加痊愈率。

    作者:农丽娟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患者应用5-氟尿嘧啶体会

    青光眼是眼科主要致盲眼病之一,窦小梁切除是手术治疗主要方法。术后眼压保持正常、平稳对术后视力保持至关重要。然而,有少数患者即使术中巩膜瓣下应用抗代谢药物后在术后短期内眼压失控。我院自2010年以来对这类患者术后采取5-氟尿嘧啶球结膜下注射,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用药及方法注意事项报告如下。

    作者:苗静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探讨彩色B超引导下经皮纵膈穿刺诊断纵膈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和分析彩色B超引导下经皮纵膈穿刺在进行纵膈内占位性病变诊断活动中的效果和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诊断的20例纵膈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彩色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结果在进行实际穿刺时患者未出现任何纵膈气胸、气肿以及出血等现象。其中2例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为恶性胸腺瘤、5例为小细胞癌、9例为鳞状细胞癌、2例为腺癌,其余的2例诊断为实现诊断。结论运用彩色B超引导下实施纵膈穿刺活检在对患者综合病变占位性病变加以诊断时,具有准确、安全以及可靠性较强的价值,值得在今后的临床诊断活动中进行推广和运用。

    作者:依马木江·阿西木;买买提艾力·阿布都热合曼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腹部带蒂皮瓣术后护理

    手部外伤在是手外科是一项基础的病种,本院年至今,采用腹部带蒂皮瓣急诊修复手部创面29例,男性1例9,女性10例,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例均成活,供皮区与受皮区伤口均愈合良好,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诗慧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癌(CASTLE)的临床病理类型、肿瘤组织来源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CASTLE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大体检查肿瘤呈灰白质硬肿块。镜检:肿物呈浸润性生长,在甲状腺内呈岛状、巢状分布,岛间有纤维分隔,瘤细胞梭形、合体样,可见胸腺小体样结构,并向鳞状上皮分化。结论 CASTLE是一类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镜下特征多类似甲状腺鳞癌或甲状腺髓样癌,易误诊。结合肿瘤部位、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CD5、CD117、CK19检测有助鉴别。

    作者:邹刚永;来敬竹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机械排痰配合雾化吸入在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机械振动排痰配合雾化吸入在以咳嗽咳痰为主的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护理应用中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为肺结核并在我院住院接受机械排痰配合雾化吸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确诊为肺结核只接受机械排痰或雾化吸入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机械排痰配合雾化吸入在护理肺结核患者呼吸道上的总有效率是63.6%,机械排痰在护理肺结核呼吸道上的总有效率是49.1%,雾化吸入在护理肺结核的呼吸道上的总有效率是45.8%。结论机械振动排痰配合雾化吸入在护理肺结核患者呼吸道上比单纯使用机械振动排痰或雾化吸入取得的疗效显著。

    作者:王进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输血安全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记录规范性管理的方法。方法将护士输血前(目的、途径、配血情况)、输血中输注前核对情况(关键信息、四个方面、三次双人核对时间与核对者)和输血过程中监测情况(监测时间与项目、监测频次及发生输血反应种类、症状、治疗护理情况)、输血后(无害化处理和质控情况)采用表格化设计(特别是通过序号将《输血核对记录单》和《输血护理监测记录单》两个表格巧妙结合到一起)于一张记录单上,规范护士整个输血行为。结果临床应用2а效果良好。结论该记录单设计科学、省力,信息集中、明了,不仅便于护士填写,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遗漏,更有效规范了临床护理输血行为,完整记录护士输血过程,减少了医患矛盾,确保了输血安全。

    作者:石有泽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52例经胃镜金属支架置入治疗上消化道狭窄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经胃镜金属支架置入治疗上消化道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狭窄患者52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全部给行胃镜下放置金属支架。结果经过研究发现,52例患者中1次性成功放置金属支架的患者有50例,经过治疗后患者吞咽困难显著缓解,其中2例患者因为存在贲门失弛缓症得到有效的封堵,1例患者在治疗后因为疼痛难忍而取出,1例患者因气管受到压迫导致呼吸困难在手术的1d后取出,手术成功率达到了96.2%。结论对于上消化道狭窄患者采用胃镜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梗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丁玲;王卉;周丽燕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35例中暑患者的体会

    目的:探讨针对中暑患者,观察临床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2月至2015年02月中暑患者7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中暑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设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所有中暑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完成护理后在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暑患者完成中西医结合护理后,在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患者极为显著(P<0.05)。结论针对中暑患者,临床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终获得显著的护理干预效果,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性。

    作者:常忠琴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姑息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姑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住院治疗的152例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52例患者采用个体化的镇痛治疗、心理治疗、扶正培本治疗、化疗及常规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结果姑息治疗提高了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其无症状生存期,同时减轻了家属的经济压力和护理的负担。结论姑息治疗对于恶性肿瘤晚期的患者是有效的,是患者及家属接受并认可的综合性整体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胥英明;李莉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行规范化护理流程的应用探析

    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行规范化护理流程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9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规范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导管堵塞及导管留置时间的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行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关注。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脾切除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20例患者在脾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护理情况,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通过合理的预防并对于患者实施相应的并发症护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的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对于脾切除术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可以从患者的临床常见并发症入手,对于患者实施对症护理,提升对于患者的治愈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赵玉荣;包琳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恶性肿瘤手术中无瘤技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对恶性肿瘤手术中无瘤技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资料选自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配合,研究组行全过程护理配合,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性的回顾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有效率为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研究组患者肿瘤细胞的医源性扩散率为30.00%,明显比对照组50.00%低;且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23.34%显著低于对照组36.67%,组间比较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手术中科学应用无瘤技术,并采用全过程护理配合方法,能有效提高手术的质量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谷琳娜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及诊断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使血红素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主要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故又称为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它是贫血中常见的一种,以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育龄妇女发病率较高,据WHO报告,成年女性发病率为20%,孕妇40%,儿童高达50%,而成年男性为10%。根据WHO的报告,目前全世界约有20亿人患贫血,其中90%以上是缺铁性贫血,其中一些贫血程度较轻的病例常被忽视,引起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生长发育迟滞、抗感染能力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因此,正确诊断和对症治疗能为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国民素质。

    作者:杨新影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健脾化浊通络方联合口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通络法配合口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D-IBS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40例口服自拟健脾化浊通络方;针刺组40例给予口针疗法;针药组45例给予口服自拟健脾化浊通络方配合口针疗法;对照组40例口服丽珠肠乐。4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主要单项临床症状疗效及综合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主要单项临床症状疗效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间比较,针刺组在改善腹胀腹痛、中药组在改善大便性状方面均优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总有效率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浊通络法配合口针疗法治疗D-IBS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冯志晟;孙伟;孙溪;田慧娟;史巧会;赵龙;韩淑凯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尿沉渣镜检在尿液分析中的重要性

    尿液分析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尿液干化学分析的影响因素较多,自动化仪器分析尿沉渣只能起到初步筛查作用,因此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是尿液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检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娟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浅议常规心电图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常规心电图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超声心动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左室肥厚的检出率为62.1%(87/140),常规心电图诊断为左室肥厚的检出率为22.9%(32/140),两项检查共确定左室肥厚者19例,常规心电图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的敏感性为19.0%,特异性为64.1%。结论常规心电图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诊断中敏感性较低,但特异性较高,其可为左室肥厚早期诊断奠定基础,但不能作为判断左室肥厚的标准。

    作者:唐玲 刊期: 2015年第45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