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治芳
目的:研究心血管疾病采用缬沙坦治疗对患者心功能及病情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另加用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改善状况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采用缬沙坦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及血压状态,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继良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评估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癌痛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选择肿瘤中心二科癌痛示范病房癌痛患者71例作为研究组,本科未创建疼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时的6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一般护理和专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2周后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无显著差异。入院2周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能够提高对癌痛患者疼痛管理及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蔡金凤;向艳;张仑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探究规范化抗梅毒治疗对于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3年收治的妊娠梅毒患者90例,其中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有45例,这4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未接受治疗及治疗不规范的患者有45例,这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着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全部45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妊娠事件的患者有2例,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例,26.67%的发生率,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新生儿RPR全部转阴,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0例,44.4%的发生率,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给予妊娠梅毒患者规范化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不良妊娠事件的发生率,对于改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利平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方法对门诊112例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1-3个疗程后,112例患者中有98例(87.5%)治愈,12例(10.7%)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98.2%。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痤疮的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剑波;肖乾;李品金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探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检验结果,为临床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7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70例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脂指标的检测情况。结果经检测,研究组的甘油三酯(TG)值为(1.62±0.39)mmol/L,总胆固醇(TC)值为(5.59±0.4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为(3.64±0.48) mmol/L,动脉硬化指数(AI)值为3.74±1.66,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8±0.41)mmol/L、(4.76±1.03)mmol/L、(2.66±0.52)mmol/L、2.33±0.77,其中研究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为(1.36±0.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4±0.5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与血脂水平相关,通过对血脂水平的定期监测,能够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结果,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丁瑞敏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探讨针对中暑患者,观察临床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2月至2015年02月中暑患者7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中暑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设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所有中暑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完成护理后在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暑患者完成中西医结合护理后,在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患者极为显著(P<0.05)。结论针对中暑患者,临床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终获得显著的护理干预效果,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性。
作者:常忠琴 刊期: 2015年第45期
0引言中风后肢体疼痛是中风后遗症中比较复杂难治的一种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病情康复及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并促进中风后焦虑及抑郁的发生,妨碍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对于中风后肢痛的病因病机,现代中医医家多责之于瘀血阻络,而笔者经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仅从瘀血论治本病,疗效甚微。鉴于此,基于多年临床经验,我科自拟肢痛体安汤,从风、寒、湿、瘀论治中风肢痛,每获良效。
作者:张岩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技能培训方法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寻找佳培训模式。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新上岗护士4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技能培训模式,实验组则采取改革后的技能培训模式,比较两组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对培训的满意度以及3个月后住院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对培训的满意度以及3个月后住院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革后的技能培训模式能有效的将护理礼仪、人文以及交流沟通等融入到护理操作中,可使新护士快速上手,能大程度提高新护士专业技能水平,促进医患关系的友好发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晓璐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以便采取更好的综合措施来治疗与预防该病。方法对320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增高。此病与年龄、体重超重、高钠、嗜烟酒、过食脂肪、遗传等密切相关。结论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占的比例较大,且脉压差较大,并发症较多,应用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是一个关键的步骤。
作者:于亚波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证采取逍遥散与同方汤剂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8例肝郁脾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39例,采取逍遥散散剂治疗;B组39例使用逍遥散汤剂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87.18%,显著较B组71.79%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无差异,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但是A组的症状积分明显较B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逍遥散两组剂型对肝郁脾虚证治疗均有显著疗效,但散剂的疗效较为显著,可快速改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峰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分析探讨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本次研究中收治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共41例,一组为对照组,共3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疗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DD、PaO2、PaCO2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马永 刊期: 2015年第45期
介绍依从性对于临床高血脂症患者的重要性,及非依从性带来的后果。分析影响高血脂症患者药物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对药物的认识、药物不良反应、医患关系、经济状况等。并找出干预方法及解决对策,为临床提高患者依从性提供参考。
作者:樊静雯;王双双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将护理标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分析评价其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63例,分为管理前和管理后两个护理阶段,管理前采用常规ICU护理,管理后实行统一、醒目的护理标识管理。对比两个时间段63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管理后在护理总满意度为93.6%,明显优于管理后的60.3%(P<0.05),管理前合计护理风险事件发生46件,管理后为11件,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标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性。
作者:江晓君;莫清清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婴幼儿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其定义为发生在婴幼儿期的伴有发热的惊厥发作,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曾有无热惊厥病史者。热性惊厥指的是:婴幼儿时期起病,经常为3个月至5岁之间,伴有发热但非颅内感染所引起,惊厥无其他明确原因,如发作前曾有无热惊厥发作,则此次发作不考虑为热性惊厥。初次发作在1个月到5~6岁,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初期,当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发生惊厥,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后,方可诊断为热性惊厥。
作者:孙文静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对肛周脓肿患者给予一期根治术,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确诊为肛周脓肿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切开引流术,实验组40例患者给予一期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实验组患者治愈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62.5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患有肛周脓肿的患者给予一期根治术的治疗,临床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具有较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莉;黄洪涛;刘艳;吴开军;王靖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探讨在对患者阴道细菌进行检验时利用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方式,从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检查阴道细菌感染类疾病的患者病历当中选出82例,分别选取其阴道分泌物预留样本,分别采用细菌培养法和PCR检查法,分别记为对比组和研究组,然后将两种检查结果与病历进行对照,分析两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其中研究组中细菌阳性检查率为85.37%(70/82),明显高于对比组的阳性检出率64.63%(53/82),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测患者阴道细菌时,采用PCR检查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检测的准确率,并且操作简便,为患者节省诊断时间,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
作者:管乐东 刊期: 2015年第45期
中医学是在我国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医疗和文化瑰宝。相比于西医理论,中医学理论更加复杂,它需要学习者高度的悟性及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为了提升学生对于中医学的学习兴趣,促进中医学事业的传承和发展,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对中医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中医学教学过程中颇见成效,本文将对该教学法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
作者:陈淑萍;茹庆玲;张珍先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研究探讨120指挥调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其提出具体的对策,以期提高120急救指挥调度的工作效率。方法将我市120急救指挥调度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其问题根源。结果分析结果发现,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急救发车不够及时、有限的急救车辆两点中。针对这其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提高120急救指挥调度工作效率。结论针对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区别现场急救与运转至医院、医疗常识与调度以及调度指挥突发事故,可以有效减少120急救指挥调度问题发生的概率。
作者:李雯敏;何垚;李贞;蒲倩晗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分析常规心电图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超声心动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左室肥厚的检出率为62.1%(87/140),常规心电图诊断为左室肥厚的检出率为22.9%(32/140),两项检查共确定左室肥厚者19例,常规心电图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的敏感性为19.0%,特异性为64.1%。结论常规心电图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诊断中敏感性较低,但特异性较高,其可为左室肥厚早期诊断奠定基础,但不能作为判断左室肥厚的标准。
作者:唐玲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通络法配合口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D-IBS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40例口服自拟健脾化浊通络方;针刺组40例给予口针疗法;针药组45例给予口服自拟健脾化浊通络方配合口针疗法;对照组40例口服丽珠肠乐。4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主要单项临床症状疗效及综合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主要单项临床症状疗效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间比较,针刺组在改善腹胀腹痛、中药组在改善大便性状方面均优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总有效率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浊通络法配合口针疗法治疗D-IBS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冯志晟;孙伟;孙溪;田慧娟;史巧会;赵龙;韩淑凯 刊期: 2015年第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