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肢痛体安汤应用体会

张岩

关键词:肢痛体安汤, 中风肢痛
摘要:0引言中风后肢体疼痛是中风后遗症中比较复杂难治的一种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病情康复及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并促进中风后焦虑及抑郁的发生,妨碍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对于中风后肢痛的病因病机,现代中医医家多责之于瘀血阻络,而笔者经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仅从瘀血论治本病,疗效甚微。鉴于此,基于多年临床经验,我科自拟肢痛体安汤,从风、寒、湿、瘀论治中风肢痛,每获良效。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瘢痕再次妊娠分娩结局分析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结局,了解其风险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62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瘢痕组)的妊娠结局,与对比528例正常子宫孕妇(正常组)的分娩结局。结果①从两组分娩方式来看,瘢痕组产妇的剖宫产率(88.96%)高于对照组(22.92%),两组差异显著(P<0.05);②从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瘢痕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正常子宫孕妇相比,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风险明显提高,严格掌握前次剖宫产指征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唐南敏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浅谈心理护理对于产妇分娩过程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于产妇分娩过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期间,选取产妇6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产妇临床资料进行有效的回顾性分析。经过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以下两组,常规组以及干预组,各组产妇30例。常规组产妇使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干预组产妇则使用心理护理模式,分析两组产妇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胎儿分娩期、胎盘娩出期三个产程的时间干预组具有更为显著的改善效果;干预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心理护理模式相比传统的护理模式可以取得更为显著的护理效果,存在明显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刘红超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ICU患者非计划拔管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探讨

    总结ICU三年内发生的非计划性拔管的不良事件原因及对策,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严格遵守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基础上,采取有效的约束、适宜的镇静镇痛方式,减轻患者的疼痛与不适,妥善国定各种管路,加强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培训,做好护患沟通,可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切实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黄付梅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肛裂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肛裂的护理方法;方法给予肛裂患者饮食护理、药物护理、按摩护理等多种护理方法,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新鲜肛裂15日后愈合良好;结论饮食护理、药物护理、按摩护理肛裂具有较大的优势,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春霞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以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60例,以法莫替丁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24小时食管pH值。结果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67%)优于对照组(81.67%,P=0.037);2.治疗组能明显降低反流次数、长时间反流次数(>5min)和Ph<4的反流时间,并且优于对照组。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药物,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尹良钰;邱丽浈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温针灸结合体外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体外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先采用温针灸治疗30min,再用MD2610E体外短波治疗60min。每天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共治疗38例,痊愈22例,占57.9%;有效13例,占34.2%;无效3例,占7.9%;总有效率92.1%。结论温针灸结合体外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王会霞;罗君花;李彩霞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浅谈无指征剖宫产与医疗纠纷

    随着剖宫产手术安全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剖宫产来代替自然分娩,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不断攀升,来自医生及孕产妇的主观意愿影响着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剖宫产率超过一定水平不但不会使得高危围生儿病死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还徒增了产妇的手术近、远期风险,为妇产科埋下医疗纠纷的隐患。

    作者:王双双;樊静雯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浅谈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止血

    目的:总结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两种止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02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手术中使用子宫动脉阻断术,对照组使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手术后出血量和止血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中和手术后出血量为50.2±16.2毫升和65.2±12.3毫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后体温没有差别。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行子宫动脉阻断术止血效果良好,不影响患者手术后卵巢功能。

    作者:王东梅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多普勒彩超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作用

    目的:本次研究课题的主要目的在于验证多普勒彩超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的实际诊断作用。方法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选择了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确诊的42例(其中包换男性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多普勒彩超检测调查,并对检测结果与其确诊结果之间尽心了相应比较。结果在本次多普勒彩超超声诊断的过程中,全部42例病历中确诊病例38例,确诊概率为90.48%。其中有26位患者RI超过0.7,是全部接受检查人数的61.9%。结论通过研究分析可知,多普勒彩超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作用,值得临床医学界应用与推广普及。

    作者:张丽芳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分析与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以便采取更好的综合措施来治疗与预防该病。方法对320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增高。此病与年龄、体重超重、高钠、嗜烟酒、过食脂肪、遗传等密切相关。结论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占的比例较大,且脉压差较大,并发症较多,应用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是一个关键的步骤。

    作者:于亚波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原因及防范对策,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方法总结我院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在手术室发生的护理差错32例经验教训并拟定防范对策。结果护理人员能铭记手术室工作宗旨,使潜在的护理风险防患于未然,把各得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彻底杜绝了手术室护理差错。结论牢记医学安全,可确保手术病人的安全,避免护理工作中的失误,能有效地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候晶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类型及临床预防对策。方法采用我院自制的设计调查表对发生的临床护理事件进行记录与分析,并依据事件的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常见的护理风险时间主要包括基础护理操作风险、护理人员风险、用药管理风险及输血风险等。结论预防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应当将给药问题、压疮及抽血问题作为重点内容,并且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从而逐步提升临床护理安全,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张金英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胆结石50例手术临床思路探析和研究

    目的:探讨胆结石手术治疗的思路及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有效率92%,5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占比10%,全部患者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抢救成功,或获得痊愈,未见死亡病例出现。结论胆结石手术治疗的选择上,应注意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适当选择手术时机与方式,给予对症处理,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杜文辉;罗磊;母丹东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病例64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及痰热清联合治疗,对照组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6.87%,对照组有效率84.38%,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实验组在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及胸片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是小儿支原体肺炎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智侠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输注大量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护理

    目的:探讨输注大量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方法对23例急性创伤性大出血病人,接受大量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凝血障碍的病人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总量为17.2±2.4U;其PT延长为正常对照组的1.85-8.95倍,平均3.71倍;APTTA T延长1.33~4.69倍,平均2.59倍;纤维蛋白原为0.03~2.78倍,平均1.02倍;血小板为16-121×109/L,平均4.47±2.91×109/L。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后21例患者出血得到良好控制。结论急性失血病人短时期内输注大量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出血事件的再次发生。

    作者:张秋转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瑞格列奈结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瑞格列奈结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10月-2014年11月所接收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调查对象,行分组处理后借助不同药物治疗,即:实验组患者行瑞格列奈、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二甲双胍治疗,判定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疾病治疗好转率(96.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0%)和对照组(好转率80.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8.0%)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结论临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联合使用瑞格列奈、二甲双胍药物作用突出,可改善疾病指标,提高治愈率,值得运用。

    作者:刘品力;陈燕玲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新护士岗前培训中不同护理技能培训方法的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技能培训方法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寻找佳培训模式。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新上岗护士4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技能培训模式,实验组则采取改革后的技能培训模式,比较两组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对培训的满意度以及3个月后住院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对培训的满意度以及3个月后住院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革后的技能培训模式能有效的将护理礼仪、人文以及交流沟通等融入到护理操作中,可使新护士快速上手,能大程度提高新护士专业技能水平,促进医患关系的友好发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晓璐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动物性食品中14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同步测定液相紫外法

    目的:建立不同品种样品中多种磺胺类药物的统一测定方法,简化日常检测方法的运用。方法本实验通过对虾、鲻鱼、鸡肉、猪肉4种样品中14种磺胺药物的检测试验,在标准浓度为10ng/mL~500ng/mL范围内的线性值均≥0.999,加标回收率均在60%至120%之内符合残留检测要求。结论该方法在应用上可以简化、提高日常的检测效率。

    作者:董琴芳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集的350份尿液标本进行研究,分别采用干化学尿液分析法和手工法进行测定,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尿蛋白、白细胞、隐血等方面的检测结果。结果手工法对蛋白尿、隐血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0.0%、44.6%、67.4%,明显低于干化学法的92.9%、70.0%,对白细胞的检出率为67.4%,高于干化学法的47.7%,差异显著(p<0.05)。干化学法与手工法对尿糖、酮体、尿胆原的阳性检出率相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常规干化学检测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临床检测时可将干化学尿液分析法和手工法联合应用,以提高检测准确性。

    作者:张英峰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慢性子宫颈炎和盆腔炎的病因和护理剖析

    目的:探究慢性子宫颈炎和盆腔炎的病因和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某院收治的96例慢性子宫颈炎和盆腔炎患者为临床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干预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9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1.6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为95.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慢性子宫颈炎和盆腔炎的主要发病原因包括人流、分娩以及其他手术导致宫颈破裂,细菌入侵造成感染。通过干预性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增加痊愈率。

    作者:农丽娟 刊期: 2015年第45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