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分析仪检测尿隐血与显微镜检测红细胞的结果

许世琨;庭永君

关键词:显微镜, 尿分析仪, 尿常规检验
摘要:目的:对照研究尿分析仪检测尿隐血与显微镜检测红细胞的结果。方法选取行尿常规检验的1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留取的尿液先使用尿分析仪进行尿隐血检测,再使用显微镜进行红细胞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尿隐血检测阳性81例(43.78%),显微镜检阳性53例(28.65%)。尿隐血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显微镜检,P<0.05。尿隐血阴性符合率为98.08%,阳性符合率为62.96%。结论在进行尿常规检验时,应联合使用显微镜检查和尿液分析检查,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葛根素的非常规应用及毒副作用

    列举葛根素的非常规应用,如抑制组织细胞凋亡和对平滑肌的保护作用,对外围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影响,调控骨代谢,治疗突发性耳聋、强制性脊柱炎、肺病、帕金森病及椎。基底动脉缺血等。后还列举了葛根素的毒副作用。

    作者:刘秀平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ICU患者非计划拔管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探讨

    总结ICU三年内发生的非计划性拔管的不良事件原因及对策,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严格遵守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基础上,采取有效的约束、适宜的镇静镇痛方式,减轻患者的疼痛与不适,妥善国定各种管路,加强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培训,做好护患沟通,可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切实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黄付梅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在手术室中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收集总结,对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制定具体可行的防范措施来排除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结果经过分析发现,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原因主要有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自身问题以及手术操作失误等一些其他原因。结论在对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的分析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很好地对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排除,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陈彦维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探讨彩色B超引导下经皮纵膈穿刺诊断纵膈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和分析彩色B超引导下经皮纵膈穿刺在进行纵膈内占位性病变诊断活动中的效果和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诊断的20例纵膈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彩色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结果在进行实际穿刺时患者未出现任何纵膈气胸、气肿以及出血等现象。其中2例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为恶性胸腺瘤、5例为小细胞癌、9例为鳞状细胞癌、2例为腺癌,其余的2例诊断为实现诊断。结论运用彩色B超引导下实施纵膈穿刺活检在对患者综合病变占位性病变加以诊断时,具有准确、安全以及可靠性较强的价值,值得在今后的临床诊断活动中进行推广和运用。

    作者:依马木江·阿西木;买买提艾力·阿布都热合曼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延伸护理服务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康复训练中应用的目的及意义。方法通过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病例分析,评估需求、建档。制定计划、实施评价等步骤实施。结果延伸护理服务保障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功能恢复在出院后得以延伸。结论开展延伸护理服务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使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功能锻炼有了保障。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减少费用、降低了成本。

    作者:高巧霞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小儿热性惊厥的表现及治疗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婴幼儿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其定义为发生在婴幼儿期的伴有发热的惊厥发作,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曾有无热惊厥病史者。热性惊厥指的是:婴幼儿时期起病,经常为3个月至5岁之间,伴有发热但非颅内感染所引起,惊厥无其他明确原因,如发作前曾有无热惊厥发作,则此次发作不考虑为热性惊厥。初次发作在1个月到5~6岁,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初期,当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发生惊厥,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后,方可诊断为热性惊厥。

    作者:孙文静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姑息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姑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住院治疗的152例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52例患者采用个体化的镇痛治疗、心理治疗、扶正培本治疗、化疗及常规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结果姑息治疗提高了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其无症状生存期,同时减轻了家属的经济压力和护理的负担。结论姑息治疗对于恶性肿瘤晚期的患者是有效的,是患者及家属接受并认可的综合性整体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胥英明;李莉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探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20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针灸按摩仪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全部20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34例,显效76例,有效80例,无效10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190/200)。结论在临床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时,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能取得比较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胡东红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癌痛规范化治疗对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估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癌痛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选择肿瘤中心二科癌痛示范病房癌痛患者71例作为研究组,本科未创建疼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时的6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一般护理和专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2周后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无显著差异。入院2周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能够提高对癌痛患者疼痛管理及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蔡金凤;向艳;张仑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极高血糖的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极高血糖的老年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一组血糖在70mmol/L以上的老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病历情况,并与血糖在33.3~66.6mmol/L的老年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对照,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糖变化、胰岛素用量及病死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48h后血糖下降无显著性(P>0.05),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为(230±18)u,对照组为(80±7)u,P<0.01,病死率为87.5%(对照组为34.8%,P<0.01)。结论入院时血糖严重升高的老年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患者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病死率高。

    作者:邱丽浈;尹良钰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门诊并接收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随机性抽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研究组治疗后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CRP相对治疗前明显降低,IL-10相对治疗前上升,且研究组TNF-α、CRP、IL-10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益林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第三代喉罩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麻醉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第三代喉罩(PLMA)在腹腔镜妇科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60例择期行腹腔镜卵巢囊肿摘除术患者,ASA分级Ⅰ至Ⅱ级,年龄20至50岁,体重45至90kg随机分2组(N=30),第三代喉罩全麻(A)组,气管插管全麻(B)组;观测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PLMA置入或插管后即刻,PLMA或气管导管取出后1分钟HR、SBp、DBp,SPO2,PETCO2。根据体重选择喉罩型号,根据年龄﹑性别选择气管插管型号。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并经引流管放置胃管,记录喉罩置入次数(气管导管插入次数)观察术中口咽部漏气,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观察拔除喉罩和气管导管后恶心、呕吐、呛咳、声嘶、咽喉痛、返流误吸情况。结果记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一例发生声嘶,返流误吸。A组三个时间段HR、SBp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后两个时间段HR、SBp波动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SPO2和PETCO2无明显差异。结论 PLMA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安全可靠,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有效,可避免气管插管引起的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径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抗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究规范化抗梅毒治疗对于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3年收治的妊娠梅毒患者90例,其中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有45例,这4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未接受治疗及治疗不规范的患者有45例,这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着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全部45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妊娠事件的患者有2例,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例,26.67%的发生率,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新生儿RPR全部转阴,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0例,44.4%的发生率,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给予妊娠梅毒患者规范化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不良妊娠事件的发生率,对于改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利平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浅谈无指征剖宫产与医疗纠纷

    随着剖宫产手术安全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剖宫产来代替自然分娩,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不断攀升,来自医生及孕产妇的主观意愿影响着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剖宫产率超过一定水平不但不会使得高危围生儿病死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还徒增了产妇的手术近、远期风险,为妇产科埋下医疗纠纷的隐患。

    作者:王双双;樊静雯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宫颈炎患者调查和护理对策剖析

    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患有宫颈炎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宫颈炎疾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妇科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护理;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宫颈炎疾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宫颈炎疾病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患有宫颈炎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张庆云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心血管疾病采用缬沙坦治疗对患者心功能及病情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另加用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改善状况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采用缬沙坦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及血压状态,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继良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颅脑外伤患者78例CT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的CT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颅脑外伤患者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经CT扫描后诊断结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33.33%),脑挫裂伤19例(24.36%),硬膜下血肿13例(16.67%),硬膜下积液9例(11.54%),硬膜外血肿5例(6.41%),颅骨骨折3例(3.85%),颅内血肿3例(3.85%)。所有患者均经其他临床诊断及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采用CT诊断具有图像清晰、准确率高等优点,对于该类患者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能为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值得推广。

    作者:陈文雅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早期药物流产的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药物流产的护理。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本院98例早孕者,经B超检查及妊娠试验诊断为宫内妊娠,选取早孕者采用3d给药法,早晚各服用米非司酮2片和1片,连续服用2 d,第3天早上服用米索前列醇3片。服药前后两小时均需禁食。结果98例药物流产的早孕者中,完全流产83例,占84.7%;不全流产13例,占13.2%;失败2例,占2.1%。不完流产和流产失败的早孕者均进行清宫术,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除生理因素以外,早孕者的心理因素、避孕方法及药物流产相关知识的缺乏同样是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重要因素,必须通过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措施入手加强,从而有效提高完全流产率。

    作者:李慧;刘玉珩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神经节苷酯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酯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72例,按照不同给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神经节苷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NIHSS、ADL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变化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酯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显著,既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又可以促进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张亚琼 刊期: 2015年第45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8例C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奇霉素组(n=24),对照组为单纯用头孢哌酮-舒巴坦(n=24),疗程均为7-14天,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奇霉素治疗CAP,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耐受性良好。

    作者:杜维新 刊期: 2015年第45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