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祺
目的:分析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治疗的103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纤维瘤瘤体均切除彻底,无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乳房对称情况(52/53,98.11%)高于对照组(43/50,86%),切口瘢痕可接受情况(51/53,96.23%)高于对照组(39/50,78%),观察组乳晕感觉异常(2/53,3.77%)低于乳晕感觉异常(5/5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效果良好,且治疗后乳房美观程度和患者满意度高于传统的放射状切口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热比古丽·巴吾东;艾尼瓦尔·先木西丁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了解在农村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SICS)的效果。方法2009年2月至2014年10月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共计498例(535眼),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其中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者509眼。结果本组病人随访3~30月,视力≥0.5者447眼,占83.55%;≤0.5者88眼,占16.45%。并发症:皮质残留13眼(2.43%),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14眼(2.62%),后囊膜混浊27眼(5.05%),明显角膜内皮水肿5眼(0.93%),未见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基层医院完全可开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达到治盲目的。
作者:王正刚;李明英;万小娇;王黎;徐晓群;李琴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含莫西沙星方案对治疗耐药肺结核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例耐药肺结核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组17例,研究组给予含莫西沙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的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采用含莫西沙星方案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痰菌阴率(94.12%),总有效率(88.2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阴转率(64.71%)、总有效率58.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莫西沙星方案治疗耐药肺结核的临床价值较高,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病情,副作用小,为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邴林 刊期: 2015年第46期
分子建模和计算机模拟是用于模拟分子行为的计算技术。广泛应用于计算化学,药物设计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目前,分子建模和模拟被认为是生物医学研究的主要工具。2013年,Martin Karplus, Michael Levitt和Arieh Warshel因为“开发复杂化学系统的多尺度模型”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些计算技术已经在药物靶标的发现和新型治疗剂开发中得到了集中利用。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生物医学进一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将继续依赖于高级分子建模和模拟方法的开发。作者当前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开发高级分子建模和模拟技术,并重点关注该技术在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和通信的蛋白质的结构预测,动力学分析和功能设计方面的应用。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和动力学与生物功能密切相关。它们是基础生物医学和药物开发中基础的关键信息。例如,药物靶标的(如HIV蛋白酶)详细结构和动力学知识是发现疾病(如AIDS)新疗法的关键步骤,这将会改善数百万人的健康和生活。细胞信号传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控制着细胞的基本活动和行为。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的错误是疾病,如癌症,阿尔茨海默症和糖尿病的原因。作者的研究利用分子建模技术研究两个细胞信号传导蛋白类型,具体来说就是固有无序化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
作者:张玮红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评价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 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下肢严重骨折并皮肤缺损患者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探讨护理要点。方法以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治疗44例下肢严重骨折并皮肤缺损,遵医嘱给予治疗护理、环境管理、生活干预,并做好VSD、外固定支架专项护理,确保VSD、外固定支架持续有效,适应康复治疗计划。结果二期行皮瓣修复术14例,平均换药(5.8±0.7)次,创面愈合时间(29.0±6.1)d,骨痂出现时间(6.8±1.1)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9.0±3.0)周,骨折愈合时间(8.5±1.3)月;神经感觉障碍57.14%(8/14),出汗正常,并发症例次率52.27%。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技术治疗下肢严重骨折并皮肤缺损效果较好,临床专项护理需做好细节管理,配合基础护理、康复治疗,专项护理内容基本成熟。
作者:段惠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比较克氏针加钢丝张力带固定和空心钉加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8月至2015年1月的36例髌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20例采用克氏针加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16例采用空心钉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种技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18个月使用陆裕朴功能评定标准:克氏针加钢丝张力带组,优12例,良5例,可3例;空心钉加张力带钢丝组优14例,良2例。结论空心钉加张力带钢丝对于单纯性及骨块较大的髌骨粉碎骨折更符合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临床应用中明显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对髌骨骨折治疗是一种很好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倪兴强;何鼎;王贵川;王修勤;吉仲宏;周富彬;安云峰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后及初期使用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25例动静脉内瘘手术后及初期使用的护理经过。结果125例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安全、创伤小、感染率低、可长期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对患者的手术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初期正确的使用维护能提高内瘘的使用寿命。
作者:丁利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研究总结使用12导联与3导联分析动态心动图的优劣性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门诊和住院部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分别使用12导联动态心动图监测一遍,使用3导联动态心动图监测一遍。统计两种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使用12导联动态心动图ST段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3导联动态心动图(P<0.05),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分析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出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以及房性逸搏均显著高于3导联动态心动图(P<0.05),使用3导联动态心电图检出房性期前收缩显著高于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P<0.05)。结论使用12导联动态心动图检出心率失常和冠心病ST段异常,临床效果显著,敏感性高,可以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选择应用。
作者:李莉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提高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急救处置能力,有效降低死亡率。方法对4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40例有效并安全转运至医院治疗,2例院前死亡,抢救成功率95%。结论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及健全的急救机制,缩短急救半径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有利条件,对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春喜 刊期: 2015年第46期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又称血栓性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血栓形成综合征等。其原因不明,可能与血管因素、感染以及药物过敏有关,大部分病人年龄在10~40之间,约60%是女性。起病急骤,病情严重,病死率达90%以上。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一过性及多变性的表现如头痛、意识障碍、抽搐、发音困难、失语,肾脏损害、肝脾肿大。由于患者体内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及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等原因。临床上常见的TTP是由于机体产生ADAMTS-13抑制物或各种病原体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因素所导致的继发性TTP.治疗方案为糖皮质激素治疗,近期应用血浆置换术,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方法:血浆置换是将患者血液引入血浆交换装置如血浆分离器,将血浆分离出并去除之,借以清除循环中有害物质或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物,然后将分离后的血液有形成分和加入正常血浆的置换液输回体内。通过血浆置换能补充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有利于组织细胞的修复。2013年4月应用血浆置换术成功抢救了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期间涉及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作者:徐蓓;王辉;张宇娟 刊期: 2015年第46期
0引言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小时后的头颅CT、MRI结果,以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分型,探讨不同梗死部位、不同梗死范围、不同类型、不同病情程度及不同病史的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的心电图的改变,并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观察急性期不同临床类型的脑梗死患者的心脏状况,为研究脑梗死并发心脏损害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的改善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王颖波;薛怀仁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研究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居住地自然资源生态移民搬迁前后生活状况,分析影响生态移民生活质量的各种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三个较典型的沿黄经济区,即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灵武市郝家桥以及青铜峡市广武生态移民安置点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搬迁前后住房类型、饮水类型、做饭燃料、厕所类型均有变化(P<0.05)。搬迁后太阳能、有线电视、网络安装率较搬迁前均有升高(P<0.01)。②搬迁后总土地、耕地、山地、旱地和草场亩数较搬迁前减少,水浇地亩数有所增加(P<0.05)。③搬迁前总收入的变动幅度大于总支出,搬迁后总收入的变动幅度小于总支出。结论移民搬迁后生活环境、收支结构、安置模式均发生较大变化,但后续产业发展不平衡、就业的挤出效应对移民的生活质量均产生直接的影响。
作者:汤榕;邹玉忠;许静怡;张闽剑;罗桥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治疗的效果优于开腹肌瘤剥除术,而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较少。
作者:谢春华 刊期: 2015年第46期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生后如何进行治疗,如何降低其发病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社区工作者积极探索,众多心脑血管病患者及其家属十分企盼解决的问题。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对数量日趋增多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如何有效开展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成为社区医务人员的一个重点工作。
作者:栗军旺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了解涟水县朱码镇11年来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疫情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其流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004至2014年肝炎发病141例,发病率波动在18.82/10万至158.80/10万之间,乙型肝炎占65.96%以上;无明显的季节发病高峰;发病率以30~39岁年龄组高,占发病总数的50.35%;男性高于女性,男:女=3.15:1;农民发病多,占发病总数的75.18%。结论应加强肝炎防制措施,对易感人群普种甲、乙肝疫苗,及时对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作者:蒋育飞;薛士银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索提高ICU优质服务的措施。方法深入调查,转变观念,从入住ICU开始到转回病房直至出院均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全程护理指导。结果全程责任护士引入后,患者及家属对ICU护士的满意率2015年较2014年显著上升。结论全程责任护士的引入,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巍;张垚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早期与非早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期脑卒中偏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bobath 疗法联合分期配穴针刺治疗法进行临床治疗,研究组患者在病情发作2周内介入,对照组患者在病情发作15d-1个月内介入,治疗前、治疗后30d运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定值(MBI)、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值作为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之后MBI值与FMA值均上升,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非早期介入针刺结合康复训练。
作者:罗远军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科2011至2013年共收治新生儿窒息1214例,回顾性分析其中缺血缺氧性脑病566例(47%)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治愈550例,共死亡16例,使用CPAP12例,死亡4例。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从诊断、治疗、康复治疗存在较大争议,应尽早制订统一的诊疗标准,为患儿的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帅培源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困难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并总结治疗经验,提高小儿呼吸困难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64例呼吸困难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因,总结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经及时对症救治,64例患儿有63例治愈出院,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转往上级医院救治。结论小儿呼吸困难的病因复杂,病情凶险,快速诊断、及时解除呼吸困难和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案,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铁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利用云南省妇幼保健系统孕妇保健手册孕产妇信息,获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444例,其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54例,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90例,并对其妊娠结局进行了1:1的配对比较,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孕妇基本情况和胎儿的分娩资料和出生时一般情况、分娩方式和分娩并发症等。结果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3257.14±672.34g低于对照组3431.753±389.582g。重度与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剖宫产率都在75%以上,均高于对照组,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胎儿窘迫率和分娩孕周均低于对照组,早产率6.45%高于对照组早产率1.29%,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脐带绕颈率4.12%低于对照组11.34%。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较易发生低体重儿、早产和剖宫产率升高等,产前有效的预防控制与治疗对降低孕产妇产后并发症和胎儿发病率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慧华 刊期: 2015年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