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林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融合基因TEL/AML1阳性患儿的预后。方法采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技术检测TEL-AML1融合基因,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骨髓中微小残留病(MRD),根据对此类患儿治疗的随访,联合基础危险度分层方法及动态微小残留病检测,评估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与结论 t(12;21)B系ALL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预后较好的一种亚型。
作者:顾敏儿 刊期: 2015年第46期
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以器官的形态学习为主的基础学科,教学模式的选择对学习效果影响显著。论文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解剖学教学特点,介绍了人体解剖学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软件的开发设计和实践过程。
作者:张昌宇 刊期: 2015年第46期
自我院成立健康体检中心以来,目前通过慢性病管理,建立健康档案的措施,我们对辖区内的1200例老年人健康体检,针对心电图的特点进行分析,讨论老年人群的心电图特点和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我院心电图十二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的1200例65岁~90岁老年人的心电图,年龄差25岁,结果发现482例完全正常,占总人数的40.16%,心电图异常者561例,占总人数的46.75%,严重异常者157例,占总人数的13.08%,男女比例为3:1。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及电生理的改变,心电图异常在老年病人中为常见,检出率也高。每年体检,使老年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对高危病人的复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叶建光 刊期: 2015年第46期
0引言临床药学是新兴的一门学科,它和药物治疗学、药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在我们二甲综合医院中,临床药学往往侧重于西药方面的工作,如血药浓度测定、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监控、对抗生素类药品的联合应用进行指导、提倡给药方案个体化等等。而对中药的临床药学工作不太重视,本文就在我院二甲综合医院中如何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谈谈个人的体会。
作者:何润梅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塑料支架和金属内支架在输尿管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输尿管狭窄患者采取经尿道逆行法或经皮肾穿刺顺行法插管,行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金属内支架12例,塑料支架20例。结果手术的成功率为100%,对两组患者展开随访发现,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尿路梗阻接触,感染症状得到有效控制。14例输尿管恶性狭窄患者可耐受常规剂量的动脉插管化疗治疗。结论支架置入术对于输尿管狭窄患者来说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临床效果明显等优势,且金属内支架的通畅性良好,对于良性输尿管狭窄的患者疗效更为确切,可酌情选择更加合适的支架进行治疗。
作者:李润春;玉银华;安海库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对肛肠病手术后的患者应用高乌甲素超前镇痛联合亚甲蓝的长效止痛剂,并对其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选取自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肛肠病患者共计400例,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调查与研究。其中200例患者应用高乌甲素联合亚甲蓝与利多卡因配比的镇痛方式,将其设定为A组,100例患者应用亚甲蓝与利多卡因配比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镇痛,将其设定为B组,另100例患者给予口服曲马多缓释片的镇痛方式,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在手术后6小时、24小时以及72小时分别对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6~72h的镇痛效果以及VAS评分方面,A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术后6小时的镇痛与VAS评分方面,A组与B组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肛肠患者手术后应用高乌甲素联合亚甲蓝与利多卡因配比的镇痛方式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极大地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值得在临床中对其大力推广并应用。
作者:张冀平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提高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急救处置能力,有效降低死亡率。方法对4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40例有效并安全转运至医院治疗,2例院前死亡,抢救成功率95%。结论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及健全的急救机制,缩短急救半径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有利条件,对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春喜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观察辅酶Q10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及疑似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辅酶Q10进行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82.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酶Q10在治疗小儿病性心肌炎及疑似心肌炎中可以有效地改善症状,副作用较小、剂型小、便于口服、价格低廉,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刘宁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对200例患者进行评分测定,对脑梗死后抑郁焦虑状态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提示脑梗死后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同病变部位、病程、婚姻状况、有无伴发疾病、脑梗死次数、家族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论脑卒中后的抑郁焦虑症状常见,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严重影响神经功能康复和日常能力的恢复,应予以重视。
作者:李杰;张垚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恢复时间快,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强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68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为青光眼滤过术后6个月以上白内障病人。术前检查视力、眼压、前房角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通过透明角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置入术治疗。术后随访3~3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前房角、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并记录。结果68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66眼术后视力≥0.3。术前术后眼压变化明显。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286.32±336.22cells /mm2,术后2167.52±346.32cells /mm2。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视功能恢复稳定,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内压能有效控制。适当的手术技巧有益于术后效果的提高并减少并发症。
作者:兰海鹰;王素兰 刊期: 2015年第46期
中药注射剂能够有效提高中医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在危急重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通过中药在制剂及给药途径上的突破,应用现代制药技术和质检手段,从药理、药学、毒理三方面加以研究,同时辅以配伍禁忌干预,对临床应用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提高了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在静脉滴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方面打破了抗生素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思路,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值得总结、借鉴和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田伟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选择。方法收集我院大外科从2011年1月到2014年12月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间骨折46例,75岁以上半髋置换,60岁以上全髋置换。结果通过半髋或者全髋置换的手术,尽早缓解症状、早下床活动、老人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赵建民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预防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对2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患者出现反跳进行原因分析。结果2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患者中,有15例由于洗胃时机不及时,8例阿托品使用不当,5例洗胃液选择不当而造成的。结论遵循尽早、彻底、反复的洗胃原则,一旦发现有反跳先兆,立即组织抢救,彻底洗胃,反复清洗皮肤是预防有机磷中毒反跳的关键环节,合理应用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能剂可有效预防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的出现,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基层医院收治率较高的急危重症之一,及时有效地抢救患者的生命至为重要。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共收治农药中毒患者231例,其中有28例在抢救过程中出现反跳现象。现将其反跳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探讨预防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的有效护理对策。
作者:陈坤杰;张林燕 刊期: 2015年第46期
0引言烧烫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小儿意外伤害之一,特别是1~5岁小儿由于缺乏生活知识及自身防护能力差,容易受伤。患儿伤后皮肤完整性受损大量血浆渗出,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电解质失调,休克发生率高,特别是大面积烧伤,为了采集有效量的血液标本,更好地配合抢救和治疗,对烧伤患儿首选股静脉采血,可成功获取有效的血液标本,且操作简单,采血速度快[1]。经过临床实践,我科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将一次性采血针头取代传统注射器进行股静脉采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使用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金凤;蒋秋萍;胡从云;任海燕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研究总结使用12导联与3导联分析动态心动图的优劣性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门诊和住院部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分别使用12导联动态心动图监测一遍,使用3导联动态心动图监测一遍。统计两种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使用12导联动态心动图ST段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3导联动态心动图(P<0.05),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分析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出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以及房性逸搏均显著高于3导联动态心动图(P<0.05),使用3导联动态心电图检出房性期前收缩显著高于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P<0.05)。结论使用12导联动态心动图检出心率失常和冠心病ST段异常,临床效果显著,敏感性高,可以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选择应用。
作者:李莉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异常妊娠引产患者的心理特点,并运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方式缓解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异常妊娠引产患者70例,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对不同类型接受引产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大限度地缓解其不良的心理状况。结论针对不同的原因导致的中晚期异常妊娠引产患者,要科学合理地运用不同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保证引产的顺利进行。
作者:汪霞;佛新艳;马丽娜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确定引起皮肤炭疽的病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调查、动物发病情况、其他社会因素)。结果自2008年3月20日至4月4日共发生疑似皮肤炭疽2例,均为临床诊断病例。结论通过对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疑似皮肤炭疽,进行治疗后好转。
作者:张红丽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结核结节疾病同肺内肿瘤结节疾病实施X线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2月至2015年02月结核结节以及肺内肿瘤结节患者124例。针对所有患者于临床实施胸部正位X线检查、侧位X线检查以及实施CT检查,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检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临床鉴别诊断后发现,患有结核结节的患者74例,患有肺内肿瘤结节的患者50例。患者的结节大小为0.7厘米-3.1厘米,平均大小为(1.87±0.29)厘米;针对74例结核结节患者,于患者中左肺上叶尖后段发生病变的患者18例,于右肺发生病变的患者56例。针对50例肺内肿瘤结节患者,于中左肺发生病变的患者16例,于右肺发生病变的患者34例。结论临床采用X线对结核结节疾病以及肺内肿瘤结节疾病实施鉴别诊断,能够发挥显著的效果,临床配合选择CT检查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姚洪雷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含莫西沙星方案对治疗耐药肺结核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例耐药肺结核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组17例,研究组给予含莫西沙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的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采用含莫西沙星方案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痰菌阴率(94.12%),总有效率(88.2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阴转率(64.71%)、总有效率58.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莫西沙星方案治疗耐药肺结核的临床价值较高,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病情,副作用小,为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邴林 刊期: 2015年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