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体解剖学基础》交互式教学模式中多媒体软件的设计

张昌宇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交互式, 教学模式, 多媒体软件
摘要: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以器官的形态学习为主的基础学科,教学模式的选择对学习效果影响显著。论文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解剖学教学特点,介绍了人体解剖学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软件的开发设计和实践过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大型成批车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成批车祸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参与救治大型车祸,共抢救患者102人,其中男性58人,女性44人,年龄1~72岁之间,均给予快速、有效进行急救护理。结果通过快速有规律的实施急救护理措施后,成功抢救患者99人,其中1人因肝脾破裂导致大出血和2人因颅脑严重损伤抢救无效死亡。结论熟练运用各种急救护理技能快速、有效、规律性的对患者进行抢救是保证成批伤病员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晓;曾海燕;卢志琴;范浩萍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胃肠道间质瘤29例的钡剂造影及CT扫描影像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胃肠钡剂造影征象和CT的影像表现。方法参照手术病理结果,对29例经病理证实分别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GIST的钡剂造影及CT扫描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性质GIST的钡剂造影及CT扫描影像特点。结果 GIST良性体积小,钡剂造影主要表现腔内小充盈缺损,蠕动波变小, CT平扫时密度多较为均匀,增强时呈均匀强化;交界性肿瘤体积较大,钡剂造影显示小溃疡,可见腔内较大充盈缺损,蠕动波消失,CT平扫一般密度不均匀,且增强呈不均强化;恶性肿瘤体积大,钡剂造影时一部分表现为龛影及较大充盈缺损,局部腔壁僵硬;另一部分仅表现为胃肠道受压。CT平扫显示跨壁或壁外巨大肿块,一般密度不均;增强扫描以不均匀强化为主。恶性肿瘤可发生肝脏、胰腺及周围腹膜等组织转移,但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 GIST的钡剂造影缺乏特征性,但该检查对于发现病变,定位病变及初步定性还是有利的,CT影像有一定特征性,该检查对GIST的定位和准确定性有较大临床价值。

    作者:李元芬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NIPRO-NDF 21滤过透析机两例故障的维修

    液压上限报警、透析液浓度显示值偏低是NIPRO-NDF21血液透析滤过机少见故障,维修手册也没有列举,维修困难,根据机器工作原理及维修经验查找出故障原因并解除,在临床上NIPRO-NDF21血液透析滤过机虽然较少,但对NIPRO系列同类机器的维修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作者:王晓娜;曹凯;邹春毅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原因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造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及其相关的因素,为医院消化内科工作的开展提供具体的参考。方法本组选取了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恶心呕吐患者20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所患疾病的类型,研究造成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具体原因。结果针对本组200类患者疾病的类型,导致恶心呕吐为常见的疾病是反流性的食管炎,本组中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有60例,而患有急性肠炎的患者有55例,患有胆系结石的患者有45例,这些疾病是导致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主要疾病。结论实践中导致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额,为详见的是反流性食管炎和急性肠炎。

    作者:鞠向龙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高级分子建模和模拟技术在细胞信号传导和通信的蛋白质结构预测的研究

    分子建模和计算机模拟是用于模拟分子行为的计算技术。广泛应用于计算化学,药物设计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目前,分子建模和模拟被认为是生物医学研究的主要工具。2013年,Martin Karplus, Michael Levitt和Arieh Warshel因为“开发复杂化学系统的多尺度模型”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些计算技术已经在药物靶标的发现和新型治疗剂开发中得到了集中利用。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生物医学进一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将继续依赖于高级分子建模和模拟方法的开发。作者当前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开发高级分子建模和模拟技术,并重点关注该技术在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和通信的蛋白质的结构预测,动力学分析和功能设计方面的应用。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和动力学与生物功能密切相关。它们是基础生物医学和药物开发中基础的关键信息。例如,药物靶标的(如HIV蛋白酶)详细结构和动力学知识是发现疾病(如AIDS)新疗法的关键步骤,这将会改善数百万人的健康和生活。细胞信号传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控制着细胞的基本活动和行为。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的错误是疾病,如癌症,阿尔茨海默症和糖尿病的原因。作者的研究利用分子建模技术研究两个细胞信号传导蛋白类型,具体来说就是固有无序化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

    作者:张玮红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腰椎骨折伴截瘫术后感染伴内固定松动的诊治及预防

    目的:探讨腰椎骨折伴截瘫内固定术后深部低度感染伴内固定装置松动的诊断、原因分析、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本组9例均行原手术入路彻底清创,取出松动及握持力不够的椎弓根钉、并向病灶中心椎体两端分别扩大1~2个节段固定椎体,术后持续滴注冲洗负压引流。结果随访6~18个月9例均基本生活自理。结论多数患者通过手术清除病灶、重新扩大内固定范围、并辅以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洪志虎;戚旬伟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不同分度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临床高危因素研究

    目的:分析不同分度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临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从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早产儿,根据临床分度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分析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临床高危因素。结果出生体质量<1500g、胎龄<32周早产儿随着BPD程度加重,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0.05)。三组胎膜早破>8h、孕期感染、羊水污染、机械通气、用氧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预防早产是减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基础,其关键是减少产前、出生后感染,同时应缩短氧疗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路凯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复方水蛭胶囊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药理研究及康复效果的评价

    目的:探讨复方水蛭胶囊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药理研究及康复效果。方法通过规范的复方水蛭胶囊的制备,对15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分别进行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复方水蛭胶囊(主要药物组成:水蛭、鸡血藤、丹参、川牛膝、木瓜等)。一次3粒,一日3次,口服,15日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取得显效率为69.34%,总有效率为94.67%;对照组取得显效率为49.33%,总有效率为77.33%。两组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水蛭胶囊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药理作用明确,应用于临床可取得显著的康复效果。

    作者:吴健;刘珂;王奉德;唐士平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瘘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进一步对中西医疗法在肛瘘病症方面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择取过去24个月(2013.3至2015.3)在我肛肠科接受治疗的62例肛瘘病患进行对比研究,依照对每位病患所采取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至中西医结合治疗肛瘘的A组(31例)与单纯西医手术治疗肛瘘的B组(31例)。对比观察AB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对肛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情况。结果 A、B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30/31)、67.7%(21/31),且A组患者仅1例患者发生管道闭塞,而B组共计9例患者发生术口发炎(5例)、感染(2例)、管道闭塞(2例)等不良症状,其不良症状发生率达29.0%。AB两组治疗肛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情况均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肛瘘不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对于患者术后发炎、感染以及管道闭塞等症状的预防具有显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重视。

    作者:郝建国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温肾平喘胶囊结合西医治疗持续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温肾平喘胶囊结合西医治疗持续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哮喘病人93例入组,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只进行西医气雾剂治疗。结果观察组完全控制率65.96%,未得到控制率4.25%,对照组完全控制率45.65%,未得到控制率19.56%,两组比较,完全控制率有显著性差异,未得到控制率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温肾平喘胶囊结合西医治疗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侯兴华;亓娟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RP术)后便秘的护理干预

    目的:总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即TURP术)便秘的护理措施,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防治便秘,降低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因便秘诱发继发性术后大出血的风险。方法对我科自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30例中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便秘患者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定期回访,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我科应用经尿道电切术后治疗前列腺增生30例便秘患者中,有3例不同程度的便秘发生。结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全程护理,对预防和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TURP)便秘有良好的作用。有效的护理可以防治便秘,降低TURP术后出血的风险。

    作者:陈文琼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目的:观察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行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62例设为此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例数分别为32例与30例。研究组患者术后在日常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只进行日常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缓解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术后的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上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者:刘坚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46例思考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选择。方法收集我院大外科从2011年1月到2014年12月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间骨折46例,75岁以上半髋置换,60岁以上全髋置换。结果通过半髋或者全髋置换的手术,尽早缓解症状、早下床活动、老人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赵建民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心内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

    目的:总结心内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和管理措施。方法分析心内科病房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管理措施。结果实施有效的管理方法可规避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结论实施科学的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

    作者:文皓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血浆置换抢救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体会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又称血栓性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血栓形成综合征等。其原因不明,可能与血管因素、感染以及药物过敏有关,大部分病人年龄在10~40之间,约60%是女性。起病急骤,病情严重,病死率达90%以上。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一过性及多变性的表现如头痛、意识障碍、抽搐、发音困难、失语,肾脏损害、肝脾肿大。由于患者体内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及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等原因。临床上常见的TTP是由于机体产生ADAMTS-13抑制物或各种病原体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因素所导致的继发性TTP.治疗方案为糖皮质激素治疗,近期应用血浆置换术,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方法:血浆置换是将患者血液引入血浆交换装置如血浆分离器,将血浆分离出并去除之,借以清除循环中有害物质或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物,然后将分离后的血液有形成分和加入正常血浆的置换液输回体内。通过血浆置换能补充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有利于组织细胞的修复。2013年4月应用血浆置换术成功抢救了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期间涉及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作者:徐蓓;王辉;张宇娟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消毒供应室集中供气式高压蒸汽灭菌成本控制

    目的:分析影响高压蒸汽灭菌运行成本的各种因素,降低运行费用,提高灭菌质量。方法通过改善装载方式、合理安排送汽及停止时间、调整高压蒸汽灭菌锅次等方法进行持续动态监测、对比,分析灭菌效果及运营成本。结果通过我院改良后连续两年统计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每锅次高压蒸汽灭菌能源成本较改良前下降了10%~15%。结论通过合理安排供气及停气时间、改善装载方式、调整灭菌锅次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集中供气式高压蒸汽灭菌运行成本,降低灭菌物品湿包率,从环节上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赵丹;韩玉静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中职病理学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初探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育资源获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中职病理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的必修课,是联系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的桥梁学科,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推动优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中职学校医学学生普遍存在自主学习能力差,专业理论低,专业不统一,在资源库建设中遇到了许多复杂的问题。因此如何建设适合中职医学学校的共享型资源库已成为各中职医学学校共同研究的课题,思考并构建真正适合中职医学基础教育教学的网络共享资源库。

    作者:樊欣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四肢创伤及术后肿胀经七叶皂苷与丹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将采用七叶皂苷治疗四肢创伤及术后肿胀的临床效果和的丹参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抽取72例于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四肢创伤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七叶皂苷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肿胀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组间对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的患者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4±1.27)分、(3.61±1.35)分和5.56%,均显著低于观察组的(1.95±0.51)分、(3.83±0.72)分和13.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丹参注射液对比,采用七叶皂苷治疗四肢创伤及术后肿胀的临床效果更显著,消肿效果和安全性更高,更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史继红;邢跃刚;姚士祥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乳腺癌根治术的观察与心理护理

    乳腺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广,破坏性大,手术创面大,皮下容易渗血,渗液以及皮瓣坏死。通过对24例病人的护理,我们总结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皮下主动负压吸引优于加压包扎,关键在于保持皮下有一定的负压,很容易使皮瓣与深部组织粘附愈合,保持皮瓣良好的血运,并采用双管负压吸引,使引流更充分,皮下负压更大,有效防止皮下积血、积液,促进切口愈合,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薛淑英;闫凤华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扶正祛邪法配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切口感染患者1例的报道

    因肛周脓肿引起的大范围坏死性筋膜炎,切开引流后,配合应用泰能20天,感染控制不理想,后给予中药扶正清热解毒等治疗,外用湿润烧伤膏,切口明显好转,通过该病例探讨中医中药内服外用的治疗的优势。

    作者:王景;郭伟光;于洋;麻继超;张海丽;回雪颖 刊期: 2015年第46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