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淑英;闫凤华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又称血栓性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血栓形成综合征等。其原因不明,可能与血管因素、感染以及药物过敏有关,大部分病人年龄在10~40之间,约60%是女性。起病急骤,病情严重,病死率达90%以上。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一过性及多变性的表现如头痛、意识障碍、抽搐、发音困难、失语,肾脏损害、肝脾肿大。由于患者体内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及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等原因。临床上常见的TTP是由于机体产生ADAMTS-13抑制物或各种病原体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因素所导致的继发性TTP.治疗方案为糖皮质激素治疗,近期应用血浆置换术,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方法:血浆置换是将患者血液引入血浆交换装置如血浆分离器,将血浆分离出并去除之,借以清除循环中有害物质或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物,然后将分离后的血液有形成分和加入正常血浆的置换液输回体内。通过血浆置换能补充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有利于组织细胞的修复。2013年4月应用血浆置换术成功抢救了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期间涉及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作者:徐蓓;王辉;张宇娟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果酒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计算各分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当果酒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含量为0.151g/kg时,方法引入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06g/kg。结论该评定方法易于理解、便于操作,有助于控制测定结果更准确、可靠,可以应用于气相色谱法对其他物质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作者:鲁莉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于二次妇产科手术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本组选取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二次妇产科手术的患者98例患者作为观察样本,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新式剖宫产的方式,而对照组则采取传统剖宫产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相关的并发症情况开展研究。对不同剖宫产方法对二次妇产科手术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长,并且手术中出血量也比较大,手术后恢复的排气时间也比较长,好对照组比较有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新式剖宫产术的患者因为腹腔粘膜严重,在进行二次妇产科手术的过程中出血量比较大,手术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为了提升二次妇产科手术的效果医生需对第一次手术操作谨慎选择,大限度减少粘连情况的发生。
作者:曲丽仁;张胜堂;张俊侠 刊期: 2015年第46期
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以器官的形态学习为主的基础学科,教学模式的选择对学习效果影响显著。论文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解剖学教学特点,介绍了人体解剖学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软件的开发设计和实践过程。
作者:张昌宇 刊期: 2015年第46期
应用循证护理探索老年冠心病并发心衰时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老年冠心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多数并存其它慢性疾病,冠心病合并心衰是临床上较严重的类型。运用循证护理找出病人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及时对症实施护理,使护理活动由被动变主动,控制患者的病情,患者没有发生由于护理不当导致的并发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效果满意,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代静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4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胃癌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健脾祛瘀化痰法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症状改善、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4.3%(38/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8.6%(20/7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症状改善率为84.3%(59/70),对照组为57.1%(40/7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生活质量提升54.3%(38/70),对照组生活质量提升28.6%(20/7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有较高的临床效果,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廖伟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至2015年05月收治的67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诊治工作开展情况加以分析,进一步对其相关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和认识,提出有效的诊治对策。结果67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全部实施有效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后,其中有54例患者肢体瘫痪,所占百分比为80.60%,有11例患者死亡,其中有7例患者在发病后一天内死亡,剩下的4例患者是在发病三天内死亡,死亡率为16.41%,其余的2名患者自动出院,所占百分比为2.99%。结论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在临床诊治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血肿块大小开展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工作,进一步做好预后处理工作,提升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梅花·尼合买提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分析实习护生在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护生护理行为中发生的7例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不安全因素并在之后的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实施相应的预防对策。结论护生在临床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生自身因素、带教老师因素,及环境因素等3方面。在临床工作中做好护生岗前培训,强化护生安全意识,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素质等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
作者:周道娟;白美蓉 刊期: 2015年第46期
0引言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是指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大脑实质的急性炎症。病情轻重不等,轻者可自行缓解,危重者呈急进性过程。我院于2010年11月收治一例患者,两月后继发脑梗死,在临床上不多见,结合本例情况及文献分析,以提高临床诊断率及治愈率。
作者:王岽;李卫;姚秀娟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究综合治疗对妇科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西药,研究组患者在常规西药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低于对照组(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方法对妇科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具有实际参考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曹韵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肺部感染合并隐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老年病科接受治疗的40例老年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肺部感染病死率高,由于其脏器功能减退,尤其在其本身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基础上,发生肺部感染后更容易出现左心衰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但老年人肺部感染出现左心衰时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极易发生漏诊、误诊,延误佳治疗时机。结论老年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诊断和及时正确治疗,以提高老年隐性心衰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和春芳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总结双额脑挫裂伤患者临床观察与护理的经验和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双额脑挫裂伤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83例患者中,57例行保守治疗,26例手术治疗,术中2例死亡,术后2例死亡;治愈74例,后遗症5例。结论给予双额脑挫裂伤患者严密的临床观察,做好及时有效的护理,进而有效的减少双额脑挫裂伤的致残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生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杜荟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分析彩超与钼靶X线在诊断未触及肿块乳腺肿瘤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0例未触及肿块乳腺肿瘤的患者采用彩超与钼靶X线进行单独与联合并联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彩超与钼靶X线单独诊断与联合并联诊断的检查准确率并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并联诊断的灵敏度要高于单独诊断的灵敏度,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在对未触及肿块乳腺肿瘤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采用彩超与钼靶X线并联诊断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陈国捷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儿童腹泻应用思密达、金双歧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l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儿童腹泻治疗的患儿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思密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金双歧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并且观察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大便好转时间和腹痛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儿童腹泻应用思密达联合金双歧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能缩短患儿病程,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光辉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对肛肠病手术后的患者应用高乌甲素超前镇痛联合亚甲蓝的长效止痛剂,并对其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选取自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肛肠病患者共计400例,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调查与研究。其中200例患者应用高乌甲素联合亚甲蓝与利多卡因配比的镇痛方式,将其设定为A组,100例患者应用亚甲蓝与利多卡因配比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镇痛,将其设定为B组,另100例患者给予口服曲马多缓释片的镇痛方式,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在手术后6小时、24小时以及72小时分别对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6~72h的镇痛效果以及VAS评分方面,A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术后6小时的镇痛与VAS评分方面,A组与B组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肛肠患者手术后应用高乌甲素联合亚甲蓝与利多卡因配比的镇痛方式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极大地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值得在临床中对其大力推广并应用。
作者:张冀平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胃癌切除术后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护理对策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至2015年04月收治的56例胃癌切除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供应方式,护理组采用肠内外营养供应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指标结果分别是(92.09±5.50)分、(40.10±14.13)小时、(4.22±1.48)小时以及(9.79±2.44)天,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对应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切除术后患者采用肠内外营养供应方式后,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术后各项功能恢复正常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宋彩红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微创小切口外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微创小切口外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68例,其中开放性C3型骨折7例,闭合性C3型骨折61例,其中采用掌侧切口48例,背侧切口8例,掌侧背侧联合切口12例,切口大小2~6 cm,平均3 cm,术后6周拔除外支架及克氏针固定,同时改用小夹板保护性固定1-2周,进行腕关节及前臂各方向功能锻炼。结果6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7.1%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3个月。桡骨远端骨折复片提示均骨性愈合,2例有针道感染,拔除外支架及克氏针后控制,1例开放性骨折合并肌皮缺损,行游离旋髂浅皮瓣修复愈合,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平均为掌屈57°,背伸56°,旋前75°,旋后65°。根据Sarmiento改良的Garland &Werley方法评定疗效[1]:优51侧、良9侧、可6侧、优良率为90.9%。结论微创小切口外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2]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手术微创简单安全,小切口美观,无需再次住院行内固定取出术,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患者腕关节功能预后良好。
作者:李能文;王海波;经维新;范欣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将采用七叶皂苷治疗四肢创伤及术后肿胀的临床效果和的丹参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抽取72例于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四肢创伤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七叶皂苷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肿胀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组间对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的患者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4±1.27)分、(3.61±1.35)分和5.56%,均显著低于观察组的(1.95±0.51)分、(3.83±0.72)分和13.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丹参注射液对比,采用七叶皂苷治疗四肢创伤及术后肿胀的临床效果更显著,消肿效果和安全性更高,更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史继红;邢跃刚;姚士祥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使用一次性吸痰管连接输液器的灌肠法结合有效的抗生素,用于治疗直肠癌患者在手术前肠道的护理方式。方法从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份到我院治疗直肠癌患者80例,都使用一次性吸痰管(16号)连接输液器的灌肠法进行术前肠道清肠。结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连接输液器的灌肠法后,80例患者肠道内均无粪渣,有的患者无粘液或有少量液气体较少,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发热情况,有6例患者则出现了腹胀,4例患者感到恶心呕吐。结论使用吸痰管灌肠法能有效的清洁肠道内粪渣,达到清理肠道的目的,而且是用连接输液器的灌肠法结合有效的抗生素能降低肠道内的细菌,减少患者的不适感,能被多数患者接受使用。
作者:矫春宁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本研究探讨依普利酮(Eplerenone)和匹伐他汀(Pitavastatin)对心梗(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基因Bcl-2/Bax表达的干预。方法结扎前降支血管建立心梗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MI组、依普利酮(E)+MI组、匹伐他汀(P)+MI组、联合用药(E+P)+MI组。造模成功后给予药物灌胃治疗8周,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TUNEL染色检测凋亡指数。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纤维化程度。Western-blot测定Bcl-2和Bax表达。结果与假手术比较,MI大鼠LVSP、dP/dTmax及dP/dTmin均显著降低(P<0.01),LVEDP显著性升高(P<0.01)。与MI组比较,依普利酮+ MI组、匹伐他汀+ MI组和联合用药+ MI组的LVSP、dP/dTmax及dP/dTmin均显著增加,LVEDP呈显著性下降(P<0.05)。假手术组心肌中未见明显心肌细胞凋亡。MI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上升,且Bcl-2和Bax表达也有显著增加,以Bax表达增加为主。药物干预后,与MI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显著下降,Bcl-2与Bax表达均明显下降,以Bax下降为主(P<0.05),上述变化以联合用药组+ MI明显。结论依普利酮和匹伐他汀可以明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调节Bax和Bcl-2表达,两者联合给药疗效更佳。
作者:刘丽敏;谭力力;李璐 刊期: 2015年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