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相色谱法测定果酒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鲁莉

关键词:甜蜜素, 气相色谱, 不确定度评定
摘要: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果酒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计算各分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当果酒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含量为0.151g/kg时,方法引入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06g/kg。结论该评定方法易于理解、便于操作,有助于控制测定结果更准确、可靠,可以应用于气相色谱法对其他物质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1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截至发稿时收治的31例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溶栓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31例患者中有22例实现冠脉再通,再通率为71%,结论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病死率,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安全方便,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刘彩云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浅谈社区心脑血管病防治策略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生后如何进行治疗,如何降低其发病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社区工作者积极探索,众多心脑血管病患者及其家属十分企盼解决的问题。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对数量日趋增多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如何有效开展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成为社区医务人员的一个重点工作。

    作者:栗军旺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一起疑似皮肤炭疽的调查报告

    目的:确定引起皮肤炭疽的病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调查、动物发病情况、其他社会因素)。结果自2008年3月20日至4月4日共发生疑似皮肤炭疽2例,均为临床诊断病例。结论通过对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疑似皮肤炭疽,进行治疗后好转。

    作者:张红丽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妊娠期糖尿病人分娩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人分娩综合护理方法临床工作中应用,提升护理服务品质。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156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进行回顾性总结进行分析。结果实施综合护理方法改善了降低了妊娠期孕妇合并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患者对医疗质量评价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综合护理方法有利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度过分娩期,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对医疗质量的评价。

    作者:赵艳林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纳米银宫颈细胞DNA修复术治疗宫颈糜烂157例临床观察

    探讨纳米银宫颈细胞DNA修复术在治疗宫颈糜烂中的疗效。对157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纳米银宫颈细胞DNA修复术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有效率达100%,无副反应。结论本法具有无创、安全、复发率低等优点,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霞;孙建光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林可霉素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与探讨在使用林可霉素注射剂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从而对林可霉素在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的不良反应的种类以及产生频度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以期寻找到产生原因以及发展方向。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入院进行林可霉素注射剂治疗疾病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事实回顾性地分析与研究,进而找到不良反应存在的原因。结果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在使用林可霉素注射剂进行临床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大剂量、较高浓度的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性死亡,后果十分严重。压患者体质的一些常见的不适应症状要远远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分析得出,临床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大剂量、较高浓度的药物可能是导致林可霉素注射剂产生频发及不良反应的原因。

    作者:尹桂华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三向辩膜式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保护化疗肿瘤患者的外周静脉,减少反复穿刺带来患着的痛苦,预防和减少化疗所导致的静脉炎,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方法对48例肿瘤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从肘部静脉穿刺,将导管置入至上腔静脉或锁骨上静脉内。结果应用PICC导管48例,留置时间15~350d,平均l 47.9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PICC导管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该穿刺技术容易掌握,穿刺成功率高。中心静脒导管留置时间长且安全。

    作者:张海蓉;陈晓;钟演芳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支气管镜镜下冲洗联合起始经验性非覆盖法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支气管镜镜下冲洗联合起始经验性覆盖非典型病原体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用经验性治疗方式治疗疾病,联合支气管镜镜下冲洗与起始经验性覆盖非典型病原体法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马国选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的人文关怀护理

    目的:探讨针对传染病密切接触人员,分析在居家医学观察过程中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02月至2015年02月传染病密切接触人员78名,对其实施居家医学观察。在此过程中,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观察获得的护理效果。结果针对本次研究的78名传染病密切接触者进行为期7天的居家医学观察。所有人员的体温全部表示正常,未表现出任何的流感样症状,全部满足解除医学观察标准。未出现疾病感染的患者,针对研究对象及其家属进行调查,表现出较高的护理工作满意度。结论针对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在实施居家医学观察的过程中,选择人文关怀的方法实施临床护理,终能够将相关人员的医学人文意识有效提高,有效树立所有研究人员的人文关怀理念,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静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探究与分析妇产科中米非司酮应用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目的:探究与分析妇产科中米非司酮应用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86例妇产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米非司酮使用者的数量及治疗效果。结果286例妇产科患者中,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患者有136例,米非司酮使用率为47.55%。136例患者中,终止妊娠者40例,其中有效36例;子宫性疾病38例,其中有效33例;紧急避孕29例,其中有效24例;恶性肿瘤患者14例,其中有效11例;其他疾病15例,其中有效10例。136例使用米非司酮治疗的患者中,绝大部分在服药后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仅有1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腹痛、恶心等,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结论妇产科很多疾病的治疗中都可能应用到米非司酮,其具有见效快、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等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王效爱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军队干休所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病情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军队干休所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情况,以针对性的对干休所老年人进行预防保健工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共660例居住军队干休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填写本研究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结合体征与辅助检查,分析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患病因素。结果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应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性保健教育,提高老年人的自我防护意识。

    作者:曹志宏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法对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个体化医学营养疗法对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门诊收治的7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组36例,研究组给予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饮食指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新生儿体重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妊娠糖尿病具有积极的作用,有效地控制孕妇餐后的血糖,控制体重的增长,并保证胎儿的生长发育,新生儿出生体重较为理想。

    作者:曲波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76例乳头凹陷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对乳头凹陷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于我院选取76例乳头凹陷孕妇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乳头凹陷的纠正护理和心理护理等,观察患者在经过护理后的效果以及心理状态的改变。结果经过护理后,患者的乳头凹陷现状得到有效改善,这些孕产妇均实现了对婴儿的哺乳,患者的焦虑情绪和失望情绪均都得到有效缓解。结论对乳头凹陷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改善患者乳头凹陷的现状,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东梅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无创机械通气在ARDS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ARDS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O2/Fi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 O2)。结果无创机械通气成功组11例均为ARDS早期患者,治疗2 h后PaO2/FiO2、HR、PaO2、SaO2、RR都有明显好转。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组全为呼吸窘迫较严重的ARDS患者,治疗2 h后PaO2/FiO2、HR、PaO2、PaCO2、SaO2、RR无明显变化。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对部分ARDS患者有良好的通气支持作用,尤其是ARDS的早期阶段。

    作者:陈根;陈培铭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涟水县朱码镇2004~2014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涟水县朱码镇11年来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疫情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其流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004至2014年肝炎发病141例,发病率波动在18.82/10万至158.80/10万之间,乙型肝炎占65.96%以上;无明显的季节发病高峰;发病率以30~39岁年龄组高,占发病总数的50.35%;男性高于女性,男:女=3.15:1;农民发病多,占发病总数的75.18%。结论应加强肝炎防制措施,对易感人群普种甲、乙肝疫苗,及时对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作者:蒋育飞;薛士银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体会

    0引言临床药学是新兴的一门学科,它和药物治疗学、药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在我们二甲综合医院中,临床药学往往侧重于西药方面的工作,如血药浓度测定、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监控、对抗生素类药品的联合应用进行指导、提倡给药方案个体化等等。而对中药的临床药学工作不太重视,本文就在我院二甲综合医院中如何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谈谈个人的体会。

    作者:何润梅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超前加长止痛方案在肛肠病手术止痛效果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肛肠病手术后的患者应用高乌甲素超前镇痛联合亚甲蓝的长效止痛剂,并对其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选取自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肛肠病患者共计400例,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调查与研究。其中200例患者应用高乌甲素联合亚甲蓝与利多卡因配比的镇痛方式,将其设定为A组,100例患者应用亚甲蓝与利多卡因配比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镇痛,将其设定为B组,另100例患者给予口服曲马多缓释片的镇痛方式,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在手术后6小时、24小时以及72小时分别对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6~72h的镇痛效果以及VAS评分方面,A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术后6小时的镇痛与VAS评分方面,A组与B组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肛肠患者手术后应用高乌甲素联合亚甲蓝与利多卡因配比的镇痛方式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极大地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值得在临床中对其大力推广并应用。

    作者:张冀平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双气囊内镜与小肠CT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与确诊率分析

    目的:分析探究双气囊内镜与小肠CT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与确诊率。方法择取于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96例疑似小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诊断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是双气囊内镜组以及小肠CT组。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与确诊率。结果双气囊内镜诊断的检出率、确诊率相较于小肠CT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双气囊内镜与小肠CT诊断小肠肿瘤均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是小肠CT对肿块的定位较欠缺。

    作者:李祺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温肾健脾汤辅助临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温肾健脾汤辅助临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温肾健脾汤治疗(主要药物:黄精15g,琥珀12g,何首乌15g,仙灵脾15g,煅牡蛎12g,白芍12g,土茯苓12g等)。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取得总有效率为85.72%;对照组取得总有效率为61.9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及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且应用安全。结论温肾健脾汤辅助临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可取得显著的康复效果。

    作者:王绪臻;王晓华;邹方鹏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动静脉内瘘术后及初期使用护理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后及初期使用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25例动静脉内瘘手术后及初期使用的护理经过。结果125例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安全、创伤小、感染率低、可长期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对患者的手术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初期正确的使用维护能提高内瘘的使用寿命。

    作者:丁利 刊期: 2015年第46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