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1临床分析

刘彩云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溶栓治疗, 尿激酶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截至发稿时收治的31例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溶栓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31例患者中有22例实现冠脉再通,再通率为71%,结论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病死率,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安全方便,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高级分子建模和模拟技术在细胞信号传导和通信的蛋白质结构预测的研究

    分子建模和计算机模拟是用于模拟分子行为的计算技术。广泛应用于计算化学,药物设计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目前,分子建模和模拟被认为是生物医学研究的主要工具。2013年,Martin Karplus, Michael Levitt和Arieh Warshel因为“开发复杂化学系统的多尺度模型”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些计算技术已经在药物靶标的发现和新型治疗剂开发中得到了集中利用。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生物医学进一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将继续依赖于高级分子建模和模拟方法的开发。作者当前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开发高级分子建模和模拟技术,并重点关注该技术在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和通信的蛋白质的结构预测,动力学分析和功能设计方面的应用。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和动力学与生物功能密切相关。它们是基础生物医学和药物开发中基础的关键信息。例如,药物靶标的(如HIV蛋白酶)详细结构和动力学知识是发现疾病(如AIDS)新疗法的关键步骤,这将会改善数百万人的健康和生活。细胞信号传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控制着细胞的基本活动和行为。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的错误是疾病,如癌症,阿尔茨海默症和糖尿病的原因。作者的研究利用分子建模技术研究两个细胞信号传导蛋白类型,具体来说就是固有无序化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

    作者:张玮红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四肢创伤及术后肿胀经七叶皂苷与丹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将采用七叶皂苷治疗四肢创伤及术后肿胀的临床效果和的丹参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抽取72例于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四肢创伤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七叶皂苷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肿胀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组间对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的患者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4±1.27)分、(3.61±1.35)分和5.56%,均显著低于观察组的(1.95±0.51)分、(3.83±0.72)分和13.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丹参注射液对比,采用七叶皂苷治疗四肢创伤及术后肿胀的临床效果更显著,消肿效果和安全性更高,更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史继红;邢跃刚;姚士祥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喉罩在基层医院麻醉与急救复苏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喉罩在基层医院麻醉与急救复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呼吸科于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6例待开通气道通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采取喉罩通气麻醉,比较分析两组麻醉通气效果。结果在插管难度上,观察组一次通气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一次通气成功率为80%,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插管置入前后血压和心率上,插管置入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置入后观察组和置入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在插管置入后血压和心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患者麻醉和急救复苏的过程中,将喉罩应用其中,对患者的急救复苏以及麻醉的安全可靠性提高上都有着积极的效果,值得在基础医院中大力的普及和应用。

    作者:王楠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优质护理在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优质护理在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至2015年04月收治的44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法,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新生儿死亡率、子痫发生率结果。结果护理组产妇的大出血发生率、新生儿死亡率以及子痫发生率结果分别是4.55%、0.00%以及0.00%,和对照组产妇的大出血发生率、新生儿死亡率以及子痫发生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采用优质护理法后,可以有效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和子痫发生率,提高孕产妇对于整个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邓茂玲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生态移民迁徙前后生活状况比较和对策研究

    目的:研究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居住地自然资源生态移民搬迁前后生活状况,分析影响生态移民生活质量的各种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三个较典型的沿黄经济区,即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灵武市郝家桥以及青铜峡市广武生态移民安置点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搬迁前后住房类型、饮水类型、做饭燃料、厕所类型均有变化(P<0.05)。搬迁后太阳能、有线电视、网络安装率较搬迁前均有升高(P<0.01)。②搬迁后总土地、耕地、山地、旱地和草场亩数较搬迁前减少,水浇地亩数有所增加(P<0.05)。③搬迁前总收入的变动幅度大于总支出,搬迁后总收入的变动幅度小于总支出。结论移民搬迁后生活环境、收支结构、安置模式均发生较大变化,但后续产业发展不平衡、就业的挤出效应对移民的生活质量均产生直接的影响。

    作者:汤榕;邹玉忠;许静怡;张闽剑;罗桥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电子结肠镜下直肠肿块剥离术的手术配合

    总结了65例电子结肠镜辅助下直肠肿块剥离手术的配合要点,包括术前仪器,器械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手术操作,术后病人的指导。认为手术护士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作者:李晚女;乐梅先;周芝元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与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对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36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并将其作为研究组。此外,选取同期36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为低回声结节、实性结节、浸润性生长结节分别占75%、100%、47.2%。结节中呈钙化斑、淋巴结颈部肿大和中央血管型血流信号为主的分别占63.8%、55.6%和69.4%。上述观察指标在两组患者的诊断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诊断的结果具有明显的特异性,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胡秀青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循证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并发心衰中的应用

    应用循证护理探索老年冠心病并发心衰时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老年冠心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多数并存其它慢性疾病,冠心病合并心衰是临床上较严重的类型。运用循证护理找出病人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及时对症实施护理,使护理活动由被动变主动,控制患者的病情,患者没有发生由于护理不当导致的并发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效果满意,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代静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关于某中学一起学生隐翅虫皮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明确学生急性皮炎的发生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知识健康教育,为有效防范隐翅虫皮炎暴发提供经验。方法采用一般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疾病的三间分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集中在10月24~31日天气湿热时期发病,患者共44例,在学生中聚集,男女生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校生和走读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座位离灯远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次皮炎集中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结合临床诊断,符合隐翅虫皮炎流行规律。教室、寝室未安装纱窗及学生晚自习和晨读使用日光灯照明为遭到隐翅虫侵袭的主要因素。加强对隐翅虫的生活习性、毒液知识的了解是防范隐翅虫皮炎暴发的关键。

    作者:李佑兴;涂中兴;刘文清;凌荣明;闵一斌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吗啡中毒误诊为肝性脑病2例报道

    0引言例1:患者男,31岁,主因肝炎病史4年,腹胀、双下肢水肿3个月余于2014年8月5日入院。患者于4年前体检发现患有乙肝,于我院查乙肝五项提示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乙肝病毒基因阳性,转氨酶高于正常,给予保肝降酶治疗,并给予拉米夫定口服抗病毒治疗,病情好转,转氨酶降至正常范围,乙肝病毒转阴,口服拉米夫定6个月后停药,后定期复查,病情稳定。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眼黄、尿黄,就诊于我院并住院治疗。查体:T37.0℃、P103次/分、R22次/分、Bp 133/68 mmHg,神清,精神可,皮肤粘膜重度黄染,心率103次/分,律齐,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饱满,肝、脾肋下未及,腹部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患者有大量饮酒史2年,每日约500克左右。入院后化验情况:乙肝五项定量: HBeAb 、HBcAb阳性;乙肝病毒基因定量:<500Copies/mL。肝功能:ALT 49 U/L,AST 90U/L,ALB 30.0g/L,TBIL 230.4 umol/L,DBIL 112.6 umol/L,ALP 284.0U/L,GGT 37 U/L;血凝四项:PT 18.1 S,APTT 59.1 S,TT16.4 S,PTA46.6%;血常规:WBC 6.99×109/L, Neu63.2%,RBC 3.16×1012/L,Hb115g/L, PLT 71×109/L。腹部彩超示符合慢性肝损害改变,胆囊内泥沙样结石,腹腔少量积液,脾大。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腹水。予以保肝降酶退黄及血浆间断应用支持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胆红素逐渐增高,凝血酶元活动度逐渐下降,腹水、双下肢水肿加重,考虑出现肝功能衰竭,于2015年1月2日化验肝功能:ALT 63.0U/L,AST 118.0 U/L,ALB 37.7g/L,TBIL 601.8 umol/L,DBIL 363.5 umol/L,ALP 240 U/L,GGT 22 U/L;血凝四项:PT 32 S,APTT 69.3 S,TT 15.2 S。PTA19.35%.于2015-1-13日晚出现睡眠差,躁动,头痛,给予吗啡缓释片60毫克口服后入睡,于2015年1月14日晨起8:00查房患者出现昏睡,呼之不应,扑翼样震颤不合作,考虑肝性脑病,予以氨基酸、精氨酸、门冬氨酸鸟氨酸静滴抗昏迷治疗,神志无好转,于10:00主任医师查房发现患者瞳孔如针尖样,考虑患者吗啡中毒,予以纳洛酮1支静注,静注纳洛酮后15分钟,出现躁动,仍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考虑纳洛酮拮抗阿片药物作用起效,再次给予纳洛酮1支静注,患者一直处于躁动状态,逐渐出现呼吸、心率下降,于14:00分患者突然出现心跳、呼吸停止,临床死亡。

    作者:李文琳;于文英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睑缘炎患者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局部物理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局部物理治疗在治疗睑缘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门诊睑缘炎患者50例92眼,患者均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局部物理治疗方案,疗程1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睑缘形态、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和睑板腺脂质排出难易度。结果治疗后睑缘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睑缘形态、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和睑板腺脂质排出难易度等临床体征均改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值分别为1.39±0.610分和0.22±0.415分,睑板腺脂质排出难易度评分值分别为1.43±0.684和0.20±0.399,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局部物理治疗是睑缘炎的有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密密;洪宇波;其其格;金宝泉;乌云;胡础图;郭振山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老年肺部感染并隐性心力衰竭40例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肺部感染合并隐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老年病科接受治疗的40例老年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肺部感染病死率高,由于其脏器功能减退,尤其在其本身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基础上,发生肺部感染后更容易出现左心衰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但老年人肺部感染出现左心衰时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极易发生漏诊、误诊,延误佳治疗时机。结论老年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诊断和及时正确治疗,以提高老年隐性心衰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和春芳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果酒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果酒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计算各分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当果酒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含量为0.151g/kg时,方法引入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06g/kg。结论该评定方法易于理解、便于操作,有助于控制测定结果更准确、可靠,可以应用于气相色谱法对其他物质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作者:鲁莉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4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胃癌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健脾祛瘀化痰法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症状改善、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4.3%(38/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8.6%(20/7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症状改善率为84.3%(59/70),对照组为57.1%(40/7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生活质量提升54.3%(38/70),对照组生活质量提升28.6%(20/7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有较高的临床效果,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廖伟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羟苯明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服用羟苯磺酸钙药物治疗前、后的眼底变化,评估其对DR的疗效。方法我院DR46例(124眼),按其眼底病变程度分为早期和中期。将早、中期患者各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早期病变的试验组为A组(23例44眼),对照组为B组(23例35眼);所有患者用药前后进行视力、眼压、散瞳眼底照相、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羟苯磺酸钙治疗后, A组较B组眼底改善者明显增多,有效率高(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对非增殖期DR具有改善和稳定病变的作用,对早期病变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刘晔;李静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2010-2012年甘孜州州本级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甘孜州州本级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按照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1-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对医疗机构各类检测点进行采样、检验。结果采样1487份,其中:其中:空气采样320份,合格率89.69%:物体表面采样542份,合格率94.1%:消毒液采样288份,合格率96.18%:医护人员手采样230份,合格率92.61%;无菌物品采样98份,合格率96.94%。2010年合格率低91.86%,2012年合格率高96.17%。结论甘孜州州级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合格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消毒与灭菌质量还有待提高。要充分利用监测资料,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各个薄弱环节并及时整改,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效避免感染性疾病的传播,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黄亮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癔症性瘫痪一例

    0引言癔症指一种以解离症状的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本障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数影响,除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意识障碍有自知力,自知力基本完整,病程分反复迁延,常见于青春期或更年期,女性较多[1],本文就一例癔症性瘫痪10年治愈病例探索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朱宁;范丽伟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应用思密达和金双歧联合治疗儿童腹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腹泻应用思密达、金双歧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l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儿童腹泻治疗的患儿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思密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金双歧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并且观察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大便好转时间和腹痛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儿童腹泻应用思密达联合金双歧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能缩短患儿病程,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光辉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目的:运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观察疗效,探讨其临床推广可行性。方法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治疗冠心病168例,将入选的1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治疗组使用硝酸甘油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使用硝酸甘油等常规药物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对照组每天体外反搏一次,连续10天为1疗程,每次30分钟-1小时,反搏压力0.35~0.45kg/cm2,休息3天,继续下一个周期,每3个周期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经过治疗2月后,随访4周后,对照组疗效92.86%明显高于治疗组76.19%。对照组心电图心肌缺血明显改变。经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硝酸甘油等常规药物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结论运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副作用少,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谭倩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T 波电交替在心脏性猝死预警中的研究与应用

    有半数的心力衰竭病人因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死于心源性猝死,T波电交替是公认的预测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指标。早在许多年前就发现T波电交替与心源性猝死有关,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异常增大是T波电交替的机制,T波电交替(T Wave allemans,TWA)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可,本文拟对其机制以及其应用进行介绍。

    作者:赵海龙 刊期: 2015年第46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