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晔;李静
目的:对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45)与观察组(45),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抗心绞痛药物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9%,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应用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马宝力 刊期: 2015年第46期
总结了65例电子结肠镜辅助下直肠肿块剥离手术的配合要点,包括术前仪器,器械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手术操作,术后病人的指导。认为手术护士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作者:李晚女;乐梅先;周芝元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采用尼莫地平、辛伐他汀联合吗啡控释片对癌痛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132例晚期癌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吗啡控释片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和辛伐他汀联合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10天的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止痛总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80.3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尼莫地平、辛伐他汀和吗啡控释片联合治疗癌痛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晓霞 刊期: 2015年第46期
沙星类药物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多种优势,比如疗效好、生物利用度高等。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用药不合理(比如滥用等)的情况,导致患者发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的生理、心理均造成不良影响,目前逐渐引起政府管理部门、医疗单位的重视。下文主要分析服用沙星类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并总结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旨在为后期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刘芳 刊期: 2015年第46期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主要场所和各种病原体集中的场所,细菌病毒污染、化学消毒剂和挥发性麻醉剂对空气的污染以及锐器刺伤、噪音等危害工作人员健康的因素大量存在,因此,如何运用一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充分做好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胡兆勤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研究总结使用12导联与3导联分析动态心动图的优劣性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门诊和住院部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分别使用12导联动态心动图监测一遍,使用3导联动态心动图监测一遍。统计两种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使用12导联动态心动图ST段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3导联动态心动图(P<0.05),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分析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出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以及房性逸搏均显著高于3导联动态心动图(P<0.05),使用3导联动态心电图检出房性期前收缩显著高于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P<0.05)。结论使用12导联动态心动图检出心率失常和冠心病ST段异常,临床效果显著,敏感性高,可以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选择应用。
作者:李莉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对伴抑郁症的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伴抑郁症的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表现。方法连续入选我院门诊高血压病患者486例,所有患者进行抑郁的评定和分级。同时接受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分析抑郁和非抑郁高血压病患者的勺型节律。结果486例高血压病患者中,抑郁79例(16.3%)。与非抑郁的高血压病患者相比,抑郁的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表现为非勺型和反勺型者均明显增多(P<0.05);晨峰血压水平明显升高(P=0.038)。但两者平均收缩压(P=0.076)和平均舒张压(P=0.108)未见明显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抑郁是非勺型血压的独立预测因素(OR 2.16,95% CI 1.03-5.74,P =0.023)。结论抑郁是高血压病的常见合并症。抑郁可增加非勺型血压的发生率,并增高晨峰血压的水平。
作者:郭敏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进一步对中西医疗法在肛瘘病症方面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择取过去24个月(2013.3至2015.3)在我肛肠科接受治疗的62例肛瘘病患进行对比研究,依照对每位病患所采取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至中西医结合治疗肛瘘的A组(31例)与单纯西医手术治疗肛瘘的B组(31例)。对比观察AB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对肛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情况。结果 A、B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30/31)、67.7%(21/31),且A组患者仅1例患者发生管道闭塞,而B组共计9例患者发生术口发炎(5例)、感染(2例)、管道闭塞(2例)等不良症状,其不良症状发生率达29.0%。AB两组治疗肛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情况均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肛瘘不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对于患者术后发炎、感染以及管道闭塞等症状的预防具有显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重视。
作者:郝建国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分析儿童期高血压对成年高血压及靶器官损害的预测风险。方法选取鄂尔多斯市儿童青少年血压研究队列(BBS队列)人群100例,儿童期给予身体测量与血压测量,成年期在常规测量基础上行心脏B超检查、血管弹性检测、尿液及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成年期高血压患病率与靶器官损害度均随儿童期血压水平增加而增加,成年高血压及靶器官疾病可归因于儿童期高血压状态。结论儿童期高血压对成年高血压及靶器官损害有重要预测价值。
作者:王秀春;高怀龙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治疗的效果优于开腹肌瘤剥除术,而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较少。
作者:谢春华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并观察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84.6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丁苯酞胶囊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在很大程度上修复患者神经受损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高秉勋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中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2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41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1例,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率达到90.24%(37/41)高于对照组65.85%(27/41),总有效率92.68%(38/41)高于对照组73.17%(30/41),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肖霞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了解在农村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SICS)的效果。方法2009年2月至2014年10月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共计498例(535眼),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其中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者509眼。结果本组病人随访3~30月,视力≥0.5者447眼,占83.55%;≤0.5者88眼,占16.45%。并发症:皮质残留13眼(2.43%),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14眼(2.62%),后囊膜混浊27眼(5.05%),明显角膜内皮水肿5眼(0.93%),未见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基层医院完全可开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达到治盲目的。
作者:王正刚;李明英;万小娇;王黎;徐晓群;李琴 刊期: 2015年第46期
中药注射剂能够有效提高中医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在危急重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通过中药在制剂及给药途径上的突破,应用现代制药技术和质检手段,从药理、药学、毒理三方面加以研究,同时辅以配伍禁忌干预,对临床应用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提高了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在静脉滴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方面打破了抗生素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思路,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值得总结、借鉴和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田伟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提高中度脑动脉硬化治疗的疗效;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动脉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常规西药治疗3月以及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根据我省名老中医燕小霞主任医师多年经验研制院内制剂益肾化瘀健脑胶囊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疗效是否有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均改善,且加用益肾化瘀健脑1号组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组,p<0.05;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可以提高脑动脉硬化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邓鑫;燕小霞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创伤性休克及时合理的急救护理手段,使创伤性休克患者取得良好的抢救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3月30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早发现,及时输液、输血、保暖,加强心理护理等护理程序的应用,抢救成功29例,死亡1例。结论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程序在创伤性休克的抢救中起着重要作用,及时合理的急救护理手段能取得良好抢救效果。
作者:周国辉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融合基因TEL/AML1阳性患儿的预后。方法采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技术检测TEL-AML1融合基因,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骨髓中微小残留病(MRD),根据对此类患儿治疗的随访,联合基础危险度分层方法及动态微小残留病检测,评估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与结论 t(12;21)B系ALL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预后较好的一种亚型。
作者:顾敏儿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妇产科中米非司酮应用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86例妇产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米非司酮使用者的数量及治疗效果。结果286例妇产科患者中,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患者有136例,米非司酮使用率为47.55%。136例患者中,终止妊娠者40例,其中有效36例;子宫性疾病38例,其中有效33例;紧急避孕29例,其中有效24例;恶性肿瘤患者14例,其中有效11例;其他疾病15例,其中有效10例。136例使用米非司酮治疗的患者中,绝大部分在服药后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仅有1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腹痛、恶心等,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结论妇产科很多疾病的治疗中都可能应用到米非司酮,其具有见效快、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等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王效爱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后及初期使用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25例动静脉内瘘手术后及初期使用的护理经过。结果125例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安全、创伤小、感染率低、可长期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对患者的手术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初期正确的使用维护能提高内瘘的使用寿命。
作者:丁利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微创小切口外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微创小切口外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68例,其中开放性C3型骨折7例,闭合性C3型骨折61例,其中采用掌侧切口48例,背侧切口8例,掌侧背侧联合切口12例,切口大小2~6 cm,平均3 cm,术后6周拔除外支架及克氏针固定,同时改用小夹板保护性固定1-2周,进行腕关节及前臂各方向功能锻炼。结果6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7.1%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3个月。桡骨远端骨折复片提示均骨性愈合,2例有针道感染,拔除外支架及克氏针后控制,1例开放性骨折合并肌皮缺损,行游离旋髂浅皮瓣修复愈合,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平均为掌屈57°,背伸56°,旋前75°,旋后65°。根据Sarmiento改良的Garland &Werley方法评定疗效[1]:优51侧、良9侧、可6侧、优良率为90.9%。结论微创小切口外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2]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手术微创简单安全,小切口美观,无需再次住院行内固定取出术,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患者腕关节功能预后良好。
作者:李能文;王海波;经维新;范欣 刊期: 2015年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