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鑫;燕小霞
目的:探讨腰椎骨折伴截瘫内固定术后深部低度感染伴内固定装置松动的诊断、原因分析、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本组9例均行原手术入路彻底清创,取出松动及握持力不够的椎弓根钉、并向病灶中心椎体两端分别扩大1~2个节段固定椎体,术后持续滴注冲洗负压引流。结果随访6~18个月9例均基本生活自理。结论多数患者通过手术清除病灶、重新扩大内固定范围、并辅以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洪志虎;戚旬伟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对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36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并将其作为研究组。此外,选取同期36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为低回声结节、实性结节、浸润性生长结节分别占75%、100%、47.2%。结节中呈钙化斑、淋巴结颈部肿大和中央血管型血流信号为主的分别占63.8%、55.6%和69.4%。上述观察指标在两组患者的诊断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诊断的结果具有明显的特异性,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胡秀青 刊期: 2015年第46期
0引言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小时后的头颅CT、MRI结果,以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分型,探讨不同梗死部位、不同梗死范围、不同类型、不同病情程度及不同病史的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的心电图的改变,并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观察急性期不同临床类型的脑梗死患者的心脏状况,为研究脑梗死并发心脏损害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的改善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王颖波;薛怀仁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穴位注射预防胃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96例采用化疗方法治疗胃癌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并经过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将9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人。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注射法预防化疗所带来的呕吐恶心。针对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艾灸法和穴位注射法进行预防。结果经过5天的治疗,实验组中被评为恶心呕吐症状0级的患者有44例,1级的有3例,2级的有1例,无3级和4级,有效例数为47,占比97.92%。对照组中被评为恶心呕吐症状0级的患者有30例,1级的有10例,2级的有6例,3级的有2例,无4级,有效例数为40例,占比83.33%。两组评级为0级例数、1级例数和有效例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神阙穴联合胃复安双足三里穴注射可以成为胃癌化疗治疗的辅助,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恶心呕吐的副作用。
作者:张燕华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伴CRP升高是否需应用抗生素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间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腹泻伴CRP升高的240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补液、止泻等对症治疗,研究组仅给予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在联合给予抗病毒治疗及抗生素抗炎治疗。结果两组患儿经过一周治疗,两组患儿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P水平降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伴CRP升高的临床治疗不需应用抗生素,CRP升高在病因解除后可自行下降。
作者:张金彩;牛保太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医学营养疗法对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门诊收治的7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组36例,研究组给予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饮食指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新生儿体重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妊娠糖尿病具有积极的作用,有效地控制孕妇餐后的血糖,控制体重的增长,并保证胎儿的生长发育,新生儿出生体重较为理想。
作者:曲波 刊期: 2015年第46期
有半数的心力衰竭病人因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死于心源性猝死,T波电交替是公认的预测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指标。早在许多年前就发现T波电交替与心源性猝死有关,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异常增大是T波电交替的机制,T波电交替(T Wave allemans,TWA)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可,本文拟对其机制以及其应用进行介绍。
作者:赵海龙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美容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实施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乳房形状、切口瘢痕、色素沉着、乳头(晕)感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提高乳房良性肿瘤切除术后的美容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作者:刘波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分析对乳头凹陷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于我院选取76例乳头凹陷孕妇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乳头凹陷的纠正护理和心理护理等,观察患者在经过护理后的效果以及心理状态的改变。结果经过护理后,患者的乳头凹陷现状得到有效改善,这些孕产妇均实现了对婴儿的哺乳,患者的焦虑情绪和失望情绪均都得到有效缓解。结论对乳头凹陷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改善患者乳头凹陷的现状,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东梅 刊期: 2015年第46期
自我院成立健康体检中心以来,目前通过慢性病管理,建立健康档案的措施,我们对辖区内的1200例老年人健康体检,针对心电图的特点进行分析,讨论老年人群的心电图特点和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我院心电图十二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的1200例65岁~90岁老年人的心电图,年龄差25岁,结果发现482例完全正常,占总人数的40.16%,心电图异常者561例,占总人数的46.75%,严重异常者157例,占总人数的13.08%,男女比例为3:1。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及电生理的改变,心电图异常在老年病人中为常见,检出率也高。每年体检,使老年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对高危病人的复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叶建光 刊期: 2015年第46期
0引言例1:患者男,31岁,主因肝炎病史4年,腹胀、双下肢水肿3个月余于2014年8月5日入院。患者于4年前体检发现患有乙肝,于我院查乙肝五项提示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乙肝病毒基因阳性,转氨酶高于正常,给予保肝降酶治疗,并给予拉米夫定口服抗病毒治疗,病情好转,转氨酶降至正常范围,乙肝病毒转阴,口服拉米夫定6个月后停药,后定期复查,病情稳定。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眼黄、尿黄,就诊于我院并住院治疗。查体:T37.0℃、P103次/分、R22次/分、Bp 133/68 mmHg,神清,精神可,皮肤粘膜重度黄染,心率103次/分,律齐,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饱满,肝、脾肋下未及,腹部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患者有大量饮酒史2年,每日约500克左右。入院后化验情况:乙肝五项定量: HBeAb 、HBcAb阳性;乙肝病毒基因定量:<500Copies/mL。肝功能:ALT 49 U/L,AST 90U/L,ALB 30.0g/L,TBIL 230.4 umol/L,DBIL 112.6 umol/L,ALP 284.0U/L,GGT 37 U/L;血凝四项:PT 18.1 S,APTT 59.1 S,TT16.4 S,PTA46.6%;血常规:WBC 6.99×109/L, Neu63.2%,RBC 3.16×1012/L,Hb115g/L, PLT 71×109/L。腹部彩超示符合慢性肝损害改变,胆囊内泥沙样结石,腹腔少量积液,脾大。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腹水。予以保肝降酶退黄及血浆间断应用支持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胆红素逐渐增高,凝血酶元活动度逐渐下降,腹水、双下肢水肿加重,考虑出现肝功能衰竭,于2015年1月2日化验肝功能:ALT 63.0U/L,AST 118.0 U/L,ALB 37.7g/L,TBIL 601.8 umol/L,DBIL 363.5 umol/L,ALP 240 U/L,GGT 22 U/L;血凝四项:PT 32 S,APTT 69.3 S,TT 15.2 S。PTA19.35%.于2015-1-13日晚出现睡眠差,躁动,头痛,给予吗啡缓释片60毫克口服后入睡,于2015年1月14日晨起8:00查房患者出现昏睡,呼之不应,扑翼样震颤不合作,考虑肝性脑病,予以氨基酸、精氨酸、门冬氨酸鸟氨酸静滴抗昏迷治疗,神志无好转,于10:00主任医师查房发现患者瞳孔如针尖样,考虑患者吗啡中毒,予以纳洛酮1支静注,静注纳洛酮后15分钟,出现躁动,仍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考虑纳洛酮拮抗阿片药物作用起效,再次给予纳洛酮1支静注,患者一直处于躁动状态,逐渐出现呼吸、心率下降,于14:00分患者突然出现心跳、呼吸停止,临床死亡。
作者:李文琳;于文英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温肾平喘胶囊结合西医治疗持续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哮喘病人93例入组,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只进行西医气雾剂治疗。结果观察组完全控制率65.96%,未得到控制率4.25%,对照组完全控制率45.65%,未得到控制率19.56%,两组比较,完全控制率有显著性差异,未得到控制率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温肾平喘胶囊结合西医治疗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侯兴华;亓娟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本研究探讨依普利酮(Eplerenone)和匹伐他汀(Pitavastatin)对心梗(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基因Bcl-2/Bax表达的干预。方法结扎前降支血管建立心梗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MI组、依普利酮(E)+MI组、匹伐他汀(P)+MI组、联合用药(E+P)+MI组。造模成功后给予药物灌胃治疗8周,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TUNEL染色检测凋亡指数。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纤维化程度。Western-blot测定Bcl-2和Bax表达。结果与假手术比较,MI大鼠LVSP、dP/dTmax及dP/dTmin均显著降低(P<0.01),LVEDP显著性升高(P<0.01)。与MI组比较,依普利酮+ MI组、匹伐他汀+ MI组和联合用药+ MI组的LVSP、dP/dTmax及dP/dTmin均显著增加,LVEDP呈显著性下降(P<0.05)。假手术组心肌中未见明显心肌细胞凋亡。MI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上升,且Bcl-2和Bax表达也有显著增加,以Bax表达增加为主。药物干预后,与MI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显著下降,Bcl-2与Bax表达均明显下降,以Bax下降为主(P<0.05),上述变化以联合用药组+ MI明显。结论依普利酮和匹伐他汀可以明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调节Bax和Bcl-2表达,两者联合给药疗效更佳。
作者:刘丽敏;谭力力;李璐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海普林局部涂抹治疗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30例输液后静脉炎的患者局部涂抹海普林,治疗2~7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效果显著。结论海普林治疗静脉炎,操作简单,方便可行,安全有效,止痛消肿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桂梅;窦瑞梅 刊期: 2015年第46期
0引言临床药学是新兴的一门学科,它和药物治疗学、药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在我们二甲综合医院中,临床药学往往侧重于西药方面的工作,如血药浓度测定、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监控、对抗生素类药品的联合应用进行指导、提倡给药方案个体化等等。而对中药的临床药学工作不太重视,本文就在我院二甲综合医院中如何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谈谈个人的体会。
作者:何润梅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糖尿病和高血压对老年人心血管病变发生率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治疗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当中选出195例,其中95例患者患有原发性糖尿病,作为A组;另外95例患者患有原发性高血压,作为B组。再从同一时间段内选出95例未患有原发性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作为对比组。分别调查三组研究对象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发病几率,同时记录A组和B组患者不同病程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发病几率。结果本次研究中,A组患者的冠心病患病率为22.11%(21/95)、心肌梗死的患病率为12.63%(12/95);B组患者的冠心病患病率为18.95%(18/95)、心肌梗死的患病率为11.58%(11/95);对比组冠心病患病率为13.68%(13/95)、心肌梗死的患病率为3.16%(3/95)。A组和B组患者两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同时,随着病程的不断增加,A组和B组的患病率也在不断提升,各病程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糖尿病和高血压对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有着极大的影响,并且随着病程的增加,患者的患病率也会明显提升,需要医护人员重点注意。
作者:麦麦提江·麦麦提敏;肉孜托合提·吾斯曼 刊期: 2015年第46期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护士心理因素与发生差错事故的关系,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些对策在防范差错事故,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以优质服务来满足社会各界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方面起到积极效果。
作者:周淑芬 刊期: 2015年第46期
液压上限报警、透析液浓度显示值偏低是NIPRO-NDF21血液透析滤过机少见故障,维修手册也没有列举,维修困难,根据机器工作原理及维修经验查找出故障原因并解除,在临床上NIPRO-NDF21血液透析滤过机虽然较少,但对NIPRO系列同类机器的维修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作者:王晓娜;曹凯;邹春毅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困难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并总结治疗经验,提高小儿呼吸困难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64例呼吸困难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因,总结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经及时对症救治,64例患儿有63例治愈出院,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转往上级医院救治。结论小儿呼吸困难的病因复杂,病情凶险,快速诊断、及时解除呼吸困难和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案,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铁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融合基因TEL/AML1阳性患儿的预后。方法采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技术检测TEL-AML1融合基因,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骨髓中微小残留病(MRD),根据对此类患儿治疗的随访,联合基础危险度分层方法及动态微小残留病检测,评估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与结论 t(12;21)B系ALL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预后较好的一种亚型。
作者:顾敏儿 刊期: 2015年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