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龙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胃肠钡剂造影征象和CT的影像表现。方法参照手术病理结果,对29例经病理证实分别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GIST的钡剂造影及CT扫描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性质GIST的钡剂造影及CT扫描影像特点。结果 GIST良性体积小,钡剂造影主要表现腔内小充盈缺损,蠕动波变小, CT平扫时密度多较为均匀,增强时呈均匀强化;交界性肿瘤体积较大,钡剂造影显示小溃疡,可见腔内较大充盈缺损,蠕动波消失,CT平扫一般密度不均匀,且增强呈不均强化;恶性肿瘤体积大,钡剂造影时一部分表现为龛影及较大充盈缺损,局部腔壁僵硬;另一部分仅表现为胃肠道受压。CT平扫显示跨壁或壁外巨大肿块,一般密度不均;增强扫描以不均匀强化为主。恶性肿瘤可发生肝脏、胰腺及周围腹膜等组织转移,但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 GIST的钡剂造影缺乏特征性,但该检查对于发现病变,定位病变及初步定性还是有利的,CT影像有一定特征性,该检查对GIST的定位和准确定性有较大临床价值。
作者:李元芬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明确学生急性皮炎的发生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知识健康教育,为有效防范隐翅虫皮炎暴发提供经验。方法采用一般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疾病的三间分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集中在10月24~31日天气湿热时期发病,患者共44例,在学生中聚集,男女生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校生和走读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座位离灯远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次皮炎集中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结合临床诊断,符合隐翅虫皮炎流行规律。教室、寝室未安装纱窗及学生晚自习和晨读使用日光灯照明为遭到隐翅虫侵袭的主要因素。加强对隐翅虫的生活习性、毒液知识的了解是防范隐翅虫皮炎暴发的关键。
作者:李佑兴;涂中兴;刘文清;凌荣明;闵一斌 刊期: 2015年第46期
0引言烧伤创面脓毒症是大面积烧伤后常见的临床体征,大多数患者会在创面封闭之前出现此征象,经积极抢救治疗,创面封闭后可治愈。但患者体内往往会残余细菌,特别是那些存在残余创面的患者,在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能导致脓毒症的复发。临床上鲜有报道,现就近期我科发生的一例烧伤整形患者术后患者脓毒症予以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牛惠彩;吴黎黎;李卫卫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血液检验在100例贫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至2014年08月收治的100例贫血患者,分别有地中海贫血患者和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采用我院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对所有研究人员进行血液检验,对其血液检验结果以及相关指标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试验一组、试验二组以及对照组三组研究人员的平均红细胞容积、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五项指标结果两两对比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贫血患者通过血液检验工作开展,可以准确的诊断出贫血情况和贫血类型,有助于在临床中实现及早诊断和对症治疗过程,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冬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比较克氏针加钢丝张力带固定和空心钉加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8月至2015年1月的36例髌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20例采用克氏针加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16例采用空心钉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种技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18个月使用陆裕朴功能评定标准:克氏针加钢丝张力带组,优12例,良5例,可3例;空心钉加张力带钢丝组优14例,良2例。结论空心钉加张力带钢丝对于单纯性及骨块较大的髌骨粉碎骨折更符合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临床应用中明显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对髌骨骨折治疗是一种很好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倪兴强;何鼎;王贵川;王修勤;吉仲宏;周富彬;安云峰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结核结节疾病同肺内肿瘤结节疾病实施X线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2月至2015年02月结核结节以及肺内肿瘤结节患者124例。针对所有患者于临床实施胸部正位X线检查、侧位X线检查以及实施CT检查,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检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临床鉴别诊断后发现,患有结核结节的患者74例,患有肺内肿瘤结节的患者50例。患者的结节大小为0.7厘米-3.1厘米,平均大小为(1.87±0.29)厘米;针对74例结核结节患者,于患者中左肺上叶尖后段发生病变的患者18例,于右肺发生病变的患者56例。针对50例肺内肿瘤结节患者,于中左肺发生病变的患者16例,于右肺发生病变的患者34例。结论临床采用X线对结核结节疾病以及肺内肿瘤结节疾病实施鉴别诊断,能够发挥显著的效果,临床配合选择CT检查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姚洪雷 刊期: 2015年第46期
探讨纳米银宫颈细胞DNA修复术在治疗宫颈糜烂中的疗效。对157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纳米银宫颈细胞DNA修复术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有效率达100%,无副反应。结论本法具有无创、安全、复发率低等优点,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霞;孙建光 刊期: 2015年第46期
妇产科术后疼痛会让患者多项指标出现波动,而且患者的情绪会有所影响,这些对于产科手术患者的康复具有极其不利的影响。在妇产科中,手术是某些疾病的唯一方法,所以手术的疼痛评估和护理是妇产科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本文就对妇产科手术后疼痛控制产生影响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究,对于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提出了一些本人的体会。
作者:茆明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输血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红细胞,观察组则采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比较两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 P<0.05。结论使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可有效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值得提倡。
作者:张秋转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温肾平喘胶囊结合西医治疗持续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哮喘病人93例入组,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只进行西医气雾剂治疗。结果观察组完全控制率65.96%,未得到控制率4.25%,对照组完全控制率45.65%,未得到控制率19.56%,两组比较,完全控制率有显著性差异,未得到控制率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温肾平喘胶囊结合西医治疗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侯兴华;亓娟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创伤性休克及时合理的急救护理手段,使创伤性休克患者取得良好的抢救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3月30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早发现,及时输液、输血、保暖,加强心理护理等护理程序的应用,抢救成功29例,死亡1例。结论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程序在创伤性休克的抢救中起着重要作用,及时合理的急救护理手段能取得良好抢救效果。
作者:周国辉 刊期: 2015年第46期
中药注射剂能够有效提高中医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在危急重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通过中药在制剂及给药途径上的突破,应用现代制药技术和质检手段,从药理、药学、毒理三方面加以研究,同时辅以配伍禁忌干预,对临床应用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提高了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在静脉滴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方面打破了抗生素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思路,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值得总结、借鉴和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田伟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分析影响高压蒸汽灭菌运行成本的各种因素,降低运行费用,提高灭菌质量。方法通过改善装载方式、合理安排送汽及停止时间、调整高压蒸汽灭菌锅次等方法进行持续动态监测、对比,分析灭菌效果及运营成本。结果通过我院改良后连续两年统计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每锅次高压蒸汽灭菌能源成本较改良前下降了10%~15%。结论通过合理安排供气及停气时间、改善装载方式、调整灭菌锅次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集中供气式高压蒸汽灭菌运行成本,降低灭菌物品湿包率,从环节上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赵丹;韩玉静 刊期: 2015年第46期
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以器官的形态学习为主的基础学科,教学模式的选择对学习效果影响显著。论文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解剖学教学特点,介绍了人体解剖学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软件的开发设计和实践过程。
作者:张昌宇 刊期: 2015年第46期
探讨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解决方法,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结合临床带教实践,针对护理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完善相应的临床教学质量和护生综合能力,促进护生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早日融入临床工作。
作者:黄洁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中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2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41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1例,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率达到90.24%(37/41)高于对照组65.85%(27/41),总有效率92.68%(38/41)高于对照组73.17%(30/41),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肖霞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选择。方法收集我院大外科从2011年1月到2014年12月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间骨折46例,75岁以上半髋置换,60岁以上全髋置换。结果通过半髋或者全髋置换的手术,尽早缓解症状、早下床活动、老人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赵建民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对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进行研究探索。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100例来我院分娩的活产婴进行分析,将选取的例数进行检查和登记,其中与窒息有关的五种因素:产前高危因素、脏器损伤、低Apgar评分病因,这三种因素对诊断有重要的影响。将前两种种因素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各单项之间存在关系(P<0.05),但是没有完全平行。研究显示各项之间可以互补不能取代。结论当前对于新生儿窒息的诊断结果还存在较大的出入,因此相关的医护人员在加大诊断参考的时候,必须要大限度的降低错误诊断的出现几率,另外还必须将不同多项指标的综合诊断标准代替简单的A pgar评分。
作者:郭杨斌;尤苓;周传新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孕妇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依托咪酯乳剂麻醉。每组为50例,术前10min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戊乙奎醚0.5 mg。实验组术前10min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1μg/kg后相继以0.2mg/kg的速度静脉注射依托咪酯乳剂,注药时间>10s;对照组使用静注依托咪酯乳剂0.2 mg/kg体重,注药时间>10s,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注射痛发生率、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依托咪酯乳剂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镇静效果(镇痛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可大大减轻依托咪酯乳剂的注射痛、缩短手术时间、缩短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及减少依托咪酯乳剂的用量,疗效显著。
作者:韩红坤;马勇 刊期: 2015年第46期
目的:探讨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患者肱骨头粉碎性骨折围手术期内,运动康复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对我科首例开展的肱骨头粉碎性骨折病例——一位老年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和手术后早期指导康复运动,并对其进行每月随访。结果经过我们康复师和主管医生护士的共同努力,患者肩部活动总体满意。结论功能的恢复是成功的手术和康复锻炼的结合,运动康复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何德英;石虹 刊期: 2015年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