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观察

马宝力

关键词:效果观察, 冠心病心绞痛, 低分子肝素钠, 辛伐他汀
摘要:目的:对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45)与观察组(45),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抗心绞痛药物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9%,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应用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利用云南省妇幼保健系统孕妇保健手册孕产妇信息,获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444例,其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54例,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90例,并对其妊娠结局进行了1:1的配对比较,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孕妇基本情况和胎儿的分娩资料和出生时一般情况、分娩方式和分娩并发症等。结果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3257.14±672.34g低于对照组3431.753±389.582g。重度与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剖宫产率都在75%以上,均高于对照组,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胎儿窘迫率和分娩孕周均低于对照组,早产率6.45%高于对照组早产率1.29%,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脐带绕颈率4.12%低于对照组11.34%。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较易发生低体重儿、早产和剖宫产率升高等,产前有效的预防控制与治疗对降低孕产妇产后并发症和胎儿发病率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慧华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虚拟实验运用于机能学实验教学的浅析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机能学实验不仅需要实际实验,还需要虚拟实验加以辅助教学,实际实验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发展、要求,虚拟实验在机能学实验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虚拟实验室的建立更是适应了机能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要求,填补实际实验的不足,将实际实验所不能实施、不能尝试的实验加以强化、延展,放大机能学实验教学的功能。本文就虚拟实验的特点、虚拟实验运用于机能学实验教学的优越性、注意要点三个方面加以简要分析。

    作者:席晅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RP术)后便秘的护理干预

    目的:总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即TURP术)便秘的护理措施,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防治便秘,降低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因便秘诱发继发性术后大出血的风险。方法对我科自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30例中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便秘患者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定期回访,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我科应用经尿道电切术后治疗前列腺增生30例便秘患者中,有3例不同程度的便秘发生。结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全程护理,对预防和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TURP)便秘有良好的作用。有效的护理可以防治便秘,降低TURP术后出血的风险。

    作者:陈文琼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5-氨基酮戊酸(5-ALA)光动力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护理

    目的:应用手术治疗配合5-氨基酮戊酸(5-ALA)光动力治疗黑色素瘤1例,效果良好。方法黑色素瘤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5-氨基酮戊酸(5-ALA)光动力治疗黑色素瘤1例,观察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加强护理,疗效显著。结论应用手术治疗配合5-氨基酮戊酸(5-ALA)光动力治疗黑色素瘤,效果显著,缩短了愈合时间,提高了临床疗效,减轻了患者痛苦。

    作者:刘强容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庆云县饮用水细菌污染情况分析及对策

    目的:了解本县生活饮用水细菌污染状况,为保障本县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分别对本县级和乡镇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余氯测定。结果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菌落总数合格率分别为89.37%,80.35%;总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分别为99.50%,93.40%。结论城镇集中式供水明显优于农村分散式给水,地下水优于地表水,必须加强水源监察防护,扩大净水设施,严格消毒措施,改进水源,提高居民卫生防护意识。

    作者:马秀新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依普利酮与匹伐他汀联合应用抑制心梗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目的:本研究探讨依普利酮(Eplerenone)和匹伐他汀(Pitavastatin)对心梗(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基因Bcl-2/Bax表达的干预。方法结扎前降支血管建立心梗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MI组、依普利酮(E)+MI组、匹伐他汀(P)+MI组、联合用药(E+P)+MI组。造模成功后给予药物灌胃治疗8周,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TUNEL染色检测凋亡指数。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纤维化程度。Western-blot测定Bcl-2和Bax表达。结果与假手术比较,MI大鼠LVSP、dP/dTmax及dP/dTmin均显著降低(P<0.01),LVEDP显著性升高(P<0.01)。与MI组比较,依普利酮+ MI组、匹伐他汀+ MI组和联合用药+ MI组的LVSP、dP/dTmax及dP/dTmin均显著增加,LVEDP呈显著性下降(P<0.05)。假手术组心肌中未见明显心肌细胞凋亡。MI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上升,且Bcl-2和Bax表达也有显著增加,以Bax表达增加为主。药物干预后,与MI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显著下降,Bcl-2与Bax表达均明显下降,以Bax下降为主(P<0.05),上述变化以联合用药组+ MI明显。结论依普利酮和匹伐他汀可以明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调节Bax和Bcl-2表达,两者联合给药疗效更佳。

    作者:刘丽敏;谭力力;李璐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抑郁对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的影响

    目的:对伴抑郁症的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伴抑郁症的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表现。方法连续入选我院门诊高血压病患者486例,所有患者进行抑郁的评定和分级。同时接受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分析抑郁和非抑郁高血压病患者的勺型节律。结果486例高血压病患者中,抑郁79例(16.3%)。与非抑郁的高血压病患者相比,抑郁的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表现为非勺型和反勺型者均明显增多(P<0.05);晨峰血压水平明显升高(P=0.038)。但两者平均收缩压(P=0.076)和平均舒张压(P=0.108)未见明显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抑郁是非勺型血压的独立预测因素(OR 2.16,95% CI 1.03-5.74,P =0.023)。结论抑郁是高血压病的常见合并症。抑郁可增加非勺型血压的发生率,并增高晨峰血压的水平。

    作者:郭敏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46例思考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选择。方法收集我院大外科从2011年1月到2014年12月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间骨折46例,75岁以上半髋置换,60岁以上全髋置换。结果通过半髋或者全髋置换的手术,尽早缓解症状、早下床活动、老人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赵建民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护理干预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中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2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41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1例,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率达到90.24%(37/41)高于对照组65.85%(27/41),总有效率92.68%(38/41)高于对照组73.17%(30/41),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肖霞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林可霉素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与探讨在使用林可霉素注射剂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从而对林可霉素在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的不良反应的种类以及产生频度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以期寻找到产生原因以及发展方向。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入院进行林可霉素注射剂治疗疾病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事实回顾性地分析与研究,进而找到不良反应存在的原因。结果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在使用林可霉素注射剂进行临床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大剂量、较高浓度的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性死亡,后果十分严重。压患者体质的一些常见的不适应症状要远远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分析得出,临床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大剂量、较高浓度的药物可能是导致林可霉素注射剂产生频发及不良反应的原因。

    作者:尹桂华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无创机械通气在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应用

    目的:研究无创机械通气(NIV)用于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本院早期ARDS 28例患者,用NIV对患者进行呼吸支持。患者在出现气管插管指征时,则予以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终28例患者完成NIV治疗,观察患者NIV前及后2h、8h、12h生命体征、血气、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 (APACHE II )评分变化。结果患者上机后2h、8h、12h pH、PaO2、SaO2、OI、APACHE II与上机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V能改善早期ARDS患者氧合状况,避免有创机械通气及并发症的发生,是早期ARDS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陈培铭;陈根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法对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个体化医学营养疗法对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门诊收治的7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组36例,研究组给予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饮食指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新生儿体重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妊娠糖尿病具有积极的作用,有效地控制孕妇餐后的血糖,控制体重的增长,并保证胎儿的生长发育,新生儿出生体重较为理想。

    作者:曲波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超前加长止痛方案在肛肠病手术止痛效果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肛肠病手术后的患者应用高乌甲素超前镇痛联合亚甲蓝的长效止痛剂,并对其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选取自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肛肠病患者共计400例,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调查与研究。其中200例患者应用高乌甲素联合亚甲蓝与利多卡因配比的镇痛方式,将其设定为A组,100例患者应用亚甲蓝与利多卡因配比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镇痛,将其设定为B组,另100例患者给予口服曲马多缓释片的镇痛方式,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在手术后6小时、24小时以及72小时分别对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6~72h的镇痛效果以及VAS评分方面,A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术后6小时的镇痛与VAS评分方面,A组与B组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肛肠患者手术后应用高乌甲素联合亚甲蓝与利多卡因配比的镇痛方式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极大地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值得在临床中对其大力推广并应用。

    作者:张冀平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体会

    0引言临床药学是新兴的一门学科,它和药物治疗学、药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在我们二甲综合医院中,临床药学往往侧重于西药方面的工作,如血药浓度测定、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监控、对抗生素类药品的联合应用进行指导、提倡给药方案个体化等等。而对中药的临床药学工作不太重视,本文就在我院二甲综合医院中如何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谈谈个人的体会。

    作者:何润梅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和研究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当地某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01月期间被诊断为急性胃穿孔并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进行护理干预的护理组50例和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组患者术前全身适应综合征为(28.9±6.8),术后一小时为(38.1±5.8),术后一天为(40.8±8.1),术后两天为(49.2±7.9)。对照组患者术前全身适应综合征为(28.1±5.6),术后一小时为(31.6±5.6),术后一天为(33.2±6.1),术后两天为(37.2±5.9)。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其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尹晓梓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烧伤整形术后并发脓毒症1例报道

    0引言烧伤创面脓毒症是大面积烧伤后常见的临床体征,大多数患者会在创面封闭之前出现此征象,经积极抢救治疗,创面封闭后可治愈。但患者体内往往会残余细菌,特别是那些存在残余创面的患者,在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能导致脓毒症的复发。临床上鲜有报道,现就近期我科发生的一例烧伤整形患者术后患者脓毒症予以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牛惠彩;吴黎黎;李卫卫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T 波电交替在心脏性猝死预警中的研究与应用

    有半数的心力衰竭病人因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死于心源性猝死,T波电交替是公认的预测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指标。早在许多年前就发现T波电交替与心源性猝死有关,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异常增大是T波电交替的机制,T波电交替(T Wave allemans,TWA)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可,本文拟对其机制以及其应用进行介绍。

    作者:赵海龙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伴CRP升高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伴CRP升高是否需应用抗生素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间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腹泻伴CRP升高的240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补液、止泻等对症治疗,研究组仅给予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在联合给予抗病毒治疗及抗生素抗炎治疗。结果两组患儿经过一周治疗,两组患儿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P水平降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伴CRP升高的临床治疗不需应用抗生素,CRP升高在病因解除后可自行下降。

    作者:张金彩;牛保太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的研究进展

    0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叫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椎4/5和腰5/骶1之间的椎间盘易发病,本病患者可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知觉障碍、行动障碍、姿势改变等症状。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病机为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外邪乘虚而入,致使气血瘀阻而发病;或是外伤劳损与外感风寒湿热邪气,导致营卫失调、气血经络受损。

    作者:何川;张朝驹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胃肠道间质瘤29例的钡剂造影及CT扫描影像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胃肠钡剂造影征象和CT的影像表现。方法参照手术病理结果,对29例经病理证实分别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GIST的钡剂造影及CT扫描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性质GIST的钡剂造影及CT扫描影像特点。结果 GIST良性体积小,钡剂造影主要表现腔内小充盈缺损,蠕动波变小, CT平扫时密度多较为均匀,增强时呈均匀强化;交界性肿瘤体积较大,钡剂造影显示小溃疡,可见腔内较大充盈缺损,蠕动波消失,CT平扫一般密度不均匀,且增强呈不均强化;恶性肿瘤体积大,钡剂造影时一部分表现为龛影及较大充盈缺损,局部腔壁僵硬;另一部分仅表现为胃肠道受压。CT平扫显示跨壁或壁外巨大肿块,一般密度不均;增强扫描以不均匀强化为主。恶性肿瘤可发生肝脏、胰腺及周围腹膜等组织转移,但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 GIST的钡剂造影缺乏特征性,但该检查对于发现病变,定位病变及初步定性还是有利的,CT影像有一定特征性,该检查对GIST的定位和准确定性有较大临床价值。

    作者:李元芬 刊期: 2015年第46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