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额脑挫裂伤患者临床观察与护理83例分析

杜荟

关键词:双额脑挫裂伤, 临床观察, 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双额脑挫裂伤患者临床观察与护理的经验和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双额脑挫裂伤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83例患者中,57例行保守治疗,26例手术治疗,术中2例死亡,术后2例死亡;治愈74例,后遗症5例。结论给予双额脑挫裂伤患者严密的临床观察,做好及时有效的护理,进而有效的减少双额脑挫裂伤的致残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生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改进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进行研究探索。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100例来我院分娩的活产婴进行分析,将选取的例数进行检查和登记,其中与窒息有关的五种因素:产前高危因素、脏器损伤、低Apgar评分病因,这三种因素对诊断有重要的影响。将前两种种因素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各单项之间存在关系(P<0.05),但是没有完全平行。研究显示各项之间可以互补不能取代。结论当前对于新生儿窒息的诊断结果还存在较大的出入,因此相关的医护人员在加大诊断参考的时候,必须要大限度的降低错误诊断的出现几率,另外还必须将不同多项指标的综合诊断标准代替简单的A pgar评分。

    作者:郭杨斌;尤苓;周传新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循证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并发心衰中的应用

    应用循证护理探索老年冠心病并发心衰时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老年冠心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多数并存其它慢性疾病,冠心病合并心衰是临床上较严重的类型。运用循证护理找出病人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及时对症实施护理,使护理活动由被动变主动,控制患者的病情,患者没有发生由于护理不当导致的并发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效果满意,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代静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本组12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出现继发癫痫3例,1例大面积脑梗,8例术后恢复正常。结论手术夹闭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确实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围手术期的正确护理是保证手术疗效,预防再出血和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

    作者:孙立红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实习护生在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

    目的:分析实习护生在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护生护理行为中发生的7例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不安全因素并在之后的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实施相应的预防对策。结论护生在临床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生自身因素、带教老师因素,及环境因素等3方面。在临床工作中做好护生岗前培训,强化护生安全意识,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素质等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

    作者:周道娟;白美蓉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应用针吸细胞学诊断颈部淋巴结疾病的检验体会

    本文通过对656例颈淋巴结针吸细胞标本进行了检验,发增殖型淋巴结核易于鼻咽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细胞相混淆:增生性淋巴结炎易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细胞相混淆:操作不当影响细胞形态的辨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细胞形态鉴别点和操作环节中的注意点。经工作实践证实,能提高针吸细胞学对颈部淋巴结疾病的诊断率对实际工作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作者:曹布道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舒血宁配合血塞通应用于60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与经济性分析

    目的:进一步对舒血宁配合血塞通应用于心绞痛患者的治疗疗效与经济性进行分析和探讨,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120例心绞痛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每天采用20mL舒血宁注射液联合25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20mL血塞通注射液联合250mL生理盐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人数57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45例,总有效率为7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成本略高于对照组。结果在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舒血宁配合血塞通的经济成本略高于单一用药,但从长远考虑,联合用药能够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聪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空心钉加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

    目的:比较克氏针加钢丝张力带固定和空心钉加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8月至2015年1月的36例髌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20例采用克氏针加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16例采用空心钉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种技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18个月使用陆裕朴功能评定标准:克氏针加钢丝张力带组,优12例,良5例,可3例;空心钉加张力带钢丝组优14例,良2例。结论空心钉加张力带钢丝对于单纯性及骨块较大的髌骨粉碎骨折更符合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临床应用中明显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对髌骨骨折治疗是一种很好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倪兴强;何鼎;王贵川;王修勤;吉仲宏;周富彬;安云峰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大型成批车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成批车祸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参与救治大型车祸,共抢救患者102人,其中男性58人,女性44人,年龄1~72岁之间,均给予快速、有效进行急救护理。结果通过快速有规律的实施急救护理措施后,成功抢救患者99人,其中1人因肝脾破裂导致大出血和2人因颅脑严重损伤抢救无效死亡。结论熟练运用各种急救护理技能快速、有效、规律性的对患者进行抢救是保证成批伤病员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晓;曾海燕;卢志琴;范浩萍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高级分子建模和模拟技术在细胞信号传导和通信的蛋白质结构预测的研究

    分子建模和计算机模拟是用于模拟分子行为的计算技术。广泛应用于计算化学,药物设计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目前,分子建模和模拟被认为是生物医学研究的主要工具。2013年,Martin Karplus, Michael Levitt和Arieh Warshel因为“开发复杂化学系统的多尺度模型”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些计算技术已经在药物靶标的发现和新型治疗剂开发中得到了集中利用。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生物医学进一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将继续依赖于高级分子建模和模拟方法的开发。作者当前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开发高级分子建模和模拟技术,并重点关注该技术在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和通信的蛋白质的结构预测,动力学分析和功能设计方面的应用。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和动力学与生物功能密切相关。它们是基础生物医学和药物开发中基础的关键信息。例如,药物靶标的(如HIV蛋白酶)详细结构和动力学知识是发现疾病(如AIDS)新疗法的关键步骤,这将会改善数百万人的健康和生活。细胞信号传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控制着细胞的基本活动和行为。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的错误是疾病,如癌症,阿尔茨海默症和糖尿病的原因。作者的研究利用分子建模技术研究两个细胞信号传导蛋白类型,具体来说就是固有无序化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

    作者:张玮红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复方水蛭胶囊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药理研究及康复效果的评价

    目的:探讨复方水蛭胶囊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药理研究及康复效果。方法通过规范的复方水蛭胶囊的制备,对15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分别进行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复方水蛭胶囊(主要药物组成:水蛭、鸡血藤、丹参、川牛膝、木瓜等)。一次3粒,一日3次,口服,15日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取得显效率为69.34%,总有效率为94.67%;对照组取得显效率为49.33%,总有效率为77.33%。两组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水蛭胶囊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药理作用明确,应用于临床可取得显著的康复效果。

    作者:吴健;刘珂;王奉德;唐士平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至2015年05月收治的67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诊治工作开展情况加以分析,进一步对其相关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和认识,提出有效的诊治对策。结果67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全部实施有效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后,其中有54例患者肢体瘫痪,所占百分比为80.60%,有11例患者死亡,其中有7例患者在发病后一天内死亡,剩下的4例患者是在发病三天内死亡,死亡率为16.41%,其余的2名患者自动出院,所占百分比为2.99%。结论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在临床诊治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血肿块大小开展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工作,进一步做好预后处理工作,提升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梅花·尼合买提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四肢创伤及术后肿胀经七叶皂苷与丹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将采用七叶皂苷治疗四肢创伤及术后肿胀的临床效果和的丹参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抽取72例于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四肢创伤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七叶皂苷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肿胀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组间对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的患者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4±1.27)分、(3.61±1.35)分和5.56%,均显著低于观察组的(1.95±0.51)分、(3.83±0.72)分和13.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丹参注射液对比,采用七叶皂苷治疗四肢创伤及术后肿胀的临床效果更显著,消肿效果和安全性更高,更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史继红;邢跃刚;姚士祥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术前心理干预对全麻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对全麻患者采用术前心理干预对其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腹腔镜全麻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前干预措施划分为两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术前行常规干预,观察组注重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结果两组入院后心理应激反应即SAS、SDS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术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全麻患者术前开展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有推广价值。

    作者:段海霞;姜万维;费薇;李禹;许民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电子结肠镜下直肠肿块剥离术的手术配合

    总结了65例电子结肠镜辅助下直肠肿块剥离手术的配合要点,包括术前仪器,器械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手术操作,术后病人的指导。认为手术护士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作者:李晚女;乐梅先;周芝元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三向辩膜式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保护化疗肿瘤患者的外周静脉,减少反复穿刺带来患着的痛苦,预防和减少化疗所导致的静脉炎,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方法对48例肿瘤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从肘部静脉穿刺,将导管置入至上腔静脉或锁骨上静脉内。结果应用PICC导管48例,留置时间15~350d,平均l 47.9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PICC导管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该穿刺技术容易掌握,穿刺成功率高。中心静脒导管留置时间长且安全。

    作者:张海蓉;陈晓;钟演芳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观察

    目的:对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45)与观察组(45),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抗心绞痛药物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9%,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应用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马宝力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利用云南省妇幼保健系统孕妇保健手册孕产妇信息,获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444例,其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54例,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90例,并对其妊娠结局进行了1:1的配对比较,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孕妇基本情况和胎儿的分娩资料和出生时一般情况、分娩方式和分娩并发症等。结果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3257.14±672.34g低于对照组3431.753±389.582g。重度与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剖宫产率都在75%以上,均高于对照组,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胎儿窘迫率和分娩孕周均低于对照组,早产率6.45%高于对照组早产率1.29%,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脐带绕颈率4.12%低于对照组11.34%。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较易发生低体重儿、早产和剖宫产率升高等,产前有效的预防控制与治疗对降低孕产妇产后并发症和胎儿发病率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慧华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分析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72例子宫肌瘤治疗的可靠性分析

    目的:分析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72例子宫肌瘤治疗的可靠性。方法取子宫肌瘤患者142例,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依据使用剂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使用剂量小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良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作者:姚春杰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癔症性瘫痪一例

    0引言癔症指一种以解离症状的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本障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数影响,除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意识障碍有自知力,自知力基本完整,病程分反复迁延,常见于青春期或更年期,女性较多[1],本文就一例癔症性瘫痪10年治愈病例探索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朱宁;范丽伟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淋巴结微转移检测对结直肠癌病理分期的影响

    目的:分析淋巴结微转移对结直肠癌患者病理分期的影响。方法采用2003年3月至2008年10月间行手术切除的60例结直癌患者,对990枚淋巴结进行常规HE染色和CK20免疫组化微转移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HE染色法淋巴结转移检出率27.2%(269/990),CK20免疫组化淋巴转移检测率为37.2%(368/99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99枚淋巴结检出有微转移,11例TNM分期提高,HE染色重新分期率为18.3%(11/60)。结论 CK20免疫组化的检测可以显著提高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作者:李弘 刊期: 2015年第46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