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临床分析

兰海鹰;王素兰

关键词:超声乳化, 白内障, 青光眼手术
摘要: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68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为青光眼滤过术后6个月以上白内障病人。术前检查视力、眼压、前房角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通过透明角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置入术治疗。术后随访3~3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前房角、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并记录。结果68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66眼术后视力≥0.3。术前术后眼压变化明显。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286.32±336.22cells /mm2,术后2167.52±346.32cells /mm2。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视功能恢复稳定,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内压能有效控制。适当的手术技巧有益于术后效果的提高并减少并发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硬膏穴位贴敷治疗肺癌久咳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硬膏穴位贴敷治疗肺癌久咳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住院治疗的7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肺力咳胶囊,3粒/次,3次/d。观察组患者采取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硬膏穴位贴敷疗法,将中药正对患者穴位进行敷贴,3d/次。随后对患者进行耳穴压豆贴敷,患者需每天进行适当按压,2min/次,5d/次。两组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5.7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久咳患者采取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硬膏穴位贴敷治疗办法,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疗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

    作者:高丙双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心电图的研究

    0引言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小时后的头颅CT、MRI结果,以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分型,探讨不同梗死部位、不同梗死范围、不同类型、不同病情程度及不同病史的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的心电图的改变,并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观察急性期不同临床类型的脑梗死患者的心脏状况,为研究脑梗死并发心脏损害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的改善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王颖波;薛怀仁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淋巴结微转移检测对结直肠癌病理分期的影响

    目的:分析淋巴结微转移对结直肠癌患者病理分期的影响。方法采用2003年3月至2008年10月间行手术切除的60例结直癌患者,对990枚淋巴结进行常规HE染色和CK20免疫组化微转移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HE染色法淋巴结转移检出率27.2%(269/990),CK20免疫组化淋巴转移检测率为37.2%(368/99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99枚淋巴结检出有微转移,11例TNM分期提高,HE染色重新分期率为18.3%(11/60)。结论 CK20免疫组化的检测可以显著提高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作者:李弘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纳米银宫颈细胞DNA修复术治疗宫颈糜烂157例临床观察

    探讨纳米银宫颈细胞DNA修复术在治疗宫颈糜烂中的疗效。对157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纳米银宫颈细胞DNA修复术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有效率达100%,无副反应。结论本法具有无创、安全、复发率低等优点,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霞;孙建光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优质护理在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优质护理在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至2015年04月收治的44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法,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新生儿死亡率、子痫发生率结果。结果护理组产妇的大出血发生率、新生儿死亡率以及子痫发生率结果分别是4.55%、0.00%以及0.00%,和对照组产妇的大出血发生率、新生儿死亡率以及子痫发生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采用优质护理法后,可以有效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和子痫发生率,提高孕产妇对于整个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邓茂玲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一起疑似皮肤炭疽的调查报告

    目的:确定引起皮肤炭疽的病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调查、动物发病情况、其他社会因素)。结果自2008年3月20日至4月4日共发生疑似皮肤炭疽2例,均为临床诊断病例。结论通过对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疑似皮肤炭疽,进行治疗后好转。

    作者:张红丽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施与体会

    总结了236例糖尿病患者从入院健康教育、治疗期间健康指导、出院健康教育及随访,将糖尿病教育贯穿于糖尿病每个阶段,只要方法恰当、教育有连续性,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高洛萍;高华萍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技术治疗下肢严重骨折并皮肤缺损患者的护理影响

    目的:评价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 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下肢严重骨折并皮肤缺损患者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探讨护理要点。方法以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治疗44例下肢严重骨折并皮肤缺损,遵医嘱给予治疗护理、环境管理、生活干预,并做好VSD、外固定支架专项护理,确保VSD、外固定支架持续有效,适应康复治疗计划。结果二期行皮瓣修复术14例,平均换药(5.8±0.7)次,创面愈合时间(29.0±6.1)d,骨痂出现时间(6.8±1.1)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9.0±3.0)周,骨折愈合时间(8.5±1.3)月;神经感觉障碍57.14%(8/14),出汗正常,并发症例次率52.27%。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技术治疗下肢严重骨折并皮肤缺损效果较好,临床专项护理需做好细节管理,配合基础护理、康复治疗,专项护理内容基本成熟。

    作者:段惠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烧伤整形术后并发脓毒症1例报道

    0引言烧伤创面脓毒症是大面积烧伤后常见的临床体征,大多数患者会在创面封闭之前出现此征象,经积极抢救治疗,创面封闭后可治愈。但患者体内往往会残余细菌,特别是那些存在残余创面的患者,在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能导致脓毒症的复发。临床上鲜有报道,现就近期我科发生的一例烧伤整形患者术后患者脓毒症予以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牛惠彩;吴黎黎;李卫卫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分析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72例子宫肌瘤治疗的可靠性分析

    目的:分析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72例子宫肌瘤治疗的可靠性。方法取子宫肌瘤患者142例,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依据使用剂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使用剂量小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良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作者:姚春杰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观察

    目的:探讨并观察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84.6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丁苯酞胶囊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在很大程度上修复患者神经受损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高秉勋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循证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并发心衰中的应用

    应用循证护理探索老年冠心病并发心衰时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老年冠心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多数并存其它慢性疾病,冠心病合并心衰是临床上较严重的类型。运用循证护理找出病人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及时对症实施护理,使护理活动由被动变主动,控制患者的病情,患者没有发生由于护理不当导致的并发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效果满意,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代静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浅谈社区心脑血管病防治策略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生后如何进行治疗,如何降低其发病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社区工作者积极探索,众多心脑血管病患者及其家属十分企盼解决的问题。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对数量日趋增多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如何有效开展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成为社区医务人员的一个重点工作。

    作者:栗军旺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观察

    目的:对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45)与观察组(45),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抗心绞痛药物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9%,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应用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马宝力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温针灸治疗60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辨证分型并给予温针灸,观察疗效。结果痊愈31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温针灸对于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胡广权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空心钉加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

    目的:比较克氏针加钢丝张力带固定和空心钉加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8月至2015年1月的36例髌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20例采用克氏针加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16例采用空心钉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种技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18个月使用陆裕朴功能评定标准:克氏针加钢丝张力带组,优12例,良5例,可3例;空心钉加张力带钢丝组优14例,良2例。结论空心钉加张力带钢丝对于单纯性及骨块较大的髌骨粉碎骨折更符合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临床应用中明显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对髌骨骨折治疗是一种很好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倪兴强;何鼎;王贵川;王修勤;吉仲宏;周富彬;安云峰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依普利酮与匹伐他汀联合应用抑制心梗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目的:本研究探讨依普利酮(Eplerenone)和匹伐他汀(Pitavastatin)对心梗(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基因Bcl-2/Bax表达的干预。方法结扎前降支血管建立心梗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MI组、依普利酮(E)+MI组、匹伐他汀(P)+MI组、联合用药(E+P)+MI组。造模成功后给予药物灌胃治疗8周,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TUNEL染色检测凋亡指数。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纤维化程度。Western-blot测定Bcl-2和Bax表达。结果与假手术比较,MI大鼠LVSP、dP/dTmax及dP/dTmin均显著降低(P<0.01),LVEDP显著性升高(P<0.01)。与MI组比较,依普利酮+ MI组、匹伐他汀+ MI组和联合用药+ MI组的LVSP、dP/dTmax及dP/dTmin均显著增加,LVEDP呈显著性下降(P<0.05)。假手术组心肌中未见明显心肌细胞凋亡。MI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上升,且Bcl-2和Bax表达也有显著增加,以Bax表达增加为主。药物干预后,与MI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显著下降,Bcl-2与Bax表达均明显下降,以Bax下降为主(P<0.05),上述变化以联合用药组+ MI明显。结论依普利酮和匹伐他汀可以明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调节Bax和Bcl-2表达,两者联合给药疗效更佳。

    作者:刘丽敏;谭力力;李璐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中药肾康胶囊的检验标准及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评价中药肾康胶囊的检验标准及药理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CRF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在基础治疗下,治疗组加用中药肾康胶囊治疗(主要药物:巴戟天12g,知母12g,黄柏12g,当归12g,焦大黄10g),一次4粒,一日3次;对照组基础治疗同治疗组,并予以口服爱西特,1日3次,每次4粒。两组疗程为3个月,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的效果比较:两组经系统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取得总有效率85.72%,对照组为61.91%,经非参数Riddx检验,两组之间比较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药肾康胶囊的制备工艺简便,质量易于控制,治疗CRF的药理作用明显,对临床防治CRF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任启明;吴健;秦超;刘克浩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妊娠早期健康教育及分娩全过程进行护理干预与降低剖宫产率

    通过对在我院建档的孕妇进行早起的健康教育,使胎儿及产妇尽可能地处于能够自然分娩的状态,为分娩过程创造良好的条件。分娩过程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帮助产妇顺利分娩,减少剖宫产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齐晓东;龚晓丛;崔萌;陈洁;李琳 刊期: 2015年第46期

  • 探究与分析妇产科中米非司酮应用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目的:探究与分析妇产科中米非司酮应用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86例妇产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米非司酮使用者的数量及治疗效果。结果286例妇产科患者中,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患者有136例,米非司酮使用率为47.55%。136例患者中,终止妊娠者40例,其中有效36例;子宫性疾病38例,其中有效33例;紧急避孕29例,其中有效24例;恶性肿瘤患者14例,其中有效11例;其他疾病15例,其中有效10例。136例使用米非司酮治疗的患者中,绝大部分在服药后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仅有1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腹痛、恶心等,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结论妇产科很多疾病的治疗中都可能应用到米非司酮,其具有见效快、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等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王效爱 刊期: 2015年第46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