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

赵晓萌

关键词:一次性根管治疗术, 急性牙髓炎,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对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56例急性牙髓炎患者,对其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和远期临床疗效。结果40例患者术后1周复诊,疼痛消失时间为(2.27±1.33)d,临床有效30例(75.00%)、好转8例(20.00%)和无效2例(5.00%)。术后随访1年,治愈31例(77.50%)、有效5例(12.50%)和失败4例(10.00%)。结论运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就诊次数,且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右美托咪定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骶管阻滞麻醉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骶管阻滞麻醉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小儿尿道下裂手术的60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和罗哌卡因,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分析对比两组患儿使用镇痛药物的人数与用量。结果两组患儿使用曲马多的人数与用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能有效缓解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骶管阻滞麻醉镇痛,减少了曲马多的使用量。

    作者:何秋娟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弘扬中医学科学展示新医药风采--介绍《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一书的作用和意义

    在当今世界中西医学都在努力现代化的潮流中,虽然技术的进步是重要标志,但理论的归纳和规律的总结却是为深刻的。通过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多年研究,已经揭示了中西医学所共有的应激本质及其医学规律,其中还展示了中医药学是一种比较优秀的生命医学。例如已出版两周年的《袁氏新医药模式与临床》一书的科学论证和独到阐述,就从中西融会贯通的角度说明了这一命题,也是近一百年中国新医药学自诞生概念以来重大的实质性进展!所以,在我国已有中医药科学化成果的基础上,在开创了以中西医两大主流医学为核心的中国新医药模式之后,再加上其他国家的医学精华,那么人类大同医学的世界新医药学的绚丽憧憬就是可望又可及了。

    作者:袁其伦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浅谈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定位及干预方法的应用分析

    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在我院卫生管理中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季节性传染病麻疹的防控措施进行分析,进而体现公共卫生在防控传染病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时,介绍联合政府、法律部门以及媒体共同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的作用,尽可能将传染病的预防达到大效果。

    作者:崔力方;孟庆东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分析

    目的: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为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控制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ICU病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403例,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进行分析,探索出可能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预防和控制VAP发生的方法。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多次插管、抗生素联用种类>2种、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15分等的OR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多次插管、抗生素联用种类>2种、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15分。

    作者:崔益明;张劲松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物理疗法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0例临床应用效果及意义探究

    目的:分析和探究物理疗法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意义,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4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成A组、B组与C组,A组13例,B组13例,C组14例,A组患者采用物理疗法,B组患者采用物理疗法外加普罗帕酮,C组患者采用普罗帕酮外加物理疗法,观察比较三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的有效率23.08%;B组患者的有效率84.62%;C组患者的有效率50.00%,经过比较发现,B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A、C两组的有效率,P<0.05,统计学有显著意义;而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比较发现,三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单纯应用物理疗法的效果不及物理疗法联合普罗帕酮的治疗效果,且比较来看,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先行物理疗法,无效后再使用普罗帕酮,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提倡及推广。

    作者:王浩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探析

    目的:分析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的患者3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9例。试验组采用含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的皮质激素治疗方式,对照组组采用口服泼尼松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复发率、尿蛋白阴转以及血生化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含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的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廷读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改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

    目的:分析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13%(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肛门疼痛率、管道脱出率和药物外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徐凤梅;宋以茹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14例肠造瘘患儿的负性情绪分析及护理

    目的:通过对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4年间收治的14例肠造瘘患儿进行临床护理,配合患儿进行治疗,为患儿早日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14例患儿进行临床护理研究,找到治疗患儿的佳效果。结果肠造瘘患儿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临床分析研究我们得知主要有一是对疾病预后的担忧;二是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不适情况;三是担心高额的医药费用;四是担心生活环境的改变导致;五是自理能力的下降;后是担心患儿自我形象的破坏。结论儿童肠造瘘进行良好的临床护理,能够促进患儿治疗效果,在护理方面要加强对患儿情感的支持,重新医疗塑造自我,并进行认知重建,同时建议护士对患儿加强造瘘口的护理。

    作者:李晓岩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中老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影响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重点研究中老年病人在关节术后引起麻醉调整阶段躁动反应的因素。方法选用了从2013年3月份之后的一年所发生的186例此类病况进行研究,根据躁动情况分成两个组,有40归为躁动组,有146归为平静组,然后对产生此反应的原因进行探索。结果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术后反应,原因可以分为9个。当P不超过0.05时,其余的原因对于研究结果有影响:当P超过此范围时,手术后的血小板对研究结果没有影响。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九个因素分别为术前术后血小板含量、CO2在动脉血中分压效果、手术之后疼痛程度、术后白蛋白和谷丙转氨酶含量、术前谷草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含量。此外,术后镇痛可以防止躁动的产生,起保护作用。

    作者:李飞;李媛媛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优化门诊西药房取药流程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优化门诊西药房取药流程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自2014年1月起优化门诊西药房取药流程,对比分析实施优化措施前后3个月内差错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施优化措施后3个月内门诊西药房取药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西药房工作中优化取药流程可改善药学服务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繆洁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全程优质护理对自然分娩产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对全程优质护理应用于自然分娩产妇中,对其心理状态及分娩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收治的80例自然分娩产妇。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产后心理状态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及分娩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娩产妇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莹莹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研析医院药学管理中不同管理方法的效果

    目的:对医院药学管理中采用不同管理方式的有效成果进行了探讨。方法采用在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医院药品管理引用品管圈、PDCA以及精益管理法等方式,与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前的医院药学管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医院实行现代化管理方式后,在处方调配、不合理用药、抗菌药物使用以及药品库存天数等方面都有非常显著的改善,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也有显著提高(P<0.05)。

    作者:刘娜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骶尾部压疮的预防

    目的:探讨不稳性骨盆骨折患者骶尾部压疮的预防,为护理同仁提供经验。方法根据对我科5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给于适宜预防措施及相关护理。结果5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均未发生骶尾部压疮。结论适宜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骨盆骨折患者压疮的发生率。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的评价与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6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1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退黄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尽快恢复健康,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史林芝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加强细节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则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病人围手术期间给予细节加强护理干预,其可以明显得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资美娥;王小姣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及发展研究

    X射线在我国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中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价值较高,有效解决了医生在疾病的诊断方面的不足之处,充分利用了X射线的优点,提高了我国医院的确诊率,推进了我国医院的治疗效率,但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医疗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地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改善。

    作者:张琳;亓敏;王弘岩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10例体会

    目的:探讨对10例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技巧。方法以回顾性的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经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10例,并对其开展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技巧与其中注意事项加以分析总结。结果10例患者中仅1例出现术后暂时性尿失禁,占到10%,后经护理与治疗明显好转,经术后回访,3个月到2年内,患者均未出现排尿困难、尿失禁、以及勃起功能障碍,90%的患者得到一次性治愈,局部复发率为0,远处转移率为0。结论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腹腔镜下根治术,医生熟练技巧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郎建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推拿配合蜡疗早期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蜡疗早期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治疗配合石蜡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推拿治疗,两组据病情分别治疗3~6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2.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推拿配合蜡疗早期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效果显著。

    作者:赵玮;宋军锋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经方辨治疑难症举偶

    “阴阳六气辨证”法和“方证相对”论是使用经方的两大法门,快捷准确,疗效肯定。与辨病证、方证、药证相结合,应用更精准,疗效更显著。兹举疑难病四例,以之为证。

    作者:黄崇松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妇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妇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12例出血疾病患者采用血管穿刺技术进行治疗,根据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选用5Fcobra导管插管至双侧子宫动脉并通过血管造影的影像,要将出血部位血管分布的出血进行清理,动脉关注抗生素或抗癌药物,以携带新鲜明胶海绵颗粒与抗生素或是抗癌药物。结果通过对患者使用栓塞双侧血管,12例患者出血性疾病得到止血的效果,12例患者共栓塞子宫动脉20次,髂内动脉4次,6例急性出血患者1次栓塞治疗止血成功,手术后10分钟内阴道活动性出血均停止。结论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妇产科出血性疾病中效果较好,具有微创、安全的效果,有效保留年轻患者的子宫。

    作者:李娟 刊期: 2015年第53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