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如何降低前列腺电切术后尿管堵塞的发生率

李杰;姜昊澄;陆航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电切术, 持续膀胱冲洗, 留置尿管堵塞护理
摘要:目的:降低前列腺电切术后尿管堵塞的发生率。方法成立QC小组,收集资料。经过分析讨论,找到真因,改善以往的常规护理,采取先进的护理措施。结果前列腺电切术后尿管阻塞率由原来的33%降至到14%。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减少了TURP术后患者膀胱痉挛次数、血块的形成及术中残余组织的堵塞,并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住院天数,节省了费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诊疗微信平台建设在鄂豫陕渝区域医疗信息建设中的实践与作用

    医院诊疗微信平台建设已成为医院管理战略之一。文章阐述医院通过实施诊疗微信平台建设,从而缩短病人的候诊时间,改善医院服务质量,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升鄂豫陕渝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

    作者:钟森;王丽欣;丁洪成;孙泽群;黄剑云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血清IL-8、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当中血清IL-8和TNF-α的作用。方法选取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观察组,根据治疗后病情分成加重组与缓解组,并另外选取106例同期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血清当中IL-8和TNF-α的水平。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L-8和TNF-α的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经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且TNF-α水平有明显的降低(P<0.05),但IL-8无明显变化;缓解组患者血清IL-8和TNF-α的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加重组患者血清IL-8和TNF-α的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中血清的IL-8与TNF-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将其作为标志物来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作者:唐桂华;穆怀博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两种肠造口术在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0月我院术后确诊的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危直肠癌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结肠造口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I期手术后实验组的术后禁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Ⅱ期手术后实验组的手术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状况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更佳。

    作者:刘进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在院患者皮肤护理安全的影响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在院患者皮肤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在院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取风险管理的护理干预,而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皮肤受伤情况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发生皮肤受伤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住院病人的皮肤护理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常规的护理干预,其对减少病人皮肤损伤情况有着良好作用,在临床病人护理干预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鸿娟;邓姣红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早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早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93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针灸组(n=31)、康复组(n=31)及联合组(n=31),针灸组采取早期针灸,康复组采取康复训练,联合组则采取早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61.29%,康复组总有效率74.19%,联合组总有效率90.32%,康复组、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比针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比康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效果较两者单独使用更好,是一种优秀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桂艳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对良性卵巢肿瘤治疗的临床疗效浅析

    目的:分析和研究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良性卵巢肿瘤患者96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指标相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指标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抗生素静脉给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腹腔镜应用于良性卵巢肿瘤剥除术中,其对机体创伤程度轻,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对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谭华敏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输液中心实施护理干预影响患者心理状况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改善输液中心患者心理状况的价值。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我院输液中心输液的28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护理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评分情况。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SCL-90各项目的阳性分布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SAS评分、SDS评分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输液中心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赵婧;李秀君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规范化配合及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规范化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78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术中规范化配合及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实行术中规范化配合及护理,可一定程度上促进手术的成功,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佳竞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按照不同的检查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0例,观察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CT扫描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前透视检查和X胸片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采用检查方法中放射影像技术对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进行相对应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后,有67例患者都是一次性的将异物取出,2例患者在手术前已经将异物吐出,还有1例患者采用支气管镜检查以后没有发现任何的异物,本次研究,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情况或者是死亡现象。对照组30例患者,有16例患者出现异常的情况。观察组40例患者,有33例患者显示异常。将两组患者采用三维重建联合螺旋CT检查,70例患者都发现异常情况,还有8例患者直接的将异物的形状显现出来。三维重建联合螺旋CT检查的诊断成功率显著优于CT扫描检查以及透视检查和X胸片检查,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诊断过程中,采用放射影像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诊断价值意义,但是不可以只采用放射影像检查结果作为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的标准,必须结合其他的诊断方法,才可以做到查漏补缺,更加的准确的判断疾病。

    作者:齐娟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7例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避免、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本科2009至2013年发生的6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护理不良事件中因业务素质不高、健康教育不到位、应急处理能力不强、安全防范意识不强、评估不到位、带教不到位是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能力、应急能力的培训,加强健康教育,加强责任心,加强实习生带教和低年资护士的管理,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枝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物理疗法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0例临床应用效果及意义探究

    目的:分析和探究物理疗法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意义,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4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成A组、B组与C组,A组13例,B组13例,C组14例,A组患者采用物理疗法,B组患者采用物理疗法外加普罗帕酮,C组患者采用普罗帕酮外加物理疗法,观察比较三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的有效率23.08%;B组患者的有效率84.62%;C组患者的有效率50.00%,经过比较发现,B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A、C两组的有效率,P<0.05,统计学有显著意义;而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比较发现,三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单纯应用物理疗法的效果不及物理疗法联合普罗帕酮的治疗效果,且比较来看,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先行物理疗法,无效后再使用普罗帕酮,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提倡及推广。

    作者:王浩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肿瘤内科患者常见并发症及治疗方法研究

    目的:探究肿瘤内科患者常见并发症及治疗方法。方法以本院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间肿瘤内科收治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辅助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个体化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对并发症治疗处理的临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总体满意率99.0%显著高于对照组71.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内科患者常见并发症多且杂,临床要积极实施个体化辅助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提升生存质量与治疗满意度。

    作者:吕秋景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高等中医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是高等中医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实验教学观念、实验教学模式与内容、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入手,对中医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作者:张紫娟;张明昊;Sun Shuguang;Li Yaping;Pan Xiao-li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胸椎管狭窄症漏诊误诊及再手术原因分析

    目的:对胸椎管狭窄症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加以分析,并对其再实施手术治疗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共接收胸椎管狭窄症患者62例,其中有14例患者被漏诊或误诊,然后对14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包含漏诊或误诊的原因以及在手术情况。结果在初次诊断中,14例患者出现漏诊/误诊,具体为7例为胸椎管狭窄症,4例为脊髓型颈椎病,3例为腰椎管狭窄症,在对其实施第一次手术治疗后,症状未得到改善,继而再次检查终确诊,且再次实施手术治疗;术后结果为7例为优,5例为良,中与差各1例,其优良率为85.7%。结论在临床上有诸多原因会导致胸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期间发展漏诊、误诊的情况;对此,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胸椎管狭窄症的认识,且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作者:阚连双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42例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临床检查治疗体会分析

    目的:探讨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症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本院传染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2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病例。结果全部病例5~14天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在足量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B超定位胸腔穿刺抽液、营养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阚威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化核汤治疗肝郁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症68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化核汤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月经前2周口服化核汤治疗本病,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愈47例;好转17例;4例,总有效率94.1%;结论化核汤对乳腺小叶增生治疗具有良好临床效果,远期疗效显著。

    作者:宋金芳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诊断要点,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情况分为病轻组和病重组,分别为45例和3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病轻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病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轻组患者用药时间明显短于病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健康指导,可以有效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甘婷婷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心血管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住院患者人数呈上升的趋势,由于老年患者在生理功能的退化,以及疾病和药物的影响等等因素,导致老年患者容易发生跌倒的安全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特别是一些心血管的住院病人,因此我们要对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跌倒高风险的评估。针对个体化来进行有效预防跌倒护理措施,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1]。

    作者:张盼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全程系统护理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全程系统护理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月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全程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子宫肌瘤明显缩小,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患者满意度为(95.4±3.8),并发症发生率为6.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3%、患者满意度为(80.6±4.4),并发症发生率为22.7%,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实施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使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王玲;仉玉华 刊期: 2015年第53期

  • 品管圈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品管圈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统计本院于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精神患者共计1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行品管圈持续改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综合护理质量。结果对照组60例患者中,出现不良事件6起,占比10.00%;患者负面情绪8起,占比13.33%;不受约束的患者共12例,占比20.00%;患者家属有46例满意,占比76.67%。观察组60例患者中,出现不良事件1起,占比1.67%;患者负面情绪3起,占比5.00%;不受约束的患者共5例,占比8.33%;患者家属有58例满意,占比96.67%。对比两组护理的综合质量,所有指标经卡方检验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具有积极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昊;寇建琼;钱俊;李发明;任宏;邱伟芬;杨红丽 刊期: 2015年第53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