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J管置入术后ESWL治疗肾结石28例分析

吴宝军

关键词:双J管置入, ESWL治疗, 肾结石
摘要:目的:探讨双J管置入术后ESWL治疗肾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西门子双定位碎石机。患者均无置双J管和ESWL禁忌症。术前常规做血和尿常规、出凝血时间以及肝、肾、心、肺功能检查。与患者沟通知情同意后,于碎石治疗前行粘膜麻醉下膀胱镜患侧输尿管双J管置入术。结果 ESWL治疗后,1~7天内均可见细小碎石屑排出,7天KUB检查可见部分碎石在输尿管内沿双J管走行不均匀分布,在ESWL术后至拔除双J管期间发生明显肾绞痛1例,无严重的肉眼血尿出现,无1例发生石街、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ESWL治疗较大肾结石前行双J管置入,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临床应用与观察

    目的:通过对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疾病的方式方法,为治愈此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盆腔炎患者124例,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62例为观察组,62例为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88.1%)明显高于对照组(73.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盆腔炎不仅效果显著,并且能够提高抗病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倩梦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乡镇医院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县镇医院作为与群众接触密切的基础医疗单位,承担着基本的医疗保障责任。加强对乡镇医院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的探究和对策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阐述了乡镇医院护理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性的实施对策。

    作者:陈少鹏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8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对照组实施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42例患者的GCS评分、NDF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予以护理,能够明显改善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茹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浅谈颈椎病的中医护理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研究颈椎病的中医护理效果。方法对2014年4月至12月收治的70例颈椎病病人,通过推拿按摩、中药热敷等方法治疗颈椎病。结果该方法能够改善突出椎间盘与神经根的相对关系,减轻神经压迫,对颈椎复位有较大的积极作用。70例颈椎病病人绝大多数得到明显减轻和彻底痊愈。结论中医推拿按摩作为一种保守的治疗手段,对预防和治疗颈椎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实际临床中效果让人满意。

    作者:周倩云;肖李凡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对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处方进行剖析,减少和规范退药,减少医患矛盾,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9月1日的门诊药房882张退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退药原因。结果医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由医师因素,患者因素,药品素因及其它因素多方面引起的。结论退药现象客观存在,应从监管抓起,完善各项制度,强化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尽量减少门诊药房退药的发生。

    作者:段桂花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探析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所致的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极其诊断的要点,并探讨有关的发病因素。方法选取在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期间因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所致的3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探析着3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等。结果32例患者均伴有间歇性跛行,并多以腰腿痛作为主诉到我院就诊,其中有9例患者在推拿按摩后症状出现加重的情况,X线腰椎侧位提示病变椎体后下角出现骨缺损并且该区有游离的小骨块突入椎管内,影像学观察有以下几个改变:首先,椎体后上缘有类圆形骨质缺损,并且边缘出现致密硬化;其次,在缺损后方有一块突出的椎管;另外,从影片还可以看出硬膜囊及其神经根受压,可伴有椎间盘的突出。结论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有着特征性的表现,可以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董先明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隋淑梅教授治疗痛风性肾病经验撷精

    文章通过介绍隋淑梅教授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证经验体会,探析出脾肾两虚为痛风性肾病的基本病理基础,脾虚肾虚为本,湿浊淤血为标,兼有水湿、湿热、浊毒等病理产物,故在痛风性肾病的不同时期,结合具体证型,选择不同等治疗思路,采用标本兼治、内外同治、轻重缓急兼顾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在痛风性肾病的治疗上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新伟;隋淑梅;李丽琦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一例血友病A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术前护理

    总结一例血友病A合并消化道出血术前护理经验。护理的重点包括: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补充凝血因子的护理,体温过高的护理,低蛋白血症的护理,给予肠外营养和心理支持,积极防治并发症。

    作者:朱瑞芝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高血压急诊院前急救7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高血压急诊院前急救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于我院收治高血压急诊患者共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患者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治疗,对照组患者未经院前急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死亡构成比例差别。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的构成比例为80.0%,对照组治疗后有效构成比例为57.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中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有效性,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化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痊愈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全面的整体化护理,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排气,缩短康复时间,避免各种并发症,提高痊愈率,值得推广。

    作者:张馨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优质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应用优质护理后老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佳的比例为94%,高于对照组(64%);且观察组血压的良好控制率达92%,高于对照组(68%)。说明观察组在依从性与血压控制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可比性(P<0.05)。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有利于患者血压的改善,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作者:王莎莎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超声心动图在伴有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在世界范围内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漏诊、误诊比例非常高,特别是在当患者有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此时又发生ACS时,由于ERS心电图特征与ACS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的心电图特征极其相似,临床ACS确诊更加困难,这时,及时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至关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如何运用超声心动图中携带的一些特殊检查技术,结合其它常规检查方法,如何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快速、准确的从众多的胸痛及心前区不适患者中及时甄别出真正高危的胸痛患者。结论超声心动图在伴有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作者:张莉;刘艳丽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手术切除合并高血压患者76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表明,所有患者手术后住院期间的血压控制效果均优于手术前,并且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其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实行护理干预措施,对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具有明显的表现,值得在临床上长期应用。

    作者:张燕;杜娟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对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8例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慢性盆腔疼痛的病情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疗法对妇科慢性盆腔疼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史英环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名老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浅析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性激素波动或减少直至衰退的过渡过程,严重妨碍妇女正常的工作与学习生活。本文主要从中医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方法方药等方面总结陈莹、夏桂成、王秀霞等5名名老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及相关治疗经验总结,有助于该病的临床治疗。

    作者:张玉翠;于燕;孙玉华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关于产妇、新生儿指纹、足印采集的思考

    指纹学是在人类漫长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指纹应用早的国家,从对陕西半坡遗址出土陶器上的指印以及内蒙、辽宁、青海、甘肃等地出土的陶器上的原始指纹画研究看,中国对指纹的认识与运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推动了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如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生理学的发展,也为指纹学打下了科学的理论基础[1]。

    作者:李春恒;胡文颖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CD1c分子、IL-2、IL-18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免疫分子CD1c、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及其对两种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结核性胸膜炎40例,恶性肿瘤病例40例,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胸腔积液中CD1c的阳性表达和IL-2、IL-18的含量,分析3项指标预测结合性胸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CD1c的阳性率低于恶性胸腔积液组,而IL-2、IL-18的含量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CD1c、IL-2、IL-18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90.0%、62.5%、90.0%,特异度分别为87.5%、85.5%、92.5%,准确度分别为88.8%、73.8%、91.3%,联合检测CD1c、IL-18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5%、95.0%、93.8%。结论 CD1c、IL-18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较优于IL-2,联合检测CD1c、IL-18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效能有所提高。

    作者:刘冬;许西琳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胸腺五肽联合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56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胸腺五肽联合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56肺鳞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吉西他滨+卡铂方案+胸腺五肽。双氟胞苷(健择)1250 mg/m静脉滴注,第1、8天,卡铂250~300 mg/m,静脉滴注,第1天。化疗后第3天每日静脉滴注胸腺五肽1mg,连续7 d。对照组:单化疗,用吉西他滨+卡铂方案,剂量、用法同上。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CD4与NK细胞活性、治疗有效率、1年生存率等方面都比本组化疗前以及对照组化疗后水平效果好,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胸腺五肽联合化疗能提高肺癌化疗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陈钦;张明奎;王雪莲;李秀芹;张斌斌;宋家伟;葛国通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炎应用效果评估报道

    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炎应用效果评估。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胃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6例以及对照组4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4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4%(37/46);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中医的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不良反应少,效果优于传统西医治疗,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作者:于建华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联合减压术治疗中晚期脑疝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减压术对于中晚期脑疝的治疗效果。方法88例中晚期脑疝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39例行联合减压术为观察组,49例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比两组的临床预后。结果观察组的GOS分级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压降低速度与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急性脑膨出、外伤性脑疝、切口脊髓液漏、切口疝及枕叶脑梗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减压术治疗中晚期脑疝能够更好地降低颅内压,改善临床预后,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薛贵生;路旭辉;罗彦辉;王国栋 刊期: 2015年第54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