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桂花
总结6例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救治与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科室收治重症破伤风患者6例的一般资料,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精心、全面的护理。结果有5例患者在入院40~52小时内行气管切开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终治愈出院。1例在入院后96小时气管切开未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因呼吸肌痉挛死亡。结论重症破伤风患者及时有效的救治及全面的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的关键。
作者:王珍;李美玲 刊期: 2015年第54期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小儿消化性溃疡患儿29例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消化性溃疡患儿中,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11例,复合型溃疡3例。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结论对小儿消化性溃疡疾病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关键。
作者:董芹 刊期: 2015年第54期
目的:总结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化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痊愈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全面的整体化护理,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排气,缩短康复时间,避免各种并发症,提高痊愈率,值得推广。
作者:张馨 刊期: 2015年第54期
目的:探讨助产士心理护理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所接收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分娩护理,研究组实施助产士心理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并记录选择自然分娩的情况、第一产程时间、经阴道分娩之后的出血量,探讨心理护理在自然分娩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护理后,研究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第一产程时间、分娩后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助产士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徐慕璇 刊期: 2015年第54期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手术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门脉高压症手术的临床麻醉选择与管理要点。结果选取28例门脉高压症患者手术过程均安全渡过麻醉期和麻醉恢复期。术后追加镇痛药物5例。无不良反应发生,术后8~30min清醒各功能反射恢复良好。术后镇痛完善26例,咳嗽时轻微痛2例,无呼吸抑制。结论麻醉药物选择与处理的主要原则是选用其小有效剂量。麻醉方法可选取连续硬膜外阻滞(单纯连续硬膜外阻滞已少用)、静脉和吸入复合全麻;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作者:郑秀娟;孟春鹏;徐丽丽;李晓光;刘飞 刊期: 2015年第54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患者不良情绪及生理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接受择期手术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胰岛素、空腹血糖水平等生理应激状态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生理应激状态及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张家蓉 刊期: 2015年第54期
在医学教育中,作为贯穿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应是着重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的灌输。微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是基础医学课与临床医学课之间的桥梁,也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实验学科。其中,实验教学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技能素质。传统的实验教学大都是为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各类微生物的感性认识而设计的验证性实验,每个实验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学生一般是在教师做好全部实验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按实验指导所写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不仅影响教学信息的传递,而且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少,造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1]。为此我们对微免实验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作者:薛华 刊期: 2015年第54期
目的:临床分析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38例,给予围术期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23.33%),有显著差异(x2=16.120,P=0.01<0.05))。结论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实施围术期全面护理干预,可缩短住院时间,缓解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杨琴 刊期: 2015年第54期
目的:研究胸腺五肽联合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56肺鳞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吉西他滨+卡铂方案+胸腺五肽。双氟胞苷(健择)1250 mg/m静脉滴注,第1、8天,卡铂250~300 mg/m,静脉滴注,第1天。化疗后第3天每日静脉滴注胸腺五肽1mg,连续7 d。对照组:单化疗,用吉西他滨+卡铂方案,剂量、用法同上。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CD4与NK细胞活性、治疗有效率、1年生存率等方面都比本组化疗前以及对照组化疗后水平效果好,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胸腺五肽联合化疗能提高肺癌化疗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陈钦;张明奎;王雪莲;李秀芹;张斌斌;宋家伟;葛国通 刊期: 2015年第54期
目的:对比分析经阴道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共41例,对照组共3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实验组患者采取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临床优点,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推广。
作者:徐建颖 刊期: 2015年第54期
目的:探究乳腺甲状腺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乳腺甲状腺患者共96例,分析其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组患者48例,观察组为干预后,对照组为干预前,严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抗菌药物金额、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以及手术部位感染率等。结果在完成干预之后,在进行干预之前,抗菌药物都是预防性用药,同时其使用率高达100.00%,在完成干预之后,其使用率明显下降为4.74%,并且抗菌药物均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使用头孢呋辛。结论针对乳腺甲状腺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唐蓓蓓;蓝海珍 刊期: 2015年第54期
目的:研究和比较在肾上腺肿瘤患者的手术中经腹腔途径和经后腹膜腔途径的效果。方法收集肾上腺肿瘤患者共10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经腹腔途径进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经后腹膜腔途径进行腹腔镜手术,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肾上腺肿瘤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中,采用后腹膜腔途径能够有效缩短手术的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阿不都米吉提?阿不都克力木;艾合买提?卡德尔 刊期: 2015年第54期
目的:了解处方干预措施前后处方质量情况,分析干预效果,完善合理用药模式,以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法随机抽取的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和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的处方各4200张,填写《处方点评表》,对处方用药数量、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等数据进行统计,对处方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干预前不合理处方370张,处方合格率为91.19%,实施干预后不合理处方为195张,处方合格率为95,36%,处方合格率比实施干预前提高了4.17%。结论目前实施的处方干预初始能有效地提高处方合格率,我们将继续完善,使门诊处方的合格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者:曹永锾 刊期: 2015年第54期
目的:研究探讨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160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为8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展开护理服务,观察组患儿实行临床路径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3.8%,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临床路径,对患儿康复具有促进性的意义,同时还可以促使患儿家属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提高治愈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丽华 刊期: 2015年第54期
目的:探讨联合减压术对于中晚期脑疝的治疗效果。方法88例中晚期脑疝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39例行联合减压术为观察组,49例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比两组的临床预后。结果观察组的GOS分级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压降低速度与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急性脑膨出、外伤性脑疝、切口脊髓液漏、切口疝及枕叶脑梗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减压术治疗中晚期脑疝能够更好地降低颅内压,改善临床预后,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薛贵生;路旭辉;罗彦辉;王国栋 刊期: 2015年第54期
目的:总结11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致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保守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1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早期即时的诊断治疗及高质量的护理,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郭丽杰 刊期: 2015年第54期
目的:研究悬吊技术对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于我院接受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悬吊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MFM-88评分和Berg评分均远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采用悬吊技术对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高华 刊期: 2015年第54期
目的:对儿童手足口病进行临床分析和预防措施的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48例,对其临床病症的预防措施进行统一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从而得出相应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儿在进入我院治疗期间均出现发热、手、足、口部位出现疹子,同时有强烈的疼痛感,部分患儿会有较为严重的头痛、呕吐和咳嗽病症,所有患儿在我院接受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在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中显示其伴发病症较为危急,因此需要及时实施治疗,控制患儿病情,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崔力方;孟庆东 刊期: 2015年第54期
目的:探究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诊急救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急诊急救患者共92例,收治年限在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之间,通过抽号将9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46例。对其中一组患者仅用常规治疗,设定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进行对比治疗,设定为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左心衰急诊急救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1.3%(42例),高于对照组的71.74%(33例),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中加用无创呼吸机,能够有效缓解性左心衰急诊急救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孙怀梅 刊期: 2015年第54期
目的:分析探讨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800例应用静脉输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到患者发生输液性静脉炎的原因及危险因素:主要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污染因素、输液的速度、剂量以及个体因素等,根据实际因素并采取相关的预防护理对策。同样选择实施护理对策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800例应用静脉输注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前后的输液性静脉压的发生率。结果对比实施静脉炎护理对策之前,实施之后1年的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临床中的危险因素,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解决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李艾霞 刊期: 2015年第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