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福君;张会文;冯碧霞;李兰萍
目的:探讨乌司他汀结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选取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表把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乌司他汀结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好转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乌司他汀结合生长抑素进行治疗可将患者病情及时改善并把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有临床推广治疗意义。
作者:张亚琳;白亮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手术前后准备工作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统计一个月未完善术前术后准备手术患者比例。结果350例手术患者近67%存在未完善术前术后准备工作。结论充分的术前术后准备是保证手术安全高效的有力保障。
作者:杨庆梅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分析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在改进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工作的4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作为改进前组,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作为改进后组,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学习和培训,然后对两个时期护理工作内容及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改进后组护理人员的急救器械及药品及消毒隔离等的合格率、医生总满意率、患者总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改进后组的相关知识考核合格率、手卫生合格率等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护理人员实施“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学习和培训可有效促进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代敬红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骨折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关节镜监视下小切口复位骨折端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骨折22例(Muller分型:B1型6例,B2型14例,B3型2例)。结果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5个月,无感染、骨折不愈合、骨化性肌炎等严重并发症,按Rasmussen评分标准:优16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0.9%。结论关节镜监视下治疗股骨髁骨折可施行开放性手术难以完成的手术,如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本手术具有创伤小、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代红国;姚国仕;李冀 刊期: 2015年第55期
血栓通粉剂治疗老年性冠心病临床观察,选择我院住院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其中缺血性心电图改变者24例;对照组26例,其中缺血性心电图改变者23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治疗组:采用血栓通粉针剂300mg,加入5%葡萄糖15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液4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结论: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患者应用血栓通粉针剂后,降低了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了心肌耗氧量,降低了心绞痛血液粘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就是血栓通粉针剂能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部分机理所在。
作者:陈政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对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护理实践,探讨提升眼科护理质量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70例眼科患者展开了调查,结果眼科护理中的常见风险有患者心理风险、感染风险因素、视力下降风险因素、暗室风险因素、伤口裂开等风险。结论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眼科护理风险防范,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赵芹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老年痴呆(AD)是指在老年期的各种痴呆综合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及混合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方法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以及人格改变等症状。老年痴呆患病率随增龄持续升高[1],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率上升2倍,同时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老年性高血压会导致脑萎缩,进而发展为老年性痴呆,结论因此认为老年性高血压是痴呆的一个高危因素。同时脑血管事件、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淀粉样变、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以及酗酒等均可加重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治疗包括神经保护疗法、胆碱酯酶抑制剂、采用非药物干预和精神药理学药物减少行为障碍、健康维护活动[2]等。
作者:宫晓玲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研究和比较对急性胃穿孔患者分别采用单纯修补术以及胃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急性胃穿孔患者78例,将他们按照自愿原则划分成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分别采用单纯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89%)均明显少于观察组(24.44%),近期治疗总有效率(97.37%)和远期复发率(10.53%)明显高于观察组(77.50%,2.50%),两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各有所长,因此,在临床治疗时需根据患者需求进行恰当选择。
作者:孙文平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系统化护理干预的实际应用效果,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有效护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护理的肾小球肾炎患者90例进行护理情况分析,随机均匀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仅仅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后期遵医行为情况。结果经过两组临床护理,在患者临床护理效果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临床护理满意情况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后期遵医行为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护理当中,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患者护理有效率,取得患者高度满意结果,且可以规范患者后期遵医行为,促进患者早日痊愈,护理效果相对来说比较显著,值得临床大范围内应用和推广。
作者:文艺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肺结核的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5年3月到本院实施诊治的76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全部患者均实施切断传播途径以及控制传染源等预防控制措施,记录患者治疗后效果、并发症发生以及指标变化等相关情况。结果经研究分析,老年肺结核症状表现以呼吸短促、咳嗽以及咳血等为主,肺结核类型主要为浸润型,通过治疗患者症状表现得到显著改善,有68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89.5%。有4例并发肺气肿,3例并发气胸,2例并发肺心病。结论针对老年肺结核临床特点和治疗的特殊性,从不同途径实施预防和控制,可提高治疗效果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鹏霄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和成效。方法以186例2014.1.1至2015.1.1之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护理手段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100例),分别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并发症几率及其护理满意度。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在心理情况并发症几率和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展手术室工作的过程中加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几率。
作者:任小华;陈慧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42例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社区康复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综合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社区康复治疗脑卒中,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社区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吴素芳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分析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早产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甲状腺功能低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给予对照组甲状腺片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各项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且P<0.05。另外,治疗前,两组的甲状腺各项功能指标差异均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甲状腺各项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片可提高早产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甲状腺各项功能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王彦彦;田淑霞;张莹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因显性误吸而导致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急性脑卒中并发显性误吸致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施行相应的临床救治及护理措施,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功能及心功能情况。结果本组脑卒中患者在经显性误吸后,均出现了呼吸衰竭的情况,其中,并发急性心功能衰竭的患者有32例,4例死亡;发展为ARDS的患者有10例,6例死亡。结论对于存在急性脑卒中的老年患者而言,当其出现显性误吸时,非常容易继发呼吸衰竭。为做好此类患者的救治及护理工作,就需要对显性误吸尽早发现,将吸入物有效清除的同时,确保患者的呼吸支持,并对再误吸展开充分预防,从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作者:李海燕;冯碧霞;张会文;李兰萍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调查我院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的使用情况,分析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从HIS系统调取我院2014年使用神经节苷脂的住院病历有2926例,按6.9%的比例抽取各科室的病例,按照说明书的适应症、用法用量,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评价。结果用药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外伤(脑外伤和脊髓损伤)为主,存在无适应症用药及用量偏大的现象。结论我院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应用上大致合理,也存在些不合理使用的现象,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作者:徐燕芳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进一步对血栓心脉宁应用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124例心绞痛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栓心脉宁胶囊治疗,记录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等,同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1.14±0.87)次/周,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3.25±1.36)次/周,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人数6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47例,总有效率为75.81%,比较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单一的西药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但从长远来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栓心脉宁胶囊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提高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聪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60例盆腔炎病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另采取左氧氟沙星与替硝唑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用药不良反应以及CRP表达水平更低,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盆腔炎临床用药方案中,左氧氟沙星与替硝唑联合方案效果满意,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应予以推广和使用。
作者:邹平凡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酸性氧化电位水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体会。方法我院的消毒供应中心自2013年5月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的设备,并将制取的氧化电位水应用于医疗器械,物体表面,手的消毒等。结果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应用酸性氧化电位水系统提升了诊疗收益,优化了消毒流程,节约了人力和水资源,而且大幅降低了成本,缩短了消毒作用时间,提高了消毒质量,对医院感染的防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盛迎冬;吉玲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胃癌临床 X线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3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X线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X线检查可以清晰显示病变大小、部位、数量以及并发症等。早期胃癌的误诊可以通过提高 X线照片质量予以降低。结论 X线诊断早期胃癌具有结果可靠、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热依汗古力·吐尔孙 刊期: 2015年第55期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模式应用于新护士临床带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新进入职的护士100例,依据不同的临床带教干预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士50例,观察组护士50例。对照组护士进行常规带教方法进行带教,观察组护士采用目标管理模式方法进行带教,对比分析两组新进入职护士的临床操作成绩、理论成绩、对于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综合考评成绩、护理缺陷数。结果两组护士进行带教干预方案后,观察组护士的临床操作成绩、理论成绩、对于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综合考评成绩、护理缺陷数显著优于对照组护士,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新进入职护士应用目标管理模式,对于新进入职护士和带教老师都提出了较为明确的目标要求,显著增强了新进入职护士的自控管理能力,促进新进入职护士的成长以及对于护理风险的控制,显著增强了带教老师的整体水平,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焦丽;尹茹 刊期: 2015年第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