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应用于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观察

麻秀丽;马红梅;马唯

关键词:胎膜早破, 引产
摘要:2010年6月-2011年10月计划分娩、无阴道分娩禁忌证的240例孕妇中,50例胎膜早破(观察组)和50例胎膜完整(对照1组)孕妇行控释地诺前列酮引产,另140例胎膜早破孕妇行催产素引产(对照2组).控释地诺前列酮不增加剖宫产率、胎儿窘迫发生,不增加急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但控释地诺前列酮使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用药至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胎膜完整者.控释地诺前列酮用于足月胎膜早破计划分娩安全,但胎膜早破孕妇用药后产程缩短.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肿瘤的皮肤表现

    恶性肿瘤的皮肤表现主要包括直接蔓延浸润或转移皮肤,如乳腺癌、肺癌、胃癌、肾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的皮肤转移,副肿瘤性皮肤表现,如皮肌炎、恶性黑棘皮病、Sweet综合征、副肿瘤性天疱疮等及与肿瘤并存的遗传综合征表现.了解和认识与恶性肿瘤有关的皮肤表现有助于对潜在肿瘤的诊断.

    作者:金江;张建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危重症产妇妊娠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危重症产妇妊娠相关性急性肾损伤(PR-AKI)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ICU收治的124例危重症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标准筛选患者,计算发生率、分析病因和危重症产妇PR-AKI的预后,logistic回归分析PR-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24例中,符合PR-AKI诊断标准者46例(37.1%).PR-AKI的主要病因是子痫前期(41.3%,19/46)、失血性休克(21.7%,10/46)、HELLP综合征(17.4%,8/46)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5.2%,7/46).46例PR-AKI重症产妇中,3例(6.5%)死亡,死亡原因分别是脑出血、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10例(21.7%)需肾替代治疗;肾功能完全恢复34例(73.9%),部分恢复8例(17.4%),转为慢性4例(8.7%).按照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的AKI分期,46例中AKI 1期23例、2期13例和3期10例,各期分别有1例(4.3%)、2例(2/13)和7例(7/10)需肾替代治疗,各期患者肾功能完全恢复比例分别为91.3%(21/23)、9/13和4/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HELLP综合征、失血性休克、蛋白尿是PR-AKI的危险因素(P=0.014,OR =2.997,95% CI:1.245 ~7.212;P =0.035,OR =3.895,95% CI:1.102 ~ 13.763;P=0.017,OR=4.056,95% CI:1.290~12.748;P=0.000,OR=6.010,95%CI:2.640 ~ 13.681).结论 危重症产妇PR-AKI的发生率高、病因及危险因素多,临床上要早期发现并干预治疗;肾功能转归与PR-AKI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宁耀贵;张民伟;陈金龙;郭晶;吴焱琼;余剑华;李娜;徐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178例产妇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认知行的调查

    对2014年1-6月在我院行产后42 d复诊的178例产妇进行盆底功能障碍相关问题问卷调查及盆底肌力体检,问卷参考尿失禁影响问卷简版、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版与盆底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简版自行设计.178例中,初产妇130例,二次产妇48例,均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表现、预防、治疗欠缺了解,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盆底肌力减退方面自知率与检出率,初产妇为9.2%(12/130)和14.6%(19/130),经产妇为10.4% (5/48)和16.7%(8/48),脏器脱垂自知率与检出率初产妇为0.8%(1/130)和2.3%(3/130),经产妇为0(0/48)和8.3% (4/48),差别有显著性.而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知识大多来自长辈、同事,占53.1%(95/178),通过医护宣传获知的占15.5%(27/178).仅44.4%(12/27)的患者在盆底功能障碍症状明显状态下才有治疗需求.因此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等相关知识的宣教需加强.

    作者:张峥程;李彩云;毛静月;侍立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基层版)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指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临床上可表现为打鼾,且鼾声不规律,患者自觉憋气,甚至反复被憋醒,常伴有夜尿增多,晨起头痛、头晕和口咽干燥等一系列症候群.由于夜间反复出现大脑皮层的觉醒和觉醒反应,正常睡眠结构和节律被破坏,睡眠效率明显降低,白天出现嗜睡,记忆力下降,严重者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行为异常.夜间反复发生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造成慢性间歇低氧,二氧化碳潴留,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全身炎症反应以及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抗氧化能力不足,从而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紊乱,尤其是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

    作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基层版)写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SF-12健康调查量表的评价研究现状

    生命质量作为一种全新的医学概念,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国际上有多种生命质量的测评工具,其中,健康相关生命质量SF-12量表(the 12-items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作为SF-36量表的简化版本,其信效度得到广泛认同,因此普遍用于一般人群或患病人群的生命质量评估.本文综述目前国内外关于SF-12量表信效度及使用情况现状,为SF-12量表在国内的进一步使用提供参考.

    作者:王海棠;任利民;刘瑶;寿涓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急性荨麻疹与感染的关系研究进展

    急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患者表现为皮肤风团伴不同程度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而急性荨麻疹的病因复杂多样,仅有部分患者能找到明确病因,其中感染为重要因素.

    作者:王杰颖;连石;张海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以皮肤为首发表现的Castleman病一例

    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临床较少见,病因不清,临床分为局限型和泛发型,共同表现为淋巴结增生,其中泛发型可有多系统的表现,预后较差.本文报道1例以皮肤症状为首发表现病例的临床资料,诊断主要依据病理检查.

    作者:杨静;冯文莉;王晨;奚志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对比剂急性肾损伤发生率逐年增高,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近年来,关于对比剂急性肾损害的药物与非药物防治的研究日新月异,本文对上述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谷云飞;金军;张守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表现为活动后喘憋的肝肺综合征一例

    报道1例以活动后喘憋为主诉的慢性肝病导致的肝肺综合征,采用造影剂增强超声心动图技术证实患者肺内分流的存在,提示心脏声学造影的临床价值,临床医生对表现呼吸困难者要考虑心肺疾患以外病因的可能性.

    作者:靳文英;于超;朱天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上海市助理全科医生培训(3+2模式)配套政策的定性访谈研究

    目的 探索上海市助理全科医生培训(3+2模式)的配套政策.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采用深入访谈、焦点组讨论的方法对上海市3+2模式培训试点的相关人员共53人就3+2模式培训的组织管理、培训实施、职业发展3个方面进行定性研究,包括3+2模式在培学员10人、上海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药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乡村医生方向)毕业生8人、已工作的乡村医生12人、3+2模式培训医院相关领导2人、3+2模式培训学员用人单位相关领导5人、上海市医药高专相关领导3人、上海市郊区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计委)相关领导9人、上海市卫计委相关领导3人、国家卫计委相关领导1人.完成深入访谈15次、焦点组访谈5次.结果 3名市卫计委领导均认为培训涉及多个部门,尚无统一的配套政策;2名郊区县卫计委领导认为应适当控制招生规模;“社会人”模式的探索得到市卫计委领导的鼓励.用人单位领导强烈建议增加选拔和退出机制,以保证生源和培训质量;3名郊区县卫计委领导建议应适当招收外省市学员;用人单位和市卫计委领导一致认为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是培训的重要目标,应当在取得资格后才可以毕业;10名3+2模式培训学员均对完成培训后能同时获得本科学位有强烈期望;市卫计委和3+2模式培训医院领导提出应重视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养工作.约1/3的3+2模式培训学员、市医药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乡村医生方向)毕业生(非3+2模式培训学员)和“老乡医”表示希望通过努力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用人单位和市卫计委领导均认为应在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才能入编;市医药高专和3+2模式培训医院领导均建议有关部门应在收入、晋升政策等方面给予新乡村医生(“新乡医”)支持.结论 上海市3+2模式培训试点的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应至少从组织管理、培训实施和职业发展三个方面加以改进.有效的支撑政策将助推3+2模式培训的逐步推广.

    作者:顾杰;潘志刚;沈瑶;蒋玉婷;龚剑;戴维;祝墡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红斑狼疮的皮肤表现

    红斑狼疮可出现多种多样的皮肤表现且为其常见症状之一,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将其分为狼疮特异性损害和非特异性损害.认识红斑狼疮的各种皮肤表现对于红斑狼疮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韩钢文;刘萍;张建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预置造影导管在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为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预置造影导管在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手术中的可行性及意义,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序贯治疗的17例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DSA下预置造影导管和寻找出血病灶,同时联合行外科手术.结果显示,17例患者根据造影导管引导注入亚甲蓝后全部顺利查明出血病灶并行手术治疗,其中,出血病灶位于小肠8例、大肠9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示,肠道动脉血管畸形4例(其中小肠血管畸形2例,结肠血管畸形2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结肠癌1例,结肠憩室3例,小肠间质瘤6例.提示对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积极非手术治疗无效时,采用DSA下预置造影导管联合手术治疗,有利于术中查找出血病灶、彻底手术切除病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艳奎;陈剑秋;李学东;陈博;金红梅;吴义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基于国际疾病分类方法的视网膜脱离临床诊断和玻璃体手术方式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2013年经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国际疾病分类(ICD)诊断及其手术方式.方法 对我院2013年间经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全部视网膜脱离患者1 648例(住院患者)的诊断与手术术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ICD标准化诊断编码的临床分类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及玻璃体切除手术方式进行病因和术式分类.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结果 ①ICD标准的病因分类: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占50.18% (827/1 648),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占32.52% (536/1 648),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占0.61% (10/1 648),其他占16.69% (275/1 648).②常见的前5位病因诊断: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5.73%,424/1 648)、糖尿病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2.62%,208/1 648)、眼外伤性视网膜脱离(12.08%,199/1 648)、其他原发性视网膜脱离(11.23%,185/1 648)、内眼手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10.62%,175/1 648).③玻璃体切除手术方式前4位:联合硅油植入手术(54.73%,902/1648),基本玻璃体切除手术(21.97%,362/1 648),联合硅油植入和晶状体切除手术(14.38%,237/1 648),联合晶状体切除手术(5.58%,92/1 648).结论 现代玻璃体切除手术主要用于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以及糖尿病、眼外伤和内眼手术相关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不同类型视网膜脱离在基本玻璃体切除手术和联合手术的需求上体现视网膜脱离及其手术治疗的复杂性.

    作者:李卫红;赵莉丽;刘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宫颈环扎术预防多胎妊娠早产的效果

    为预防多胎妊娠或以往曾有早产史者在再次妊娠后期发生早产,产科临床予以应对的一项措施是施行“宫颈环扎术”,即将宫颈予以缝合,以预防其随妊娠进展过早缩短、开放,从而导致早产的发生.对于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今在临床上仍存在争议.为了评估宫颈环扎术是否确能改善多胎妊娠者或者是早产高风险妊娠者(如超声诊断为“短宫颈”或妇科检查发现有“宫颈变化”等)的妊娠结局,日前,Berghella等以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严重疾病发生率(新生儿发病率)等为主要观察指标,并结合其他观察指标,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

    作者:程利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糖尿病的皮肤表现

    糖尿病皮肤并发症常见,包括皮肤干燥、皮肤增厚、皮肤发红、皮肤感染、胫前斑、糖尿病性血管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大疱、糖尿病性甲病和糖尿病相关其他皮肤病,其严重程度、发生率和治疗反应差别较大.

    作者:陈雪;张建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立足基层进一步推动我国睡眠呼吸病学的发展

    简要介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基层版)》的写作目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方面明确提出基层医师应当考虑到本病的30种情况,诊断手段中侧重介绍了便携式诊断装置的使用,治疗策略中强调控制体质量、侧卧位睡眠和无创通气技术的重要性,并且明确了基层医疗单位转诊患者的各项指征.

    作者:何权瀛;陈宝元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疾病细节管理在社区高尿酸血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疾病细节管理在社区高尿酸血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探讨建立规范化的社区高尿酸血症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4-6月纳入150例确诊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细节管理组和门诊常规组,分别实施1年的疾病细节管理和门诊常规管理,并在管理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及身高、体质量及血尿酸等生化指标检测,比较两组管理前后各生化指标、疾病知晓情况、行为模式包括吸烟、饮酒、和饮食情况、规范治疗率、治疗满意率情况等,然后检验管理前后的差异性,评价随访后的效果.结果 136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细节管理组68例,门诊常规组68例.管理1年后,细节管理组患者血尿酸、TG、LDL-C均低于管理前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常规组管理前后血尿酸和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管理前比较,管理1年后细节管理组疾病知晓问卷评分由(65.4±5.4)分提高至(82.7±4.2)分(Z=-10.2,P<0.01),高嘌呤饮食率从47.1%下降至7.4%(x2 =33.6,P<0.01),规范治疗率由10.3%升高至85.3%(x2=76.6,P<0.0l),治疗满意率从51.5%提高到88.2% (x2 =21.8,P<0.01);细节管理组患者管理后血尿酸(Z=-7.4,P<0.01)、TC(Z=-0.01,P<0.01)、TG(Z=-2.4,P<0.01)、LDL-C(Z=-3.2,P=0.03)、高嘌呤饮食率(x2=27.1,P<0.01)均低于门诊常规组,规范治疗率高于门诊常规组(x2=70.6,P<0.01),治疗满意度高于门诊常规组(x2=5.6,P=0.02).结论 疾病细节管理在社区高尿酸血症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作为社区规范化高尿酸血症管理有效方式之一.

    作者:王琦;周峰;刘晓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心电图在右冠状动脉急性闭塞部位判断中的价值探讨

    回顾分析151例右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右冠近中段组和右冠远段组,对其心电图进行分析,探讨心电图改变用于判断右冠状动脉闭塞部位的方法和流程.结果显示,可用于判断右冠状动脉近中段闭塞的心电图指标有:V4R导联ST段抬高≥0.05 mV,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Ⅰ导联ST段压低>0.1 mV,aVL导联ST段抬高≥0.2 mV,Ⅲ导联ST段抬高>0.25 mV,V2~V4导联ST段压低之和≥0.4 mV,Ⅰ、aVL导联ST段压低之和≥0.25 mV;其中Ⅰ导联ST压低>0.1 mV、V4R导联ST抬高≥0.05 mV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个指标判断右冠脉近中段为梗死相关动脉的特异性均达100%.可用于判断右冠状动脉远段闭塞的心电图指标有:Ⅰ导联ST压低≤0.1 mV,aVL导联ST段压低<0.2 mV,Ⅲ导联ST抬高≤0.25 mV,V2~V4导联ST压低之和<0.4 mV,V1~V5导联ST段均无下降,Ⅰ、aVL导联ST压低之和<0.25 mV.并可根据4步流程法采用心电图判断右冠状动脉闭塞血管部位.提示在右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病例中,应用心电图的特征和诊断流程可协助准确、快速地判断右冠状动脉近中段和远段闭塞部位.

    作者:黄春林;潘宜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应用于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观察

    2010年6月-2011年10月计划分娩、无阴道分娩禁忌证的240例孕妇中,50例胎膜早破(观察组)和50例胎膜完整(对照1组)孕妇行控释地诺前列酮引产,另140例胎膜早破孕妇行催产素引产(对照2组).控释地诺前列酮不增加剖宫产率、胎儿窘迫发生,不增加急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但控释地诺前列酮使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用药至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胎膜完整者.控释地诺前列酮用于足月胎膜早破计划分娩安全,但胎膜早破孕妇用药后产程缩短.

    作者:麻秀丽;马红梅;马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高血脂的皮肤表现

    原发性和继发性脂蛋白代谢障碍均可引起皮肤损害,主要表现为皮肤黄瘤.常常发生于脂质沉积的部位,由泡沫样组织细胞组成.通常位于真皮或肌腱.临床表现为腱黄瘤、结节性黄瘤、扁平黄瘤及发疹性黄瘤等类型.黄瘤和动脉粥样硬化及胰腺炎相关.

    作者:赵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