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凤华
目的:高血压患者在联合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有助于改变高血压患者知识缺乏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措施,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方法护理人员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通过心理指导、适当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酒和茶等方面的健康宣教,改变或消除患者不利身心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结果针对存在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血压的控制率。结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药物知识及预防知识,懂得改善生活方式及坚持服药的重要性,配合药物治疗,有效地控制了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危险的发生。
作者:谢朝辉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分析探讨门诊急诊输液患者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100例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行输液风险因素分析后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输液患者面临的风险因素与年龄、病情、心理及就诊时间等因素有关,且实验组总体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输液患者发生输液不良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因素、病情因素、心理因素、护士操作技巧因素、药品反应因素以及感染因素等,针对输液风险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能显著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刘芬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及护理方法。方法针对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护理措施。结果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信息档案管理、疫苗和注射器管理等是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接种次序、心理护理和接种后护理是有效的护理措施。结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及护理,对于保证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和儿童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素杰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究骨折治疗仪辅助外固定应用于治疗开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76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36例)、研究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复位、清理伤口等治疗,研究组基于参照组,给予骨折治疗仪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平均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95.0%明显优于参照组77.78%(P<0.05);研究组的关节功能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骨折治疗仪辅助外固定应用于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上,可缩短关节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穆廷祯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研究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下,对冠心病患者产生的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60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并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普通的心理护理,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相比较,观察组的各种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冠心病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袁莹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究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1]。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血小板配型在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共100例,分析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的不同之处,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在检测过程中以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t、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进行详细探究。结果100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21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21%),患者在血小板配型后输注1h和24h后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以及血小板恢复百分率明显高于输注之前,P<0.05,输注前后具有差异性,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的不同之处表现在,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在有效止血方面无明显的差异性,通常采用冰冻血小板能够加快止血速度,是由于冰冻血小板中血小板膜糖蛋白减少,提高了凝血活性,而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中[2],通常血小板的选择是通过抗体检测和血小板配型具体决定的,为了避免血小板输注无效,一般采用提高单采血小板的输注效率,增强血小板配型,提高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
作者:程云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观察采用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其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研究组采用欣母沛治疗,同时做好两组的临床护理,观察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及护理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77%,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7.42%,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采用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较好,同时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疗效。
作者:徐丽丽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分析系统化培训对心血管专科低年资护士急重症护理能力的培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专科低年资护士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护士给予常规培训,对观察组护士给予系统化培训,比较分析两组的培训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X2=13.425,P<0.05),观察组现场临床操作评分明显比对照组强(X2=17.2896, P<0.05)。结论系统化培训对心血管专科低年资护士重症护理能力的培训效果好,能有效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保证安全护理。
作者:付梅英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至2014年期间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各选取50例设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两组对象的满意度和护理缺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同时实验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也较低(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助于患者康复,减少医患纠纷,实现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同时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保证优质护理的实施。
作者:王秀萍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方法及对策。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65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50例,采取饮食指导、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方法进行护理。结果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过正规用药治疗及精心护理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病情稳定出院。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老年患者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延长生存期限。
作者:王岚 刊期: 2015年第63期
交叉配血出错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由于输血时患者的血型,病史,病种,用药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检验人员的水平等因素,从而使得在交叉配血中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血液标本、温抗体、冷抗体、不规则抗体。药物等因素均可影响交叉配血,只有经过严格、合理、恰当的操纵才可以防止在交叉配血中所出现的问题。
作者:徐红芳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究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接收的12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治疗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文顺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7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42例(对照组),护理安全管理45例(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对护患关系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45例患者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干预后的满意率为97.78%,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满意率80.95%,两组患者满意率数据比较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血液透析的效果和减少护患纠纷,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夏玲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在糖尿病人护理中引入护理小组的作用。方法选择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使用了糖尿病护理小组护理,然后对护理前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饮食习惯、血糖控制情况、日常活动能力等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护理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95.6±3.1)、饮食习惯(93.6±5.3)、血糖控制情况(85.7±4.7)、日常活动能力(87.9±2.5)等均好于护理前(60.5±4.2)、(51.5±6.5)、(45.8±4.1)、(59.7±4.5),并且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而且还能提高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护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其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董艳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对该院近三月来3例胰石症的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报告进行分析。结果胰管结石的真正成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多发生在慢性胰腺炎基础之上,上腹痛、脂肪泻、糖尿病为其典型症状。在疾病的早期多表现为腹痛,脂肪泻及糖尿病少见。通过B超、ct及胰胆管造影(ercP或MrcP)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对绝大多数病人作出正确的诊断。治疗包括内窥镜及手术治疗,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并以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型吻合为首选术式,效果良好。内镜治疗主要有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Pt)、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术(ePs)、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胰管内支架引流术(erPd)。结论胰管结石是诱发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并影响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确诊后应争取早日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卓林;张泳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对来我院孕产妇进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rus,HcV)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我院孕产妇丙型肝炎感染状态,以便进行有效治疗和干预,阻断其在母婴间传播,降低胎儿宫内感染率。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e)对我院2012年-2014年产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总共10878例孕产妇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878例孕产妇中HcV抗体阳性44例,阳性率约为0.40%;其中2012年阳性率为0.21%,2013年为0.33%,2014年为0.56%。孕产妇年龄分布以21~32岁为主,小17岁,大45岁。结论近年来孕产妇H cV感染呈上升趋势,且易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对人类的危害已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孕产妇进行丙肝抗体检测能够及早发现阳性患者,对预防和控制母婴传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邓小倩;穆万洋;刘敏;游春丽;吴首余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研究护理方面的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方法采取对照组与观察组相结合的方式。选取2014年到2015年上半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人,年龄在50岁以上,年龄和性别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其中按照分层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联合性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在实际的实际护理中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投诉率等方面来进行差异比较,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际的护理安全管理方面其安全问题的实际发生率在明显的降低,其实际的护理效果更加理想,值得进一步进行推广。
作者:安秀娟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研究经阴道超声检查(tVs)应用于计划生育临床诊断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148例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的计生门诊对象,另选择同期148例接受经腹部超声检查(tas)的计生门诊对象,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患者阳性检出率。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P<0.05)。结论选择经阴道超声检查技术对患者实施计划生育临床检查,能够清晰而全面的观察到其盆腔器官的状况以及存在的各种病变,还可以了解患者子宫状况以及卵巢状况,尤其能够针对早早孕等发挥良好的诊断作用。
作者:严忠平 刊期: 2015年第63期
目的:通过系统健康教育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过对150例尿毒症病人进行血透治疗及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病人生存质量均高。结果血液透析的病人进行治疗及护理后,临床效果满意,病人生存质量均有提高。结论护理工作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护士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基本功,具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和心理学知识,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延长患者的生命,大限度的满足病人的生存需要。
作者:王娟;杨洪玉 刊期: 2015年第63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腹腔镜应用于临床早、成熟的手术术式,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开展,也是得到世界范围内公认的胆囊疾病手术治疗的金标准。腹腔镜技术的迅速发展,是微创技术应用于腹部常规手术的典型代表。它既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能满足病人的小创伤的要求。应用微创技术以小的创伤、痛苦和短的恢复时间达到了佳治疗效果。
作者:王艳;杨洪玉 刊期: 2015年第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