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蓉;吴美女
目的:研究并探讨坏疽性阑尾炎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治疗效果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6例坏疽性阑尾炎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以及实验组(3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阑尾切除术,实验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各33例)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坏疽性阑尾炎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法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胡绍兴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探讨护患交流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全程应用取得的效果。方法护士在为肿瘤患者插PICC置管中进行交流,了解肿瘤患者在穿刺前,穿刺中,穿刺后的心理状态和感受,使患者在佳状态下接受PICC置管。结果通过护患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加强护患之间的理解与相互配合,使工作能顺利进行,同时也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结论全程无间断交流不仅建立了良好的护患沟通平台,也促进了PICC置管这项新技术的顺利开展。
作者:李阳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分析总结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心得体会。方法通过制定完整的护理模式,具体落实护理责任制度,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护理质量,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实行分层管理,合理排班,改变工作模式,打好护理基础,实行定期专业化培训;根据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质量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基础护理合格率。结果和结论经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人员对工作更加积极,且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促进了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
作者:盛丽娜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研究坠积性肺炎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近年来收治的45例坠积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其采取的护理方法,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科学的治疗与精心的护理,治愈30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高达97.7%。结论针对坠积性肺炎患者的特点,在常规必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科学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将对坠积性肺炎患者的治疗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阿曼古·艾买提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探讨创伤患者低体温护理的临床研究价值。方法将84例在我科住院行创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部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体温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手术体温变化、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寒战和低血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患者手术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低体温护理,能有效保持患者手术过程中体温,降低寒战及低血压的发生。
作者:王芳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分析以咽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误诊原因,探讨减少误诊的方法。方法对200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诊治的以咽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AMI)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平均发病年龄55.2岁,男4例、女2例。结果6例患者咽痛程度与咽部检查不相符,5例死亡,1例痊愈出院。结论以咽痛为首发症状的AMI患者,因其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错失佳诊疗时机,死亡率极高。
作者:孙耀喜;陈彬;宋新科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笔者著述《关于国外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部分文献之重新分析:反思--肝移植术后并发或严重呕吐导致的疑似VB1缺乏系列症、低钾性肌麻痹与碱中毒性脑病》终于于2012年见刊于《河南大学(医学版)》[1]。
作者:张海鹏;张力;杜长生;陈宗羡;曾伏虎;翟所鑫;李玉清;刘庆梅;朱玉忠;王荣明;杨子军;闫四梅;陈萌;崔松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总结发病规律,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根据疾病的分类进行治疗与护理。结果手足口病的发病场所多为家庭聚集处或部分集体机构等人群密集的地方,且婴幼儿为易感人群,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手、足、口甚至肛周发疹,其中部分重症患儿的肺部、肝脏、神经系统、心脏等器官会发生病变,重者威胁生命。结论对于手足口病患者要做到及时的诊断,有效的治疗,并做好护理工作,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黄晓辉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解除宫外孕病人的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方法找出焦虑的因素,对症护理。结果普遍病人、家属能正确对待手术治疗。结论护士的心理护理,医生的精湛技术,家属的理解配合,使患者能正常的回归社会、有着正常的家庭生活。
作者:王惠琴;红梅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7月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胎儿取出后,对照组宫体肌注缩宫素20u,静脉滴注缩宫素20u,直肠肛塞米索前列醇600ug,研究组宫体肌注缩宫素20u,静脉滴注缩宫素20u,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600ug。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h和24h出血量,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及恶心、呕吐、寒战、头痛等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中、术后2h和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有效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
作者:于向荣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观察京尼平(Genipin,GN)交联脱细胞人羊膜(human acellular amniotic membrane,HAAM)对兔跟腱粘连的预防效果,为临床中探寻理想的防粘连生物膜提供依据。方法18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锐性横向完全离断双后肢跟腱后肌腱断端行改良Kessler法缝合,自跟腱断端切除部分腱膜;A组(GN + HAAM组)12根跟腱缝合后用京尼平交联脱细胞人羊膜包裹;B组(HAAM组)12根跟腱用脱细胞人羊膜包裹,C组(对照组)12根跟腱单纯缝合,术后石膏固定5周;术后第5周对标本进行肉眼观察、生物力学测定、电镜观察。结果各组跟腱粘连评分为A0.05)。电镜显示A组交联脱细胞人羊膜未降解,羊膜与肌腱间仅见局灶少许疏松粘连,存在成纤维细胞,部分可见淋巴细胞,胶原纤维排列规则;B组脱细胞人羊膜降解,肌腱与周围结缔组织粘连较紧密,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胶原纤维排列尚规则;C组跟腱与周围组织形成大量致密粘连,较多的成纤维细胞侵入肌腱内部,仅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结论京尼平交联脱细胞人羊膜能有效预防兔跟腱粘连,为临床中肌腱损伤修复时预防粘连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张澜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及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4月新生儿胆红素血症患儿52例,将其引发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52例患儿中,引发胆红素血症因素依次为围产因素;新生儿感染;母乳性黄胆;新生儿溶血病;原因不明等。治疗情况:52例患儿治愈48例,占92.3%;留有残疾3例,占5.8%;死亡1例;占1.9%。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引发因素较复杂,临床只有积极查找病因,并采取相应防治性措施,才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几率,对保障新生儿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勇 刊期: 2015年第64期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大约70%~80%的脑卒中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颅磁刺激技术已应用于脑卒中的临床评定和治疗,它可以加速脑卒中的康复进程,减轻家庭社会负担,节约社会资源。本文首先讲述了经颅磁刺激技术发展过程,并介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各种障碍: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脑卒中后抑郁症,脑卒中后失语症,脑卒中后认知功能,脑卒中后躯体感觉;并阐述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各种各种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后讲述了经颅磁刺激在治疗脑卒中后各种障碍的安全性。
作者:陈瑞全;吴建贤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观察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26例COPD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口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改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辅助通气模式行序贯性机械通气。与26例COPD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插管行机械通气,后常规应用SIMV+PSV模式常规脱机的相应指标做回顾性比较。结果序贯治疗组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死亡率、住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序贯性机械通气可明显改善COPD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优于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作者:许敏;杨洁;柯莹;郭宇芳 刊期: 2015年第64期
实验教学过程中有好几门课程都要用到显微镜。如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生物学、免疫学均要大量使用显微镜。显微镜又分生物显微镜和数码显微镜两种类型。
作者:石海梅;杨才成;王娅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7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和药物指导等措施,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7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较理想的52例,占72.22%;血糖控制不太理想的25例,占34.72%;发生严重低血糖反应3例,占4.16%。未发生皮肤感染和压疮,无患者死亡。结论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指导,能够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利于糖尿病患者康复。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5年第64期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进而威胁生命,且病后大部分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患者、社会、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本文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措施,对62例中风患者进行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吴玉茹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药物治疗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反流性胃炎患者48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应用多潘立酮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4例反流性胃炎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2例,药物治疗总有效率91.7%。对照组24例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9例,药物治疗总有效率62.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潘立酮药物治疗反流性胃炎主要是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抑制胆酸的合成及抑制胃酸分泌等,通过临床药物治疗控制症状,减少疾病的复发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冯博;李桂财;张飞;范昌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分析总结复方丹参注射液的合理用药措施。方法通过对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其他药物的合理配伍进行研究,总结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用药。结果经过临床研究发现,丹参注射液和不少药物配伍后会发生药理等方面的变化,影响了药物的效果,甚至会产生不良反应等。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广泛,但同时也要注意对其进行合理使用。
作者:周锦旭;黄国整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探讨小针刀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经小针刀治疗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及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评价及其疗效。结果60例患者中,疼痛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38例;疼痛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2例;疼痛减轻,生活可以自理,功能未完全恢复正常[较差]7例;疼痛未减轻,功能无改善,3例。结论小针刀疗法能够减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及肿胀症状,并改善膝关节功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同德 刊期: 2015年第6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