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霞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在终止妊娠10W~14W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5年8月300例妊娠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对其给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在终止妊娠,观察终止效果。结果300例中顺利终止妊娠294例,失败6例,成功率98%。结论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实用于已不能行人工流产且达不到羊膜腔注射利凡诺引产终止10W~14W妊娠的病人。用药的关键在于正确使用药物及用药后严密观察病人的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本方法终止妊娠所用的时间短,减轻病人的痛苦,对病人无副作用。
作者:杨菊花 刊期: 2015年第64期
肝门部胆管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人体胆道恶性肿瘤,预后极差。外科手术切缘阴性(R0)是目前有效且有可能治愈的方法,但是根治性切除需要根据肿瘤位置,大小和血供制定严格术前计划,现代影像学可准确对肿物进行分级并确定肿瘤的转移范围,这对术前拟定手术方式至关重要。
作者:王学斌;董勤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系统评价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Medline、CBM数据库及 Cochrane图书馆,收集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以米非司酮为主要干预措施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至少2位系统评价员独立完成文献筛查、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如有不同意见与第3位评价员共同商讨裁决。所得数据的Meta分析均通过RevMan5.0统计软件计算完成。结果刮宫术后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阴道出血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优于刮宫术后使用其他雌激素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09,95%CI(1.03,1.12),P<0.001]。刮宫术后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血红蛋白浓度对于刮宫术后使用其他雌激素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对比刮宫术后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和刮宫术后使用其他雌激素,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结论本系统评价表明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总有效率,减少复发率方面,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而在调节性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内膜增殖和改善贫血方面与其他雌孕激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纳入文献质量不高,存在较大偏倚风险,因不能评价米非司酮的长期安全性,导致该结果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受限。
作者:高玉兰 刊期: 2015年第64期
本研究针对ICU未建立人工气道的老年患者,通过归纳与分析文献,将近几年非人工气道吸痰的护理措施分为吸痰时机的选择、吸痰管的选择、吸痰管插管体位、吸痰方式的选择、吸痰操作负压的选择、局部麻醉和辅助排痰护理7类,并加以简述,以供参考。
作者:张蕾 刊期: 2015年第64期
肝癌的高复发率使得预防复发转移成为世界瞩目的问题。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出现为预防肿瘤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会对当前国内外CTC的检测和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宋锐;王万祥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加强医院内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从管理、临床使用、院内回收及环保部门处理。结果医院感染率曾逐年下降。结论中心库房管理、医院感染三级网络组织机构重视的结果。
作者:张丽丽;田素敏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观察对比美兰染色与导丝定位在乳头溢液手术中的前瞻性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普外二科科收治的48例乳头溢液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术前采用乳管内美蓝染色进行定位,观察组术前采用改良硬膜外导管进行定位,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无手术野污染、手术野清楚,对照组中有3例因美蓝外溢导致手术野污染,发生率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改良硬膜外导管对乳头溢液患者进行病变导管的定位,能够清楚显示手术野,无手术野污染,从而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具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纪祯成;杨丽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分析艾灸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不稳定膀胱的护理干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50例TURP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护及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在拔除尿管时开始加用艾灸干预。比较两组不稳定膀胱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不稳定膀胱的症状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艾灸护理干预能降低TURP术后不稳定膀胱的发生。
作者:黄中人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术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NSE及S100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0例心肺复苏术后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NSE及S100蛋白在第24小时及第7天变化情况,并与患儿脑损伤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0例心肺复苏术后患儿脑脊液及血清NSE、S100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增高程度与患儿脑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NSE r=0.934;S100 r=0.938。结论NSE、S100蛋白作为神经系统损伤标志物可以较早反映出心肺复苏术后脑缺血缺氧性损害,对于脑损害程度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观察对比腹针及西药治疗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以为患者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近两年收治的58例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腹针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随访4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每2周对两组患者进行抑郁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过2、4周治疗后HAMD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随访2、4周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4周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而随访4周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给予腹针治疗能够收到显著的疗效,与西药比较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观察TP-ELISA与RPR检测在梅毒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8月之间在我院进行检验的2860例监管场所人员的血清进行TP-ELISA检查、RPR检查和TPPA检查。比较TP-ELISA与RPR检测在梅毒筛查中准确性。结果检查结果显示,RPR检测法检测出34例梅毒,检出率为1.18%。TP-ELISA检测法检测出72例梅毒,检出率为2.51%。TPPA法和RPR法的符合率为43.2%,和TP-ELISA法的符合率为97.2%。两种符合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梅毒的临床筛选检查中,TP-ELISA检测法准确率较RPR检测阳性率更高,临床可以将TP-ELISA检测法和TPPA检测法结合使用。
作者:张琳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脊髓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急性脊髓炎患者56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不管是在焦虑、抑郁改善方面,还是在生活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方面,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急性脊髓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患者形成佳心理状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格日乐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坏疽性阑尾炎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治疗效果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6例坏疽性阑尾炎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以及实验组(3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阑尾切除术,实验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各33例)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坏疽性阑尾炎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法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胡绍兴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血液科用药安全。方法应用PDCA程序对我科用药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出改进的方法,继而进行落实、检查,在落实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再制定出改进计划。结果通过PDCA循环管理,大大提高了我科用药安全。2012年8月-2015年8月,我科对药物进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提高患者安全用药,取得较好效果。结论应用PDCA循环对用药安全进行管理,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
作者:戴木仙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研究重症肝炎在临床护理中的干预措施。方法对45例重症肝炎患者通过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患者对护理效果表示满意。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顾莉华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分析腹部彩超与阴道彩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来我院进行异位妊娠诊断的患者80例作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阴道彩超诊断,对照组采用腹部彩超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异位妊娠诊断率为85%,对照组异位妊娠诊断率为65%,观察组的彩超显示附件区域超声影像学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彩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率高于腹部彩照,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更高,有利于及早发现异位妊娠,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王岩;宁海燕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探讨老年外科急腹症的诊治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74例老年外科急腹症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诊治特点。结果74例老年外科急腹症病例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手术治疗26例,非手术保守治疗48例,治愈62例,好转9例,死亡3例,临床治疗有效率95.95%。结论老年外科急腹症患者具有全身组织器官处于退行性变化,生理储备功能降低,身体防御功能低下等特点,容易出现并发征,临床诊治时应仔细观察、全面检查与分析,避免漏诊误治,才能提高老年外科急腹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黄亮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分析微波在宫颈糜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女性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消糜栓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微波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5.00%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237,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机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631,P<0.05)。结论使用微波治疗方法对患有宫颈糜烂症状的病人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熊化玲 刊期: 2015年第64期
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内科急危重症,出血过多将会大大减少患者血容量,造成患者失血性休克,甚至危机患者的生命。上消化道主要病症为头昏、心悸呕血、黑便等,但临床要确诊出血部位有一定的难度,诊断结果不够精确使得治疗效果未能达到佳。而优质的护理干预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有效缓解病症,减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很有必要在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治疗辅以护理干预。
作者:左玉晶 刊期: 2015年第64期
目的:探讨护患交流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全程应用取得的效果。方法护士在为肿瘤患者插PICC置管中进行交流,了解肿瘤患者在穿刺前,穿刺中,穿刺后的心理状态和感受,使患者在佳状态下接受PICC置管。结果通过护患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加强护患之间的理解与相互配合,使工作能顺利进行,同时也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结论全程无间断交流不仅建立了良好的护患沟通平台,也促进了PICC置管这项新技术的顺利开展。
作者:李阳 刊期: 2015年第6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