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治疗和护理

朱小香

关键词:急性乳房炎, 控制感染, 乳头乳晕清洁
摘要:急性乳腺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一旦发生将影响产妇的身体、心理健康和正常生活。为了避免产妇的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应提早预防。文章对急性乳腺炎进行了具体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和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和结果分析。方法收集123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对其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和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手足口病患者通过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均治愈。结论小儿易患手足口病,应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传染率。

    作者:曹慧娟 刊期: 2015年第75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妇科肿瘤护生带教的临床体会

    为了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提高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及妇科肿瘤患者的满意度,通过“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护生在妇科肿瘤患者护理实习中的应用,进一步规范了临床护生的带教,以提高护生临床实习质量,及早适应进入社会工作后的需要。

    作者:曹春花;周景梅;解玲 刊期: 2015年第75期

  • 颅内多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目的:总结颅内多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3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13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后均恢复良好。结论对于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良好的术前护理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可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减轻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严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

    作者:李京玲;袁玲;张瑞娇 刊期: 2015年第75期

  • Evans指数正常型脑积水患者的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Evans指数正常型脑积水患者的效果,以探讨合理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守及手术治疗41例Evans指数正常型脑积水患者的疗效,评估对Evans指数正常型脑积水的不同治疗方式。结果41例Evans指数正常脑积水患者中29例手术治疗、12例保守治疗,症状缓解率分别为79.3%(23/29)、33.3%(4/12)。结论虽然脑室腹腔分流术对治疗Evans指数正常型脑积水有一定并发症,但相比保守治疗手术对于治疗Evans指数正常型脑积水患者疗效显著(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崔占群;亢建民;闫华 刊期: 2015年第75期

  • 浅谈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新进展

    目的:防止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方法预防是关键,重点做好护理。结果减少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结论掌握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到位,预防是关键,降低新生儿硬肿症发生率。

    作者:田素敏;张丽丽 刊期: 2015年第75期

  • 胃镜室护士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目的:探究胃镜室护士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工作的胃镜室护士,共有4名,运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护士的一般资料,并统计其发生医院感染事件及危险因素,同时探究其防护措施。结果胃镜室护士发生医院感染的的因素主要包括体液污染、排泄物污染、血液污染、锐器损伤等,同时院内护士的职业暴露处理方法知晓率、高危操作防护知晓率、标准预防内容知晓率均不高。结论胃镜室护士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医护人员应加强预防感染的意识,严格遵守操作程序,降低感染发生率。

    作者:徐艳伟 刊期: 2015年第75期

  • 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的因素及管理干预

    目的:血液病房时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的场所之一,必须加强管理,控制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资料调查和临床观察,总结医院感染的因素与环境管理、患者免疫力、住院时间、抗菌素应用、患者依从性有关。结论积极控制原发疾病,同时加强环境管理,缩短住院日、控制抗菌素应用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加强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黄彩娟;徐小丹;钟苗苗;王云琪 刊期: 2015年第75期

  • 老年病患者50例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目的:总结老年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50例老年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心理护理方法,重视健康教育。结果50例老年患者均得以良好恢复,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及能力,有效掌握了相关疾病的知识,并增强了预防保健意识,生活质量均得以显著提高。结论对于老年病患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应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进行个性化疏导,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加强健康教育指导,以大限度地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能够幸福地度过晚年。

    作者:柳静 刊期: 2015年第75期

  •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5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对所有患者建立血管通路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并观察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相应的治疗以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实施加强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金霞 刊期: 2015年第75期

  • 护理干预措施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总结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呼吸内科重症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pH值、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对比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以上指标与护理前比较均发生了变化,且观察组患者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且观察组护理后与护理前对比差异更为显著。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收到显著的效果,在临床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于淑珍 刊期: 2015年第75期

  • 黄斑格栅样光凝联合球后或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球后注射曲安奈德后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及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后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囊样水肿(CM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方法对39例(39只眼)RVO 继发CME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黄斑格栅样光凝联合球后注射曲安奈德治疗(a组)及黄斑格栅样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b组)治疗。结果治疗后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后6个月期间,a组有9例(56.25%)患者球后注射曲安奈德≥2次,b组3例(13.04%)患者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次数≥2次,b组3例(13.04%)患者随诊期间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结论黄斑格栅样光凝联合球后注射曲安奈德或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两组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囊样水肿(CME)均明显有效果,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提高明显者两组均为BRVO患者),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降低黄斑水肿及视力提高效果优于联合球后注射曲安奈德组,而眼压影响小、并发症少及依从性强联合球后注射曲安奈德组明显有优势,两种方法均可于临床推广。

    作者:林芳;齐美华;赵静 刊期: 2015年第75期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饮食问题的循证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饮食问题的循证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2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51)和干预组(n=5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饮食循证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控制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肺结核病灶缩小或减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饮食问题的循证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变化,提高肺结核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张琳 刊期: 2015年第75期

  • 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总结对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接收的86例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后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邓阳莲 刊期: 2015年第75期

  • 后牙根管治疗的效果体会

    目的:总结后牙根管治疗的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收治的100例行后牙根管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后牙根管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100例患者中后牙根管治疗成功者90例,后牙根管治疗失败者10例,成功率为90.0%,失败率为10.0%。结论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完善根管预备,加强X线检查,提高操作技术水平,严格操作,有助于提高一次性后牙根管治疗的效果。

    作者:高耀斌 刊期: 2015年第75期

  • 探究产房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措施

    目的:分析总结产房医院感染的诱发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控制对策,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方法通过成立管理小组,加强对产房环境的严格控制,并对医护人员定期实施消毒灭菌等工作的培训,减少产房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结果通过对产房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有效地控制后,增强了医护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使产房医院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对产房医院感染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能够提高产房的护理质量,减少感染发生的概率,促进医院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作者:付娟 刊期: 2015年第75期

  • 胆肠吻合术后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胆肠吻合术后综合征是胆肠吻合术后的常见远期并发症,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或胆管炎症状。近年来,研究证实其产生原因不仅是吻合口狭窄及肠道内容物反流,而是多方面因素导致胆道内压力增高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笔者回顾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于胆肠吻合术后综合征的产生机理、预防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安亮亮;孟兴凯 刊期: 2015年第75期

  •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使用数字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给予人性化管理,并在两组患者结束护理管理后,对比其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及疲劳感知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2.5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疲劳感知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具有积极的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和护理质量,进一步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郗瑞莲 刊期: 2015年第75期

  • 产后出血原因及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导致孕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及其高危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方法对2012至2013年本医院22例产后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产后出血高峰期在产后2小时内,占81.8%,导致产后出血原因依次为胎盘因素11例(50%),宫缩乏力10例(45.5%),凝血功能障碍1例(4.5%);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依次为流产史、疤痕子宫、高龄产妇、胎盘粘连、胎盘早剥、巨大儿、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其中高危因素疤痕子宫8例,均发生胎盘因素所致的产后出血。结论从研究结果看,产后出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加强产前保健,提供孕期指导,尽量避免或减少孕前的流产次数,严格掌握剖宫产指针,杜绝无指针剖宫产,加强产后2小时观察等有助于降低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曹静;应小燕;穆春华;焦晓梅 刊期: 2015年第75期

  • Meta分析: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射血分数正常患者的疗效

    目的:系统评价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s)治疗保留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患者(HF-PEF和MI-PEF)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结合手工筛选,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MRAs能降低保留射血分数心力衰竭(PEF)患者住院率(相对危险度是0.83;95%置信区间[CI],0.70-0.98),能提高生活质量(加权均数差[WMD],-5.16,95%CI,-8.03到-2.30),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标准平均差-0.21,95%CI,0.32到-0.11),降低血清氨基末端肽的原骨胶原iii型的水平(WMD,-1.05,95%CI,-1.72到-1.29)。但MRAs对全因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HF-PEF(P=0.90)、MI-PEF(P=0.27)。结论 MRAs能降低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和左心室舒张功能,逆转心室重构,但不能降低全因死亡率。

    作者:张爱婷;刘晓堃 刊期: 2015年第75期

  • 注射器持续负压连接套管针引流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注射器持续负压连接套管针引流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8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拔除引流管后皮下积的患者,分别采用间断注射器抽吸法与注射器持续负压连接套管针引流法进行处理,按照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间断注射器抽吸法,观察组行注射器持续负压连接套管针引流法。观察两组总引流量及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抽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在治愈时间也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拔除引流管后皮下积液患者注射器持续负压连接套管针引流的治疗效果较好,总引流量少,愈合时间短,减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精神和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白海珍;曹中伟;张波;段东东 刊期: 2015年第75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